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铭”这种体裁和作者简介。2、理解“陋室”的“陋”和“不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3、反复吟诵,乃至当堂理解背诵。能力目标: 1、赏析本文的语言。2、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铭”这种文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刘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并进而理解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交流探讨,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铭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比兴和类比的手法。3、反复吟诵乃至当堂理解背诵。教学难点: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感悟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能够静听贤明之心。课时:3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导入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理解了课文大意,还向大家介绍了“铭”这种文体。“陋室铭”就是借对陋室的描述与介绍抒写作者的情怀的文章,那么,刘禹锡想要通过这篇文章书法什么情怀呢?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板书:陋室铭)二、 出示目标1、朗读。有味地朗读,力求当堂成诵。2、分析。对课文结构进行变形,加深对文章结构层次的理解。3、欣赏。品味文章美点,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物的志趣情操。(学生齐读)三、 有味地读朗读要求:1、读出文言的味道。 2、读出清幽的氛围。 3、读出高洁的志趣。(教师逐条指导学生朗读,每完成一次指导,学生即练习一遍。)四、 细细地析试将
3、课文结构变形。教师提示:文章只有一个语段,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根据重新划分结构层次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ppt展示: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总)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活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总)五、 美美地品寻味文章的一点之美。要求:请你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的一个美点。提示:表层意蕴(字面理解); 深层意蕴(一字、一词、一句、结构、手法、思想、志趣等方面。)(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美在字词绿,青 美在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美在结构变形 美在手法类比 美在志趣安贫乐道,高洁傲物 美在六、 课堂小结七、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