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影教学设计语文课本中有些老篇目,自己上学时候就学过,毕业以后也是一茬茬的讲,但却依然感觉没有学好讲好,背影就属于其中一篇。几年前曾经专门进行过思考和分析,也做过很多设计,但却依然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刚好本次又要进行讲课,于是将此课列入计划中。对于本文的讲解,有太多值得讲的点,其背后也有太多的故事,要想讲透讲好,估计两三节应该完不成任务。但仔细思考,将本文作为定篇从头到尾进行分析,又不对味儿。对于本文的讲解,有从标题入手,以“背影”为线索进行分析的,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教法立足点在文章结构,缺点是内涵挖掘不深。有以文章中父亲的外貌描写、语言记录、行动描写为重点的,这种教法重在对人物进
2、行分析,缺乏对文章整体构思编排的思考。还有的将“背影”背后的故事刨出来做文章,突出文字后面内容,将父子嫌隙、家庭矛盾,甚至社会困顿作为重点,这种做法更是无视文本给人的直接感觉,有隔山打虎之效。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时候我尽量摒弃以上几种形式教法,从文本本身出发,聆听文本发出的“声音”,然后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我觉得背影一文最值得讲的内容是作者选取“背影”这个定格性的内容进行细致刻画描写,突出文中前后家庭背景和人物感情。另外,结合初一学生作文选材中详略不会分配、选材角度单一的特点,我将本文目标定位为:1理解并学会依据文章中心内容安排材料详略;2.了解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
3、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课前预习:为了防止学生读书不思考,甚至不认真阅读的现象出现,我设计了几个预习题,作为周末作业。1.默读一遍,划出不理解生字词并查找意思。(已划线内容为必查);2.朗读课文三遍,然后静心思考,做以下问题:各整理文中父亲和我的所有事情,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最好分两行相对应)文中写父亲做那么多事情,详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你觉得文章中父亲是个什么样形象的人?为什么?文中的我对于父亲是什么样的情感?你从哪里读出来的?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但收上来检查时候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学生连第一题都没有做好,于是又用一节课进行预习,要求学生出声朗读三遍,接着将上面题目
4、思考补充,做得可以的同学继续思考两个问题:1.你从背影一课从文中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到的?2.背影一文中大事小事无数件,作者为什么选择买橘子详写?仔细研读课文,说出几个理由。3.为什么朱自清看到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会流下泪来?为什么时隔多年以后朱自清对父亲的这个背影还记得如此清楚呢?请仔细读文章,思考这是一个_的背影,并说出理解。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出示目标。【设计说明:一直觉得阿莫每节课开头的目标出示环节特别好,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有什么内容要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所以在课堂开始也设计了这个环节。但不同于一般出示环节的是目标非常简洁,没有三个维度的术语分析,只是简单的知识目标。】二、预习分享:1
5、.你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请说明理由。【设计说明:此处设计一是为了搜集学情,看看学生到底读到多少东西,二是为了下面的学习,预设学生估计都是在情感角度读到“父爱”的,然后说出理由的话跑不了“背影”段落;自然引出下个环节。】2. 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请说出你的理解。【设计说明: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理解主旨,串起全文。很多学生从文章中读到的只是“感情”,但对于为什么详写这个,“背影”为什么感人却鲜少理解。希望学生可以从此处生发,感情,外貌,甚至父亲身上背负的重担都可以理解到。这样就有利于下部的学习了。】三、重点分析:1细读“背影”一部分,明白写法。通过填空方式理解“背影”部分的写法:外貌描写:衣着的
6、作用;动作描写:精准的动词;修饰语的使用。【设计说明:此处是文章详写内容,也是细致描写之处。所以通过两步来学习,先是让学生填空动词,理解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的作用,然后将前面修饰语去掉,帮学生理解细节处修饰语的作用,以期能获得一点写法,此环节是重点,指向目标一二。】2背影一文中写了和父亲有关的多少件事?明确:祖母死了,差使交卸,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到南京谋事,游逛一日,嘱咐茶房照顾我,决定自己送我去,照看行李讲价钱,送我上车,给我拣定椅子,嘱托茶房照应我,给我买橘子,给我写信【设计说明:文章详略及中心安排是学生作文中大难点,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搜集信息,并明白作文详略安排基本要求。根据情况学生应该
7、找不出这么多细节事件来,但出示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不足。】3作者为什么选择“买橘子”详写?明确:和标题对应;能体现作者情感;体现全文主旨。4为什么选择“背影”而不正面描写?出示:“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5作文中的选材:妈妈的手唠叨父亲的眼神【设计说明:预习时候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写“背影”,这也是本文选材和出名的重点,但要讲清楚选材的独特角度,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只是在学生理解“背影”的含义后,给学生一个提示和简单的讲解,以后的学习中在继续夯实。】四、走进作者1背影在文坛上的重要性江泽民赞赏诗:背影名文四海
8、闻,少年波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名世,选释诗篇激后昆。2朱自清常识:朱自清,字、号、江苏扬州市人,192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25年来清华执教,长斯担任清华中国文学系主任一职。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散文代表作是背影、荷塘月色绿。【设计说明:加深对背影一文的认识,加深对作者的印象。】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
9、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
10、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11、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
12、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预习:请认真做,最少需要一个小时。1. 默读一遍,划出不理解生字
13、词并查找意思。(已划线内容为必查);2. 朗读课文三遍,然后静心思考,做以下问题:各整理文中父亲和我的所有事情,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最好分两行相对应)文中写父亲做那么多事情,详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你觉得文章中父亲是个什么样形象的人?为什么?文中的我对于父亲是什么样的情感?你从哪里读出来的?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是什么打动了作者?是什么打动了读者?(此二问与后面的父亲、儿子密切相关)预习不妨这样来设计(A类除外)第一大题:请阅读全文,统计:父亲的外貌描写父亲的语言记录父亲的行动描写划出相关语言,作批注(补充言下言外之意,或者自己的观感)第二大题:此文所写的目的,是刻画父亲还
14、是抒写儿子情感(“我”)?请在整理细读后总结:这是一个的父亲这是一个的儿子第三大题:文章几处写背影?但你认为真正的背影有几个或是哪一个?为什么?你认为这个背影是作者为了让文章显得有新意的匠心独运吗?第四大题:如果要你写父亲或母亲,我们以前的方法是写他们的“重大事件”来表现其人其志,那么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发?你能用脑图的方式选择父亲或母亲作为写作对象作一个提纲么?在思考教学目标时,我们确实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来思考,但要依据本教材的特点,有所取舍,不能全抓。这是思考的思路,但不是说目标要全面呈现这几个方面。情感把握父爱子,子怜父。内容把握n次背影,n次流泪,n次对话艺术把握人物刻画(截取特征、外
15、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培养语言积累,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相关训练)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