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以西非深水扇A油田为例_陈筱.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486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以西非深水扇A油田为例_陈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以西非深水扇A油田为例_陈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以西非深水扇A油田为例_陈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陈筱,杨希濮,肖鹏,等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 以西非深水扇 油田为例 石油物探,():,:,():收稿日期:。第一作者简介:陈筱(),女,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地质。:基金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资助。()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 以西非深水扇油田为例陈筱,杨希濮,肖鹏,吕文睿,张昕,段瑞凯(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北京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摘要:油田海上深水浊积砂岩油藏开发中井数少且井距大,井控程度较低,存在连通性难判断、水淹范围及程度难刻画、剩余油难预测等问题。时移地震技术基于分析不同时间点三维地震数据的波阻抗差异,可有效弥补井资

2、料不足的问题,成为油田生产优化及调整挖潜的重要手段。以西非某典型深水扇油田为例,采用动静结合的思路,将时移地震与构造断裂、储层预测、井网分布、生产动态研究相结合,探讨时移地震在深水浊积挥发性油藏中的有效应用,为该类油田的时移地震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表明,时移地震与断距结合,在判断断层封堵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有效厘清开发矛盾,指导调整井的部署;时移地震与沉积相及储层预测相结合,可有效刻画出水驱前缘、表征水淹程度,明确生产优化方向;时移地震与井点泥岩隔夹层结合,可准确判断层间连通性,指导措施优化;综合构造断裂、沉积相分布、储层结构和井网等信息,可以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预测并指导油田调整挖潜

3、。关键词:深水浊积;挥发性油藏;时移地震;水驱开发;应用实践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第 卷第期 年月石油物探 ,:,时移地震技术兴起于 世纪 年代,并在 世纪 年代迅速发展为一种油气动态检测方法,是将地球物理、岩石物理、地质、油藏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项技术。由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流体变化可引起地震振幅和走时等参数改变,因此,基于重复性采集油田开发阶段不同时间点的地震波信息,利用地震数据体的差异,可推知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分布的变化趋势,并建立地震属性数据体与流体变化的对应关系,实现对流体场变化情况的预测。时移地震技术在深化地质油藏动态认识、提升模型表征

4、精度、指导生产优化管理和挖掘剩余油潜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时移地震技术最初应用于北海和墨西哥湾的海上油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西非、北海、墨西哥湾和巴西等地区,成为海上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之一。由于深水油田井数少且井控程度低,时移地震可有效弥补井资料不足的问题,在深水油田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国内油田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前期设计规划不足以及海上开发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时移地震技术应用相对较少,目前主要应用于陆上稠油油藏和水驱油藏的开发。受油藏地质条件、地震采集时间和资料匹配性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时移地震实践应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前人研究认为,储层厚度大且物性好的轻质油田采用时移地震技术可获得较好

5、的效果。以西非深水浊积砂岩油田为例,通过生产实践,探讨时移地震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油田的时移地震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时移地震油藏监测原理及适用条件时移地震监测油藏的原理时移地震技术基于不同时间点重复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的差异,来表征油藏开发过程中流体性质、饱和度、地层压力及温度动态变化过程。油气开发之前采集的基础观测数据是后期对比分析的基础。在油田开发的早、中、晚不同阶段,根据油田开发生产需要分别进行多次地震数据采集,并对不同时间采集的数据进行一致性处理,提高地震资料的可重复性。经过与基础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到地震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于岩石物理分析,建立地震数据与油气藏特征的相关性,进而得到地下

6、流体和温压场的变化,实现对油气藏的动态监测。研究实践表明,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当溶解气脱气、气驱替油或地层压力升高时会造成岩石孔隙膨胀,岩石孔隙内流体密度减小,降低地震波反射速度,导致波阻抗减小;相反,当水驱油或地层压力下降时会导致波阻抗增加。因此,通过提取波阻抗的变化,结合油田生产认识,可以识别地下流体和温压场的变化。时移地震的适用条件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时移地震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中的地质研究、生产动态分析和剩余油研究,在油田稳产增产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长期研究实践表明,并非所有的油藏都适合采用时移地震监测。陆上油田常受到地下水位和近地表条件变化以及面波、折射波及环境噪声的影响

7、,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及解释受到较大干扰。相较于陆上油田的多重非重复性因素制约,海上油田更适合开展时移地震监测。海上油田能否开展时移地震需要从油藏地质条件、岩石物理条件以及地震条件等方面进行考虑。其中,时移地震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是原油性质和骨架性质,其次是开发方式和构造储层特征。研究表明,深水、浅埋深的厚层中 高孔渗砂岩、水驱轻质油藏更适合开展时移地震,原因是该类油藏常具有低骨架弹性特征,孔隙流体压缩系数可发生明显差异,开发过程中水驱效率高,含油饱和度变化大,地震特征变化明显;而稠油油藏由于密度与水接近,水驱效率较低,开发前、后含油饱和度变化较小,地震特征变化相对不明显。时移地震的数据采集

8、注意事项时移地震数据采集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区块是否具备采集时移地震数据的条件,即两次采集的地震数据能否满足一致性和重复性要求。第期陈筱等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 以西非深水扇 油田为例由于海上油田受到采集环境(潮汐、水流等)、采集技术及设备、观测系统以及前期规划不足等因素影响,重复性采集实现难度较大。对于海上非重复性时移地震采集需要综合考虑数据采集方向、炮检距、炮线距、缆数和缆长等因素;尽量缩小两次地震采集方向、震源参数、炮检距和道间距等主要参数的差异。同时,保证晚期监测数据的缆数、偏移距、覆盖次数大于前期数据。二是要关注油田生产阶段是否达到采集的时机,研究显示开发过程中,

9、当地层阻抗变化幅度达到时,才能被时移地震识别。因此,在油田生产早期,由于采出程度较低,流体运移及压力变化不明显,过早的时移地震采集无法检测到显著变化,难以体现出时移地震的价值并造成资源浪费;而采集时间过晚,油藏采出程度太高,剩余油潜力少,则失去了开展时移地震的意义。因此,在评估决策时移地震资料采集时要从采集条件和采集时间两方面把握,优选最佳的采集方案。时移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关键资料一致性处理是时移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通过一致性处理消除因采集环境、技术设备、观测系统造成的差异。非重复性时移地震处理包括数据匹配性处理、共约束一致性处理和互均化处理等。数据匹配处理重点要保证反射面元、反射中心点位置、覆

10、盖次数、信噪比和方位角等参数尽量一致;共约束一致性处理包括了频率、相位、剩余静校正等处理;互均化处理包括时间、振幅、频率以及相位等的校正。西非靶区深水油田特征研究靶区是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 油田,该油田位于尼日利亚西南海域,距岸约 ,油气资源丰富,已有 年以上的开发历史。研究区储层属深水浊积扇沉积,砂岩储层相变快,内部结构复杂。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水驱波及不确定性较大,在开发过程中已暴露出断层、储层连通性认识不清、水驱波及难以预测、生产优化及措施调整方向不明,剩余油分布预测难度大等问题。受工程难度和费用等因素制约,研究区开发井数较少且井距大,仅依靠钻井资料难以全面有效地解决油田开发矛盾。但研

11、究区地震资料较为丰富,投产至今已进行了次地震数据采集,资料品质高。此次重点以时移地震为切入点,结合钻井、测试、测井、生产动态资料,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探讨时移地震技术在深水浊积扇水驱油田开发中的综合应用及效果。研究区为中间隆起的背斜构造,深水浊积扇沉积,纵向发育多套油组(图)。油田水深为 ,储层埋深为 ,主力注水开发油藏、的储层厚度为 ,岩心孔隙度为 ,岩心渗透率为 (),属于中孔中高渗储层,地面原油密度为 ,地层原油粘度为 ,气油比为 ,属于轻质、低黏、高挥发性原油。油藏温度为 ,温 度 梯 度 为 ,油 藏 压 力 为 ,压力系数为 ,属于正常的温度压力系统 。油田采取“少井高产”的开发策

12、略 ,注采井距多为 ,通过边部注水和顶部采油的方式保压开发,油井自喷生产。受限于深水油田开发井数少,且多采用合采合注进行开发,陆上油田常用的图目标油田北西 南东向油藏剖面石油物探第 卷调剖、堵水、油转注等常规措施实施难度大,作业成本高,严重制约油田生产优化调整。该油田自投产以来,共进行了次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匹配处理后一致性较好。基础数据为油田投产前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下文统称为 数据),代表油藏原始状态。第次数据采集(下文统称为 数 据)在 油 田 投 产 后 个 月,阶 段 采 出 程 度;第次数据采集(下文统称为 数据)与第次间隔 个月,阶段采出程度;第次数据采集(下文统称 数据)与第次间

13、隔 个月,阶段采出程度(表)。截至第次数据采集,油田累积采出程度达,次数据采集跨越了油田开发中的稳产期和递减期,可实现对不同阶段水驱波及情况的有效监测 。表目标油田时移地震数据采集间隔及采出程度对比地震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数据采集时间投产前投产后 个月投产后 个月投产后 个月较前次数据采集间隔个月 个月 个月 个月阶段采出程度 时移地震在油藏注水开发中的综合应用由于目标油田为轻质原油,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开展时移地震的岩石物理基础。与泥岩相比,砂岩表现为低速、低密度特征。基于对地震波阻抗差异数据体的分析,发现正的阻抗差异与含水饱和度增大有关,可指示水驱推进的方向、范围及

14、水淹程度;负的阻抗差异与地层压力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差值越小,地层压力越大。时移地震数据监测到的地层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变化,一方面可以落实封堵断层、储层连通性等静态信息;另一方面也可实现对水驱前缘、优势通道、剩余油分布等动态信息的刻画和预测。以此为基础对地质模型及数模进行优化,进一步指导油田生产优化及调整井部署,达到提高采收率,延缓产量递减的目的。判断封堵断层,明确注采连通关系目标油田油藏可划分为期浊积水道(图)。水道以纵向叠置为主,平面摆动较弱 。其中,下部、期水道范围较大,以砂质沉积为主,层间泥岩隔夹层发育较弱,叠置连通性较好;上部、期水道沉积范围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层间泥岩隔夹层厚度增大,

15、且呈现较为稳定的连续分布,相邻期次水道的层间连通性减弱。油藏内部发育多条近东西走向的正断层,主体区断层近平行分布,北部为下降盘,南部为上升盘。含油范围内发育条主要断层,断距多为 ,其中,、断层断距较大,将单期水道完全错断,、断距小,将图油藏浊积水道平面示意单期水道局部错断。受断层影响,油藏主体区被切割成多个断块。研究认为,虽然 油藏内部单期水道被断层切割,但部分断块存在跨断层错层对接,可形成砂体连通体。早期研究认为,断层以北储层整体连通,在方案设计中采油井 井开发油藏主体区,并在北部设计注水井 井提供能量供给(图)。投产后发现注水井 压力持续上升,产生憋压,而对应采油井 井压力不断下降,生产井

16、与注水井的压差达到 (图),生产动态表明井第期陈筱等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 以西非深水扇 油田为例图油藏南 北向油藏剖面()图油藏 和 井地层压力随时间变化间不连通,注采不受效。经过分析 和 的阻抗差异数据体(图),发现 油藏北部小范围内出现阻抗增大(蓝色区域),说明注入水主要集中在井附近,无法进一步推进。井无法对采油井 井实现有效注水,井间存在遮挡。同时在断层 北部断块出现阻抗减小(红色区域),结合动态分析,认为是憋压信号,综合判断后认为断层 是封堵断层。后期在 井北部部署加密采油井 井,横跨 断层两侧,钻后压力显示以 为界,北部断块 油层压力较原始地层压力上升,与时移地震响应图期

17、水道砂体与 、时移地震阻抗平面叠合 时移地震阻抗平面;时移地震阻抗平面石油物探第 卷一致(图);南部断块 、地层压力下降,指示地层能量亏空,储量已动用。新钻井 进一步证实 的封堵性,也验证了利用时移地震识别饱和度、压力变化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图 井钻后地层压力测试与原始地层压力对比标定水驱前缘,指导生产制度优化 油藏为浊积水道朵叶复合体,其中,浅部 油藏呈东部朵叶、西部水道复合沉积,深部 油藏整体为朵叶沉积。油藏储层整体连通,具有统一的温压流体系统。油藏采取顶部采油,边部注水开发,进行合采合注。采油井 井位于构造顶部,同时生产、油藏,对 应 注 水 井 为 东 部 井 和 西 部 井(图)。将油

18、藏沉积相与时移地震阻抗差异属性在平面上叠合,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注入水的推进范围(图中蓝色区域)。时移地震显示受到注水井 井作用,注入水沿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推进,油 藏 东 部 水 驱 前 缘 已 推 进 至 近 井 趾 端(图);同时 油藏西侧受到注水井 井作用,水驱前缘已推进至 井根端(图),井面临东西两侧同时注水突破的风险,而油藏南部无明显水驱响应,存在注采不均衡问题。图 油藏沉积相与 、时移地震阻抗差异平面叠合 油藏 水驱波及特征;油藏 水驱波及特征;油藏 水驱波及特征;油藏 水驱波及特征为了推迟 井见水时间,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结合时移地震动态特征,在油藏生产管理中采取关闭 井下段(油藏)

19、,只生产上段(油藏),同时对注水井 和 井采取间歇和交互注水策略,周期第期陈筱等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 以西非深水扇 油田为例性关停或控制注水量,显著提高了水驱波及效率,时移地震显示油藏南部水驱前缘均匀推进(图 和图),南部不均衡开发得以改善。通过生产制度的优化调整,井的实际见水时间比预测推迟了 个月,且见水后含水持续稳定在 以下,约为 个月。指示储层连通关系,精准实施优化措施目标油田中 油藏为复合水道沉积,水道以纵向叠置为主,平面摆动较弱,层间连通关系复杂。采油井 井分别在 和 小层进行完井生产,对应注水井包括北部 井和中部 井(图),含水率达到。地质油藏研究认为,井附近在 和 小

20、层之间发育稳定的泥岩隔夹层,层间连通性较弱(图);同时 时移地震显示下部 小层主体区已整体水淹(蓝色区域代表水驱波及图油藏()、()小层水道与时移地震阻抗差异平面叠合图 井和 井连井对比石油物探第 卷范围),而上部 小层未见明显水淹,进一步印证层间连通性较差。综合判断 含水主要来自下部 小层,而上部 小层尚未水淹。因此,对 井的 小层实施机械堵水措施,堵水后该井含水降低,日增油约 。指示剩余油富集区,有效指导加密井部署目标油田已开发 年以上,多数油井已见水,油田综合含水接近,采出程度达到。整体处于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加快,及时部署调整井对减缓油田产量递减,延长油田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油田内油

21、藏为例,该油藏为中央隆起背斜构造,属于深水浊积朵叶沉积(图 和图)。油藏内部可进一步细分为套砂组,分别为 、小层;上部 小层西部发育朵叶沉积,向东逐渐过渡为朵叶边缘;下部 及 小层为朵叶沉积。已有开发井网中包括口采油井和口注水井,采取顶部采油,边部注水的开发方式,主要动用下部 及 地层的储量;上部 小层仅有 井进行生产。及 小层为朵叶沉积,储层呈席状稳定连续展布。时移地震结果显示(图),受注水井和边水的共同作用,水体沿四周由构造低部位向上倾方向均匀推进;小层西部发育朵叶储层,西侧水体向上倾方向推进,而 井在 斜坡带,朵叶顶部及南部无井控制,时移地震显示水体难以波及。综合时移地震水驱前缘和地质油

22、藏研究,认为现有井网下 朵叶顶部及南部储量难以动用,是剩余油富集区。据此在 小层南部部署了口加 密 采 油 井,钻 后 结 果 显 示 含 油 饱 和 度 达 到,初期产能达到 。由此表明时移地震对水驱前缘预测准确性较高,在少井油田调整井部署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上述生产实践表明,时移地震技术在深水浊积挥发性油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判断封堵断层、储层连通性分析、水驱前缘标定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对于时移地震资料的解读,需要结合研究区构造断裂特征、沉积模式、储层构型、开发井网以及生产动态进行综合研判,排除噪声干扰。同时,本区研究发现,受到地震数据分辨率的限制,当含水图 油藏东西向

23、油藏模式图 和 小层沉积相与时移地震阻抗差异平面叠合 小层 时移地震水驱平面;及 小层 时移地震水驱平面第期陈筱等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 以西非深水扇 油田为例饱和度变化大于 时,时移地震对流体变化的表征更为准确;当含水饱和度变化小于 时,时移地震难以准确表征流体变化趋势。在进行时移地震资料解读及剩余油挖潜时,要结合本区或相似油田的应用效果,充分考虑预测风险,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及风险预案。结论)目标油田原油具有轻质、低黏、挥发性特征,储层水驱效率高、水驱波及较均匀、开发前后含油饱和度变化显著,适合开展时移地震研究,可作为深水浊积注水开发油藏时移地震应用的典型范例。)将时移地震差异属性

24、与断层断距相结合,可对断层封堵性进行判断,生产动态和新钻井验证判断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将沉积相与时移地震阻抗差异属性相结合,可以刻画出注入水的平面推进趋势及范围。由此开展生产制度优化,可改善平面水驱波及不均衡问题;时移地震与井点隔夹层研究相结合,可准确判断层间连通性。据此开展措施优化,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基于动静结合、多维融合的思路,综合构造断裂、储层结构、沉积相、井网与时移地震阻抗差异属性,可明确剩余油富集区,成功指导油藏调整井部署,实现初期产能 。)时移地震技术在判断封堵断层、识别连通储层、标定水驱前缘、指示剩余油分布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在油田生产优化及调整挖潜方面发挥了重

25、要作用。参考文献李绪宣,胡光义,范廷恩,等海上油田时移地震技术适用条件及应用前景 中国海上油气,():,():谢玉洪,陈志宏,周家雄东方气田时移地震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南地震,():,():张会来,范廷恩,胡光义 水驱油藏时移地震叠前匹配反演 西非深水扇 油田时移地震研究实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李绪宣,朱振宇,张金淼中国海油地震勘探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中国海上油气,():,():高云峰,王宗俊,李绪宣多层系油气藏时移地震匹配处理技术 物探与化探,():,():张会来,胡光义,范廷恩水驱油田时移地震剩余油表征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石油天然气学报,():,():秦绪英,朱海龙 时移地震技

26、术及其应用现状分析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周家雄,谢玉洪,陈志宏 时移地震在中国海上气田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陈志海,苑书金,孙钰四维地震监测深水浊积岩油藏动态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陈小宏,牟永光四维地震油藏监测技术及其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胡光义,王宗俊,范廷恩 南海 油田时移地震应用案例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 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涿州: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刘巍,邓海东,张亮,等 时移地震采集时机可行性分析及研究 以南海气田为例石油物探,():,石油物探第 卷 ,():郭念民,尚新民,刘欣欣 非重复性时移地

27、震数据关键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卜范青,张旭,陈国宁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重力流沉积模式及储层特征 以 油田为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煜,吴胜和,王星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油田海底扇储层质量差异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卜范青,张旭深水重力流复合下切水道体系精细地质表征与建模 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区块为例海相油气地质,():,:,():苑志旺,杨宝泉,杨莉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含水上升机理及优化注水技术 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油田为例石油勘探与开发,():,():康博韬,杨莉,张迎春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新方法:以尼日尔三角

28、洲盆地 油田为例 科学技术与工程,():,:,():张显文,胡光义,范廷恩基于岩石物理分析的水驱 地震可行性研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 第二十专题论文集 北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王宗俊,张显文,胡光义 时移地震技术在水驱油藏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球物理 第二十专题论文集 北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林煜,吴胜和,王星深水浊积水道体系构型模式研究 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研究区为例地质论评,():,():张文彪,段太忠,刘志强深水浊积水道沉积构型模式及沉积演化:以西非油田为例地球科学,():,:,():段瑞凯,胡光义,宋来明深海水道沉积体系精细刻画及表征方法 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田油组为例中国海上油气,():,():段瑞凯,杨宝泉,顾文欢 深水油田高效开发策略及实践 石油科技论坛,():,():陈筱,卜范青,王昊西非深水浊积复合水道储层连通模式表征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任鹏)第期陈筱等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 以西非深水扇 油田为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