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序号课 目课时数页码1语文教学计划2第一单元分析31、观潮42*、雅鲁藏布大峡谷53、鸟的天堂64*、火烧云7语文园地一8第二单元分析95、古诗两首106、爬山虎的脚117、蟋蟀的住宅12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3语文园地二14第三单元分析159、巨人的花园1610*、幸福是什么1711、去年的树1812*、小木偶的故事19语文园地三20第四单元分析2113、白鹅2214*、白公鹅2315、猫2416*、母鸡25语文园地四26第五单元分析2717、长城2818、颐和园2919*、秦兵马俑30语文园地五31第六单元分析3220、古诗两首3321、搭石34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523*、卡
2、罗纳3624*、给予是快乐的37语文园地六38第七单元分析39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40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4127*、乌塔42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43语文园地七44第八单元分析4529、呼风唤雨的世纪4630*、电脑住宅4731、飞向蓝天的恐龙48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49语文园地八50语文总复习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以联系、发展的观点来指导教学。在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扩展知识,发展思维,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还
3、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富强献身的精神。使语文教学同生活、实践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用语文。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达成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优势互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读、思、议是阅读教学的三种重要手段。工作目标:1、了解教材情况,做到教育教学有的放矢。、通过读书、听课等学习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尽快熟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读书和专
4、门训练,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协调好班主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努力使两项工作都做好。二、语文教学具体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常用汉字270个,认识90个。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认读就可以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来查字典。学习积累词语。 3、能熟练地运用铅笔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学习用钢笔写字,努力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子中段落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继续学习
5、默读课文后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学习用多读多想的方法,读通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每学年能背诵30篇左右的优秀诗文。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5、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 6、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清楚。学
6、写通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一):关于字词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指导。 (二):关于看图学文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人物和相关景物的关系,体会画面的内容。图文结合,提高看图和学文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精读课文 1、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1)是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理解重点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词句的训练,要侧重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 2,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7、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关于略读课文 教师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阅读、讨论。 (五)关于积累运用 1、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把文章写的:有内容、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 (六)关于读写例话 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四、主要工作和措施:主要工作:充分利用一切时间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熟悉教材重点难点基本知识结构和教学基本内容。
8、阅读购买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等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艺术。构建“生命的、诗意的、人文的、开放”的语文课堂。利用课题研究契机,把课题研究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多反思多研究,把问题当成课题,着重培养学生语文习惯和自学能力,促进语文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分清层次找对原因,进行单独辅导和训练。对语文基础好的学生,着重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同时完成一学期阅读至少本书的任务,做好指导和监督。在写字方面,专门对习惯不好的几位同学进行教育和训练。协助教研组长做好几次语文活动,在本班随机开展灵活的语文活动。搜集相关教学素材包括相关文章、资料、图片、课件等,扩充教学内容
9、丰富学生视野,夯实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化素养。逐步形成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料库。认真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基本的教学内容,发挥自己爱写的优势和朗读的爱好,积极撰写反思论文总结教学经验和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的作文训练,开始尝试编写班级文集。五、教学措施: 1、组建一支精干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2、教师精心备课,认真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授课时,努力创设情境,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形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小组,采用竞争方式和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第一单元分析本组教材是以“自然
10、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
11、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1 观 潮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
12、之壮美。教学重、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第一课时直奔“潮”,整体感知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2、人文理“观潮”。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
13、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
14、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这三句话
15、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a读了之后,你觉
16、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4、品读“潮来前”的“奇”。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
17、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第二课时读文,理清层次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积累,课外拓展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4
18、、练习课堂作业。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板书设计2* 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
19、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自学反馈,质疑问难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抓住要点,简要复述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0、。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
21、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熟读课文,积累词语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3 鸟的天堂学习目标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教学重、难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22、3、词语卡片。第一课时揭题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精读大椿树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
23、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a你为什么这样读?b、 “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
24、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精读写鸟部分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那么
25、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
26、的开心呢?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拓展练习,
27、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板书设计4* 火烧云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初读课文,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8、2、读后反馈:a、指名分节朗读。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c、出示图片(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美读课文,品味语言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
29、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讨论和练习 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语文园地一学习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课前准备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
30、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实物投影仪。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
31、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再次指名交流。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明,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
32、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33、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7、写作文。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
3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第二单元分析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
35、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本组的导读提示了学习内容,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36、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
37、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5、
38、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学习游山西村)整体感知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2、自由吟读。3、
39、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试讲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3、美读,读出节奏
40、、音律美。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
41、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板书设计6 爬山虎的脚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
42、,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提示课题,范读课文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3、学生自由学习。汇报交流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
43、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4、同桌介绍。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7、指导朗读。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
44、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10、小组比赛朗读。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积累语言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2、指名“自我介绍”。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汇报交流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2、指导朗读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