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幽径悲剧教案三、教学设计第一板块:对话大师领风采季老简介:一代宗师季羡林先生(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认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段内容,用“季羡林先生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对季老作一简要概括。语段一:我向无大志,是一个很平常的人。我对亲人,对朋友,总是怀有真挚的感情,我从来没有故意伤害过别人
2、。(人世文丛1997年5月5日)语段二: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也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幽径悲剧1992年9月13日)语段三:我不糊涂,或者不太糊涂,我敏感,我有感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和芸芸众生,风花雪月,阴晴寒暑,一旦触及我的五官,就必然映在我心里这一面镜子上。我这面镜子能辨邪正,分是非,能是魑魅魍魉现行,能使牛鬼蛇神无所逃遁。(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序 1996年3月13日)语段四:我
3、一向有一个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看法: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到了晚年,更是如此。我还有一些工作要做,这些工作对人民对祖国都还是有利的,不管做这个“利”是大是小。我要把这些工作做完,同时还要再给国家培养一些人才。我仍然要老老实实干活,清清白白做人;决不干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事;要尽量多为别人着想少考虑自己的得失。人过了八十,金钱富贵等同浮云,要多为下一代操心,少考虑个人名利,写文章决不剽窃抄袭,欺世盗名。等到非走不行的时候,就顺其自然,坦然离去,无愧于个人良心,则吾愿足矣。(老年谈老1993年)语段五:我有一个想法,已经在许多文章中表达过。我认为,人生有三大责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4、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的矛盾问题。就眼前来看,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实在是焦点。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必影响人类生存前途。(一点希望200年12月3日)教学预设:季羡林先生是一个 感情丰富而且细腻的人,是一个正直善良的的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是一个不计个人名利得失胸怀祖国的人,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第二板块:对话文本悟内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藤萝之美,二是藤萝之悲。请仔细阅读课文,和作者一起感受:作者说:“藤萝是一种受人喜欢的植物。”作者喜欢北大燕园中几棵古老的藤萝,这是因为: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期间,成为春天一景。在众多的藤
5、萝中,作者最爱的是幽径中的这一棵,这是因为: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它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在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浩劫之后,作者唯一的一点安慰是幽径中的这一棵藤萝了,这是因为: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
6、中的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形:盘曲而上 藤萝之美 色:红绿相映 充满生命的活力 味:淡淡幽香 声:嘤嘤嗡嗡 藤萝的美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它盘曲而上的枝干给人昂扬奋发的启迪,幽然淡雅的花香给人芳馨美好的享受,斑驳陆离的色彩给人明朗愉悦的快慰。这怎不让人心生喜爱、欢乐和留恋呢?让我们在心里默默地祝福这藤萝,就这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活下去吧。然而,藤萝遭遇了不幸: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
7、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藤萝那鲜活美丽的形体突然变成了一具可怕的僵尸。这到底是谁之所为?为何要痛下毒手?是它妨碍了其他植物的生长吗?“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看来不是!是它对过往的行人进行伤害了吗?“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看来也不是!是它长相丑陋,影响了环境了吗? “每年春天,它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看来还不是!到底是谁杀害了
8、它呢?他就是愚氓。你对这“愚”字是如何理解的?(愚钝至深、愚蠢至甚、愚昧至极)对周遭的事物没有起码的爱心和同情,对于真善美的东西没有丁点的欣赏和珍惜,愚钝至深、愚蠢至甚、愚昧至极,是他,亲手断送了这株藤萝的性命,制造了这出幽径悲剧。面对这样的悲剧,作者的情感是单一的吗?不:他恨氓之愚他恨人之势利他更恨造成愚氓和势利的社会但是,这悲剧难道就仅仅只是藤萝的悲剧吗?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茫茫人世中,人们只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
9、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作者之所以这么痛苦,这么悲哀,原来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一株藤萝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因为毁掉这藤萝生命的愚氓竟出现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十多年后的九十年代,竟然出现在厚德载物、精英辈出的北大校园里,而且偌大一个校园,竟然找不到一个注意藤萝存在的人,找不到一个关心藤萝生死的人,找不到一个为之伤心的人!这些所谓的伟人,只汲汲于富贵,戚戚于名利,自以为伟大,对于渺小的事物不屑一顾,对被毁灭的真善美没有丝毫的同情,实则是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这该是多么可悲啊!这悲剧不仅仅是一株藤萝的悲剧,是整个燕园的悲剧,还是整个时代的悲剧,整个民族的悲剧,甚至是整个人性的悲剧。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刘亮程一个人村庄所以作者认为,人生有三大责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的矛盾问题。就眼前来看,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实在是焦点。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必影响人类生存前途。第三板块:有人认为本文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第一本文要表达的是藤萝的悲剧,以“幽径悲剧”为题不太恰当。第二,开头用6个小节写幽径,完全没有必要。请大家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