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张卓玉:新教学模式发展.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86346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卓玉:新教学模式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张卓玉:新教学模式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张卓玉:新教学模式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张卓玉:新教学模式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张卓玉:新教学模式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张卓玉:新教学模式发展在郑州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山西省教育厅张卓玉副厅长做了一个专题报告,其中有不少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下面是他发言的摘录。张卓玉:新教学模式发展张卓玉发言今天我就新教学模式的发展谈一些思考。首先,我对这种模式的一个基本的判断: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新模式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流模式。新模式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是现在的“以人为本”。哲学上讲人文主义,到西方发达国家所追求的最先进的教育思想,都在这种模式里有体现。同时这种模式顺应了我们国家正在发生的社会转型。有了这样一种新模式的建设,保证了学校教育能够和社会转型同步进行,否则的话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在进行转型的

2、时候,如果课堂教学还维持100年前的这种模式,那么社会就要抛弃教育。我坚信这是一场不可逆转的社会进步。新模式将引发一系列的教育变革。它最后肯定要从课堂走到课外,走到学校、甚至走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引发一系列的教育变革。我这儿讲到三种可能:1、重建教育结构;2、重建教育秩序;3、重建教育标准。这是我简单的对于这一场改革现状和发展做这样一个评价。下面我着重谈一下新模式可能引发的教育变革。首先,由于有了新模式,所以会引发信息化在教育领域中的有新的扩展方向,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大家知道新模式的一个核心,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旦成为学习的起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这种模式就会为基于网络的学习提供了空

3、间同时也提供了需求。第二,超越教室的学习和成长。新模式目前还是在课堂这个领域再做一些改革,新模式带来了新的理念,将会把学生的学习完全从传统的课堂、教室这个几十平米的领域里面超越出来,走向更广、更大的领域。第三、新模式目前所倡导的、所强调的是自主学习。表现在课堂、课下,自主学习它是一种理念,一旦自主这样一种思想能够深入人心,那么从自主学习走向自主管理只是时间问题。第四、由于发生了以上一些变化,那么重建教育评价体系同样也是一个时间问题。可能引发的教育变革还有很多很多,时间关系我和大家重点谈下面这四点。第一、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影响将成为可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信息技术

4、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这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里面非常有分量的一句话,就讲到信息技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革命性”这三个字它的份量非常重,革命性就不是改革、改良,很可能就是一个结构的重建、方式的重建。而现在如果停留在今天这个水平的信息化上,我的看法是信息化不会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也就是说信息化要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这样一种变革还没有出现。新模式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就是建立一种新的自主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它有一个技术支持就是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老师传授知识,不应该是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呢?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构

5、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从三个方面讲:首先从服务于教走向服务于学的信息技术。过去十多年来,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最早的是校校通,紧接着搞了班班通,每个班都有多媒体,老师用课件来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过程信息技术用的很多,但是只是服务于老师教,学生学习的方面基本上不需要用计算机。未来发展的可能是“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计算机”,就像学生今天离不开手机一样,离开计算机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这是一个方向。再一个从班班通到组组通、人人通的配置,而组组通只有新学校模式才存在。现在全班同学就像我们这样一个模式,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没有小组学习概念,而这个新的教学模式没有小组就没有教

6、学,所以小组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学习单位,那么小组配备电脑是接下来很快就可能实现的、就可能做的一件事。三是从开发教学资源到开发学习程序的技术支持。多年来,信息技术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中是在开发教学资源,这个教学资源实际上是老师教课、老师备课的资源,现在的学习平台也好,学生的网络资源也好,用于学生的几乎没有。最近我们要做一个课题,对于现有的各种网络资源做了大量的了解,没有一种平台是服务于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也没有哪种资源库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在新模式下,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实施形式就是学生展示,学生展示用什么?用嘴、有粉笔还是说有必要的话可以用多媒体?多年来我们的多媒体是教师独有的,只有教师用

7、。组组通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小组学习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这个效果非常好的。第二、学习空间的变化。从教室到一切可能发生学习的地方。我们多年来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一讲到学习马上联想到的就是教室、就是课堂,我们根深蒂固的认为学习基本上都发生在课堂和教室,包括目前使用新模式的学校,学生在做学案的时候或者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所关注的还是在50平米、60平米这个有效的空间发生的一切学习活动。新的模式将要支持一种新的学习,这种学习使学习的空间从教室到一切可能发生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实验室、制作室,去一个企业或者到社会上考察,或者到大自然里面观察、体验等等,这是必然的趋势。只有我们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才真

8、正能够体现我们的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培养,才能够和传统模式进行抗衡。根据这样一种理解,课堂学习的功能实际上就是一个研讨会,同学们根据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地方展开了学习,然后要回到这样一个集中的场所,大家把自己互相学习的收获、体会和疑问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带上学习的东西在这个场合进行交流,将来在课堂上这种功能是越来越多的。如果我们所追求的这样一种理念成为现实的话,实际上我们还要再做一件事情,拆除横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一堵无形的墙。学校和社会之间有两堵墙,一堵墙是看得见的一堵墙,我们看的很严,任何人进不去,这是安全的。还有更可怕的一堵墙是将学校和社会完全隔离开,这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学生学习就是做作

9、业、看教材,而把大量的实验、制作、考察、体验等等真正的学习排斥了。基于刚才这样一种理解,这里面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会有一项全新的工作要做,那就是社会学习资源的开发。现在校长也好、教育局长也好,我们所理解的教育资源图书馆、实验室是校园四堵墙里面的东西,那就叫学习资源。和这个发展相关的是基于社会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模式。中国现状是这样的,人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全社会包括政府都希望学校就在你四堵墙之内完成学习任务。社会认为学校以外的其他部门基本上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功能,这是我们现在普遍的现象。比如说我们的学生要联系去一个展览馆或者博物馆考察学习、去上一节课,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能不会接受,他认为这不是他的事

10、。我在欧美国家考察的时候,常常看到学生的某一节课就上在博物馆的某个展点。而这个时候,给学生上课的很可能不是老师,就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在发达国家社会部门,他有责任、有义务给中小学生学习考察提供服务,这是未来我们的教育发展要走的一个方向。这样一种超越课堂、超越教室的学习,如果实现的话,学习小组的导师制提上议程,实际上是对于我们使用了100多年的班级授课制的挑战。班级授课制是学校的产物,过去我们国家没有班级授课制,西方国家二三百年以前也没有这个概念,今天我们全国所有的学校都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它有它的好处,与此同时也有它的弊端,它的弊端最大可能就是支持了一个老师讲、全班学

11、生听的模式。现在新的教学模式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探究,那么班级40个人、50个人集体学习、集体出去考察几乎是不同的,小组学习或是学习小组,将成为未来学习的基本模式,它的作用甚至要超过班级的作用。那么小组要配置老师,才能保证小组的学习、才能保证小组的安全等等,小组或者我们叫做学习共同体,将成为最基本的学习单位。这是目前新模式发展非常可能走的一条路。第三、从自主学习到自主管理这一步我坚信能走的通,我坚信这一步迈出去它的意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首先过去我们怀疑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于是就有老师的满堂灌。新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实际上是老师思想的一次解放,这个解放体现在我们应该充分的相信学生有

12、自主学习的能力,事实上新模式所以成功,也是解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能力,所有使用这种模式的学校都感觉到没有想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此高、如此强。当我们在课堂上有了这样的认识,事实上也有这样一种模式以后,很快的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更有自主管理的能力。如果自主一旦从学习走向管理,学生社会出现应运而生,而学生社会的出现,对于学生的成长、社会的建立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首先是从灌输性德育到体悟性德育,这是对于在座的各位,局长也好、校长也好我们多年头疼事情的一个新的理解,德育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讲,事实上我们德育的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不止中国,国际社会都是这个问题,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也遇到这样的问

13、题。不是说学生拒绝、排斥有关德育的内容,是我们的方法陈旧,根本的问题是方法陈旧,任何地方你想用灌输性的办法完成德育的任务,最后都是失败的。必须找到新的、完成德育的这样一个途径,我们新的模式给了这样一个可能性,体悟性德育,说的具体一点,在做事过程中形成关爱、礼仪等等品行。我们希望学生有许多有关道德品质良好的素养,靠说教是一种非常落后的、失败的方法,真正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去感悟、去体会,最后形成他自己的品行。自主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学生担当社会责任的时间前移,在担当中学会担当。这种理念我估计许多人无法接受,我们根深蒂固的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担当社会责任、付出回报社会是你学业

14、完成以后工作了的事情,这是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学生的任务天经地义的就是学习,其他的事情不是你要考虑的。新的模式肯定的讲要走向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毫无疑问的要把学生在学习期间,承担社会责任这样一个全新的任务提出来。成长既包括获取,更包括付出,没有付出的成长就是病态的成长,只知道获取的成长是病态的成长,如果我们认同教育是保障学生成长的话,成长必须包括付出。必须包括承担责任,没有承担责任、没有付出的成长就是病态的。同时我更看中的是付出本身是重要的学习形式,学习不等同于就是输入,输出也是一种学习,甚至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学生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真正为社会进步做点事情的时候,他实际上所学到的东西更多。可能

15、比在教室里面学到的还多,或者他的这些活动为他知识的学习提供了许多的帮助。人为的后置付出,延长童年的多重原因,这个不多讲了,今天我们是人为的把学生的童年延长了,是我们的责任。他已经能够为社会做点事,我们不承认,我们认为他还小,不着急,慢慢来。在18世纪、19世纪,美国许许多多后来有成就的人他们真正开始对社会做贡献就是十七八岁,但是今天我们强迫十七八岁的人只能在教室里面学习,什么也不用干。如果学校整个学生的管理走向了学生自主管理,那么就要出现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学生社会,学生社会的出现首先它是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要求学习化社会的时候,对应的必须出现一个社会化的学生,学生的学习必须和这个真实

16、的社会建立某种联系,不能把学校人为的建成一个和社会隔绝的真空,这是不利于学生了解社会、不利于学生成长。课堂校园应该成为公民社会的摇篮,我们希望未来公民社会是什么样?在今天的校园、今天的课堂就应该是什么样。如果我们追求民主,希望每个学生都自主,而在课堂上我们有一个权威、有一个绝对的老师,学生的什么活动都是由学校来安排。只要你认真学习就行了,什么事情学校都为你考虑好了,这个无法培养未来的公民。这样的人走向社会不可能是公民,只能做臣民,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是两种人,要么是社会高高在上的人,所谓的“管理者”,要么就是“底层的老百姓”,真正的公民传统的教育是不可能这样的。那么新的模式,如果说走向了自主

17、管理,它就会培养出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民主、民治、民想”这样的社会。第四、重建评价体系随着新模式的进展,全新的评价标准会出现。首先学校评价标准,如何评价学校?在座的各位、教育局长如何评价学校?传统的标准我们都尊重、都承认。新的模式下,教育资源的开发是未来评价的一个标准。就是教育局看一个学校、看一个校长教育资源的时候不仅仅看图书馆、不仅仅看实验室,还要看学校所在的社区周边有的资源是什么,你利用情况如何?你和社区的各个单位是否建立起这样一种社区学习的关系?再一个就是学生成长的记录,我去学校很多的,校长愿意让我看他的实验室、他的图书馆。现在我给校长讲,我说你不要让我看你的实验室,我知道你花了一笔

18、钱建了好的实验室,这是你有钱办的事;然后校长再给我看他的体育馆、运动场,我说这都是政府花钱买来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我要看一下你这个学校办了50年,学生成长的记录是什么?让我看一下你这个学校30年也好、50年也好,有什么东西证明这个学校的学生成长。这个我们很少看到,顶多看两幅学生的书法作品、学生的绘画作品,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其他的看不到。学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这个方面我们几乎看不到,我所理想的一所学校,进去以后最引人注目就是体现这个学校培养人才成长的形式、人才成长的见证。关于教师评价标准,我举两个例子。教师评价的标准,传统标准很重要,毫无疑问。随着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进

19、,对于老师的评价标准会有大的变化,我随便举个例子,比如组织能力。过去我们评价老师,更看重的是老师的讲课能力、表达能力和它的知识功底。现在我们非常看中的是你的组织能力,能不能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老师有多少智慧体现在平台搭建、机制建立上?要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够保证学生小组学习、课堂展示,否则的话你根本不具备在新模式下成为一位优秀老师的基本能力。评价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在展示的过程中,要看老师会不会评价,现在我们的老师学生一展示,他就在那儿指手划脚,随时要让学生记得他的存在,他不能对于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给予及时的鼓励,对展示出来的作品给予恰当好处的评价,他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们对于

20、老师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提出这样新的要求的话,教师师范教育必须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很多,那么这里面最重要的标准两个:1、高考标准;2、中考标准。这是最最重要的,这两个标准发生变化,局长、校长这个层面的各种评价标准都会出现,我相信我们的局长和校长有这种智慧,核心就是中考、高考。中考、高考这个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必须发生变化。关于高考,我们相信教育部会拿出一个适合我们国情的,也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这样一个评价体系,我听说这个方案已经在征求了好几次意见,好象是今年要颁布一个新的高考方案。我想说的是中考,中考是省,我估计在座的来自市教育局长我们能做的事情,在高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之前,中考应该发生变化

21、。最近我在学校调研,老师们给我讲课堂上鼓励学生思维创新,鼓励学生有多样的想法,事实上也出现了这样一种令人惊喜的场面,学生在讨论问题有各种想法,可是老师说这样对考试最不利了。我们到了初三、高三再不敢利用这种自主探究、合作的模式往下走了,怎么办?这里面肯定的讲有中考、高考改革的问题。最近我们在开会,我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是“减”。第二是“加”。对于现在的中考题首先要减两个方面,知识性的题、技能性的题减少。我不知道最后减多少,尽可能减少纯知识性的题和纯技术性的题。我让科研老师做了一个事,把去年中考题收集回来,你们评一下各种中考题里面我们认为出的不科学的题,他们各科找了几个题,我看了一下,结果是啼笑皆非

22、,就是去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有一定比例的题出的让你啼笑皆非,似是而非,就是死记硬背。这些题谁能做到呢?只有知道标准答案的命题人才能做到,除了知道标准答案的人任何人都做不了,或者你做出来就是错的,按照你的理解完全正确,标准答案不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现在中考题。其次要增加,增加什么?探究性的题、应用性的题。当然这个增加和减少肯定要保持稳定,今天山西在座的局长很多人,我们是稳稳的做,绝对不可能一大堆做多少,肯定要有一个导向,不可能步子太大,但是要往这个方向走。我个人的想法是用35年的时候,让我们的中考题完全能够支持新模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一个需求。谁改革,谁占便宜;谁不改革,谁吃亏。往这个方向走,高

23、考难度很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教育者会拿出适合我们国情的有利于推进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这样一个新的高考模式。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谢谢!李炳亭: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李炳亭在发言在“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助理、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先生的发言也引发了各方的反响,他的发言题目是“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发言的要点如下: 我一直以为教育是一个事件,是由师生共同生发的。那么显然发起人是教师,而事件整个过程当中的主角肯定是学生,所以说教师决定着这场事件的性质和方向,乃至于决定着结果。因此我们才说教师的手里托起来了未来,我们才说教师每天走进课堂对世界施加着影响,我们才说教师每天走进课堂首

24、先面对的是学生。但是我很愿意换成我的话说“教师的手里握着一幅扑克牌,如何打将决定着结果”。我认为这副牌打好了叫希望,打不好叫死亡。所以大家看教师那么重要。我今天就想讲清一个问题,就是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在讲教师这个角色的认识之前,我先把我的教育主张给大家讲清楚,请大家现在开始动一下手,在纸上写七个字,第一个字是“一”、第二个字是“二”,第三个字是“工”,第四个字是“下”,第五个字是“上”,第六个字是“止”,第七个字是“正”,也就是说我的主张都包含在一个字当中,就是“正”字。今天一系列的改革都是为了追求一种“正”,这个“正”字大家看如何写,起笔的第一划是“一”,“一”是“道”,“道”是什么?在教育

25、当中“道”就是学生主体,也就是说离开了对学生作为人的一种尊重,离开了对学生权益的尊重,离开了主体的发挥,教育是无道的。大家看这个“正”字去掉学生主体之后变成什么字了?就是一个止字了,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当然教育也不可以离开老师,所以这个“二”字,上边一道叫学生,下面一道叫教师,大家看这就是天和地。能够把天地贯通起来的,中间一个竖,这一划我把它叫做小组,只有小组才是顶天立地,这样的课堂才是“工”的,你看天地之间有三划,就是新课改理念反复告诉我们的,那么至于如何解释上和下,我不在多说了,你仔细回去琢磨,也就是一个正字就说清了我全部的教学主张,但是你仍然不要忘了起笔的第一划学生。学生这么重要,教师其

26、实依然重要,如果正字没有最后一划,是个什么字?是倒过来的那个“止”字嘛。所以当我讲学生主体的时候千万不要对立的看,不要以为李炳亭说教师不重要,教师很重要,那么教师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呢?张卓玉副厅长有一个著名的追问:第一个老师是谁教出来的?在没有老师之前,其实人类也在学习,怎么学的呢?师法自然嘛,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女人在那儿舞剑就有了“草书”,看到两个猴子打架就有了“猴拳”,两个狗在那里打架就有了“狗拳”,也就是说人类一切的知识如果往下追下去的话,他的源头一定在自然。师法自然,但是有太多的人看不懂。大自然是一个无字的书,我们读不懂,这个时候就开始了,我们需要一个人辅导一下。当我说“师法自然”的时候,

27、大家知道学习最高的境界是无师自通,不需要老师就可以学会,老师不就解放了吗?一旦无师没有办法通的时候,教师的作用就出来了。教师原来是帮助别人通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最初设置教师这个职业,就是帮助学习者疏通。后来意化为不是帮助别人疏通,而是灌输和传授。不用我分析很多人都知道,疏通和传授有什么区别?显然区别非常大。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追问:教师是二传手吗?我一直以为今天的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发生了一场美丽的错误,我们把教师定位在二传手上,我们一直以为所有的知识都要经过老师才可以到达学生。把教师定位为“二传手”以后,接下来我发现,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道德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道德

28、高度。于是我们很多的传统名校就会挖名师,谁是“二传手”高手我就把你挖到我学校来,问题是请问在你那个区域之内有多少合格的二传手?当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学生学业水平的时候,不用我分析大家都知道教育没有希望。这样的教育就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教育有没有希望,是无解的。我想课堂教育改革就是为了解决两个普通的问题:1、如何让普通的老师上成不普通的课。2、如何让一个普通的学生发展得不普通。刚才我已经分析过老师的作用是疏导,是在学生学不会的时候起辅助作用,因此教师显然不应该是一个二传手,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教师定位在二传手上的时候,就是一场错误,这场错误不单纯是教师的水平决定学生学习的水平,而是

29、无形当中给教师带来了太多的无形挑战。怎么办呢?大家看,这样就要开始变化了。把二传手变成一个放手发动学习的人,这样的课堂就是我所畅想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如果让学生和知识直接对话,就变成了吃自助餐。传统的课堂类似喂养式,老师在喂,学生张着嘴接。而我所主张的课堂把喂的环境改变,变成了吃自助餐,各取所需,让学生和学习对话,那么老师这个职业就变“二传手”为“发动学习”的人。老师们、局长们,当我要求教师是一个发动学习的人的时候,接下来就有了三个条件。1、你认识他吗?我知道在座的有好多局长喜欢钓鱼,是吧?凡是钓过鱼的局长,都应该有这样的一种体验,要想钓到鱼就必须了解鱼的习性,请问我们今天的教师了解学生

30、的习性吗?尊重学生从学情出发,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好?就像钓鱼的人要了解鱼是一样。2、请问你是一个发动学习的人吗?你知道什么叫学习吗?我发现所有人对学习都会形成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学习即体验。我常常讲一个故事,老太太打麻将,一个农村70岁不认字的老太太想学会打麻将怎么办?这个问题交给我们学校,很多校长会说:老太太想学会打麻将得先学认字,我先教你认字,然后还要教数学,我们校长还要亲自上阵说什么叫“自摸”、“一条龙”等,或者我们还从北京请专家给老太太讲座,比如麻将技法,一讲讲了几年,老太太死了,打麻将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而在现实中,让农村老太太学会打麻将很简单,用一个下午找三个老头陪着她打,一下午就

31、会了。老太太打麻将也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老太太想打;第二个条件我们要给老太太创设学习环境;第三我们必须敢于放手让老太太自己去经历。如果旁边站着一个人对老太太说“来,听我的,我告诉你”,老太太是学不会的,因为你没有真正放手,老太太正是在打的过程中,有了体验、有了感悟才能学会。3、你用什么方式确信他已经学会了?你用什么方式和方法?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教育一直在围绕“教”去研究,我们研究了太多“教”的体系,而对于“学”的研究是一项空白。当你研究学习的时候,你就必须先从学生出发,从认识学生出发,并且要知道学生学习的规律是什么?学习的规律就是一个人认知的规律,他对一件事通过经历之后产生了什么认

32、知,并且形成经验。学习规律的第一步是什么呢?带入。第二步是把他带进来体验。第三步是放大他的体验,让学生展示。这就是课堂,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展示?请大家记住,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要想让某个人做好某件事,最好的方法让他展示。基于我这种分析,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下一个结论?教师这个职业至少应该是一个服务于学习的人。当我说服务于学习的时候,接下来我想问体育老师怎么上跨栏课?我们一般的老师就会这样做,首先自己示范,说“来,同学们,我们要上跨栏课了,我先给你示范一下”,然后会让学生去练习,这个时候教师对学生在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即便是这样的课,我们都可以看出来,这样的课一直在教师的指导之

33、下进行的。那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体育老师?“同学们,现在上跨栏课,大家看好了,我开跨”,从第一分钟跨到第四十五分钟,这样的课堂就叫“满堂灌”,遗憾的是这个老师在下课时问学生:“同学们,我跨了一节课了,你们会跨了没有?”语文老师常犯这种错误,讲了一节课,结果下课之前问学生“你们会了吗?”那我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会跨栏。那我们围绕让学生会跨栏开始分析,大家回答我,要想会跨栏,是不是就必须需要学生跨呢?请问在你的语文课上,你让学生跨了吗?有没有说如果老师不示范,学生就不会跨。请问在一节跨栏课上,果真50个学生就没有会跨的吗?即便是都不会跨,请问如果这个人看电视,看见了刘翔跨栏,并且刘翔是他的偶像,他

34、是否对跨栏有一定的认识呢?好了,这就是我们的主张,大家看,无论听张厅长的还是听其他人的,我们这些人共同一个主张就开始出现了,那就是我们是否把孩子当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这就是传统课堂和高效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传统课堂上我们以为只有一个资源是老师,还有一个资源是课本。那么高效课堂呢?我们主张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那实际上对于老师来讲,他的全部教学艺术,应该体现在如何巧用、妙用学生资源。要尽可能的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体验。要尽可能的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你明白了我的意思之后,那接下来就非常容易,能不能在我的主张之下,我们构建课堂的框架呢?大家来看最简单的一种课堂框架出现了,

35、什么课堂框架?叫25+20课堂,就是让学生先学25分钟,然后让老师围绕学生出现的问题讲20分钟,合起来就叫25+20模式,简单吧?第一个建议是以后让老师少讲,让学生多学,这就叫少讲多学。第二个建议先学后教,先让他学,然后你再教。第三个建议往下走再深入一点,先学后“教”,教师连教也不教了。我现在依然要讲我原来的同事曲老师的故事。我在教书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曲老师教物理,他教的班级物理成绩最好。为什么?因为曲老师啥都不会,不会他就不讲,当然曲老师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每次上课曲老师从来不是一个健步走到讲堂上讲,而是走到学生之间,遇到女生拍拍肩,遇到男生摸摸头,一圈下来30分钟,我说曲老师教学第一

36、个环节是摸学生。第二个环节曲老师会这样说“同学们,今天照例不讲”,因为他不会讲,曲老师说让学生抄一下。然后曲老师说小天才们在哪里,举手,台下真的有很多学生举手,然后他让这位学生上台讲,告诉台下的学生说听好了,一旦台上的同学讲错了,就马上指出来。请问在曲老师的课堂上有开小差的吗?有打磕睡的吗?你学校的老师讲的怪好,讲倒了一大片,但是讲倒一大片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这个老师还在讲,他试图把没有讲倒的人也讲倒。学习参与度高的课堂才会有效率,这是最朴素的一种理解,在曲老师的课堂上就没有开小差、打瞌睡的。第三个环节曲老师会这样说“来来来,今天没讲,我看你们会了没有”我要测评一下,如何测评?他不会测评,他说有

37、请刚才举手的小先生们深入到每个小组里面去,一个人负责测三个人,测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他不会,你要想办法把他搞会。完了,这堂课结束了。你可以把曲老师这一个案例理解为“个案”,但是我们来分析一下曲老师这节课,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是不是好课?首先曲老师这节课是少讲多学的课。第二,这节课他让每个孩子参与学,并且利用了学生这个资源去帮助别人。第三,这节课的达标率很高,已经保证学会了。更何况曲老师这节课带来了很多传统课堂没有带来的东西,是什么?学习的生命状态。在曲老师这个课堂上是枯燥无味的吗?是无聊的吗?是盼着教学楼倒塌的吗?不是,孩子们是那么的开心。所以我说课堂是学习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你必须关注生命,任

38、何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带给别人痛苦,一个让学生痛苦的教师就意味着是生命的杀手,你在犯罪。我们看现在当妈的养孩子,她每天都在关注着孩子的生命状态,那为什么到了课堂就开始漠视生命呢?我不说曲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其实曲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曲老师只是能够保证让学生学会而已,至于我们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那个生命的成长、精神的发育在哪里呢?我认为中国最好的一本教育学论著是西游记,它就是一个最经典的教学案例。大家看,唐僧是个老师,现在围绕唐僧我们来做分析。首先我认为唐僧是一个好老师,因为唐僧敢于把斩妖除魔的事全部交给学生。我们再分析唐僧是什么专业?孙猴子会72变,唐僧会几变?一变也不变,我说看见美女都不变,那还是男

39、人吗?因此唐僧不是一个男人,是什么啊?是和尚。西游记就是假设唐僧作为一个和尚存在,传递的信息是教师必须是怀有教育宗教的人。唐僧就是有一个教育信仰的人。孙猴子有72变,甚至连那个白龙马在武功上、在知识专业水平上都比唐僧高的多,那为什么我们还说唐僧是个好老师呢?大家看教师除了知识之外,还要带给学生精神、生命的一种东西,唐僧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有人说了,唐僧在专业化水平上和我刚才讲的曲老师差不多。当年我在教书的时候,我们校长看不惯曲老师,每次开会都说我们有的老师什么都不通,每当这个时候曲老师就说:你说的那个人是我,你管我通不通,只要我的学生通就行。反过来讲这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就是你的学生通,如果能

40、让学生通,你不通,我认为关系不大。我们绝对不能够因为唐僧不会武功,就否认唐僧不是一个好老师。假如没有唐僧,取经大业能够完成吗?完成不了。新课改理念首先说教师是个组织者,唐僧就是个组织者嘛,他在承担着这个课题,唐僧是这个课题的总牵头人。除了组织者之外,唐僧到底带给了他的弟子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那就是无论猪八戒遇到了什么美女和西瓜,都必须学会放弃。无论孙猴子遇到了什么磨难和委屈,都必须战胜自己,然后化成团队的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一心向西,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你看教育最高的境界,我再说一遍就是信仰,一旦一个教师带着一个学生有这种精神、这种信仰的时候,西游记给了我们一个结论,就能够取得真经。西游记用什么

41、结果来表现的呢?它说猴子和猪都可以成佛。大家看,好老师首先是一个学习的发动者。好老师还必须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学会的人,好老师还要走到另外一个层次上,那就是给学生比较远大的信念和目标的人。另外,好老师在知识水平上不一定比学生高,在现实面前尤其是在高中,也的的确确出现这种问题,有些老师的知识水平未必比学生高,但是你不能够因为他的知识水平没有学生高就说他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必须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短板。而教育要求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旦学生遇到的是有短板的老师,你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吗?所以好老师还要记住把学生当做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好老师不怕有短板,还要敢于与学生共同发展。要做一个新教师首先就

42、需要树立“三个观”或者叫要有“三个本”。第一个“本”,在教育思想上要以人为本,叫人本;第二个“本”,在教学关系上,要以学习为本,叫学本;第三个“本”,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本,叫生本。人本、学本、生本加起来支撑了新教师。下面我送给新教师三句话:第一句话一旦走进课堂,就在对世界施加影响。第二句话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迟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第三句话有人说教师的教鞭下有瓦特,我们也必须要知道教师的眼神里有钢琴天才朗朗,教师的手里还有国家。我们要知道天下兴亡,好多人都喜欢说下面的一句话叫“我的责任”。生命和生命不一样,其实我所主张的信仰就是八个字“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我所主张的信仰更多的是田保华先生讲的道德,我甚至还可以把道德更简略一点换成另外两个字叫“人性”,其实教育就是多一点人性,就是多一点对于那些弱势学生的怜悯。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当孩子,我们就会多一点点怜悯和同情,多一点点呵护和关爱。当然,如果真正把教育上升到信仰高度的话,我们就需要做到第一要捍卫孩子的权利;第二要促进他的心灵净化;第三促进文明;第四培养世界人才。局长们,今天我们是不是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不然的话,我们有可能内心有愧!我同样希望中国教师报有更多的课改兄弟,我们共同把课改作为我们的精神归宿。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