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2_T 5042-2020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49786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6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2_T 5042-2020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DB22_T 5042-2020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DB22_T 5042-2020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技术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DB22_T 5042-2020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技术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DB22_T 5042-2020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技术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strengthening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with elevator installationDB22/T 5042 -2020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施行日期:2020 年 07 月 29 日2020 长 春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通告第 557 号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关于发布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标准等4 项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

2、告现批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标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技术标准模塑墙板低层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为: DB22/T 5041-2020、DB22/T 5042-2020、DB22/T 5043-2020、DB22/T5044-2020,自发布之日实施。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2020 年 7 月 29 日前言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0 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20 1 号) 的要求,标准编制组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况, 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3、础上,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分为 6 章,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结构评估;5 结构加固设计;6 施工及验收。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至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长春市民康路 519 号, 邮编 130041,联系电话:0431-88932615,电子邮箱:jljsbz),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省华兴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岚兰白明伟崔永生李志国王 毅张 爽

4、赵冰冶刘凌云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 毅袁志仁刘 晓赵景江冯 伟吕俊龙陶乐然胡文武计 英杨乐天许长胜张永楠马青龙马根华王卓颢高 峰徐庆鸿目 次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4 结构评估45 结构加固设计85.1 一般规定85.2 地基与基础加固85.3 结构局部加固95.4 结构抗震加固116 施工及验收126.1 一般规定126.2施工126.3验收13本标准用词说明15引用标准名录16附:条文说明171 总则1.0.1 为保障加装电梯的既有住宅的使用安全,规范既有住宅的结构加固,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的结构加固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既有住宅加

5、装电梯结构加固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2 术语2.0.1 既有住宅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已投入使用的住宅。2.0.2 结构评估 structural assessment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资料审阅、结构分析等方法对既有住宅结构现状进行评估的活动。2.0.3 建筑抗震加固 seismic strengthening of buildings使既有建筑满足抗震鉴定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及施工。163 基本规定3.0.1 加装电梯结构加固应收集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资料、前期使用及改造情况等相关技术资料;通过现场查勘、检测、鉴定、

6、模拟计算等手段开展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3.0.2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应在结构评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结构加固效果明显、投资成本合理、对住户正常生活影响小的方案。应遵循先检测、鉴定,后加固设计、施工的原则,并做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3.0.3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后,应满足加装电梯的使用要求。3.0.4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分别采用建筑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满足结构整体抗震要求。3.0.5 结构加固所用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耐久性尚应满足建筑后续使用年

7、限的要求。4 结构评估4.0.1 既有住宅鉴定时,应对建筑使用条件、使用环境、结构现状进行现场调查与检测。其工作的范围、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应满足鉴定工作的需要且不论鉴定范围大小,均应包括对结构整体安全性现状的调查。4.0.2 对既有住宅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和要求:1 搜集该建筑的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施工控制和竣工验收文件,以及历次检测、修缮、加固、用途变更与改扩建的资料;2 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符合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 查清结构存在的承载力缺陷和震害损伤;3 勘察建筑周边环境变迁及建筑使用条件改变的情况。4.0.3 当既有住宅的工程图纸、地勘资料不全或已失真时,应进行现场详细核查

8、和补测。4.0.4 加装电梯的结构加固工程相应的检测项目宜符合表 4.0.4 的规定。表 4.0.4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的检测项目检测项目结构加固工程地基基础场地类别和地基土状况地基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原位或土工试验)基础和桩的工作情况地基变形及上部结构反应上部承重结构结构使用情况核查结构布置合理性和整体牢固性主要构件几何尺寸和材料性能续 表 4.0.4结构缺陷、损伤和腐蚀构造和连接结构位移和变形倾斜调查核实作用在结构的荷载注:表中,表示应做项目,表示选做项目。4.0.5 既有住宅鉴定前的结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适合现场作业的检测方法;2 当既有建筑结构取样量受条件限制时,允许作

9、为个案,采用经专家论证通过的样本量取样;3 既有建筑结构构件的材料性能和变形、损伤的检测结果, 应为结构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4 现场检测作业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编制安全预案,并应按预案要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5 检测结束后,应立即对检测造成的构件局部破损进行修复。4.0.6 既有住宅所在场地的调查与踏勘,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怀疑该场地对既有建筑承载或抗震不利时,应搜集该场地内建筑群的历次灾害、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当资料不全或失真时应进行补充调查;2 对建造在山坡上的既有建筑,尚应对边坡场地的稳定性进行勘查。4.0.7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现状的调查与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搜集原始岩土工程勘察

10、报告及有关基础设计的图纸资料;2 调查作用在结构上的实际荷载、沉降观测记录、上部结构倾斜、扭曲和裂损情况、基础腐蚀、损伤情况、地下工程和管线的受损状态,以及邻近建筑沉降或深基坑开挖对既有建筑的影响;3 当资料不全、变形有发展或损伤扩大时,应重新进行沉降观测和结构构件的变形、损伤检测;4 当需通过现场检测确定地基的岩土性能标准值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应对场地、地基岩土进行近位补充勘察。4.0.8 上部结构现状调查与检测,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和鉴定内容、要求,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 的规定进行。4.0.9 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鉴定,应依据其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

11、位:1 6 度时,应检查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2 7 度时,除应按第 1 款检查外,尚应检查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框架跨数及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连接构造;3 8 度时,除应按第 1、2 款检查外,尚应检查梁、柱的配筋,材料实际强度等级,各构件间的连接,结构体型的规则性,短柱分布,使用荷载的大小和分布等。4.0.10 多层砌体建筑的抗震鉴定,应重点检查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抗震墙的厚度和间距、砌体中砌筑砂浆强度和砌筑质量、墙体交接处的连接以及女儿墙、楼梯间和出屋面烟囱等易引起倒塌伤人的部位;七八度时,尚应检查墙体布置的规则性,检查楼、屋盖处的圈梁及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

12、构造等。4.0.11 现有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时,对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横墙的厚度和间距、砌体中砌筑砂浆强度和砌筑质量应重点检查;并应根据结构类型和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1 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楼盖类型及底层与第二层的侧移刚度比、结构平面质量和刚度分布及墙体(包括填充墙)等抗侧力构件布置的均匀对称性;2 多层内框架砖房的屋盖类型和纵向窗间墙宽度;3 七八度设防时,尚应检查框架的配筋和圈梁及其他连接构造。4.0.12 既有住宅结构安全性能应根据建筑功能、建筑后续使用年限要求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 及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 进行鉴定,确定其结构

13、安全性能等级,并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 鉴定的建筑安全等级判断是否进行加装电梯工程:1 鉴定为Asu 或Bsu 级的建筑,可进行加装电梯工程;2 鉴定为Csu 或Dsu 级的建筑,可进一步评估其适修性,对适修性较好的建筑可先对结构进行加固,再进行加装电梯工程;对适修性较差的建筑,不宜加装电梯;3 抗震鉴定结论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 的建筑,可先对结构进行抗震加固,再进行加装电梯工程;4 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 鉴定为Dsu 级的建筑,应再按现行行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 鉴定,对鉴定结果为C

14、或D 的建筑,不宜进行加装电梯。4.0.13 既有住宅适修性评定的分级标准,应按表 4.0.13 的规定采用。表 4.0.13 既有住宅适修性评定的分级标准等级分 级 标 准Ar易修,修后功能可达到现行设计标准的要求;所需总费用远低于新建的造价;适修性好Br稍难修,但修后尚能恢复或接近恢复原功能;所需总费用不到新建造价的 70%;适修性尚好Cr难修,修后需降低使用功能,或限制使用条件,或所需总费用为新建造价 70%以上;适修性差Dr该鉴定对象已严重残损,或修后功能极差,已无利用价值,或所需总费用接近甚至超过新建造价;适修性很差4.0.14 加装电梯工程安全性评估报告应依据建筑检测、鉴定结果进行

15、编制。4.0.15 加装电梯工程安全性评估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项目基本情况;2 检测、鉴定过程和结果;3 评估结论与结构加固建议。5 结构加固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结构加固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现状和加装电梯结构加固需求,做到安全、适用、绿色、经济。5.1.2 加装电梯结构加固工程应全方位综合评估既有建筑加固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性指标,优选符合要求的加固方案。5.1.3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宜采用结构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新增部分宜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5.1.4 本标准未规定的加固方法和未涵盖的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案,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2 地基与基础加固5

16、.2.1 当无法搜集地质勘察资料或资料不完整,应进行补充勘察。5.2.2 加装电梯结构的基础应按新建工程基础设计,应防止对原地基基础造成不利影响。5.2.3 基础加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 的要求。5.2.4 对既有住宅地基基础加固采取的施工方法,应保证新、旧基础可靠连接,基坑回填应达到设计密实度要求。5.2.5 既有住宅地基基础加固时,天然地基承载力可计入建筑长期压密的影响,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 规定的方法进行验算。5.2.6 加固后的既有住宅地基基础使用年限,应满足加固后的既有建筑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5.3 结构局部加固5.

17、3.1 既有住宅局部结构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釆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2 发现原结构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构造有严重缺陷时,设计单位应提出具体的加固措施;3 应预先釆取安全措施避免可能出现的倾斜、开裂或局部倒塌等现象。5.3.2 加装电梯需要对既有结构墙体作局部开洞处理时,应对开洞后的既有结构作局部承载力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5.3.3 砌体结构利用既有结构窗洞扩大为廊道洞口,可按下列加固措施处理:1 既有结构上增设门洞口后,门洞宽度与原窗洞口宽度相同且不截断原有圈梁时,可采用型钢补强方式对门框洞口进行加强, 可参照图 5.3.3-1 实施;2 既有结构上增设门洞后,门洞

18、宽度大于原窗洞宽度且不截断原有圈梁时,可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抱框方式对门框洞口进行加强,可参照图 5.3.3-2 实施;3 既有结构上增设门洞后,门洞截断原楼层圈梁时,可通过门边增设不小于 240x240 构造柱对门框洞口进行加强,门顶过梁截面及配筋不小于圈梁,可参照图 5.3.3-3 实施。5.3.4 砌体结构加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 的要求。5.3.5 钢筋混凝土住宅局部加固时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加固方案,并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 规定的方法进行验算。图 5.3.3-1型钢门框加固图 5.3.3-2钢筋混凝土门框加固(一)

19、图 5.3.3-3钢筋混凝土门框加固(二)5.4 结构抗震加固5.4.1 结构抗震加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 的要求。5.4.2 多层砌体住宅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选择下列加固方法:拆砌或增设抗震墙、灌浆、面层或板墙加固、外加柱加固、包角或镶边加固、支撑或支架加固、外套结构加固等。5.4.3 对于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女儿墙、出屋顶烟囱等易倒塌伤人的非结构构件,应予以拆除或降低高度,必要时应加固。5.4.4 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间和水箱间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时, 可采用面层或外加柱加固,其上部应与屋盖构件有可靠连接,下部应与主体结构的加固措施相连。6 施工及验收6

20、.1 一般规定6.1.1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施工的全过程应有可靠的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危害、灾害与突发生事件制定应急预案。6.1.2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施工前应对既有建筑本身、周围场地环境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进行调研,对既有重要设施做好防护或者迁置,对影响结构加固的管线由专业单位事先完成切改。6.1.3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施工宜按照绿色施工的相关规定执行。6.2 施工6.2.1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按有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及监理工程师审批。6.2.2 对可能导致的倾斜、开裂和局部倒塌等现象,应预先釆取安全措施。6.2.3

21、既有住宅进行结构加固施工时,应为居民设置安全通道,施工区域与居民住行区域应进行隔离,釆取有效的防护措施。6.2.4 脚手架和支撑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 的要求,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相拉结时, 应保证主体结构能承受相关荷载。6.2.5 施工时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监控措施。加固过程中,若发现结构、构件突然出现变形增大、裂缝扩展或条数增多等异常情况, 应立即停工、支顶并及时向安全管理单位或安全负责人书面通知。6.2.6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应对建筑的沉降变化进行监测。6.2.7 施工期间的堆放荷载应严格控制,不得大于原设计承载能力;有出现结构性损伤的部位,在

22、修复加固前不得进行施工堆载。6.2.8 施工过程应制定相应的降噪制度和措施,施工现场噪声排放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 的规定。6.2.9 施工现场应采取抑制扬尘及防止有害气体扩散等措施,控制施工现场周围区域空气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6.2.10 施工现场应加强对废水、污水的管理,废水、废弃涂料和胶料排入下水管道前进行统一处理。6.2.11 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6.2.12 宜制定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计划及措施,宜选用可拆卸、可循环利用、可回收材料,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拆除工作量及固体废弃物的产生。6.2.13 施

23、工单位应结合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火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6.3 验收6.3.1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工程验收时,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 及相关专业验收标准的规定。6.3.2 隐蔽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6.3.3 设备、材料进场验收和复验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6.3.4 当专业验收规范对工程中的验收项目未做出相应规定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制定专项验收要求。6.3.5 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使

24、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6.3.6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应齐全完整,当部分资料缺失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有关标准进行相应的实体检验或抽样试验。本标准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 表示有所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

25、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4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5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6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7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9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10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17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技术标准DB22/T 5042-2020条文

26、说明18制订说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技术标准DB22/T 5042-2020, 经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0 年 7 月29 日以第 557 号通告批准、发布。为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本标准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本标准规定的参考。目 次1总则213 基本规定224 结构评估235 结构加固设计245.1 一般规定245.3 结构局部加固245.4 结构抗震加固246 施工及验收266.1 一般规定266.2施工2619201总则1.0.2本

27、标准主要从建筑结构安全方面对既有住宅进行检测、鉴定与加固。其他形式的既有多层居住建筑也可参照执行。273 基本规定3.0.1 评估报告给出既有住宅结构形式、工作状态是否良好、适宜选用的电梯结构形式、加装位置建议等。3.0.2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建造于不同年代、不同设防烈度地区的既有住宅不满足现行鉴定标准的规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对这部分建筑加装电梯前,应根据评估结果对发现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加固处理。3.0.4 抗震加固的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综合分析既有建筑的现状和加固目标,区别对待,提出合理的加固方案。3.0.5 为使结构加固达到有效的要求,加固材料的质量便成为直接关系加固工程安全和质量的

28、要害所在。4 结构评估4.0.1 就结构体系而言,其整体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结构方案及其布置是否合理,构件之间的连接、拉结和锚固是否系统而可靠,其原有的构造措施是否得当与有效等等;其所起到的综合作用就是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和冗余度,以防止因偶然作用而导致的局部破坏发展成为整个结构的倒塌,甚至连续倒塌。因此,本标准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在承担结构的安全性鉴定时,应对该承重结构的整体稳固性进行调查与评估,以确定是否需作相应的加强。4.0.2 结构鉴定与加固应有相应的资料作为依据。当结构存在资料缺失或失真现象时,应对其核实和补测作为依据,保证结构鉴定与加固的可行性。4.0.7 当需通过现场检测确定

29、地基承载力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 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进行。4.0.8 上部结构现状调查与检测包括结构体系及其整体牢固性的调查、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调查、结构缺陷、损伤和腐蚀的调查、结构位移和变形的调查以及结构、构件的材料性能、几何尺寸、变形、缺陷和损伤的调查等。4.0.9 本条提出了不同烈度下的主要薄弱环节,作为检查重点。5 结构加固设计5.1 一般规定5.1.2 检测鉴定结果是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设计的主要依据,但在加固设计之前,仍应对建筑的现状进行深入地调查,经综合分析后进行设计,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5.1.3 结构加固

30、会破坏原建筑的装修层,因此应将结构加固与装饰装修相结合,尽量减少对原建筑装修的破坏,装修宜简约化、功能化、轻量化。建筑改扩建部分宜采用装配式建筑构件和工厂化装修部品,有利于快速施工,减少对居民造成的影响。5.3 结构局部加固5.3.2 加装电梯需要在既有砖混结构墙体上开洞时,应尽量设置在建筑外墙窗洞处,以减小对既有结构的损坏。5.3.5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以砌体结构为主,因此本规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加固设计及施工没有进行具体规定。5.4 结构抗震加固5.4.2 对局部的强度过低的原墙体可拆除重砌;重砌和增设抗震墙的结构材料宜采用与原结构相同的砖或砌块,也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对已开裂的

31、墙体,可采用压力灌浆修补,对砌筑砂浆饱满度差且砌筑砂浆强度偏低的墙体,可用满墙灌浆加固;面层或板墙加固是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水泥砂浆面层、钢筋网砂浆面层、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外加柱加固是在墙体交接处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固;包角或镶边加固是在柱、墙角或门窗洞口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包角或镶边;对刚度差的住宅,可增设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支撑或支架加固;外套结构加固是在砌体结构外部增设外套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使之与原砌体结构连成整体,达到约束原结构、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加固方法。5.4.3 女儿墙、出屋面烟囱等非结构构件的处理,应以加强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防止倒塌伤人为

32、目的。不符合要求时,宜考虑拆除、降低高度或改用轻质材料,然后再考虑加固。对于既有建筑的一些非结构构件,若不符合鉴定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直接拆除或进行加固处理。6 施工及验收6.1 一般规定6.1.1 施工过程安全是施工组织需要考虑的最重要事项,影响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因素比较多。在结构加固施工中,尤其注意以下情况:1.原建筑安全等级较低;2.涉及高风险的结构改动;3.影响燃气设施安全的问题;4.施工过程中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问题。6.1.2 施工前应对既有建筑本身、周围场地及地下管线情况进行调查,明确既有设施的处置方式,对既有建筑中不能拆卸的大型设施要制订严格的防护措施,

33、避免施工中损坏。建筑周边的古树名木、通信光缆等重要设施的分布情况要详细掌握,并加以重点保护;宜对既有建筑及设施再利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工期,提高时间效率和资源再利用率。6.1.3 绿色施工是建筑工程应倡导的发展方向,尤其对居民区进行结构加固,更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6.2 施工6.2.1 应注意结构加固建筑所在环境,如周围建筑的相邻情况和结构加固建筑的周边交通路线情况等。对原有的管线要做好调查工作。必要时对难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6.2.3 道路、管线、高空作业等施工工程,需在适当位置设置居民行走安全通道,尽量减少和施工道路的交叉;夜间应设置照明指示装

34、置;电气线路改造前及时和居民沟通,妥善采取安全用电措施;未经居民许可,施工人员严禁进入居民房间;建筑外立面修缮时应提前通知居民关锁门窗。6.2.8 对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而言,为了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控制噪声污染是施工中需要控制的重要要素,如静力拆除混凝土结构,采用水钻静力切割方式进行混凝土开洞,选用低噪声振捣设备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等,噪声级振动较大的作业时间应避开居民休息时间,一般不在夜间施工。6.2.13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加固相对新建工程而言,施工现场易燃物多而复杂,尤其是涉及节能改造中保温材料的问题,消防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防火措施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各岗位、各级人员消防安全责任,杜绝火灾事故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