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物搭配的规律的教学设计太原市小店区沙河街小学 刘敬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0-51页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对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 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发现的搭配规律。3.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4.学生在小组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设计理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
2、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谈话法、小组讨论法、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规律时,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今天,小华要到少年宫去参加文艺表演,为此,妈妈特意为她准备了2件上衣和3条裙子。(出示课件)她可以怎么穿呢?大家给她点建议吧。【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节课的初始阶段,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创设问
3、题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在备课时,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我将略加修改,设计了从小华为外出准备衣服这样的教学主线,将例题的木偶和帽子变更为上衣和裙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学生很快就可以进入数学学习的最佳状态。二.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的建议都不错,像你们说的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一种搭配。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板书:事物搭配的规律)首先来看今天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小组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
4、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三.独立思考,合作交流1.猜测究竟2件上衣和3条裙子一共有多少中搭配呢?大家来猜测一下。2.验证这门多答案,究竟哪种正确呢?想办法验证一下,用科学的方法验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答案。验证答案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今天刘老师没有办法将这2件上衣和3条裙子请到现场,所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数学方法,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或算一算来验证。【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让学生猜测、验证、交流汇报、演示等方法初步感知无序和有序达到的效果的不同,最终确认有序更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从而得出有序的搭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3.合作探究刚才独立思考想了
5、办法验证,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请大家以四人小组把你的方法讲给小组成员听。(课件出示合作要求):组长组织组员分别介绍自己的验证方法,找出2件上衣和3条裙子的搭配方法种数。4.交流方法通过验证,大家确定我们的猜测哪个答案是正确的。(生:6种)谁能上讲台给大家指指哪6种。选择几位同学活动后提问:怎样搭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板书:有序)把收集到学生的特殊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A连线 B字母或数字符号 C算式比较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5.归纳规律上衣的件数、裙子的条数与搭配的种数,有什么关系?通过交流总结归纳得出:上衣的件数裙子的条数=搭配的种数【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进行上衣
6、和裙子搭配时用的是实物代替,你们能用画简单的图形或符号来代表实物吗?你准备用什么表示上衣?用什么表示裙子?又用什么方法进行搭配?由于学生用符号代替实物初步接触,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利于学习更好的学习面的知识。在让学生用1分钟的时间很快把自己的搭配方法表示出来。最好教师也采用大家刚学过的三角形和梯形来表示实物,既巩固已学知识,有为学生展示了一种崭新的搭配方法,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学习效果。这一环节,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
7、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头脑中有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了一个和例题很接近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大家总结的规律来解决问题,便于学生更好的更透彻掌握规律。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计算搭配的方法。那么今天所学习的寻找搭配总数的三种方法实物搭配、符号连线和计算,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以后,你就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解决这一类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让学生最终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四当堂检测在生活中衣食住行处处都有搭配。1.商店里有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配一顶帽子,小明有多少种选配方法?2.学校到街心公园有4条路,街心公园到少年宫有5条路,
8、从学校经街心公园到少年宫一共有几种走法?3. 点心和饮品有1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猜一猜可能有几种点心和几种饮品?【设计意图】在这一程序里,教师让学生用刚才学习到的知识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紧接着,以小华今天生活路线为背景,创设了一个非常和谐、非常有趣的生活情景,如路线中的搭配、衣服的搭配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不光是吃早餐、走路、穿衣服要讲究搭配,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也需要科学合理地搭配。让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实际生活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同时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这是
9、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五全课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一起分享一下。【设计意图】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本课最后,我给学生出了讲述的故事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完成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反思:找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例题教学3个木偶与2顶帽子搭配,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来培养学
10、生有序操作、有条理思考,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寻找“搭配方法总数”的实质则是“搭配中每一步可供选择方法数的乘积”,但这一实质的获得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如何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来展开这一课的教学呢?一、唤醒生活经验、聚焦教学主题【情境】“六一”儿童节,小丽是我们的节目主持人。她有2件不同的上衣,3件不同的裙子。如果我们把一件上衣、一条裤子的组合叫作一种穿法,那么,小丽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来看,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内容更有亲近感,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就有了信心和动力。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等于数学活动经验。二、经历数学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一)明确条件和问题引导学
11、生自主地分析问题情境,并把情境中的条件与问题分离开来,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我们把一件上衣、一条裤子的组合叫作一种穿法,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不被重视或被忽视!)(二)经历探索与活动首先,为每个学生准备学具,包括2件不同的上衣、3件不同的裙子,并给予其充裕的学习空间,请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不同的搭配,而教师则在其中充当答疑或质疑者。其次,引导学生在实际动手搭配的基础上,尝试用画示意图、运用字母或者是运用文字等不同方式直观地表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其实,这个教学环节中有两个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一个是每个学生基于对题意的理解自由地随意搭配组合学具;第二个是让学生在自我探索、初步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12、把思考的过程直观地表达出来。三、小组全班交流,寻找搭配规律(一)小组合作每个小组4位同学,按照学习能力强弱分为1至4号,1号同学为组长。合作交流或讨论由组长组织,从4号同学开始,先演示实际操作,再说明直观表达。随后在小组内就每个同学的实际操作、直观表达进行讨论或评价,形成进行全班交流的小组共识。(二)全班交流首先,展示不同的搭配方式,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搭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其次,展示不同的直观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够做到既明白又简单地直观表达搭配方法?因此,在小组合作中,一方面,发言者可以在表达时整理和明晰思考,并通过言说来内化已经感悟到的东西;另一方面,倾听者也可以把别
13、人的想法作为一面镜子,来思考与修正自己的理解。其实,这就已经是一种“深度学习”了。四、概括提升规律,体悟数学方法以学生直观表达的图形方式为依据,用连线的方式把搭配的情况直观地表达出来,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解决小华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2)上衣的数量、裙子的数量与搭配方法的总数有什么关系?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上衣的数量裙子的数量=搭配方法的总数呢? 虽然学生通过议一议、连一连等已获得了问题的解决。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依据直接经验,是在直观层面上进行的,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以发现一般规律。五、回归生活实际,运用思想方法回到情境,吃穿住行都有科学搭配的问题。在规律的运用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规律还是机械地记忆模仿。如果不是真正理解规律,即使运用得再熟练,也是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