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叶洪涛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其课堂教学是当今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渠道。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应该重视和解决好以下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学习兴趣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科学的重要保证。 1、利用教材中丰富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教师可在课堂前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新课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并思考其中的问题,
2、再让学生提出或发现2-3个问题,比如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那种现象?你有什么好办法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来进行探究活动,有了方向感,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做,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的内容,由传统的书面内容教学,进化为各种形式内容的教学,包括图片、声音、视频、游戏内容等等,多种多样,也足以让学生们眼花缭乱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讲,好容易地提一两个问题,学生也许早被乏味的东西给熏睡了,更不用提说回答问题了。相比于此,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PPT的广泛运用,视频、音乐课堂运用,能活跃了教学氛围,能激
3、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引入科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必须根据科学性、主体性、活动性、过程性、创新性等原则。把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为: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
4、法等八种。 (一)探究发现法 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 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 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 3.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独立进行实验
5、操作,获得发现知识的实验基础; 4.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的结论; 5.归纳总结,将发现的规律应用于实践并进行反思,生成新的探究主题。如:三上植物的叶或六下放大镜等。 (二)实验探索法 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研究是一种受控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来评估它对一个或多个变量产生的效应。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一般的做法是研究者预先提出一种因果关系的尝试性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检验。实验研究方法涉及的概念主要有:变量、前测与后测、实
6、验组与对照组等。实验探索法教学一般可分提出间题、动手实验、分析讨论和总结运用四个阶段。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五下浮力或六上电
7、磁铁的磁力等。 (三)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合作”二字体现了“合作精神”的养成不仅是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合作建构”是实现科学课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后现代课程论所揭示的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二是合作。交往意味着通过语言的相互作用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而语言的基础是思维,对儿童而言,组织语言的交流是比思维更困难的过程;维果茨基早就指出,语言交往会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而语言
8、交往的过程就是-种合作建构的过程。同时,交往和合作也是人类社会化活动的基本形式。在当代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对于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 (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运用小品、短剧、或实况模拟等形式进行模拟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由一部分学生担任各种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表演,认真注意与活动目标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如:六上轮轴的秘密和滑轮组等。 (五)现状调查法:现状调查
9、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有关的种种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进行调查,从而明确现状、找出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活动方法。现状调查法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各种调查活动,使学生从多渠道采集和占有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了解现状、分析合乎把握现状的能力。如:六下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等。 (六)作品制作法:作品制作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的活动,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由于制作活动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具有玩玩做做的特点,特别适合在小学中、低年级科学课中使用。如:五下造一艘小船等。 (七)信息搜集法: 信息搜集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个专
10、题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全过程,学到运用信息搜集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如: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等。 (八)模拟创造法:模拟创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独立或协作完成某种科技作品的活动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模拟创造,能够通过模拟创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和积极性,锻
11、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 三、关于两个角色转变的问题。 (一)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科学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引导者”、“组织者”、“决策者”和“促进者”,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亲密“合作伙伴”,同时还是科学教育的研究者。科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教”科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做”科学。“引导”就是“引路”和“向导”的意思。 总之,就是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科学,在做科学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的本质;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
12、究欲;让儿童自己体验科学探究的苦与乐,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盲目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培养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的角色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小科学家”。学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是教师,科学教师能否真诚地把每-个学生都看成小科学家,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科学课上自己像科学家那样大胆地做科学,这是科学课教学能否成功的最基本保证。科学家是儿童景仰的人,“小科学家”角色不仅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为形成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习惯,进而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彻底转变,要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探究”就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因此,科学教师要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必需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当然,其中有些材料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材料的过程其实也是-种学习过程。让学生从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陶冶情操,从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学会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标准强调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