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P12P14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教学准备:糖 小棒 小圆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动手操作。
2、(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瞧!这儿有6块糖,你能把它分成几堆吗?动手分分看,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糖动手分一分) (2)学生自由分。 (3)汇报与交流。(请不同分法的学生上台展示) A、分成2组、3组、4组等几类(不同组别)。 B、每份都是同样多与不一样多的分类。 2、发现问题。 (1)同学们,这么多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了什么? (2)同学们把刚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那几种找出来,与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 3、揭示课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4、提出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3、。 二、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1: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一下春游食品,怎样分配食品才合理呢? a.用学具代替食品动手分一分。 b.请各组选派代表展示分配结果,并说说是怎么分的。 (2)完成书本第13页的做一做。 a.让学生动手用10张小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b.说说是怎么分的。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2、利用新知,解决平均分。 (1)自学例2: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 a.各自用小圆片代替桔子分一分. b.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分的。 (2)独立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
4、: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a.让学生在课本圈一圈。 b.小组交流:并说说自己的分法。 三、模拟训练,拓展延伸 1、练习三第1、2、3题(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实物分一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填空:老师一家三口都去喝喜酒,每人都分到了6块喜糖.你们猜我们一共分到( )块喜糖?现在我把这18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还可以平均分给( )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请不同分法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或者5个小朋友,都刚好分完。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四、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板书: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