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文意,深入把握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过程与方法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重难点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深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延伸法。课前准备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时,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2、二、作者简介牛汉,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原名史承汉,又名牛汀,曾用笔名谷风。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三、文本链接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忆,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
3、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四、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磁带,感知课文内容。2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简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要求:(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2)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3)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3课文围绕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看书逼书送书读书)4课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与书有密切关系的人物?这些人物与书又有怎样的关系?(父亲、乔元贞、我;父亲送书我送书乔元贞)五、课文精读1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过“前几天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2“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
4、本,它还有什么其他含义?“我的第一本书”还表明了这第一本书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3“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怎样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4“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出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艰辛和沉重。作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窘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
5、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5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两句话:“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作者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意义,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人不
6、能忘本”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既是作者的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在此处所指主要是后者。6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7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
7、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十分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
8、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六、文章脉络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一位诗人来访写起,引出本文话题。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七、写作特点1表达方式独特。这是一篇带有诗意的散文。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如作者在第1自然段里写道:“我的童年没有
9、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句话很有诗意,但字里行间也透着一份沉重。2语言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回味。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把客观事实清如水、明如镜地写出来,语言浅显易懂,但也不乏耐人寻味的语句。如:“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富有诗意的语句,读起来又有几分沉重,因为作者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是复杂的、沉重的,是来自对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3联想的写法。作者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记叙了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事情:父子之间的亲情、同学之间的友情、人与狗的情趣。这种联想的写法既拓宽了题材的范围,加深了主题的深度,又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八、板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牛汉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间人与狗的情趣教学反思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所以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时采用了如下教学思路:走近随笔,说故事走进“书本”,谈发现走进语言,品美点。课堂设计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了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课堂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