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推理、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并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培养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推导、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姚明吗?他可是我国最棒的篮球猛将,为了篮球事业,他总是刻苦训练,从不喊苦喊累。让我们一起去他奋战过的球场看看吧。 2、课件
2、出示:篮球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从篮球场地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1、谈话:小萝卜也提出了一个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追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谁来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课件 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相应出示课件并板书。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4)28+1543
3、(米)43286(米) 方法1:把四条边长连加:长+宽+长+宽;或 :长+长+宽+宽 方法2:运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长2+宽2; 方法3:两个长加两个宽也就是长+宽的和2。(方法三是在方法二的基础上,更灵活更简便的得出来的。) 4、讨论 用方法1和方法2的同学考虑:题目中只告诉了两个数,在你们的算式中为什么用4个数相加? 用方法3的同学请考虑:你的算法和方法2有什么相同点?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第3种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乘2?。 5、拇指游戏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长+宽)2,让学生玩手指间的游戏。 “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秘密在哪儿?就
4、在你们双手的手指上。” 学生伸出双手,迷惑不解。于是,我让孩子们分别伸直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正反对接成一个长方形状。这样,两个大拇指成了长方形的宽,两个食指成了长方形的长。当孩子把这个长方形分开时,他们分别看到的是长方形的一半,也就是一条长和一条宽。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有两个长加宽的和,所以,计算周长时,只要“(长+宽)2”。 6、比较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 7、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计算图形的周长 (二)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1、谈话:篮球队员们每次比赛下来挥汗如雨,体育老师为了鼓励她们再创佳绩,奖给每人一块正方形手帕(课件出示),队员们
5、爱不释手,很多人想知道手帕的花边长多少厘米? 提问:求花边长多少就是求什么?已知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出示课件) 2、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方法1:25+25+25+25100(厘米)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方法2:254100(厘米) 边长4=周长 问: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同桌互说。 (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拓展:课件出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怎样求它的周长? 4416(厘米)两个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练习: (1)第42页第2题(讨论: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量出几条边的长度?) (2)一个长方形花坛长12米,宽8米,周围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3)要给一块正方形桌布的四周缝上花边,已知桌布的边长是12分米。那么至少需要花边多少? 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2-3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板书设计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长+宽+长+宽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长+长+宽+宽 =边长4 =长2+宽2 =(长+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