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使用与满足下传统文化类节目...径探析——以《舞千年》为例_皮亚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460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用与满足下传统文化类节目...径探析——以《舞千年》为例_皮亚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使用与满足下传统文化类节目...径探析——以《舞千年》为例_皮亚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使用与满足下传统文化类节目...径探析——以《舞千年》为例_皮亚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3审美视点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1。传统文化类节目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以贴近观众生活的方式进行展演,为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化表达,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已经拓展出了包括文博、文创、文学、服装、音乐、舞蹈等在内的多元主题。本文基于麦奎尔“使用与满足理论”对舞千年节目中的受众使用与满足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

2、发展路径。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内涵及特征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初期对报纸和肥皂剧具有广泛吸引力的原因的研究,20 世纪 60年代经过麦奎尔、卡茨等人对该理论的再发现进一步归纳了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麦奎尔在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中提出“媒介个人互动”模式,展示了四种最重要的媒介满足类别,即受众选择接触媒介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消遣、人际关系、个人身份认同和环境监督等需求的满足,这也是本文所重点探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使用媒介、他们用媒介来做什么。该理论认为受众在选择接触媒介时会考虑自我需求的满足,并因需求产生期望,从而参与到不同的媒介活动中获得需

3、求的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将研究重点转向受众,通过考察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和需求满足来分析媒介传播效用,强调受众的能动性。舞千年作为一档文化剧情类的传统文化节目,贴近年轻观众,以“舞蹈剧情综艺”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的灵光浸入受众群体。与此同时,舞千年的多元节目形式、情感化叙事、知识传递和媒介传播在受众满足需求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二、舞千年节目的使用与满足(一)多元形式引导心绪转换,满足受众娱乐需求麦奎尔认为电视节目为受众提供消遣娱乐,让受众从日常生活或者问题中脱离出来,分散焦虑,获得情绪上的释放。舞千年作为河南卫视和 Bilibili 网站联合推出的舞蹈类传统文化节目,在延续了河南卫视擅长的“影视化

4、叙事”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 Bilibili 网站 Z 世代偏向,聚焦年轻一代喜好,加入了更多年轻化、时尚化的表达方式。舞千年坚持“一舞一故事”的讲述原则,采取影视、综艺和舞蹈的融合制作故事化综艺,以情入舞,打破了舞蹈艺术的神秘感,以娱乐化的内容与形式,为受众带来心绪上的转换和视听审美的满足。舞千年以复原记载华夏乐舞瑰宝的上古神书十二风舞志为主线,天命之使用与满足下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路径探析以舞千年为例文/皮亚娟摘 要:近年来,文化类节目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2021 年河南卫视与 B 站联合出品的传统文化类节目舞千年通过演绎舞蹈背后的历史文化,讲述了中国故事,完成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新

5、探索。麦奎尔“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四种媒介满足类型,结合舞千年节目的具体呈现,分析归纳出舞千年节目对受众需求的效用满足,以及舞千年节目的成功所带来的启示,以期对后续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研发提供借鉴。关键词:舞千年;文化类节目;使用与满足理论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1 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原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2021-ZZJH-44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创新资助项目)“民俗主义与文化传承研究:基于影视民俗的文化考察”(2022CXZZ095)阶段性研究成果。DOI:10.16129/ki.mysdx.2023.04.01344美学2023/04人因受

6、到神秘召唤而担负使命的剧情设置很符合 Bilibili 网站的“二次元”和“中二”气质,也让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更快地进入节目情境。同时在节目流程设置上弱化主持人身份和竞争元素,一改此前舞蹈类综艺的竞技模式,荐舞官只荐舞不采舞,而把拥有决定大权的“采舞官”一职交给观众,减少受众观看节目紧张感的同时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除此之外,节目相互独立的舞蹈剧情让观众可以选择任一片段单独观看,模块化的叙事逻辑和版本设置符合当代年轻人碎片化的观看习惯和个性化的个体需求。受众在网站上观看舞千年时可以自由地发送实时“弹幕”与评论,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实现了思想的在场狂欢,为激发人们追求自由和欢愉提供空间2。它打破了

7、现实的诸多限制,构造了一个虚拟的“赛博空间”,人们在这个共享、开放、平等的狂欢广场释放自我,完成了情绪释放。(二)情感叙事触发情感共鸣,满足受众身份认同需求受众的自我认同包括自我参阅、强化价值观等,麦奎尔认为受众的身份认同是个体在感情发展中产生的内在需求,一方面受众会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一方面又会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进行符合价值观的调整和强化。舞千年的年轻受众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他们渴望着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在观看节目中完成了自我和集体的认同。舞千年 基于“上下舞千年,与君梦一场”的节目宗旨,一方面对传统舞蹈进行改编,一方面对经典进行再创作,以审美性的视听体验潜移默化的将传统文化

8、符码浸染到综艺节目的叙事逻辑。传统文化类节目运用不同的符号和载体适应沉浸式的语境,全方位的展现文化的魅力3。舞千年中每一支舞蹈都有独特的剧情作为前因,从一开始就与观众建立情感交流,当情绪达到爆发点时以舞蹈展示最直接强烈的情感。正所谓情之所至,舞之蹈之,毛诗序中说:“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受众在舞蹈中直接体会到最高限度的生命体认。舞千年的故事有中国式的悲剧美学,无论是关公的英雄末路还是“伞剑 CP”的意难平,这种含蓄的、意犹未尽式的结局可以触及观众内心,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受众对节目的二次创作热情,延长了节目生命,形成长尾效应。在现代文化传播中,视听修辞由于其丰富的表意性、阐释性和

9、表演性,逐渐成为形塑价值观的重要工具4。舞千年在节目中融入了社会热点议题,将艺术形式与主流意识形态有机结合,在历史与现实的穿越中,捡拾沉积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明珠,顺应节目发展节奏,引入符合受众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的情怀元素。如冰嬉将传统体育游艺项目冰嬉与即将到来的冬奥会相呼应,主角刻苦练习冰嬉最终实现梦想的情节也展示了“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冬奥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困苦、迎难而上的精神品格。(三)寓教于乐助推信息获取,满足受众知识需求麦奎尔等人认为,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会直接或者间接地满足对信息的需求。传统文化类节目是通过文本编排、人物互动以及道具运用等过程要素实现传统文化的“再生产”,

10、从而助推传统文化知识向观众传递的电视节目5。受众选择传统文化类节目一方面是因为内心对传统文化重新回归的呼唤,一方面是缘于对传统文化的主体认同。舞千年满足观众的知识文化需求并非在节目中机械地堆砌中国元素,而是以具象化的中国符号塑造文化氛围,以贴近观众生活的方式以舞蹈串联历史,在历史场景中穿插传统文化。让观众沉浸到媒介所构建的舞蹈情境中,真正地了解舞蹈所传递的文化知识与情感价值,增强对中华历史与文化的自信。从踏歌中携手游春的古代俪人45审美视点到丝路花雨中的神笔张,从五星出东方中的精绝公主到布衣者中的热巴鼓舞,节目涵盖了文学、美术、音乐、民俗等众多领域,以小情境展现历史故事的大切面,传递了传统美德

11、和家国情怀,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除去节目正片部分,舞千年每期加更的“一城一寻忆”环节不仅让观众了解节目制作的台前幕后,也带观众更深入的了解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如第二期寻舞计划带领观众探寻昭君博物馆,让观众体认到昭君出塞对于胡汉和平、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彰显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接受节目所传递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受众也在主动地进行知识传递和文化共享。他们通过实时弹幕、评论区、视频剪辑等渠道,或进行舞蹈技巧、历史文化的科普,或对舞蹈故事进行再创作,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储备建构新的文化现象,显示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四)矩阵传播加强传受互动,满足受众交际需求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电视节目具有满足

12、受众陪伴关系和人际交往需求的效用。麦奎尔认为人际关系有两种:现实人际关系与拟态人际关系。其中现实人际关系是观众在观看节目后与周围人产生共同话题而构筑起的交流与交往行为;拟态人际关系则是观众对节目场景、人物以及节目所传递的情感价值的认可与良性互动。大众媒介所带来的社会交往可以补充、完善,或者是替代与他人的真正的人际交往6。舞千年选取人们所熟知的时代与历史人物,以年轻化的语言展开故事,在将观众迅速拉入情境,免去人物介绍环节,控制节目时长的同时,让受众对节目产生较高认可感,比如每期荐舞官化身都是观众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元芳你怎么看”等流行热梗迅速拉进了节目与年轻受众的心理距离。观众被赋予采舞官的身份

13、的节目设置,加强了受众对媒介人物的身份认同,形成准社会交往。这种拟态交际还体现在受众与舞千年节目的虚拟互动中,节目借助新媒介和数字化手段增强了与受众的互动性,受众与节目在传播过程中互相调整,提高了传播效用。舞千年在开播之前就在新媒体平台上以“上下舞千年”“舞千年江湖召集令”“舞千年嘉宾阵容”等话题活动调动观众积极性,节目未播之时就借助 KOL 吸引受众形成多极传播,引发受众前期期待。此外舞千年还采取了多屏互动的矩阵传播方式,在播出上台网联合,在宣传上借助小屏端,将节目中的精彩片段和幕后花絮分别上传至微博、抖音、B站、快手等移动终端,拓展了节目的传播渠道,提高受众对信息的可获得性,丰富媒介的使用

14、语境,构成观众后续的狂欢广场。舞千年节目的微博官方账号和 B 站官方账号都会随节目播出进度发布相应的投票及话题供观众讨论交流,投票赋予了受众对舞蹈表达解读的话语权力,自由平等的开放式话题进一步促进了受众与节目之间的连接。舞千年自开播以来,主话题阅读量超 5.8 亿,讨论次数近70 万,“舞千年首期观后感”“一人一句诗词传舞侠道义”等话题都引发了热烈讨论。与此同时节目主创团队也会在话题下发表言论与受众互动,受众与节目在意见集散地形成了轻松亲昵的交流氛围,达成了虚拟空间的弱连接。三、舞千年节目使用与满足的创新启示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从国家宝藏到上新了,故宫,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出圈,题材

15、和表现形式也不断丰富。但是从传播效果来看,大部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收视与口碑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并出现同质化严重、受众参与不足、文化认同不够等问题。舞千年节目的成功也启示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要以受众为本位进行文艺创作,做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7。(一)坚持受众本位,科技赋能“复活”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类综艺正处在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类型不断涌现,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同质化问题也凸显出来。诗词类、博物馆类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大量涌现使受众陷入审美疲劳,缺乏独特性的节目形式也难以杀出重围。因此探索传统文化的新型表现形式,理清节目定位就成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当务之急。根据 WEIQ 的

16、Z世代消费人群洞察报告 显示,Z世代群体消费能力较强,共鸣、兴趣以及即时满足成为他们消费的主要内驱力8。内容生产者要将视野聚焦当代年轻人精神需求,彰显以观众为中心的理念,实现电视媒介和新媒介的互补,持续发力,推出更高质量的传统文化类综艺。因此传统文化类综艺应该对传统文化进入深入挖掘,突破文本类型限制,以年轻化、时尚化的表现形式拥抱年轻一代受众,坚持文艺源于人民、46美学2023/04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此外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也要推陈出新,以科技为传统文化赋予符合现代审美的表达方式,以传统文化为基,充分彰显民族风格,与受众共情共生,做连接观众与传统文化的桥梁和窗口。(二)塑造文化认同,传统文化“

17、双创”坚定文化自信“内容为王”才是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经久不衰的密码。在以视听影像为主要形态的传播语境下,传统文化借助新颖的视听文本融入现代语境和社会语义系统中,由此实现自身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9。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不断的文化积累和深度挖掘,流于形式的节目内容与跟风式的节目形式只会导致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节目的“一轮游”,无法引发受众的文化认同。传统文化的双创要找到与市场之间的切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内涵和当代价值,以新时代的视听语言呈现给观众,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互融互通,以文艺载体打造文化共识和文化认同。“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8、,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对于年轻人群而言,观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仪式唤醒了他们的集体记忆,建构了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寻找了心灵归属。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传统文化类节目要立足于文化根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三)承担社会责任,符码转换传播主流价值传统文化类综艺担负着意识形态宣传和传播中华传统美德价值观的责任,在于受众的传受互动中传播内容得以二次传播,其影响不可估测。因此,传统文化类综艺在内容创造、价值观传递上都应该严格把控,在满足受众娱乐消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精神和真善美价值观的传递,不

19、仅是对传统文化力量的释放,也是加深中华传统美德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结。在娱乐至上的环境和资本的注入下,部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过度追捧流量、寻求爆点,而摒弃了文化是服务于大众的初衷,导致节目文化内涵严重缺失,削弱了节目的文化教化功能。作为传播主体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传统文化类节目要发挥引导社会价值观、增强文化凝聚力的功能,担负起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向受众传递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启传统文化类节目新语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赓续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双创的同时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通过观看传统文化

20、类综艺节目,我们更能明白中华民族精神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的诞生与发展,明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脉所在,也更懂得新时代下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明确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复兴的责任担当。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发展是媒介在新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传播的新尝试,它以“文化娱乐”的方式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带来了新气象。舞千年节目以舞蹈讲述中国故事,坚持受众本位,平衡了传统文化的本真性和传承发展的延展性,它的成功值得其他传统文化类节目进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螺旋上升的过程,传统文化类节目也不能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刻,而是需要再次释放塑造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满足受众对华夏文明的想象。

21、在守正的基础上也应该尊重互联网时代的受众需求,以贴近受众生活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引导他们主动去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韵。传统文化类节目应当以更高质量、更深内涵、更具民族精神的价值观来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参考文献:1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15.http:/ 徐媛.基于狂欢理论视阈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文化研究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3 关夷君,张兴宇.“文化自信”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效果优化路径研究 J.视听,2021(2):29-31.4 陈世华,

22、刘晶.政治传播中的视觉修辞流变 J.国际新闻界,2017(9):71-87.5 李振鹏.知识传递、平台共存与情感交流近年央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路向 J.东方艺术,2021(5):96-100.6 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M.徐佳,董璐,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7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EB/OL.2021-12-14.http:/ 世代消费人群洞察报告 EB/OL.2022-03-01.https:/ 顾亚奇,张旭.传统文化觉醒:符码体系与视听场域的再生产基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文化观察 J.中国电视,2021(7):30-34.作者简介:皮亚娟,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编辑:宋国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