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克和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010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体重秤、天平。学具准备:每组学生准备:盐、糖、大米或豆粒、矿泉水和糖果,弹簧秤、2分硬币,塑料袋一个。教学设计: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1. 猜
2、一猜,确立标准。(1)找一名体格较小的学生和老师比体重。问:老师和XXX谁重? (2)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3)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4)介绍生活中的秤。(幻灯片1)(5)用盘秤检验。2. 试一试,导出课题。(1) 物品究竟有多重?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幻灯片2)(2)出示课题:千克和克。(板书:千克和克) (幻灯片3)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1.认一认,学看盘秤。(幻灯片4)2. 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3. (幻灯片5)(1) 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 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比
3、1千克重的:若干本书、沙袋等;比1千克轻的:一本书、文具盒等。(3) 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 )个;( )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4) 掂一掂2千克的物品。(小组合作。) 可用容器装水替代(饮料瓶)(5) 掂一掂4千克重的物品。(小组合作。) 可用容器装水替代(油壶)5 估一估,巩固应用。(利用体重秤)(1) 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2) 学生估自己的体重并验证。(二)认识“克”,感受1克。1 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幻灯片6)(幻灯片7)(幻灯片8)(1) 掂一掂1克的物品。(两分硬币。)(2) 同时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2分硬币
4、和一块煤球。3 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1) 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2) 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三)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幻灯片9)1 介绍净含量2 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3 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4 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1 kg = 1000 g5 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5. 介绍市制质量单位(斤,两) (幻灯片10)三、巩固练习(一)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1 填合适的单位。2 找朋友。回形针 西瓜 数学书 小朋友 4千克 30千克 300克 2克3. 填一填。书包桌上物品( )体重你喜欢的东西( )估一估称一称(二)做一做1. P103 2(幻灯片11)2. P105 2和P106 6(幻灯片12)四、课堂总结谈谈收获(幻灯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