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时 计 划课 题:长度单位第 1 课时时间:8月 26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刻度尺 硬币 曲别针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
2、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 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
3、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
4、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1、数学书8页1题 2、查找身边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教后反思本节通过观察及动手实践认识1厘米的长度,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但有个别学生上课不爱发言,学习效果不好。课 时
5、计 划课 题:长度单位第2 课时时间:8月27日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尺测量身边的物体。教学准备:米尺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 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
6、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 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7、。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四、课堂总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测量身边较短物
8、体的长度教后反思通过动手实践认识1米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并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课 时 计 划课 题:长度单位第 3 课时时间:8月28日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准备:刻度尺 绳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二)新授(1)初步感知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生尝试。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请一生上来摸一摸。
9、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请两生演示。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2)认识端点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3)总结概念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4)找线段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5)折线段1、
10、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6)小结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7)画线段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2、指定条件画。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三)巩固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3点能
11、连几条线段?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思考: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四)总结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数学书6页做一做教后反思先由学生实际操作拉毛线团,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课堂气份活跃,参与面比较广。课 时 计 划课 题:长度单位第 4 课时时间:8月 29 日教学目标: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难点:加深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
12、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1、想一想: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学生一一列举所学的长度单位。老师跟随学生叙述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2、比一比:这五个长度单位谁大谁小呢?你能用手势表示吗?3、排一排:如果把这些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排队,你能排出来吗?4、记一记:这些长度单位相邻两个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你能说出来吗?板书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对5个长度单位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梳理,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排一排、记一记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二、加深认识,学以致用。看下面一则数学日记,你发现了
13、什么?出示数学日记:2008年3月10日星期四晴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2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30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在学生修改这篇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形成长度观念,既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又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动手操作,内化能力。1、量一量:量出你的七巧板里各图形的边的长度。2、画一
14、画:画出指定长度单位的线段。在练习上画出5毫米厘米分米的线段。4、 撕一撕:撕出指定长度单位的纸条。 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数学同步综合练习教后反思多数学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后进生需要强化,在以后的教学中关注对后进生的辅导。课 时 计 划课 题:不进位加第 5 课时时间:9月 2 日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会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准备:小棒图、大客车的图片教学过程一
15、、情景创设(课件)二、探究新知例3、二年一班有学生35人,老师同2人,一共有多少名学生?1、 学生自己审题,独立解答2、 集体订正,老师指导 35+37=3、 你是怎么算出结果 的,说给同桌听4、集体交流5+2=7 30+7=374、 试着用竖式解答 ,老师点拔5、根据刚才的学习,请大家想一想列竖式计算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生:全班交流: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教师板书。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下面我们打开书第12页,看做一做,大家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教学例2(同上)四、全课总结 师
16、: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知识?说说看。二次备课:作业设计同步训练不进位加独立完成教后反思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 时 计 划课 题:进位加第 6 课时时间:9月 3 日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难点:选择合理的算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14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 教学例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
17、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3、 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4、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完成P14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完成P15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
18、收获?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数学同步进位加做完教后反思教学中发现学生能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但计算不够准确,平时多加强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课 时 计 划课 题:练习第 7 课时时间:9月 4 日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9、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5、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
20、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0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6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四、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书上5题,用竖式完成教后反思通过练习,学习对已学的知道有所巩固,后进生也得到了提高。课 时 计 划课 题:不退位减法第 8 课时时
21、间:9月 5 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圆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36-23,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
22、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二、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三、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四、
23、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20页1、2题教后反思学生在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基础之上,能正确计算,但个别学生还不够认真。课 时 计 划课 题:退位减法第 9 课时时间:9月 9 日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教学重难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美国比中国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2。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24、。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
25、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20页4题,用竖式计算教后反思本节课对中下等生有点难度,发现此类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不好,以后还要加强复习。课 时 计 划课 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第 10 课时时间:9月 10日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难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
26、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
27、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5、 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
28、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数学同步两位数减两位数综合练习教后反思练习中发现学生不够认真,经常抄错题,计算也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中加强培养其抄写和计算能力。课 时 计 划课 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第 11 课时时间:9月 11 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学
29、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探究(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
30、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25页1、2、3(应用题)教后反思在教学中
3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此类问题,效果可佳,能理解能力强,但后进生有等培养其计算准确性。课 时 计 划课 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第 12 课时时间:9月 12 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
32、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索1、 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2、 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
33、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五、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数学书上26页5、6、7、8、教后反思在练习中发现多数学生有所进步,以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交流和勾通空间,自已探索出的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课 时 计 划课 题:连加、连减第 1
34、3 课时时间:9月 16日教学目标: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准备: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学
35、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2、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27页
36、做一做。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五、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书上29页2题,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教后反思在教学中通过试做,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从而总结哪种最简单。起到良好的效果,但后进生的书写和计算有等提高。课 时 计 划课 题:加、减混合第 14 课时时间:9月23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
37、法。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
38、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书上29页3、4、5、教后反思在做题中发现学生会列式,但计算不准确,用竖式计算时把加看减把减看加,练习中还要培养计算
39、能力。课 时 计 划课 题:解决实际问题第 15 课时时间:9月24日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
40、结果就可以了。(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
41、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2、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书上30页6、7、8、9、10(往书上填写)教后反思运用生活实例解决问题,加深学习印象,也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课 时 计 划课 题:整理与复习第 16 课时时间:9月25日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
42、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