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乘法运算定律
四年级 陈敏枝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灵活选用计算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请问一下同学们,三月份有一个什么节日呢?(植树节)植树节倡导人们爱护环境,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哦!
二、探索新知
师:观察植树活动的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可以复述图中的字,也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师: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例2、例3。)
1、学习例1。
1)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
预设: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2)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25 25×4
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两个算式结果是多少?(100人)那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号) 板书:4×25=25×4
4)你能再举出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根据学生的举例板书。
5)归纳总结。
同学们观察一下每组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左边和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乘的结果都相等。
预设2:左边算式和右边算式的两个因数位置不一样,都交换了。
师: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6)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请同学说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7)其实,乘法交换律早就是我们的朋友了,还记得乘法口诀吗?生说一句乘法口诀,并根据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这里应用了什么?
2、学习例2.
接下来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25组,每组要植树5棵,每棵树要浇水2桶。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你的想法,你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预设1:我先求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再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预设2:我先求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师:同学们想好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教师巡视,请两种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2)师:你们计算的结果是多少?(250桶。)
师:这两种列式的结果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写作:
(25×5)×2=25×(5×2)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学生举例)
3)师:从上面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预设: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师:是的,这就是乘法结合律。(板书,课件出示内容)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预设:(a×b)×c=a×(b×c)
4)思考: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一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联系,提升认识。
同学们,乘法的三个定律你觉得学得怎样?老师这儿有些练习题,你敢接受挑战吗?
1. 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 × )×7
3×4×8×5=(3×4)×( × )
2、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 画“×”。说一说你的判断理由。
32×(8×2)=32×8+32×2 ( )
1+2×3=1+3×2 ( )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说?对同学有什么温馨提示?还有什么困惑?
五、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4×25=25×4 (25×5)×2=25×(5×2)
a×b=b×a (a×b)×c=a×(b×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