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活力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父母的心 执教者:丹阳市新桥中学 张永凯一课时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文本,揣摩人物心理,感受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2、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学习重点:理解小说通过曲直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描写,表现父母对儿女的爱的写法。学习难点:体会小说中那对贫穷的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根据预习卡事先做好预习工作。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即目标达成过程教学过 程教学内容(教材、生活等教学资源)重组教学策略(互动或讲述等)预期效果导入由上帝创造人类的故事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引起学生对父母的心的关注,自然
2、导出课题。新授步骤新授步骤一、明确本文文体及学习方法。 (主要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展开)二、 读课文,讲故事。三、 跳读课文,思考交流。贫穷夫妇在“送孩子”的问题上先后作出过哪些决定?每一次“决定”各伴随着怎样的“表情”和“理由”?你觉得这些理由能成立吗?为什么?四、 课本剧表演。 五、把握主题,补全题目。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指导学生研读小说的高潮部分,并展开合理想象,在此基础上编演课本剧。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及,并展开思考和交流。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深入理解文本,了解本文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同时揣摩人物心理,初步感受父母对儿女的爱。进一步理解“父母的心”,得到情感上的熏染。把握小说的主题,总结小说的写法。训练与反馈小练笔:文中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命运会怎样,为课文续写一篇文章。 练习巩固。加深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