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一个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中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正确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铺垫新知
(一)故事激趣 (回顾商不变性质)
1.小故事:猴王分桃。
花果山上桃子丰收了,猴王要给大家分桃子。他对一只小猴说:“给你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吧!”小猴嘟囔着:“那么点!”猴王听了又说:“那就给你60个桃,平均分给30只小猴!”小猴说:“真小气!”猴王把手一挥:“好,给你600个桃,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满意了吧!”小猴子听了,高高兴兴地领桃子、分桃子去了。分完桃子,小猴又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提问:你们知道小猴为什么又纳闷了吗?
(二)铺垫新知(运用商不变性质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PPT课件演示)
(1)7.53÷0.3=( )÷3;
(2)300.3÷1.43=( )÷143。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除法,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师由复习题引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2.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设计意图】故事激趣,既帮助学生回顾了商不变的性质,又为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做足准备,为学好本节课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填空练习,既复习、巩固了商不变性质的应用,又从中引出了新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本节课教学难点的突破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教学新知,探究算法
1.出示例4情境图。出示图
提问:图中奶奶在干什么?
2.简单介绍“中国结”。
中国结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是我们祖先高度智慧的结晶,有着很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民族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3.将例4补充完整,明确条件和问题。
(1)教师补充条件:大家知道编一个这样的中国结要多少丝绳吗?(0.85 m)
(2)用PPT课件补充其他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4.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讨论和评价尝试转化的方法。
(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转化的?
(2)在这些不同的转化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商不变性质)
(3)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5.讨论竖式的书写形式。
(1)提出问题:在转化时要注意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也就是说除数和被除数要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一转化过程如何在除法竖式中体现呢?(PPT课件演示)
(2)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逐步演板
(二)尝试练习,总结算法
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说出上面各题的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看哪个数来确定?
(2)怎样移动小数点?(重点讨论例5,即第4小题。)
(3)计算上面各题。(重点讨论例5,即第4小题。)
(4)想一想,怎样验算上面各题?
2.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加以完善,并提炼成“一看、二移、三计算”。
三、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一)基本训练
1.练习七第1题。
2.第29页“做一做”第1题。
3.第29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判断,并改正。
(2)同桌相互交流。
(3)汇报、小结。
(二)拓展应用
1.练习七第4题。(巩固小数除法计算,体会商的变化规律。)
2.练习七第5题。(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1)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能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3)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哪些地方你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了?哪些地方容易出错,需要引起重视?
五、作业练习
(一)课堂作业
1.练习七第2题(第一行)。
2.练习七第3题。
(二)课外作业
1.练习七第2题(第二行)。
2.练习七第6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