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960页内容。教材简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接着在学生判别、比较中让学生体验到三角形还存在高,在画高之后,说明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意义。教材的设计思路是“情境问题实验解释应用”。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2、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
2、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三角板、白纸、练习纸等。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3分)1、在一组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图中,找出你觉得特殊的图形。2、 出示生活中有三角形的物体。3、 出示教材情景图(金字塔和跨河大桥)找三角形。4、 小结并引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一)三角形的概念(5分)1、用小棒摆出三角形,体会“围成”。2、画一个三角形,引出“线段”,再次体会围成。3、引导归纳三角形的概念。 根据你刚才的画三角形的过程,说说什么是三角形?4
3、、 判断练习(二)三角形各部分名称。(3分)1、观察所画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2、教授三角形的名称。再说一说三角形ABC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3、练习:读一读4、选一个三角形,取个名字(三)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1、出示情景图一:比身高。感知高和底的对应关系。(2分)2、出示情景图二:测量身高。从测量人的身高引出垂线。3、出示情景图三:测三角形的高。定义三角形的高。4、怎样画高?(对底边,对顶点,画虚线标高)5、比一比,谁的三角形更高?动手操作,引出三条高。三、概念提升,巩固拓展想一想,如何利用一个圆片画出三角形的高?利用圆片画出三角形的高。深入理解如何画高。四、全课小结,应用数学1、和同桌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有其他收获吗?2、回顾利用三角形的“三点三线”构建的伟大建筑,填一填自己的“三点三线”。-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