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影朱自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激发情感,创设氛围1 提问: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2 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 3 播放作者简介课件1学生回答,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当时的心情。2学生欣赏课件,齐读简介。共同来品味一下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是怎样来写自己的父亲的。利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认识父爱。(二)听范读录音 ,思考问题1放录音(配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学生听读。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领读两遍。1、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读
2、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2、学生听读课文,跟读。共同分组正音正字。引导学生疏通课文,整体把握文意。(三)圈点批注,整体阅读1、提示学生:阅读全文,用规定的符号进行圈点批注。(好的句子用波浪线,不能理解的用横线,层次划分用双竖线和单竖线。)1、学生阅读,教师巡视指导。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四)研读新课,品味语句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3、表达了什么中心?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4、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
3、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5、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打出:真切理解,真诚感激研究探讨6、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朗读二三段,总结: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确实,父疼子,子爱父,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父子情深的片段。再放影片。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明确:1、回答:父子浦口送别。2、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怀念父亲,惦记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3、表达的中心:父疼子
4、,子爱父,父子情深。4、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答:望父买橘见背影5、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6、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记叙的要素,2、学会提炼文中的重要信息,概括文意。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五)拓展迁移,感受真情总结:读了本文,你不会不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钟爱,甚至有些是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你动心,乃至流泪,甚或惭愧。2、放背景动画音乐懂你结束。1、学生齐读: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