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 20 期课 题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应用肖军,李运祥,马继波(泰山学院 生物与酿酒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教育部在 2017 年 10 月印发的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1,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围绕师范生的学习成效和个性化发展来实施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学生学业评价是其中一项重要教学活动,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学生学业评价要求是“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监测师范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保证师范
2、生在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2。形成性评价是 1967 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斯克里芬(M.Scriven)教授提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Bloom)后来将其理论引入教学领域3。通过师生双方及时获取教学进程中反馈信息的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成效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检验,同时还可以实时发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持续改进。“互联网+”时代,教和学的选择方式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基于慕课、SPOC、虚拟仿真实验等在线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新目标和新常态。在混合式教学中,如何通过采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成效的反馈数据,真实精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使课程目标
3、的达成既可测量和证实、又可持续改进,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核心。在师范专业认证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面存在某些共性的问题和痛点,比如:缺乏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的监控与反馈、预警机制不精准;平时成绩量化细则不够规范详细,或者教师主观打分太随意,或者采用模糊方式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难免有失公允,往往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平时表现。从目前评价情况来看,对师范生日常学习状态、学习成效、能力素质发展等方面的评价还是欠缺的,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以植物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借力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的数据监控、采集与分析功能,探索建立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相适应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4、,将雨课堂量化成绩纳入学生平时成绩,与纸笔测试成绩互为补充,综合评价学生全程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实况,并基于评价反馈更好地进行自我规划和调整4;同时,为教师分析教学成效、调整教学进度和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可视化数据支持。基金项目:泰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大学基于 雨课堂 问题导向的创新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以 植物学 课程为例”(JG202154);泰山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专项“大数据时代顶岗实习中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Y-01-202106)第一作者简介:肖军(1967-),女,汉族,江苏丰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学教学。摘要:以植物学课程为例,探索如何将雨课堂
5、教学与形成性评价机制进行有效衔接和融合。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反馈,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提高师范生的学习成效,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范专业认证中建立与认证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提供思路和参考。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形成性评价;雨课堂;植物学;学习成效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0-0070-04Abstract:Taking the Botany course as an example,the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the rain classroom t
6、eachingwith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Through the interactive feedback of teacher-student participation,it promotes personalizedlearning and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of the student-centered,and improves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students,providing some ideasand references for application-oriente
7、d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system in conformity with th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of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Keywords:th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rain classroom;Botany;learning effectivenessDOI:10.19980/j.CN23-1593/G4.2023.2
8、0.01770-课 题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23 年 20 期一级指标 X?占比(%)二级指标 Y?占比(%)观测点(Z?)评价依据 权重(R?)支撑课程目标 平时表现(40)课前表现(10)MOOC 学习情况 学习完成度 2 课程目标 1 公告:思政案例 阅读情况 1 课程目标 3 预习习题 正确率 5 课程目标 1、2 雨课堂普通讨论 小组参与度 2 课程目标 2 课堂表现(15)课堂考勤 出勤率 1 课程目标 3 课堂习题 正确率 5 课程目标 1、2 课堂互动(弹幕、投稿、随机点名)参与度 5 课程目标 2 课堂讨论 综合表现(
9、互评)4 课程目标 1、2 课后表现(15)复习习题 正确率 5 课程目标 1、2 雨课堂记分讨论 独立思考 2 课程目标 2 公告:拓展资料 阅读情况 1 课程目标 3 制作微课 规范性 重难点明晰 2 课程目标 2、3 完整性 环节健全 2 融合度 技术与内容融合 2 学习状态 认真程度(自评)1 期中测试(10)闭卷考试 课程目标 1、2、3 期末测试(50)闭卷考试 课程目标 1、2、3 一构建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指标构建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指标,首先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厘清生物科学(师范)本科专业毕业要求和植物学课程目标之间、课程目标和考核内容之间的支撑关系。其中,
10、植物学课程目标见表 1。其次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指标点和观测点,以观测点为基础设计评价依据,可用来衡量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进而提出教学改进的措施,形成“评价分析反馈改进再评价”的闭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教与学。具体的形成性评价指标点和观测点见表 2。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教育情怀2-1 具有扎根基层的从教意愿和良好的师德风范,具有坚定的教育情怀和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认同感课程目标 3:认同植物学领域杰出科学家的高尚情操和科学精神。能够在学习中交流植物科学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能够主动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境监督治理。能够开展微课自评
11、和互评,体验教师角色的成就感M学科素养3-1 掌握生物学学科和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理解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规律课程目标 1:能够认同植物学课程的重要性,描述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功能,辨认植物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并解释与功能相适应形成的结构特点,比较归纳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举例说明植物界各大类群的特点,比较分析各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说出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识别和鉴别常见科的代表植物H3-3 具有正确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并能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课程
12、目标 2: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实际生活中与植物学相关的现象或问题作出分析和评价。能使用批判性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反思和观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制作微课H表1植物学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2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3 个一级指标 Xi,(i=1,2,3)和 3 个二级指标 Yj,(j=1,2,3)及 n 个观测点 Zk,(k=1,2,n)。其中 3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平时表现(占40)和期中测试(占 10)、期末测试(占 50)。其中,平时表现的评定结合雨课堂的功能模块,设定 3 个二级指标:一是线上课前表现(占 10)。主要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13、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具体包括插入 PPT 中的慕课学习情况、预习习题的答题情况、资料阅读和参与讨论的情况等观测点。二是线下课堂表现(占 15)。主要是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评价,具体包括出勤率、课堂习题答题情况、课堂学习互动情况和课堂讨论综合表现情况等观测点。三是线上课后表现(占71-2023 年 20 期课 题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5)。主要是对学生各个章节或整体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具体包括学生复习习题的答题情况、资料阅读和参与讨论情况、微课完成度等观测点。这样每个评价指标可分解成多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都对应一个或多个课程目标,丰富的观测点
14、使得评价内容更加多元化,有效避免仅通过纸笔考试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缺陷,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积累。课程结束,把学生经过努力取得的各个观测点的值 Zjk(j=1,2,3;k=1,2,n)下载下来,并对所有观测点的值 Zjk分别汇总平均,得到各个观测点的平均值 Zjk。最后,根据观测点所占的比重 Rk(k=1,2,n),进行加权计算汇总,从而得到学生课程平时成绩总分值RkZk(k=1,2,n)及各课程目标的得分。二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方案与实践基于雨课堂开展的形成性评价,相比于传统教学评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心设计课程考核方案和实施步骤,是发挥其有效功能的保障。植物学课程是以描
15、述性为主的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概念多而抽象,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批判性科学思维。结合植物学课程特点,遵循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课程教学设计的再创作,构建了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方案。(一)课前预习的形成性评价设计首先教师应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在课前对相关内容的课程资源(如 MOOC 视频、微课、拓展资料和试题库等)做充分准备,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预习课件,包含学习任务单、MOOC 视频、测试题等,学生根据要求在线自主完成课前预习和测试习题;亦可在讨论区推送不同难度梯度的讨论题及分组讨论的内容,提前通过
16、雨课堂的分组功能模块完成分组,采用自由选择成员且男女搭配的结组形式,每组 46 名成员,推选1 名小组长,鼓励学生有选择地在讨论区自由提问或发言,并可以通过小组课下讨论,为课堂发言做好准备;教师还可以发布典型思政案例的公告,将植物学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如在学习“植物的种子”这一节内容的预习公告中,发布复旦大学著名植物学家钟扬建立“种子方舟”的故事,在学习“植物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的预习公告中发布“每一件红木制品的背后,都是消失的森林和消失的生命”新闻案例等。根据雨课堂获得的数据反馈(测试成绩、讨论区提问和发言、阅读公告等表现),预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
17、果,从而对课堂教学进行精细化设计。(二)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设计课前 5 分钟,教师开启授课模式,督促学生通过微信扫码功能签到进课堂,教师只需要通过手机端查看,即可对学生的出勤状况一目了然。以问题为导向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在启发式授课过程中,教师针对课堂内容每节段的重难点、学生预习测试中易错点设置问题,通过判断、选择等客观题型插入 PPT,实时推送给学生,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习题并提交答案,系统自动评分并生成柱状图,老师把答题情况投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个人学习情况,同时通过柱状图的分析了解全班同学的参与率和正确率。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还可以从每章或每节提炼几个核心问题和一系列进阶性问题,以
18、主观题的形式适时推送给学生,灵活采用两种形式组织课堂探究式讨论。一是教师引导下的自由讨论,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提交问题答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同学答案投屏展示或者通过随机点名提问,师生共同讨论完善,最后根据答案的关键词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组织学生互评得分。二是分组讨论,推送的题目是提前在雨课堂预习中发布的讨论问题,每个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发言,通过雨课堂的“投票”功能由老师设定一定范围内的分值选项,然后由其他小组选择其认为该组学生应得分数的范围,最后计算师生加权平均值作为该组同学实际得分。如在“植物体的营养器官叶”这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通常进行有限生长?为什么叶片上面绿
19、色更深?秋天树叶飘落时,为什么常常背面向上?在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横切面上,怎样判断叶的背腹面?干旱季节,小麦、玉米的叶片向上卷曲的原因?为什么不向下卷曲?为什么玉米的光合效率高于小麦(从解剖学上解释)?请解释“秋风扫落叶”这一现象。为什么秋天早霜提前会对次年果树的高产带来潜在的危险?等等。学生在听课中可以随时发送“弹幕”“投稿”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问,或者点击对应幻灯片下的“不懂”进行反馈,教师利用雨课堂将同学们弹幕或投稿的热点词语,通过手机一键生成词云并投屏,将学生的个体学习融入到集体学习的氛围中,加强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进课堂,提高学习
20、成效。72-课 题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23 年 20 期(三)课后任务的形成性评价设计课后,教师通过雨课堂布置学习任务,监控和督促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一是发布关于学科前沿研究的公告,补充或更新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领略到学科的魅力和生命力。二是推送复习课件,插入习题检测学生的复习状态,借助雨课堂功能统计出习题完成情况和掌握程度,教师进行针对性分析并做好教学反思,制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同时,在每一单元结束后的复习课件中,增加制作本单元“思维导图”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是结合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讨论区发布
21、计分讨论题,如为什么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共生固氮?植物体的胼胝质有什么生物学意义?花器官发育的秘密等,引导学生查阅专业文献,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四是在学期中间布置微课作业,教师根据植物学科特点给出相关知识点的选择列表,如“植物体的皮肤保护组织”“植物体的血管输导组织”“植物体的骨骼机械组织”“植物体的肌肉基本组织”“侵略土地的武器植物的根尖”“时光的烙印年轮”“忙碌的光合工厂叶片的结构”“花的心藏在蕊中雄蕊与雌蕊”“千姿百态,本源同在变态器官”“带你吃得明明白白果实的类型”“从远古走来木兰科”“卡路里之王禾本科”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制作微课并提交。在微课 PPT 的设计、拟定讲稿和录
22、制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考更加深入,而且锻炼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三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实施效果分析形成性评价方案的设计已在本校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中进行了两个学期的教学,依据形成性评价指标点及相应观测点,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感受到持续不断的激励和监督,主动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实时诊断分析课程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首先,学生通过参与自评、互评,对自己真实的学习状态和出现的问题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自觉进行学习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本课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采用这种
23、评价方式后,学生学习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在调查“你希望任课教师用什么方式来决定您的期末成绩”时,只有 14.5%的同学选择仅以“期末考试”决定期末成绩,选择以“期末考试+课前课后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这种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同学达到 70%以上,说明大部分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其次,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实施,不仅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为丰富、多样化,更使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可测,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任务”3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实时评估,及时反映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课堂教学结束后,雨课堂会自动生成学生出勤信息、互动信息及课堂得分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这
24、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让数据说话,从而提升教学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实时评估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各环节的教学,并通过分析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改进教学效果,持续保障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意愿和达成毕业要求。如针对学生课中点“不懂”的幻灯片,课后教师进行个别化辅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每次线下课结束后收到雨课堂报告,对预警学生在私信中进行沟通,提出下节课的要求,给予适当的警示作用。形成性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核,能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潜力和创造潜力,也与我国教育部提出的应给大学生合理“增负”的倡议相符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和发展,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的构建变得相对简单、可操作,而不断迭代和更新的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为科学全面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保障,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http:/ 11/t20171106_318535.html.2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EB/OL.http:/ 张赛斌,左桂梅.形成性评价的考试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81-82.4 于歆杰.一流课程的两个边界J.中国大学教学,2019(3):45-4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