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设计思想: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 “” 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 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
2、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 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 ,最后再写4。这个“”“”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数一数,比一比 2、请在( )填上合适的数5( )( )3 ( )42( ) 3( ) ( )( )1( )( )( ) ( )( )3、我会把它们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4 3 5 1( )( )( )( )( )(四)、课堂总结: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这节课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奥秘,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五)板书设计:比多少同样多多 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