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学期教时总编号:
课 题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使用人
审阅人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能力目标:
1.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难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
现代类人猿
森林古猿:
人类
人类进化的原因:环境的变化
人类进化的历程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环境的变化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
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从未停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进行探索。从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到登上月球、建立空间站,以及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说明了什么呢?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组织学生分析,教师进行补充、纠正。
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 形态等)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只有地球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
小组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学期教时总编号:
课 题
4-1-2人的生殖
使用人
审阅人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
难点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
教法
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
准备
教师:挂图、写好内容的纸条、胶条、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分出男女生代表组
板
书
设
计
一、生殖系统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一、生殖系统
二、生殖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轻松音乐声中,大屏幕展示课题,一幅可爱的儿童动画提出揭示本节主题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2.引导学生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人类是怎么来的?”由此引出“我们每个人又是怎么来的?”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体验畅谈自己的看法。导入本节。
1.针对探究问题,提出具体学习任务(大屏幕展示)——任务一:请大家按P8的要求仔细观察、思考,明确各个结构的名称和主要功能,联想一下这些结构在身体上的位置,并试着填写侧面图,有能力的同学把第12页第2题做一做,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2.大屏幕展示男、女性生殖系统侧面图,请个别学生据学习回答(注意按生殖细胞产生、排出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识图)。
3.指导学生完成同步学习的自主探究,并进行鼓励性评价。
4.指导学生完成完成同步P5的即时巩固。
1.提出探究问题“一个人究竟怎么来的”。
2.针对探究问题,提出具
1.观看到活泼可爱的画面,产生学习欲望。
2.积极回顾,回答问题。据自己生活经历,兴致勃勃,发表看法。
1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内合作学习。完成同步学习的自主探究部分。明确男女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结构是:睾丸和卵巢,作用是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
2.积极参与发言,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明确生殖系统各个结构的功能
3.小组内讨论完善同步学习的自主探究部分,并展示
4.学生完成两个选择题,并解释做题思路。
1.发散思维,产生探究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2.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课堂练习
体学习任务(大屏幕展示)——任务二: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P9~12文字资料,观察相关图片,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
① 什么叫受精?
② 受精的部位在哪里?
③ 受精卵要发生什么变化?
④ 胚泡要植入什么部位?
3.巡回指导,及时评价,
4.大屏幕展示卵细胞产生、受精过程、生殖过程的视频或动画,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所获的知识,对相关难点处结合动态画面进行适当讲解。
5.指导学生完成同步学习p5下方的即时巩固
1.指导学生进行总结,第一部分自主总结,第二部分以同步学习p5的合作交流为基础进行总结。
1.指导学生完成同步p6开放性作业。
务,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内合作学习。同时完成同步学习p5的自主探究,然后思考相关的讨论题:
⑤ 你能试描述受精的过程吗?
⑥ 你能试描述发育的过程吗?胚胎与母体通过什么进行物质交换?
3.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同步练习及讨论题。
4.认真观看,积极思维,发表见解,提出疑问,倾听教师讲解和同学的发言。①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②输卵管
③细胞分裂形成胚泡④子宫内膜……
5.完成同步即时巩固,并展示解题思路。
1.根据老师的安排进行总结,并讨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
1.完成相关题目。
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学期教时总编号:
课 题
青春期
使用人
审阅人
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解朝勇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1)描述青春期的身体(生理)变化及心理变化特点;
(2)知道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学会接纳他人、理解他人,增进与他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3)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明白异性交往应注意的一些准则。
(4)正视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与同学们一起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重点
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男女的性生理特点。
难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男女的性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观念,正视自己及同学的性心理变化,与同学们一起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教法
学法
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本校的学生特点,采用对比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和情境评价法,并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运用直观演示法,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同时贯穿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度过青春期。
教学
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和问卷调查。
学生:做好预习。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青春期
1、身体外型的变化:身高突增——显著特点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2、内脏机能健全: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3、男女性征的迅速发育: ①卫生保健
②持正确态度对待
1、常见的心理矛盾——学会处理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2、性意识的萌动——树立健康的观念和意识
*把精力集中到学知识、长才干上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问卷调查(只答“是”、“不是”或“不知道”):
①你是 岁身高开始突增的?
②男:你出现喉结了吗?
一、青春期身体的变化:
投放问卷调查,指导学生认真填写。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每年的身高增长值,结合课本P14,绘制自己每年的身高增长曲线坐标图。(教师指导)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同时展示出课本P14两幅坐标图,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并分组讨论:①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有没有差别?②你和本组同学的身高变化与图中数据完全一致吗?如有出入,请分析原因。③男孩和女孩体形的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吗?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课件展示:课本P17第1题,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化在自己身上是否发生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的性器官都开始迅速发育,并开始出现一些大家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男女同学都应了解。那么,什么是遗精?什么是月经?女生在月经期间如何保护自己?
认真填写问卷调查。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绘制,交流。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的给予适当的评价。
自学课本P15—P16,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男女分别谈自己的“悄悄话”。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二、青春期心理的变化
课件播放小品(主要内容:小强有事不与父母交流,逆反心理特别强,易顶撞父母)
设问:(1)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事情发生,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2)怎样做才能处理好这些事情呢?
课件展示案例:
①同龄人的日记:“我最近满脑子都在想一些污七八糟的东西,也许是因为我看过一本关于性的书。我现在已经懂得许多(也许并不真的懂)性的知识。我想让男孩子注意我,喜欢和男孩子在一起,喜欢看小说、电影里面那些描写爱情的部分。在教室里,我总是克制不住的注意男同学,也希望他们能注意我,不知从何时起我竟变成了一个坏女孩……我怕与人接触,担心自己的想法会被人发现。我该怎么办?请您帮帮我!”
列举一些在青春期时期就有所成就的名人。
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在青春期立下大志,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增强体魄,健康地度过人生这一黄金时期,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寻找处理好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有利途径。
如,①多和父母交流、沟通,吸收采纳他们的经验、教训,正确的应该照做。
②不与父母交流的事,最好和老师、同学及其他长辈交流。
③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是非观念。
情境剧场:(略)
学生活动一:请全班同学做心理医生。分成三个小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出谋划策、开出“灵丹妙药”帮助这些同学排解烦恼。
学生活动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明白异性交往的一些准则。
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学期教时总编号:
课 题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使用人
审阅人
课 时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能力目标:
1.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重点
难点
1.营养物质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
学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
准备
1.教师: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2.学生:(1)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
(2)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二、 糖类、脂类、蛋白质
1.共同的功能特征: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人体的备用能源物质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
三、 探究实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四、 水和无机盐
五、 维生素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食物的来源和营养物质
二、糖类、脂肪、蛋白质
1.设疑、提问,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吃的食物有哪些?它们来自于哪些生物?
(2)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呢?
引入: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表格。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2.指导学生完成同步第15页探究任务一的自主探究。
3.引导学生积极回答相关问题
4.指导学生做同步第15页的“即时巩固”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2页,
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的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24页的实验,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指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
1.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1)肉、蛋、饭、菜、奶、面等等;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来自植物;肉、蛋、奶来自动物。
(2)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1.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每个人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
2.完成同步,
3.举手回答,然后进一步思考:食物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4.做题,然后回答
1.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同步学习第16页探究任务二,自主探究部分的表格中。
2.阅读相关课本,回顾探究的一般过程,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制定探究计划,
3分
5分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巡视并对探究过程进行适当的占拔指导。
3.指导学生做实验。
4.指导学生做同步P16,‘即时巩固’
1.我们认识了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作用,但食物中还有其它营养成分,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展示无机盐的缺乏所引起的病症图。请同学们观察,并能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介绍它们各自是因为什么得病的。
3.进一步展示维生素缺乏的病症图。
4.指导学生完成同步学习P17的“即时巩固”
1.指导学生分组整理,思考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指导做同步的开放性作业。
提示: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3.根据计划做实验。
4.做同步练习
1.学生阅读课本P24-26,同时完成同步学习的P16,探究任务三的自主探究部分。
2.仔细观察图片,并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对照认识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状,认识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食物来源。
3.进一步认识缺乏维生素的症状,认识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食物来源。
4.完成同步学习的相关题目。
1.分组整理熟悉本节所学知识,进一步加强记忆。
2.完成同步相关题目。
20分
10分
8分
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学期教时总编号:
课 题
消化和吸收
使用人
审阅人
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资料分析,探究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
板
书
设
计
消化道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消化腺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的概念
2、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特点)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资料分析〉
小肠的特点
(2)〈进一步探究〉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三、小结、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分析P33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特点。
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叠 模型。
小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布置P35练习第3题
学生阅读课本,合作学习分析小肠始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填写同步P21探究任务三,自主探究板块
学生做同步即时巩固题目
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学期教时总编号:
课 题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使用人
审阅人
课 时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1) 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 学会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营养知识,在短时间内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同良好饮食的重要性;(2) 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营养状况;
(3) 培养自己及关爱他人营养与健康的意识。(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重点
难点
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并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什么是合理营养?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食谱。
教法
学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
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回忆并写出自己前一天的食谱。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导入
某同学为追求苗条,盲目减肥不正常吃饭;学生长期用方便面、烧烤等小食品代替午餐导致身体瘦弱;有关报道称:近几年我国肥胖儿童比例上升趋势显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有关报道,引出课题。
(学生也可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说明其危害性)。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合理营养
1、布置学生同步自主探究P23
2、质疑深化
什么样的营养合理呢?
①通过对不良现象的分析。
②分组讨论:良好饮食习惯有哪些?
(3)、“我”该怎么做?
组织各小组讨论
(4)、“我”为长辈献爱心
3、即时巩固:同步学习P24
学生拿出预先收集到的资料结合书上饮食与健康关系的插图,分组讨论,探究如何进行合理营养,并分析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1、 生答:
2、 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食品安全
1、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2、预防食物中毒
3、绿色食品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
调查因不注意饮食安全带来的危害,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组织交流,做出评价。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38做同步学习P24探究任务二自主探究
完成同步学习P24合作交流
指导学生总结
阅读教材P38做同步学习P24探究任务二自主探究
学生完成同步学习P25即时巩固
学生总结
强化训练
品安全
同步学习P25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独立完成作业
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学期教时总编号:
课 题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使用人
审阅人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分析有关的资料,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3.理解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生命活动和体温恒定的能量来源;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等信息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形成自觉维护环境中空气质量的意识。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1.呼吸系统的组成。2.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1.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法
学法
分析、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
准备
教师:呼吸系统结构模型,搜集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出示案例:孩子出生没哭,医生可要急死了,拍他的屁股,让他哭出来,为什么?
2.问题: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闭喘,有何感受?
总结,评价,引入新课。
1.既然我们每个人时时都要进行呼吸,就必须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同步的自主探究。
1、质疑:呼吸系统是有什么组成的呢?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请同学们做一下深呼吸,感觉一下,你在呼吸时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运动?
2、教师出示人体呼吸系统教学课件,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图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名称。
3、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参加回答,表达各自的观点,统一正确答案
1.指导学生做同步的即时巩固。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4资料分析,同时完成同步P32自主探究。
1.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
2.憋气不能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1.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同步学习。
1、学生依据已有经验和实际体验尝试作出推测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大屏幕及教材Ⅳ—25呼吸系统的组成,根据呼吸的生活经验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3、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形成统一答案。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1.完成同步学习相关的题目。
1.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同步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交流统一答案。
3分
15分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2.思考讨论题:
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问题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问题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问题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问题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观察“吃饭时大家会呛着”的小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4.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多媒体课件。
1.指导学生完成同步的即时巩固。
1.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本节所学知识。
2.生答:骨与软骨作支持,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生1:可以清洁空气。
生2:有滤过空气的作用。
生3: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湿润的作用。
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
生:痰是灰尘和粘液所组成的,因为痰中会有病茵,易传播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生答:北欧人的鼻鼻端较尖和大,这可能与御寒有关。
3.学生认真地讨论回答: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4.学生观看演示进一步理解吞咽与呼吸的过程。
1. 完成同步即时巩固。
2.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20分
7分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学期教时总编号:
课 题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使用人
审阅人
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资料分析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1.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法
学法
观察、探研、讨论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生物素养,并将情感态度与能力培养渗透于过程中。
教学
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模拟膈肌模型、石灰水、等。
学生用具:软尺等。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
1、呼吸机收缩→胸腔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吸气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呼吸机舒张→胸腔减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呼气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一、测量胸围差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男女分开)、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平均值,然后计算胸围差。
二、呼吸运动
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位置结构图,说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教师演示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学生讨论:小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然后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并进行讨论:
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细心地体会一下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
学生讨论: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1、呼吸运动时,主要有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是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
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然后讨论
最后师生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