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宾州一小 陈立三角形的特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判断出三角形。但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缺乏清晰的定义,因此,本节课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去操作、去发现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体验三角形在生活当中的作用。本节课首先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形特性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思考。为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
2、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如课件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通过这一判断,学生能直观的观察到三角形的特点: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通过图形的比较,从而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
3、三角形。这样就达到我的第一个教学目标,重点突出。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由课件引出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进行教学。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第二次的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画高。学生画高前经历了自学认识了三角形的的三条高再通过多媒体讲解播放举例,让学生有一个提供示范,正确操作这么一个过程最后让学生实际操作画出水平方向上的一条高。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使我能在这节课上较好突破了难点。课件展示的第三次作业是第二次作业的延伸,是一个拓展的知识,就是画出三角形另外一组的底与高,这是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是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这一练习又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用课前制作的三角形、四边形进行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请学生列举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这里采用的是“情境、问题 实验、解释 特性应用”的探究教学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