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五单元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课题:面积面积单位科目:小学数学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课时:提供者:张海颖单位:西安市劳动路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面积属于图形领域的内容,学生从上学期的长度到现在的面积学习,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转换的开始, 是“由线到面”的转换。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我们将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用边长为1的正方形作为面积的单位,进而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二、教学目标: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3. 认
2、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三、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四、教学难点: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 用
3、自己的方法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2、 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3、小组汇报。二、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认一认。1、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2、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3、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一)、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1. 指出你身体上所表示的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大小。2. 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3. 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4.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1). 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2). 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4、(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七、教学评价设计:1、 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2、 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学习书本知识与日常所接触的物体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八、板书设计: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cm2 dm2 m2 正方形 边长:1厘米 1分米 1米 面积: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1、九、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我觉得体现这样一些特点:1、重视情境的创设。无论是导入课题还是感知面积或者是体验面积单位都力求从情
5、境中来到情境中去。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结果学生测量出的结果有些不一样,我提问“怎么比较呢?问题出在哪儿?”学生稍作思考后,有的说硬币大小不一样,有的说画的格子不一样等等,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2、学生学习过程。感知面积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在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推、冥想、比较、测量,使学生建立了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获得了教学的最大效益。3、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面积概念,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儿童体验着或能够体验的。在学习之前,儿童已经体验了许多数学,因此最有效的教学是积极唤醒儿童的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这些体验“数学化”。作业反馈:此次作业学生很有兴趣,完成得也比较理想。只是他们在表述面积时,时常忘记用上面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