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单元)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2、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3、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比较大小。4、掌握以万、亿 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5、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教学难点数位中含有0的读写课时安排四课时第(1 )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
2、意义。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计数器若干个、电脑课件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组织活动,获取新知三、巩固练习四、小结1. 出示正方体模具,引导学生数一数2. 电脑课件连续呈现其它的小正方体。3.取出计数器,拨一拨。4.电脑课件逐一连续出示100个正方体模具。5.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认识十万。(1)电脑课件呈现。(2)计数器表示。(3)认识十万。2、认识“百万”“千万”和“亿”。(1)回忆“个”“十”“百”“千”“万”“十万”的关系。(2)认识“百万”“千万”。(3)认识“亿”3、认识数位顺序表4、
3、课堂小结。5、学生看书质疑。1. 说一说,拨一拨。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2. 第2、3、4题。首先,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3. 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4. 第5题。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说一说,数一数。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汇报学生动
4、手操作学生进行练习后讨论学生交流想法学生回答587182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作业布置:填空。1、10个十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210一千万是( ),一亿是( )个一千万。3从个位起,第五位是( ),计数单位是( ),第九位是( ),计数单位是(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 万 万 万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人口普查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 能对多
5、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重点1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2.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难点数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准备计数器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三、巩固练习四、小结1. 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问:(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2. 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在写数方面,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
6、数”。3.补充练习:组织学生先讨论一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练习。4.总结讨论。(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第1题,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第2题,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各种较大的数,让学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义。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先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第3题,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练习本题时,先安排比较一些“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比较数的方法。然后,出示一些数据比较大的数,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并
7、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第4题,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读数、写数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归纳方法学生进行练习学生汇报学生回答515182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 作业布置:一、 读出下面各数。60600600 3770546 8010302二、 写出下面各数。九百六十四万零二百一百二十亿零六十四千零九十四万零二百板书设计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 万 万 万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教
8、学反思:第(3)课时 国土面积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 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 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方法教学难点多个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教学准备计数器、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三、巩固练习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从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2.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1)如
9、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第1题,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
10、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学生交流体会学生汇报学生试做,在交流学生做题学生汇报41618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装掌握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方法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2作业布置: 完成优学考卷P1页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 0000 = 960 万100 0000 0000 = 100 亿教学反思:第( 四 )课时 近似数教学目标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
11、的必要性。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学生学具,计数器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三、巩固练习四、小结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1)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2)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3)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1)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
12、2)教师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3)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第11页“试一试”第2题。1说一说: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精确的程度, 2.讨论:这是一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 哪些是“五入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第12页第1、2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运用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第1题,先让他们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第2题,重点讨论为什么说“血管总长”、“电
13、话的用记量”是一个近似数。第3题,说说数的范围是有多种方法。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万位,在指导这些练习时,最好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从图像上真正理解各数的范围。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尝试练习学生尝试练习学生尝试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回答学生回答416182 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作业布置:1、求近似数。189 2003 6792 88702、填空。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红星小学有学生2015人,大约有( )人。板书设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 2431 8570公
14、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 4319千公顷。精确到万公顷:约2 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教学反思:课题(单元)线与角(第二单元)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认识。2、平行线和垂线的认识。3、平角、周角的认识。4、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15、教学重点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会用量角器画角。教学难点直线、射线概念的理解。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10课时。1、线的认识1课时;2、平移与平行1课时;3、相交于垂直1课时;4、旋转与角1课时;5、角的度量1课时;6、画角1课时;7、练习二1课时;8、走进大自然1课时;9、机动2课时。第(1)课时 线与角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点认识、区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
16、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三、课堂活动。四、全课总结。1、演示教具。教师取出手电筒,打开电源开关,让光线射向窗外。问:看到这条光线了吗?这是什么线?它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已知的线段有什么区别?2、揭示课题:线的认识。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3、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4、小结:总结归纳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1、试一试:2、看一看,量一量:第1题:在比较这两小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
17、,并进行交流。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特征。学生讨论学生自由读,然后交流学生先猜想后指名上操作学生回答学生独立完成并 交流。回答。520123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 射线: 线段: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教学反思:第(2)课时 平移与平行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重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特征,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8、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四、画平行线。五、实践活动。六、全课总结。1、出示人形横道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的概念。2、揭示课题(一)平移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平行学习平行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强调“同一平面”和“不相交”1、试一试: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2
19、、折一折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3、说一说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时候收获呢?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讨论小组交流教师示范后学生独立操作。回答。回答。35101643 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并能画出平行线。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平移与平行平移 平行教学反思:第(3)课时 相交与垂直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
20、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体会两条直线垂直的特征、用三角尺画垂线。教学难点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图、直尺、三角板、正方体或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组织活动,获取新知。三、课堂活动四、全课总结1、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条直线,看一看这两天直线有什么关系。2、揭示课题。1、学习P21页“看一看”。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并介绍垂直的概念。2、出示挂图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相交和垂直的例子。
21、3、小结。4、折一折(1)让学生取出学具正方形纸张。提出要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2)展示学生结果。(3)验证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5、说一说(出示课件或正(长)方体盒子教具)(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6、画一画(1)用三角尺画垂线。(2)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完成P22“练一练”1、2题。2、小试验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时候收获呢?学生动手操作后回答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动作操作学生观察后回答师示演示后学生练习小组合作完成指名学生汇报。515155 体会两条直线垂直的特征、用三角尺画垂线。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相交与
22、垂直相交 垂直教学反思:第(4)课时 旋转与角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重点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教学难点周角的特征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学图、能活动的角模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情境创设二、组织活动,获取新知。三、课堂活动四、全课总结1、出示教学挂图:生活中出现的角,引入情境。2、学生用学具摆出锐角、直角、钝角,并说出其特征。3、揭示课题。1、认识平角(1)教师演示教具使之成一个平角。(2)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3)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平角。(4)教师画平角。(5)学生画平角。2、认识周角(1)教师演示教具使之成一个周角。(2)
23、学生说一说周角的特征。(3)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周角。(4)教师画周角。(5)学生画周角。3、小结:归纳平角、周角的特征和画法。1、P24-25“试一试”2、完成P25“练一练”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时候收获呢?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回答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学生回答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后回答独立完成回答515155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旋转与角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教学反思:第(5)课时 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难点理解1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学挂
24、图、量角器、每个学生准备三个不同大小的角(A、B、1)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三、课堂活动。四、全课总结1、学生拿出A、B,提出问题:哪个大?大多少?2、学生估计哪个角大,然后用1度量。3、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你有什么体会)4、揭示课题。1、认一认(1)认识周角。(2)认识平角。(3)认识1的角。(4)介绍量角器及测量方法。2、试一试(1)用量角器测量A、B。(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3、小结。1、完成P28“练一练”第1题。2、完成P28“练一练”第3、4题。师:这节
25、课你有什么时候收获呢?学生猜想后动手操作学生测量后交流测量的方法独立完成后学生回答回答。515155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角的度量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教学反思:第(6)课时 画角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难点利用三角板中的特殊角画出一些指定的角。教学准备教学挂图、量角器、三角板一副。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三、课堂活动。四、全课总结1、画一个角,让学生量一量它的度数。(1)教师演示量角的过程、方法。(2)学生复
26、述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注意点。2、引入新课。1、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如60的角。(1)学生尝试画角。(2)展示学生结果。(3)学生汇报画角结果及方法。(4)尝试画150的角。2、用三角板画指定的特殊角(1)汇报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2)用三角板画简单的特殊角。(600,300)(3)用三角板画较复杂的特殊角。(750,15)3、小结:画角的方法和注意点。1、完成P29“试一试”第2题。2、完成P29“试一试”第3题。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时候收获呢?学生猜想后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回答动手操作学生回答学生画角后交流画角的方法独立操作独立完成回答。815125使学生能利用三角板中的特殊角画
27、出一些指定的角。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画角用量角器画角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教学反思:第(7)课时 练习二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量角器、三角板一副。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基础练习。二、专项练习。三、全课总结1、过已知点画直线。 过一点及过两点画直线。2、提问连接两点,有几中连线。3、画平行线和垂线4、画指定度数的角15 20 50 1351、练习二第1题:2、练习二第2题:3、复习用量
28、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题4、练习二第4题。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时候收获呢?学生独立完成思考后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先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独立操作回答。20173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8)课时 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1、通过专题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增强应用意识,提升认知价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三、全课总结
29、1、出示几幅情境图。2、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提出问题。3、揭示课题。1、呈现P31页的情境图(1)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得到哪些信息。(2)反馈学生所了解的信息。(3)读数。373520013340001000000000(4)写数。十万一百二十万十七万(5)学生上台指出图中的平行线、垂线。(6)学生动手操作,画设计图。2、呈现P32页的情境图(1)观察情境图,明白题目中安排的问题。(2)独立思考,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3)小组交流(4)反馈结果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时候收获呢?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后回答独立完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回答。5303 通过专题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
30、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单元)第 三 单元 乘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3、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4、通过对乘法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简便算法。课时安排卫星运行时间1课时体育场1课时神奇的计算器1课时探
31、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1课时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1课时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1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用 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投影呈现课文主题图)。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1、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