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学习获得突破,成为我终生的能力。这段经历也成为我成为语文老师以后最朴素的教学理念,成为我教学最初的法宝。这段经历是:老师总是让我们回家多读课文。我很听话,回家很努力地读课文了。虽然我很努力地读了,觉得自己已经读得很好了,可是在老师检查完我的读课文以后总是不满意,也不指出怎么个读得不好,反正是摇头,不合格。于是我就回家更努力地读,读到非常流畅,像要背下来了一样,这样也是偶尔才能获得老师的肯定,大多时候老师还是摇头。就这样更努力地读了一个学期,老师已经是满意的时候更多了。再后来有一次,我没来得及自己读课文时被老师检查读课文了,虽然没读过,老师也肯定了我读得不错我竟然能骗过老师了。就是这样的一
2、个学习过程,使我的语文成绩变好的。那么努力地读课文以后我知道哪个词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它所在的句子是什么,靠猜测就能猜得词义八九分,理解课文以及其它都不在话下。有一段时间,我能过目成诵,读过一遍就能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所以我认为,只要能读得好,语文学习成功了九十。如果细读语文课程标准,你会发现,课标是讲语文学习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语文水平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水平的,也可以理解为课标是告诉你怎么处理教材,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的。比如在课标中关于阅读的学段目标中,首要的一个目标便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到第四学段时去掉“课文”,成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从“正确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不就是把“课文”这个语言材料读着读着,形成了能力,读什么语言材料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吗!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不重视阅读教学的老师大有人在,有的模块化地解读教材,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把好好的一篇文章勾勾画画、大卸八块,然后练啊、背啊,苦了学生,玷辱了语文教学的神圣。有的年轻教师迷茫于怎么处理教材,迷茫于怎么让学生使用教材,在语文教学这么丰富的内涵面前,苦苦地觉得没事可干,而学生连课文都没读好。表现在学生层面上就是学生没读过几本课外书,历史、地理成为很难学会的学科。数学课上老师给读题就会做,自己读题就不会做。没有文化,没有情感,还四肢不健全。此文的目标就是希望能给这样的老师以有益的启示,能在教学中多做正确的事情,达到更好教学效果。书呆子,为什么是贬义词?明明是能读书,能学习的一群吗!根本原因原来是:人们能从实践中学习七成,在书本中只能学习二成半!你纯粹在书中学到毕竟是极少的。所以,人们应该更多地从实践当中学习。我已经实施语文教学20年,我从实践当中学到了很多语文学习的好方法,下面做一个归纳和总结,称之为正确地实施阅读教学的途径。口气有点大,其实只是从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