收藏 分销(赏)

四上三、四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77716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三、四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上三、四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上三、四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上三、四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上三、四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苑小学备课专用纸第 三 单元 课题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第 1 课时 总第 24 个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的过程,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2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学习用综合算式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先学探究1、口算:69-5 7+65 59-9 34+8 30-45 8+242、计算160-715 50+615 137-54+37 6401612二、探究交流学

2、情预判:学生已学过简单的两步计算式题,本课内容应该难度不大。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一般买东西的时候你会考虑哪几个问题?(比如自己带了多少钱?东西的单价?准备购买的数量)出示挂图:看挂图:说说看上面告诉我们哪几个信息?(让学生看图一一说说几样东西的单价)后教预设:1提问题: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来提个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提一步计算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解答后,:问:谁能提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呢?比如: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2解决:请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写在随练本上交流:(1)35=15元,1520=35元(2)3520=35元(3)2035=35元讲评:(1)说说第一种算法每一步

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说说第2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3)再说说第3个算式的计算顺序。3综合算式:比较这3个算式,它们有什么不同?指出:第1个算式是一个算式解决一个问题,分两步来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分步列式。而后面的做法是把上面的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写的,我们叫它综合算式,综合算式在解答时,其实是有它的格式。比如:3520 (边说边板书计算格式,注意说清楚:先算什么,没算的移下来,2个“=”号要对齐) 这种等式叫递等式,最后别忘了单位名称和答。4刚才我们用综合算式解决了一个问题,谁再能提一个可以用综合算式解决的问题呢?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该问题,并请学生用综合算式完成解答。教师巡视,

4、注意发现不规范的地方,提醒大家。可能用有学生提到类似于书上的问题,如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请学生解答后,与刚才的算式比一比。两个算式在计算顺序上,你发现了什么?(一个乘在前一个乘在后,但在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算乘,再算加或减的)指出:计算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太讲究“先来后到”,而是更注意“论资排辈”。乘法一遇到加或减,就要充老大,都是轮到它先算。三、反馈完善1学生完成第1题,老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2改错,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说问错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3算一算,比一比(第4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几个报得数,注意如果有错的,帮助他检查是否是运算顺序出错了。四、回顾总结

5、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设计:补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思考与调整:思考与调整:南苑小学备课专用纸第 三 单元 课题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第 2 课时 总第 25 个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估一估的练习,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先学探究在黑板上事先写好很多“5”,然后在学生面前分别加上一些运算顺序,得到

6、不同的混合运算式题具体如: 555 555 555 555 555 555 555 555 555 555让学生看式题后,很快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类:上面1行是一类,想想为什么把它们归成一类?(都是先算前面一步。)再分析为什么会都要先算前面的?(引导学生发现:或者全是加或减,或是全是乘和除,它们是同级运算,算的时候就按照顺序先算前面的)后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不是同级运算,有乘还有加(减)在算的时候会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最后一题:学生肯定会发现按照运算顺序不能算。指出:这题作为口算题是不合适的,减的时候要大数才能减小二、探究交流学情预判:通过昨天的学习,今天

7、的教学应该是有基础的。后教预设: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清楚问题:要算的是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怎么求?(1支钢笔的钱加上1个订书机的钱)板书: = 注意“对号入座”,先可以填哪个数?(1个订书机的钱)还有1支钢笔的钱怎么办?(应该用算式:8010)读一读完整的综合算式,并把它解答在随练本上。指名板演,强调:有除有加先算除。问:解决这个问题有别的算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可以用1个订书机的钱加上1支钢笔的钱)学生根据上面的想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除法的位置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算的时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都是

8、要先算除法)2完成试一试用综合算式计算1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3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混合运算,与上节课不同的地方是算式中有除有加(减),先算除。三、反馈完善1完成第1题: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指名说一说,特别是第2题,要注意学生说成624,如果有,要及时提醒学生“忠于”原来算式的先后顺序,不要随意调换2完成第3题:观察上完成第1题;下两题算式有什么特点,再依次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出:在混合运算中,首先要根据运算符号判断出正确的运算顺序3完成第4题:先估计每组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再计算,要让学生分别说说判断的理由4完成第5题:你能按要求写出算式并计算吗?要提醒学

9、生再次认识“对号入座”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设计:补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思考与调整:思考与调整:南苑小学备课专用纸第 三 单元 课题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第 1 课时 总第 26 个教案教学目标:1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小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先学探究(出示商场场景图) 又是一个周末,老师带着小

10、红去商场购物。 (1)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会帮助小红解决哪些问题? (3)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4)选择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 如“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买一枝钢笔和一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小红带了50元钱,买了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二、探究交流学情预判:在学好综合算式递等式的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关键就是注意运算顺序。后教预设:(1)尝试解答:“小红带了50元钱,买了1个书包,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2)交流: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分步算式: 502030(元) 3056(元) 答:还可以买6本笔

11、记本。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后,说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这道题先进行什么计算?再进行什么计算? 综合算式一:50205 算式中有除法和减法,以我们的经验(有除有减有礼貌),它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做除法后,算出来的是什么?跟题目的要求相符吗? 你知道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揭示:要改变规定的运算顺序,就要请小括号来帮忙,因为数学上还有个规定,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综合算式二:(5020)5 我们再来看这个列式,你觉得他列的怎么样?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计算。 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4)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如果需要改变原先规定的运算顺序,可以请

12、小括号来帮忙。 (5)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试做,指名板演。 评讲: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说说计算结果。 提问:如果题目中没有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讲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1题的小括号改变了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第2题的小括号改变了从左往右算的顺序。 (6)归纳: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小括号有什么作用?一个算式中带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三、反馈完善(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在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要注意什么?(2)“想想做做”第3题。 算一算,纠错。比一比,每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3)按要求,适当添加括号。 723022 先加后减 36

13、245先加后除 5867 先乘后减 7226 先乘后除(4)第5题:这个会议室长12米,宽8米,一共铺了384块地砖,平均每平方米铺了多少块地砖?读题后分析问题,明白“要算每平方米铺多少块地砖就要用总的地砖数除以总的平方米数。”列出综合算式,重点检查括号加了没有。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设计:补六、教后反思: 思考与调整:思考与调整:南苑小学备课专用纸第 三 单元 课题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第 2 课时 总第 27 个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探索计算中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简单规律的能力。

14、3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独立地发现运算性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先学探究1补充: 25(10684) 1357212 1208 24 想一想第一步先算什么,在相应算式的下面画上线。然后独立完成。集体校对,在每一题计算后及时小结运算顺序。二、探究交流学情预判:本课是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练习,重在巩固消化。后教预设:1第7题: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1)1803644 180(3644)观察算式,发现:数都一样,不同的是运算符号及顺序不同。按各自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发现:得数都是100。 想

15、:怎么会都是100的呢?以实际问题举例:比如说:有180元钱,买上衣用去了36元,又买裤子用去了44元,剩下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180连续减去买上衣再减去买裤子的钱,或者可以直接用180减去买上衣和裤子总的钱,这样就可以分别用这两个算式来表示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一样的。谁再能结合这组算式,举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来说一说,同时理解连减也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2)159(5937) 1595937这两题之间是什么联系?猜一猜结果会有什么特点?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确吗?比较这两组题,你还有话要说吗?(得数都是一样的,但第一组题是有括号的更容易算,第二组题是没括号的更容易算,所以在解决一些具

16、体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选择是用连减来列式还是用括号来列式。这样计算就更方便。)三、反馈完善1第10题:读题后,要求学生用不用的方法解答,进一步掌握上一题的规律。2第8题:(1)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 方法一:5件上衣加5条裤子的钱。列出算式:485365方法二:1套衣服的价钱乘5。列出算式:(4836)5比一比,这两个算式一样吗?它们的得数会一样吗?第一题是三步的混合运算,谁知道它的运算顺序呢?分别算一算。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算式得到相同的得数,这里也是有数学依据的,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2)700元钱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读题后让学生完成列式,在交流的时候重点说

17、清楚:题目要求只要“最多能买几套?”特别是没有提到“还剩多少钱?”所以最后竖式算出是828后,可以写成“=8(套)28(元)”,也可以写成 “8(套)” 3第9题:“我带了100元,买米用去40元。”剩下的钱可以买几瓶油?学生独立完成列试3,并说说列式的理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提出一些问题后,再分别的解答。4简单介绍你知道吗?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设计:补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思考与调整:思考与调整:南苑小学备课专用纸第 三 单元 课题 练习五 第 1 课时 总第 28 个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整数混合运算的运

18、算顺序。2提高学生鼓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与他人积极合作、交流。教学重点:巩固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知识再现1要求学生完成P37练习五第1题先让学生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并要求4位学生板演;逐题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交流计算结果。板演与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进行。2要求学生完成P37练习五第2题(1)让学生先分组进行计算,选择3位学生在板演;(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各组算式,让学生交流每组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点,明确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最后校对结果。 学生交流运算顺序的不同点。二、基本

19、练习1第4题:看清楚门口的告示后,算:(1)买3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应付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再交流 (要学生懂得基本的数量关系式:3张成人票的钱加1张儿童票的钱,等于应付的钱) (2)用100元钱买12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再交流。(要学生懂得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一共付出的钱减12张儿童票的钱,等于应找回的钱。) 2第5题:你会列综合算式计算平均每班借书的本数吗?注意检查括号加了没有?在具体计算的时候,可以问:你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 (可以把这些数都看成150,155多5,161多11,149缺1,那就是在平均数150的基础上总的多了15,15除以3等于5,150+5=155

20、) 指出:在具体算的时候,仔细观察,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巧妙的好办法。 3第6题:读题后,你发现这3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求还有多少页没看?)你想到了哪个数量关系式?(一共要看的150页减去已经看的页数) 分别解答这3题,体会它们之间的不同: (1)可以用连减或是减去两天看的和,它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2)可以用连减或减去两天看的和或减去两天看的“积” (3)也可以连减,但太麻烦了,应该减去积比较合适 指出:这3题的基本关系式都是一样的,但根据看的页数不同方式的表达,可以具体用不同的方法。三、综合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五:第三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评讲四、反思总结今天的练习,你更加明白

21、了什么?在以后学习中要注意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作业设计:补思考与调整:思考与调整:南苑小学备课专用纸第 三 单元 课题 练习五 第 2 课时 总第 29 个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运算顺序,充分理解除法的运算性质;以及灵活运用除法的运算性质。2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运算性质中的两种形式在数量关系上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重点: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知识再现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混合运算。 1要求学生完成P37练习四第7题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猜:结果会一样吗?算一算,交流。指出:得数是一样的。

22、想:这题类似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一题?说一说:前面的第 7题是连减可以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结果是一样的。这一题是连除题可以和除以两个除数的积得数是一样的,分别比一比两个组,哪个题你在计算的时候比较容易?(前面的是有括号的容易,后面的是没括号的容易)指出:正是因为算式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更方便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补充:24038根据上面的关系,你能写出和这个算式结果一样的别的算式吗?说说看。老师板书:24024 240(38) 240(46) 24046 小结:除以两个数的积是24,那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 2要求学生完成P38练习四第8题刚才我们发现算式之间是存在一些联

23、系的,现在我们用联系来判断,注意不能计算,说说下面的算式结果哪个大哪个小注意要说清楚你是怎么想的? (1)不要计算和同桌讨论该填什么符号;(2)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在判断时的想法,并说出自己判断的过程;(3)说出最后正确的结果;学生同桌讨论后交流本小组的意见。二、基本练习1第10题: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1)出示题目插图和题目条件以及问题,让学生看题明确题意;学生看题后独立完成说说你在列式时想到了哪种类型的混合运算?交流两种解答方法。补充问:80045可以吗?为什么? 2第11题:比较两题,分别列式。把算式的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问题说给同桌听。再次体会:连除和除以两个数的积结果是一样的 3

24、第12题:要求学生通过看图,再获取一个重要信息:每个书架分4层 (1)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联系题中提供的信息,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学生观察后列式解答。(2)学生解决问题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组内交流解法并汇报。(3)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解法。在交流第2题的时候注意两种结果:(1)=6(个)70(本)(2)7(个) (4)引导学生体会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三、综合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作业P38练习五第9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评讲 2思考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尝试,再交流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倒推法”,最后得出里的数应该是80,最后的结果是420让学生自己尝试通过同桌讨论来解决问题

25、;并交流解决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认知水平。同桌讨论并汇报。四、反思总结今天的练习,你更加明白了什么?在以后学习中要注意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作业设计:补思考与调整:思考与调整:南苑小学备课专用纸第 四 单元 课题 认识平行 第 1 课时 总第 32 个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

26、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教具准备:图片、直尺、三角板等教学流程:一、先学探究小朋友,把两支铅笔放在桌面上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二、探究交流学情预判: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后教预设:(一)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让学生选两支较长的铅笔,在桌面上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老师注意观察,并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各种情况(图略)。设疑:有一种情况,我实在是画不出来,知道是哪种吗?演示:两个平面的小棒。指出:我们前面研究的这些情况都是在同一个平面的

27、,而这种情况是在不同平面内的。我们小学里研究的是在同一平面内。(板书:同一平面)2看小棒的各种情况,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分一分。说说你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了几类?(板书:相交和不相交) 说明:(指暂时没相交的情况)我们把这些线都看成直线,想象一下,它们可以继续延长后的情况。发现,它其实还是相交的;而另外一种情况,再怎么延长,都是不相交的。指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板书:平行) 3继续摆一摆: 还是利用2支铅笔,摆出不同位置的平行线 。同桌看一看。4生活中的平行线:出示书上的图片,找到其中或是平行或是相交的关系,说一说。在你身边,有这样的

28、平行线吗?也来指一指,说一说。三、反馈完善1想想做做第1题。判断: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重点说一说第4组的判断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把一张长方形纸照下面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这几条折痕互相平行吗?量出每条折痕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3想想做做第3题。说说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画平行线 1学生尝试画 交流方法:(1)利用本子上的平行线画;(2)利用直尺的两条平行的边画 ;(3)先随意画一条,再“平移”,得到另一条直线,就是它的平行线。指出:前两种方法都是利用现成的平行线在画;第三种方法如果在平移的过程中,只要有抖动,那平行线画出来就不准了。讨论:那怎样

29、才能使平移的时候尺不乱抖呢?引导:看书上第40页中间的画法 。提炼:一、画(线) 二、靠(直尺) 三、平移。强调:先要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用其中的一条画线,另一条紧贴着直尺,沿直尺移动,这样就不会有偏差了,移到一个合适的一个合适的位置,再画出另一条边,这样得到了一组平行线。 2()完成试一试。()经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说明:任意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能画一条。()学生在随练本上互相出题画平行线。同桌互批。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指出:其实平行线也就是通过平移后得到的直线。所以这张图里对应的边之间都是平行的。四、回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

30、了什么?应用延伸。2、用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和一组平行线你能创造出哪些有趣的图形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试一试。五、作业设计:补六、教后反思: 思考与调整:思考与调整:南苑小学备课专用纸第 四 单元 课题 认识垂直 第 1 课时 总第 33 个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垂足。 2使学生经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并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3使学生经从显示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画出

31、不同位置的垂线 。教具准备:图片,三角板、量角器教学流程:一、先学探究出示一组关于平行线的判断题,让学生去判断。通过判断,使学生认识到判断是否是平行线的三个基本要素:同一平面、直线、不相交。二、探究交流学情预判: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后教预设:1我们昨天学习的平行线有个“不相交”的前提,那相交的情况又有哪些呢?请你利用手中较长的两支铅笔,摆出你最常见的相交情况。指名回答:说说你摆的是什么?或是在哪里看到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一横一竖的相交,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比如说:广告牌、窗、红十字、加号) 老师搭出一个直角,说:这种相交很普遍,你在哪里可以看到这种相交?(门角、窗角、书角)2

32、分别把这两种相交的情况画在黑板上。请你观察一下,这两张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相交都组成了直角,老师随机画上直角标记。)揭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垂线,这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出示概念)。让学生与同桌自己解释“互相垂直”。教师用手遮去其中一条直线,问:这是垂线吗? 指出:垂线是一组一组出现的,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让学生用“谁是谁的垂线”的格式叙述。猜一猜,垂足指的是什么呢?说明: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要相交,就会有交点。垂足就是指这两直线的交点。教师在垂足上用红笔强调。再读垂直的定义,问: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定义和昨天平行线的定义

33、比,少了点什么? (同一平面内)为什么会少了这个条件呢?摆一摆,体会相交只能是在同一平面内。 寻找生活中的垂线。 出示第42页中间的三张图片,学生自己说说什么地方有垂线。 上节课我们已经寻找到了身边的平行线,现在请你们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垂线。(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修正学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学的表达。)画垂线 1下面我们要来画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想一想,你准备怎么画?需要什么工具吗? 交流:(1)用现成。在方格纸上,利用它横和竖的线条直接画 。(2)用三角板画 。注意区别有已知点和没已知点的画,以及点在外、点在线的不同。(3)用量角器画 。也要注意是否有已知点的问题。2学生练习,分别在自己的本子上用不同

34、的方法画一画。3完成书上的试一试。三、反馈完善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观察照书上方法折后的折痕有什么关系?2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提醒学生要分别画上直角标记;一个直角标记就说明有一组互相垂直的线。(要注意第2个图形,学生很可能画得不够规范。)3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画完后,同桌互相检查。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设计:补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思考与调整:思考与调整:南苑小学备课专用纸第 四 单元 课题 认识垂直 第 2 课时 总第 34 个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2联系生活实际,

35、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借助工具画出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教具准备:图片,三角板、量角器教学流程:一、先学探究1以黑板为例,说说长方形的相对的边是什么关系?相邻的边是什么关系?指出:平行和垂直是两种比较特殊的位置关系 。2学生在随练本上分别画一组平行线、一组互相垂直的线。同桌互相检查画法及结果。二、探究交流学情预判:本课是第二课上认识垂直了,重在巩固练习。后教预设:学习例题 1画:请大家在随练本上沿本子的线画一条直线,再在直

36、线上大约5格的地方画一个点,A点。想象:从A点出发,向直线可以画多少条线段?(无数条)让学生任意画条。思考:在我们所有能画的无数条线段中有一条最特殊,想一想你觉得是哪条,为什么?从A点出发,画一条垂线。讨论:垂线特殊的哪儿呢?小组里把自己的想法交流交流。2量:依次量出这5条线段的长度。比较量得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说给同桌听。全班交流。分别请几个学生报一报自己的测量的结果,其他学生根据发现判断他的测量是否有明显的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论:这条垂直的线段最短。3教学“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出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读一读)

37、问:“距离”,我们在前面哪里也学过?把书翻到第17页,回忆什么是点到点的距离?有什么特点?再看第44页,这个距离指的是点到线的距离,比一比,两个距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都是最短的)平行线的距离。练习第45页的第2题: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先指名交流:你可以画几条?怎么画?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线段的长度都是2厘米,是相等的。) 继续摆动手中的尺,试一试,有没有用别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两条平行线之间更短的线段?(没有)指出:连接这两条平行线,只有这些垂直的线的长度是最短的。那谁能来试着说一说:这垂直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

38、行线之间的什么?(距离)为什么可以这么说?(最短)说明:在开始认识平行线的时候,有同学指出一种画法,可以先任意地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再在这条直线之外分别量两个2cm,再把这两个点连起来,这样得到的另一条线就和刚才的那条是平行的关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三、反馈完善1想想做做,量出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问:量的是距离,也就是要量什么?动手画一画,量一量。交流结果。2想想做做,看一看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测量吗?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再组织全班的交流。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3想想做做,如果从A点穿过马路,怎样走路线最短?为什么?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

39、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设计:补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思考与调整:思考与调整:南苑小学备课专用纸第 四 单元 课题 练习六 第 1 课时 总第 35 个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掌握平行和垂直的含义,能找出现实事物中的平行和垂直,会画平行线和垂线,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2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平行和垂直,画平行和垂直,进而体会平行和垂直。3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的看法的习惯,体验到有关学习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画平行线和垂线。教学难点:掌握平行和垂直的含义会画平行线和垂线,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具准备正方形纸和其他形状的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等。教学流程:一、知识再现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平行和相交”的有关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对平行和相交都有了怎样的认识,谁来说一说?(让学生自主的综合的说说对平行和相交的认识,帮助学生巩固平行和相交,垂直和不垂直的概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相关练习,希望通过练习能让大家学得更好。(出示课题)二、基本练习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说一说怎样判断的? 判断后提问:同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