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度育才第一学期单元测试
初二数学试卷2013.12
满分:100分+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位置上)
1.下列“表情图”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3.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 B. C. D.
4.要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是( ).
A.三角形的中线 B.三角形的高线 C.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D.以上都不对
6.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AD对折,使点C落在点C´的位置,则图中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 )
A. △ADC B. △BDC´ C. △ADC´ D. 不存在
7.如图,△ABC的面积为1.5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则△PBC的面积为( )A. 1cm2 B.0.75 cm2 C.0.5 cm2 D.0.25 cm2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8、下列说法中:(1)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上的中线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C、3个 D、4个
9.如图,在△ABC中,∠CAB=7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BAB′的度数为( ).
A.30° B.35° C.40° D.50°
10.如图,△ABC中,AE平分∠BAC的外角,D为AE上一点,若AB=c,AC=b,DB=m,DC=n,则m+n与b+c的大小关系是( )
A.
m+n>b+c
B.
m+n=b+c
C.
m+n<b+c
D.
m+n>b+c或m+n<b+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11.计算:3a•2a2= .
12.已知a、b满足a+b=3,ab=2,则a2+b2= .
13.化简: .
14.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各项的系数化为整数分式,则 =
1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那么它的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
16.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
17、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
则∠3= .
18.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 度.
第 17题图 第 18题图 第 19题图
19.如图,是两块完全一样的含角的三角板,分别记作△ABC和△A1B1C1,现将两块三角板重叠在一起,设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为M,绕中点M转动上面的三角板ABC,使其直角顶点C恰好落在三角板A1B1C1的斜边A1B1上.当∠A30°,AC10时,则此时两直角顶点C、C1的距离是 .
20.在等腰三角形中,小明同学做了如下研究:已知一个角是60°,则另两个角是唯一确定的(60°,60°),已知一个角是90°,则另两个角也是唯一确定的(45°,45°),已知一个角是120°,则另两个角也是唯一确定的(30°,30°).由此小明同学得出结论: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则另两个角的度数也是唯一确定的.小明同学的结论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
初二数学答卷纸2013.12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
21.(8分)计算: (1)(a+2b-3)(a-2b+3) (2)
22. (8分)分解因式 (1) 2x-2xy2 (2) (2x-y)2+8xy
23.(5分)化简:.
24.(6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y=2.
25. (6分)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并写出四个条件:①AB=DE,②BF=EC,③∠B=∠E,④∠1=∠2。
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填写序号)
证明:
26.(8分)如图,在△ABC中,AB=AC,D是BA延长线上的一点,点E是AC的中点。
(1)实践与操作: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①作∠DAC的平分线AM。②连接BE并延长交AM于点F。
(2)猜想与证明:试猜想AF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7.小明在做作业时遇到一道题:如图1,直线a,b所成的角跑到画板外面去了,你有什么办法量出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的度数?
(1)①请帮小明在图2的画板内画出你的测量方案图(简要说明画法过程);(2分)
②说出该画法依据的定理. (2分)
(2)小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想到两个操作:
①在图3的画板内,在直线a与直线b上各取一点,使这两点与直线a、b的交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其中交点为顶角的顶点),画出该等腰三角形在画板内的部分.(2分)
②在图3的画板内,作出“直线a、b所成的跑到画板外面去的角”的平分线(在画板内的部分),只要求作出图形,并保留作图痕迹.(2分)
请你帮小明完成上面两个操作过程.(必须要有方案图,所有的线不能画到画板外,只能画在画板内)
图3
28.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
(1)操作发现
如图2,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
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 ;(3分)
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2,则S1与S2的数量关系是 .(3分)
图1 图2
(2)猜想论证
当△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2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5分)
附加题
1.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D(AB+AC)
B.
AD=(AB+AC)
C.
AD(AB+AC)
D.
AD与AB+AC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x轴和y轴上,OA=10cm,OC=6cm.F是线段OA上的动点,从点O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OA方向作匀速运动,点Q在线段AB上.已知A、Q两点间的距离是O、F两点间距离的a倍.若用(a,t)表示经过时间t(s)时,△OCF、△FAQ、△CBQ中有两个三角形全等.
请写出(a,t)的所有可能情况 .
初二数学 第5页,总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