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镇江市伯先中学 邱江南一、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诗词具有以下特点:丰富的想象:超越时空,以象言情;凝练的语言:巧于修辞,工于炼句;奇特的构思:风骚并举,虚实相生;深挚的情感:景情交融,物我同化;深邃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样的风格:豪放雄奇,婉约沉郁。而在中考之中,也是围绕这些特点分别来命题。考查要点如下:1诗意理解。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2意境把握。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3
2、内容概括。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4写法品析。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5名句赏析。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来进行欣赏。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部分,一般一首诗两至三个小题。考试的内容以赏析诗词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模仿运用能力。考题类型一般是:赏析辨析、词句理解、情感把握、画面描绘、技巧分析。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中考诗词鉴赏主观题的出现,对考
3、生来讲无疑是增大了解题的难度。但无论如何变化,都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而在应考复习中,我们应该“舍远求近”,充分利用中考题,按照“精练精讲矫正”的思路训练:“精练”就是选题要典型,可以适当选一些近年的中考题。“精讲”在于得法,了解考点所在,学生失分所在,对症下药。“矫正”是指针对学生弱点反复操练。二、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词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一)了解诗词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熟悉诗词类型,按照诗词规律,容易找到答案。诗词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咏史诗、咏物
4、诗、军旅诗等。这些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泊秦淮;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2. 建功立业: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观沧海;保家卫国的决心,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山河沦丧的痛苦,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3.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亲念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边关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的
5、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如:陶渊明的饮酒;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杜牧的江南春;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5. 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维的渭城曲;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方法指导:1方法一:看题目。比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题目中有“酬”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这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可以紧紧抓住题目中“喜”这个字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2方法二:抓作者,
6、也就是知人论世。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从写作角度更好的把握作品。如曹操的观沧海一诗,如果了解了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渴望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再如学李白的诗,我们要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诗人,他生于思想解放的盛唐时代,自幼百家杂学无不接触,因而未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他又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矛盾时代,经历政治生活的几次重大挫折,因而造成了极其矛盾的思想性格。他的诗歌基调是积极反抗、昂扬进取的,同时又夹杂着消极颓废,交织着痛苦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3、方法三:明意象。什么叫“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
7、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郊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往往表达特定的情感: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青云等,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
8、志相关。沙漠、古道、落日、凄风、苦雨、寒风、冷雨、梧桐、芭蕉、枯灯、孤雁、杜鹃鸟(子规鸟)、猿啸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冰雪、松、菊、梅、竹等,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杨柳、南浦、兰舟、长亭、关山、秋月等,多用于挥写离情别绪。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借此抒发闲情逸致。鸿、雁、青鸟、鸳鸯、鹧鸪等,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南山、幽居、草屋、禅寺等,常含隐居之意。其他:孤帆、浮云,多喻漂泊无依;流水、落花,常叹韶华易逝、人生苦短;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雎鸠鹊桥、鸳鸯蝴蝶,多喻爱情甜蜜;落日、黄叶,感伤暮年枯寂;饮酒,多传
9、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某些意象的特定含义:柳与送别,菊与高洁,落叶与悲秋,柳絮与飘零,月与相思。当然方法远不止以上这些,比如,还可结合诗词的风格流派等因素来理解作者的情感,还可把握形象的比喻义与象征义来分析等。三、鉴赏诗词的语言(一)理解诗词的语言。诗词是语言的艺术,一个字、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理解诗词语句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诗词的形象和意境。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给出语句,让学生去品味关键词语的妙用。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
10、河落日圆”中的“直”与“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再如2011年宿迁卷闲居初夏午睡起“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这类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字的品味,也就是品味用词的精妙。对诗句进行画面描绘。这些诗句一般描写优美,学生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的手段,从整体进行扩充描写。比如2013年镇江卷惠崇试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2013年扬州卷村夜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句,适当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来组织答案。(二)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不同的诗词所体现出的语言有不同的特色,但在诗词的创作中,一些著名的诗人、词人已形成了自己独
11、特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有关语言方面的评价关键词主要有: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朴实无华、风趣幽默、简洁生动、绚丽华美等。四、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词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1. 抒情方式: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描绘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赞美了西湖美
12、好的春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这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对花和鸟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如于谦的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以上三种抒情方式属于间接抒情方式。此外还有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部分,
13、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2.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反衬)。如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引用典故。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抒写作者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虚实结合。如曹操的观沧海,实写沧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虚写日月、星汉,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
14、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相融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另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比兴、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等。3. 修辞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五、解答诗词鉴赏题的注意事项:1紧扣题干要求来答题。题目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要以“字”或“词”为阅读单位,悉心揣摩,切忌以“行”为单位,粗枝大叶,无故失分。2过程要完整,感悟要清楚。要熟悉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词句,然后体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3强化分析。特别是做表述题时,写答案如同写一篇微型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应结合诗句逐点分析,要点要齐全,语言应准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