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灵溪中学 汪蓉梅教材理解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生动丰富,趣味盎然。包括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萧乾的吆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等。这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小小的鸭蛋中,让我们尝出生活的滋味,悠然恬淡之间,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
2、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通过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汪曾祺所写的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赏析他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风情和作者的感情。能力目标: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难点: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且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谈话激趣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等。授课学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了解端午的由来吗?大家回忆
3、一下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家乡都会有哪些习俗?今天,我们就随作家汪曾祺一起去江苏高邮,不但看看那儿的端午风俗,还要尝尝他们端午的鸭蛋。1、揭示课题2、简介作者3、简介高邮及高邮的鸭蛋(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初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腌鸭蛋 yn 籍贯j 门楣 mi 肃然起敬s 粽子 zng 苋菜xii 门槛 kn 囊萤映雪nng车胤yng 避邪 xi 蝎子xi 城隍庙hung2、熟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思考:(先独立思考,再邻座二人讨论,然后全班交流)(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3)、作者笔下的端午的鸭蛋有哪些情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4、感?明确:(1)、作者家乡的端午共有七种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2)、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三个特点:名声久远、质细而油多、蛋白而柔嫩。(3)、作者笔下的端午的鸭蛋情趣有: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做鸭灯。3、在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4、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思考: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作者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写家乡的端午节? 明确: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
5、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过渡:看来在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作者对鸭蛋情有独钟,想来它必定有什么独特的滋味令作者魂牵梦萦吧。文中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2)思考: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否定北京的鸭蛋? 明确:引用袁枚的腌蛋,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同时也说明高邮鸭蛋历史悠久,闻名全国。否定北京的鸭蛋留露出对家乡由
6、衷的喜爱之情。(3)思考: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讲囊萤映雪的故事是由孩子们把萤火虫装在蛋壳里自然联想到的,而且认真地把囊萤与用鸭蛋装萤火虫比较来谈,郑重其事地说要是现在五号字就看不清了,非常孩子气,完全是从孩童的心理角度去思考、用孩子的口气区叙述,显得童趣盎然、自然纯真,正是对美好童年往事的无限遐思和眷恋。另外引用历史上有关读书的名人轶事,更是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有一种淡雅的幽思引人回味。(三)、品读课文1、让学生从课文的三个层次中任选一层,先同桌二人练读,再自主全班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点,并交流阅读感受。2 教师先肯定学生们的感受,并介绍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7、:汪曾祺长于江南,定居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他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汪曾祺曾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找出来,并仔细体会作者在语言上的特色。 (1)、平淡而有味例:“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
8、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
9、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四)、课堂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
10、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五)、读后感悟感悟1、这样的端午节,多好玩,多有意思,多么令人羡慕。这就是中国的民俗文化,真是丰富多彩,令人赏心悦目。感悟2、传统节目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积淀,我们应好好保护传统节目,发挥它在传承民族文化当中的作用。(六)、拓展延伸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07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且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你对此有何看法?学生交流,小结:、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
11、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4、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小结: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再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板书:珍视传统文化)(七)、作业布置1、说说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传承文化。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把你在端午节中记忆犹新的一件趣事、一种美食写成字左右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