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观潮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感受自然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摘录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4、掌握本课两类生字词。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感知大潮的壮丽奇特。教学时间:2-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师重点指导点拨,了解学生初步课文后的感受和疑难问题。二、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新课。 1、理解“观”“观潮”“天下奇观” 2、简要介绍有关资料。 充分利用书后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对着地图理解文字说明,之后把自己理解的内容讲给小伙伴听。 (二)学生试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
2、多读几遍。 (三)检查反馈。 1、出示认读字及词语,指明学生认读。 出示文中易读错的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如:闷雷 薄雾 风号浪吼 涨起 堤 踮(四)范读课文。 要求:1、边听边想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可以问问学生:哪些段落分别写出了这些景象呀?2、听后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五)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适时予以指导。内容:(1)自主识记字形 (2)自主理解部分词语含义。(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 体会重点词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感受文章生动地描写,积累精彩的词语。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个复习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
3、,比如说认读字的指名读、会写字的听写;除此以外,还可以出示一些描写潮水的词语,如“词语盘点”中罗列的“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也可以让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语说一说文中描写的景象。进而激发学生深入读课文,感受大潮奇观的愿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帮助学生理清内容。 学生自读基础上,老师问问:在读中,你都了解到哪些内容?学生的发言可能会是一盘散沙,说什么的都有,但老师要在倾听中给与指导和提升,最终使学生把握住,这段介绍了观潮的最好时间、最好地点、潮来前的平静景象以及周围的主要景物、人物。 交流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重点感受江面平
4、静的景象。 比如可以打出文字片,请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整体感知潮来时的景象。 (1)录像引入,感受潮的声音和形象。 (2)自读3、4两段,思考:按什么顺序写的? (3)师生呼应着接读,理清大潮由远及近的层次。 其中老师穿插读的内容如下: 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 2、品读第三段。 读中想想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从文字中感受,人们为什么称大潮为奇观? 综合学生的感受:体会到大潮现在还离人们很远,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视线看到的极限,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听到了隆隆的响
5、声,好像闷雷滚动,我们极目瞭望还是看到潮头-那条白线。由此可见,大潮虽远,但我们已感受到了它所寓含着的壮观气势。在对比中我们又会发现,远处大潮已蓄势待发,近处的江面却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这景象真是奇观。 当然,学生不可能谈得这么顺畅,只要有所感悟,在老师精当点拨下,读出感情就可以了。 3、品读第四段。 重点是读中想象画面,练习感情朗读。 操作的方法呢?可以让学生观看书上的两幅画面,听老师范读这段文字。之后谈出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学生用上书中的词句说:1、大潮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2、大潮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以前积累的语言描述大潮给自
6、己的感受。1、浪潮气势磅礴,响声震天动地。2、大潮宽阔无边3、潮水气势汹涌。之后训练学生想象情景读出感情。如;想象着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继而把自己的惊叹读出来。再如:想象“战马”奔跑时的样子,感受速度之快,再想像“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的场面,读出大潮浩浩荡荡的气势。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回放一段录像,再安排学生激情朗读。 4、回顾整体,积累语言。 再把三、四两段连起来读一读,试者记一记你喜欢的词句。 小练习: (1)老师说词义,学生说词语。如: 师: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 生:人声鼎沸 师:水面与天边相接的地方。 生:水天相接 师:山体倒塌,地面裂缝。形容巨大的声响。 生:
7、山崩地裂. (2)修改导游词。 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会从远处传来响声。过了一会儿,大潮就会出现。很快,离我们近了,浪头宽了。再近些,浪更高了。浪潮越来越近,浪会更急,声音会更响。要求:把画线部分说具体。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生自读,老师启发;潮头过去了,你又发现了哪些奇妙的景象? (五)整体读课文并总结。 潮来时景象壮观,潮过后景象依然壮观。难怪北宋诗人苏东坡感叹道:“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通览全文,哪句话正抒发了人们这种赞叹之情? 齐读课文的一句话。板书设计潮来前观潮 潮来时 天下奇观潮过后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奇观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景象,试
8、着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奇观3、通过学习课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课前准备:1、 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风光片录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播放相关资料片,直观地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二、 学生感叹大峡谷的壮观奇景时:同学没能否介绍一下你对大峡谷的了解。(联系课后资料袋和课前搜集的资料)三、 默读课文,结合自读提示划出表现大峡谷壮观的句子,轻声读一读。(此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四、 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句子,描述一下你头脑中的景象。自读提示:1、描写大峡谷的过程中有哪些数字令你惊讶
9、?2、称大峡谷为自然奇观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景物最让你惊叹?3、雅鲁长布大峡谷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作业: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奇观讲给家人听,并且收集他们听后的意见。3、鸟的天堂一、会写字的删减与增补二、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正确读写“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教学重点:了解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四、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生字
10、词。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过程:一、 引入:1、简要介绍作者巴金。2、询问学生预习了哪些内容?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先默读课文,默读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和需要认读的生字,然后再放声读课文,要把带有认读生字的句子多读一读。 2、检查认读字字音出示认读字词-白茫茫、桨、竹竿、规律、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随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含义:如: 规律-读这个词,联系生活想想:什么叫规律? 我们每天早上按时上学, 下午再按时放学,这叫什么?读书上的句子: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面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缝隙-出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问:读了这句话,有什
11、么感觉? 点拨:叶子一簇堆在一簇上面,相互重叠,细密无缝,这棵树简直是太茂盛了。再读读!3、指名学生按顺序读课文,大家要认真听,听听同学的字音读的是否正确,再边听边想,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师:我们先来正音,听读中发现同学哪里没读对,错在什么地方? 如:不禁-应该怎么读? 不可计数-怎么读?什么意思?文中指的是什么没办法计算?谁来再读读文中的句子-“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干太多了,多的数都数不清,真是不可计数。”小结:读书要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还要记住字形。刚才老师还提了一个问题,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那快速读读课文,找找从哪开始到哪结束是第一次?从哪开始到哪结束是第二次?在书上作个记号。三
12、、请同桌两个同学分别读读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边读边想,听了同学读书和自己读书,你对鸟的天堂有了那些初步的感受?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读完了,同桌的两个同学再交流交流。1、你对鸟的天堂有了哪些初步的感受?(板书:树大鸟多)2、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 四、指导书写生字。 课文中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掌握字形的生字-自己先读读,再读读他们在文中词语。接下来,我们要写这些字,关于字形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和自己注意的地方? 如指导“耀”时,学生会提到笔画避让的问题,那么老师可以作补充说明:“的确,中国汉字的书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互相谦让,为了给
13、右半部分让出空间,光字的竖弯钩收起来,成了竖提。在这些字中,左边让右边,上边让下边的情况还有吗?找一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在朗读与思考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生字词。二、问题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三、学习7、8自然段1、先自己读读课文中写大榕树的段落,边读边想像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什么了?一会儿说给大家听。2、学生描述后,教师可以追问: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想象出这样的画面的?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下面的语句,并作必要的指导。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请学生把自己的
14、感受读给大家听?大多数学生会力求读出榕树的“大”,教师启发学生结合前面的课文内容想想,真是一株大树,除了强调大还可以怎么读?这时候,爱动脑筋的学生也许会这样读,重音落在“一株”上,教师肯定:“对!不是几株,而是一株!应该强调的是一株大树!” (2)“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学生交流到这句话时,教师补充小知识;多年生的榕树,它的树枝可以长出黑色的根须垂到地上,根须扎入土中之后,就又成为树干!就这样榕树不断的生根,不断的长出新的枝干放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大榕树的根!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把感受读出来吧!(3)那么多的绿叶,一
15、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教师:读到句中的这个“堆”,你感受到什么了?(多、密)还有自己的感受吗?(茂盛、茂密、生机勃勃)(4)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教师语言渲染:树叶的颜色绿的发亮,绿的耀眼,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放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这是一棵生机勃勃的树。在学生的赞叹声中出示:(5)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请全班带着感情读。师生交流完阅读感受后,分工合作朗读本段。四、学习12、13自然段师:找到描写鸟的部分自己读读,边读边想像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师:鸟的天堂里起初是怎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起初是静寂的后来是热闹的。这么大的变化能通过读读
16、出来吗?(2人小组合作试试)师:还看到怎样的画面了,从那些语句感受到的?生;群鸟纷飞师:那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又是一株怎样的榕树?生:生机勃勃。师:这里的生机勃勃与刚才描写的大榕树的生机勃勃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是啊!两幅画面,一幅大榕树是静,一幅鸟儿纷飞是动,这一静一动,构成了鸟的天堂的全景。教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放课件:师:看了以后有什么话要说吗?用一句话说说这个地方怎么样?作者跟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他赞叹道:“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读读这句话,上节课有同学提出问题,还记得吗?师:这是为什么,是不是作者把引号丢掉了?五、前后回应,回归整体。两幅画面在我们脑海中
17、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请你把描写大榕树的的部分和描写鸟的部分联起来再读读,看看你能想到些什么?讨论解决问题:为什么这里的鸟这么多? 六、学习14自然段,读出感情即可。七、结课。师问:就要乘船离开这如诗如画的鸟的天堂了,假如你是作者,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为什么?带着这份留恋和喜爱,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一背,争取背下来!板书设计鸟的天堂 幸福4*火烧云学习目标:1、了解火烧云这一自然奇观。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景象,试着叙述自己生活中看到的火烧云的景象。3、通过学习课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根据生活经历描述自然景观。教
18、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指名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的词义,你体会出了什么?(火烧云变化快)二、 火烧云刚上来的时候,给你怎样的感受?(热情的,喜气洋洋金色,红色,紫檀色)三、 请你默读课文的27段,想一想火烧云的变化有哪些特点?(颜色多,形状多)四、 根据你的想象给大家讲一个你头脑中火烧云的样子。五、 你还见过有什么样的火烧云吗?六、 还听说过哪些自然现象,愿意介绍给大家吗?第 二 组观 察 与 发 现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5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 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2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19、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的理解。教学课时: 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学习部分生字。 2学习题西林壁,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蕴涵的道理。教学过程:一、 导入。古诗是我国文化史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我知道同学们也会背不少古诗。谁来试试?师生共同会回忆古诗的特点。(有韵律、节奏感强,内容丰富等)二、 学习题西林壁。1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读正确。2 生字指导“缘”。l 字形:缘l 比一比,再组词:原、缘。l 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3 回顾
20、:理解诗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看注释、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等)4 默读古诗,用这些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将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5 小组交流。 提示:组内分工,人人参与,每人负责一句,先读句子,再说说意思。 注意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问。组内解决不了的,组长记录下来。6 全班交流。(1)解决小组中的遗留问题。(2)检查学习的效果,交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前两句是作者游山所见,这两句是说理体会,告诉我们要全面观察事物,超越狭小范围。三、 深入体会诗意。观景尚且如此,为人处世更应这样。我们应怎样看待同学、朋友呢?四、指导背诵全诗。五、师生补充介绍苏轼资料。作业: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1、 查找苏轼创作的其他诗词,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惠崇春江晚景、江城子、水调歌头、念奴娇等。板书设计: 题 西 林 壁 宋 苏轼 岭 峰只缘身在此山中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学习部分生字。学习游山西村,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 自由朗读,注意将字音读正确。2 检查自读效果。l 读一读:莫笑、腊酒浑、豚l 了解词义:腊酒、浑、豚 (浑:浑浊。酒以清为贵。)l 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莫l 指名朗读全诗,纠正字音。二、 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每句诗是什么意思,可以和同位子交流一下。三、 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师引导解决:1 这“又一村”指的
22、是什么?2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现这座村庄的?此时的心情怎样?有感情朗读3、4句。3这座村庄美不美?你是从哪体会到的?有感情朗读1、2句。(柳暗花明景色美;丰衣足食生活美;热情好客人美。)四、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先描绘了山西村美好的景象,之后回忆了来村时的经历。指导朗读全诗,试背诵。五、 将诗歌补充完整。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业:背诵游山西村; 查找苏轼或陆游创作的其他诗词,出一期手抄报。(自选)板书设计: 游 山 西 村 宋 陆游 莫 丰衣足食 腊酒浑 柳暗花明 热情好客7蟋蟀的住宅教学要求:1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感受这是一“伟大的工程”。2
2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语言。3 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感受这是一“伟大的工程”。教学难点:了解为何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 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 学习生字新词。1 小组交流预习成果。2 全班交流,师注意引导:1) 读准字音:巢穴、扒土、倾斜、挖掘2) 比一比,再组词:毫 遇 倾 扒 止豪 寓 顷 趴 址3) 这些字的哪部分容易写错,互相提醒。师指导书写。蔽 搜 抛4)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二、 自由朗读课文,将字音读准确。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三、 全
24、班交流各段的主要内容。四、 质疑,师生共同梳理,分类处理。 作业:掌握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查找有关蟋蟀或其住宅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感受这是一“伟大的工程”。2 朗读课文。3 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一、 释题导入。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问题设想:蟋蟀的住宅什么样?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师重点板书。二、 自由朗读课文,你对蟋蟀的住宅有了哪些了解?重点讨论问题:1 “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2 从哪些地方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三、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始的质疑。(一)蟋蟀的住宅什么样? 1 自由朗读课文相关的内容,将重点语句画下来。2 全班交流:先读句子,再谈体会
25、。(倾斜的隧道,弯弯曲曲,不过九寸深,一指宽,出口有一丛草掩着,门口平坦)师生合作画出蟋蟀住宅图,并通过读文修改图示。3 对比读,哪句更好,为什么?l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l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洞口鸣叫。4 住宅里面是什么样子?能不能用一个词告诉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5 自由朗读4、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蟋蟀住宅的样子。(二)蟋蟀的住宅是怎样一点一点挖掘成的? 1 自由朗读相关内容,将重点语句画下来。 2 出示蟋蟀图,指出各部位的名称(前足、钳子、后腿、后足等)。 结合图说一说蟋蟀是怎样工作的。 3 作者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绘出蟋蟀工作时的情景,请
26、你找出来,读一读。 (师生合作朗读)四、 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五、 作者是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l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l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指导朗读。) 六、此时,你想对蟋蟀说什么?七、作家法布尔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 法布尔( )观察作业: 朗读课文; 课文中许多地方将蟋蟀当作人来写,将这些语句找出来,读一读,抄下来。 (自选)阅读昆虫记。板书设计:7 蟋蟀的住宅什么样?怎样挖掘 ? 伟大的工程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要求: 了解魏格纳的奇妙想法,
27、以及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又做了什么;感受魏格纳成功的原因。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扫清字词障碍。1 自由朗读课文,把字读正确。2 全班交流生字、新词。 重点词语:静谧、考证、假说、枉费心机、浩如烟海等。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3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二、 引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将重点语句画下来。三、 小组交流自学成果。每人负责一个问题,其他同学补充。四、 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先读有关句子,再谈感受。重点问题:1 魏格纳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可提供世界地图,使学生直观了解巴西、非洲及其他大陆地形的特点。)2他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3
28、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请教柯彭教授;查找大量资料,做了许多考证工作。)五、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六、 补充介绍魏格纳的其他资料。作业:朗读课文;搜集其他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小故事,准备讲给大家。(选做)语文园地二教学要求:1 与同学交流观察图片后的感受。2 习作观察日记。3 通过“我的发现”感受观察的重要性和要求。4 积累语言四季花。5 阅读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一、 口语交际“我看到了”。1 仔细观察三副图片,你会有惊奇的发现。2 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互相补充。3 全班交流,谈谈看图后的感受。
29、(观察要仔细,全面,多角度)二、我的发现。1 自由朗读这3句话,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指名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3 谈感受,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和要求。三、习作观察日记。1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哪次观察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用1、2句话简单地说一说。2 回忆:这次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发现?在观察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准备好后,小组交流。3 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补充、评议。4 同位子互相交流,互相补充。5 将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 要求:写清观察的过程,详实描写观察中的发现,也可以写一写观察中的趣事;题目自拟;若是连续观察一个事物,可写成系列性的观察日记,如观察日记X
30、则。6 自己阅读习作,修改。7 指名朗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8 小组内互读互评。9 自己修改习作。四、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四季花歌,将字音读准确。2 指名朗读。3 师生共同介绍有关花的特点,提供部分图片。4 试背诵男女合作背诵。五、成语故事胸有成竹。1 指名朗读短文,思考:讲了一件什么事?2 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要正确。边读边想:这个成语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3 全班交流,谈谈读后的感受。4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并将成语的名字写到黑板上。9、巨人的花园学习目标:1、 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会写“溢、允、墙”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允许、训斥”等19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
31、读课文。3、 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4、 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课前准备:2、 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3、 课文教学录音带或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4、 生词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你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学生简要回答)2、师小结: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人。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 放本课录音至第二自然段。)激趣:这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的作品巨人的花园,有人称它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那里后来又
32、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好吗?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A、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 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读读写写:洋溢 允许 围墙 隆冬 孤独 训斥 覆盖 凝视 冷酷 愉快 拆除 告示牌 火辣辣 鲜花盛开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读读记记:脸颊 C、 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注意体会生字的意思。D、 指名读课文,读后相互评价,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2、 再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3、 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教师注意梳理学生提出问题,最后归纳一下
33、,点出“巨人拆除围墙前后,巨人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三、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词。2、 继续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研究问题。1、 请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就上节课提出的“巨人拆除围墙前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这个问题,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来回答。3、 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或段落,边读边想象:从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二、小组朗读,交流感受。1、 小组分角色自读课文。2、 小组交流朗读体会,交流对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3、 基于对课文认识的加深,再读课文。三、总结交流,揭示道理。1、
34、 学生汇报阅读感受,可以是朗读方面的,可以是小组交流讨论过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读童话后想到的事情。交流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小结和引导。(重点是像“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赶走了。”等含义深刻的句段。)2、 播放录音或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像边思考这个童话说了个什么道理。教师总结:是啊!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善良、宽容的心带来的是春天。“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板书)四、再读课文,感受特点。1、 自读课后“资料袋”,谈谈读后了解了些什么。2、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从这篇课文印证“资料袋”中说的童话的特点。3、 读后,可以与同学合作表演
35、片断,还可以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句。五、布置作业1、 布置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2、 完成本课的“学习、诊断、探究”。板书设计9 巨人的花园 前 寒冬 任性、冷酷的心围墙拆除 快乐应与大家分享 后 春天 善良、宽容的心10 幸福是什么学习目标1. 认识“彼、锹、权”等6个生字。2. 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3. 尝试合作表演课文内容。课前准备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爱唱歌,老师也想跟他们一样放松民情,一展歌喉。你们想听吗?喜欢的话,我们一起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觉到幸福”歌词写得好呀,只有幸福的才是快乐的。那么谁知道幸福是什
36、么吗?(学生发言)有个故事的名字叫幸福是什么,同学们读完后一定会对幸福是什么有新的理解。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童话乐园,去领悟幸福的真谛吧!(板书课题:幸福是什么)表演准备这篇童话,很适合我们表演,下面我们就在表演中来学习这篇童话。1按照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自读课文。2小组合作,准备表演。A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B.分角色,记背相关的情节和台词表演童话1. 选一组表演,演后点评(要把课本剧演好,首先对课文的情节要了解,另外要把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融进去,演出来,还可以根据情节合理地丰满相关内容。2. 再选一组展示表演,然后全班一起点评。3. 交流改进建议。深化理解“幸福”1智慧的女儿说的话。2谈自己
37、对幸福理解。3交流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自由组合、再次表演1齐读智慧的女儿的话。2老师作小结发言。11 去年的树学习目标:1、 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剩下、伐木、煤油灯”3个词语。2、 分角色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1、 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 有条件,可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反映课文内容情景的课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板书:“树”,提问: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在板书“去年的树”,提问:看到课题有
38、什么疑问吗?2、 围绕一只美丽的小鸟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事。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 认读生字词。读读写写:剩下 伐木 煤油灯 3、 指名分段读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4、 自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三、确立本文的阅读方法1、 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让我们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阅读本文。2、 画出写对话的句子。四、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1、 过渡谈话: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读一读。2、 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3、 组内联系朗读
39、,注意读出感情来。4、 指明朗读。注意读出自己的个性。五、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词。2、 继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读24组对话1、 学生分组练习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的跑回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他着急的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请同学们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在私人小组里面合作练读。2、 指名朗读,读后评价。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不被小鸟的这一份真情感动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互相说说究竟怎样读更能反映小鸟的这份真情。二、朗读、想象,体悟主题。1、 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
40、就是奉献给阿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的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感情。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段。2、 引导想像。亲爱的小鸟,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课文中有好多话作者想说都没说出来,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来把作者没说的话说出来,行吗?3、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三、拓展升华。1、 是啊!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发展,信守诺言,珍爱友情是我们共同的期盼。那么你们喜欢这篇童话吗?你想对文中的小鸟或大树说些什么呢?你还可以想像一下文中的大树想对小鸟说些什么?2、 即兴表达后写下来。3、 总结:我们通过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我们一起和课文进行多次的交流对话,让我们真正的走进课文、真正体会了“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可贵。但愿这个世界“诚信与友情同在。”四、布置作业:1、 完成本课的“学习、诊断、探究”。2、 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板书设计 森林11 去年的树 工厂 小鸟 村子 信守诺言 12 小木偶的故事学习目标1 认识“ 、茸、副”等6个生字。2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