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案例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它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能充分 调动学生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向立体 化的教学模式转变。 同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 是实施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新课程的需要,加强信息 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意义重大。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实践活动 的整体优化,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任务,下 面是针对自己揠苗助长一课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尝试。 课题:揠苗助长 主要设计思路: 揠苗助长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
2、故事,故事内容比较短小, 情节也比较简单, 如何挖掘出小故事背后的大道理?如何把这则寓言上得饱满而 充满语文味?如何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我课堂服务, 这是我一直在努力思 考的地方。 另外文中关于农夫“傻”的定位,在我们许多同学眼里都认为是一个十足 的傻子,事实上,这样的评价对“文中的农夫”来说不是很公平的,并且这对后 来寓意的揭示以及联系实践谈生活中的 “农夫” 更是矛盾的。 时, 因为生活中 “揠 苗助长”的故事天天在发生,而这些人都是像农夫一样十足的“傻子”吗?正是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准备从“农夫”这个形象入手,借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生 动形象的动画, 让学生概括出农夫的初步印象,在这
3、里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各种各 样的,但经过梳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傻”,其二是做事心很“急”, 然后围绕这个人物, “傻” “急” 抓住 与 两个板块进行不断推进, 其中在进行 “傻” 的定位时,利用白板的交互技术,先后抓住“终于”、 “一棵一棵”等关键词语, 通过品读、想象等手段,启发学生思考,对于一个做事这么小心、这么肯动脑筋 的农夫, 能说是傻子吗?学生由此对农夫有了正确的定位,他不是我们所认为的 脑筋有问题的人,而是一个做了傻事的人。 接着再带领学生走进农夫的内心, 体会他的 “焦急” 在这儿抓住 , “巴望” 、 “焦急”、“天天到田边去看”等词句进行重点教学,正因为他的心急,做
4、了这 杨庆锋 样的傻事,才会导致禾苗全都枯死的结果,那导致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音乐、 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变成一棵棵受伤害的禾苗,进行尽情地诉 说,寓意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了,“没有尊重禾苗自身的发展规律。”当然为了 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与还原生活的表演创造能力,还先后设计了“剧本表演” 等环节。最后联系实践,谈生活中的“农夫”,让学生的关注点从课内转移到了 课外,从学校生活转移到了社会生活,学生对“揠苗助长”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 次。 为了让这则短小的寓言更加厚实,更有语文味,在最后配上音乐加上画面 学生创设了 揠苗助长 的古文朗读情景, 让学生学着古代学问家边摇头边朗读, 初步感
5、受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底蕴。 最后通过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世界上一经典的寓言名著,为拓展课外阅读, 丰富学生阅读面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整节课注重了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 效果。 实践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喜欢故事吗?你们的声音告诉我不是很喜欢? (生:大声) 师:对,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仅要敢于说,而且要敢于大声说,真的喜欢 吗?那今天正好有一个机会来考考你们? .(课件相继出示课外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师:看看这个故事叫什么名 字?这个呢? 在这儿通过相继出示一幅幅经典的寓言故事图片,勾起学生对寓言的回忆, 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
6、么故事吗?它和一般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生:比较短小、有趣,有深刻的道理。 师: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小故事、大道理”。 .师:今天想不想学一个大道理?读课题。 师:“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就是?(揠 苗助长) 好玩吗?那想不想看看这个故事?来睁大眼睛、 竖起耳朵, 准备好了吗二、观看动画,感知人物。 .播放动画,提出要求。 .看完动画,你觉得这位农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急、傻?)教师相继板书。 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故事的情景中,接着把自 己刚才看到的生动的农夫形象, 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农夫到底是一个 怎样的人。这是从直观到抽象的一个过渡
7、。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那他急在哪儿?傻在哪儿?请大家打开课文,认真读一读,注意要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分小节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疏通句子,以及初步感知文章的 内容,这是从动画的直观形象还原成语言文字,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初步感知的 一个阶段。 四、精读品悟、感知形象。 .师:那他傻在哪儿? 生:“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师:最后的结果是? 生:禾苗全都枯死了。 师:这真的很傻。 教师课件相继标出相应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师:那你眼睛再瞧一瞧,他是怎样地拔的? 生:一棵一棵地拔。 师:从这“一棵一棵”你读出了什么? 生:
8、吃力。 师:你来吃力地读一读吧。 生:很小心,很有耐心地拔。 师:你来把他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 师:太了不起了,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 .师:这个办法是一开始就想到了的吗? 生: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 师:从“终于”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呢? 生:他想了很久很久,他想了很多很多办法。 师:作为一个庄稼人来说,办法有很多很多,比如说? 生:施肥、浇水、除草、精心培育等? 师:这些作为庄稼人常用的方法,他都想过了,对吗?那他的脑子有没有问 题?是啊,他和我们正常人一样,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想了那么多的办法, 不过最后选择了? 生:拔苗。 师:这么一个爱动脑筋的人,能说傻吗?所以这傻字还得加
9、上一个? 生:引号。 师:对了,不是真正的傻。 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一棵一棵地拔”、“终于”等词语 的品悟、想象感受到这位农夫的“傻”并不是我们平常所指的真正脑筋有问题 的“傻子”,而是因为心急,做了这样的傻事,这为后面联系生活让学生寻找 生活中看似不傻但做着和农夫一样傻事的人埋下了伏笔。 .师:刚才有同学还说他很急,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真的很急很急? 生: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师:哪个词可以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他很急很急? 生:巴望。 师:一听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哪些词? 生:盼望、渴望、希望? 利用课件在这个画面上,相继出示这些词语,加以重点突出显示。 师
10、:那我们代进去读一读,合不合适呢?可以替代吗?为什么? 生:代进去,可以很通顺。 师:我把“盼望”代进去读照样可以读得很通顺,不信,我来试试看。教师 读。 生:我觉得这些词放进去,没有显示出这个农夫心情的焦急。 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寻找近义词、代换诵读等方法初步理解“巴望”的含 义 师: 是啊, 刚才有位同学说到了眼巴巴地望着, 心里特焦急, 话又说回来了, 你平常有没有巴望的时候?在什么时候巴望过什么? 生:妈妈答应帮我买一个游戏机,我巴望着明天快快到来。 师:这心情我能理解,你能好好地把巴望说好吗? 生有感情地说。 为了让孩子对“巴望”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这儿借用生活体验“你生活中 有没有巴望
11、的时候?在什么时候,巴望过什么?,你能把巴望的 感受说好吗?”来丰富学生对“巴望”的体验。 师:这巴望的感觉是真的找到了,那农夫巴望的感觉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一学生更有感情地读了起来) 由于“巴望”借用生活进行了移情体验,所以学生在读农夫的话时特别到 位。 师:真了起,从“巴望”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农夫什么样子呢? 生:转来转去,咬牙切齿,恨不得自己替它长呢? 师:是啊,读着读着,读出了人物的样子,这叫读到书里去了,你还读到哪 儿,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从天天我读出他每天都去。” 师:“今天呢?”“明天呢?晴天呢?下雨
12、天呢?” 是啊,每天都去,就是因为他心里什么呀?(太焦急了) .教师板书“焦”字。 师:再仔细看看,下面的四点像什么? 生:汗。 师:在这儿是谁流的汗? 师:其实在古代这四点是“火”,这火在哪儿烧? 生:是在农夫的心里烧,看出他很急很急,火燎火燎的。 师:其实关于这个急字还有很多词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个。 (课件出示相应的词语) 师:读。让我们一起把他的焦急读出来吧。“宋国有个农夫?起” 本环节主要借助电子板书“焦”形义的有机结合,挖掘出文字本身丰富的 文化底蕴,如借助下面的四点在古代象形“火”,利用中国汉字具有象形和丰 富想象的功能,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这四点像什么?来体验此刻农夫焦
13、急的心情,然后再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这一小节,而表现出来。 .师:正是因为这样的操之过急,正是因为不甘心这样,所以他想了很多 很多办法,最后选择了? 生: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师:从中午一直?累得?(学生接读) 师:教师板书“疲”,这是什么旁?他累成什么样了?可是他一眼看到被他 拔得高高的禾苗,他又开始自言自语地说了? 如何更好地体会农夫这个角色,在这儿借用想象的手段,让学生走进农夫 的内心。 .师:他开始沾沾自喜了,可是我们再看看禾苗呢,这禾苗听到这些话, 再想想自己的处境,它心里有很多话要说? (配上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说。可以是禾苗对它的禾苗哥哥、姐 姐说,可以是禾苗对农夫说等等
14、) 师:对,禾苗生长有它?(自身的规律,教师板书。) 小禾苗作为一种角色的话,按理来说,作为一种“受害者”,应该有更多 的表达欲望,同样作为孩子,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同样也有这种迫切的替 禾苗表达的愿望。但在文中禾苗却处于弱势的地位,没有给机会它说。在这儿 通过情境的创设,满足了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同时通过禾苗的申诉、埋怨, 让我们渐渐明白“傻”的真正所在是没有遵守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对,可是农夫知道不知道?是啊这规律的东西,我们还是要充分尊重的,禾 苗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的学习也有自身的规律,我们的成长也有自身的规律。 可是这一切,他都不知道。 .师: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 生:学生接
15、读。 师: 这兴致勃勃知道啥意思?这兴致勃勃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可以加上一些 动作。 给定的词语“兴致勃勃”是固定的,但农夫的形象肯定不是单一的,一千 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儿采用让学生加上合理而丰富的提示语,一 方面展示了农夫充满个性的丰富形象,另外一方面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的训 练。 五、角色表演,升华内蕴。 .师:好玩吗?要不我们临时表演一下好不好?需要几个角色?农夫谁来 做?禾苗呢?选三个代表。“儿子”呢?这旁白我来做,你们谁也别来抢。 .要演好农夫的角色, 其实很简单, 老师给你们提供几个词语, “巴望” ( 、 “焦急”“终于”“一棵一棵拔”“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等等) 师:
16、如果把这几个词语通过演表现出来了,那么你就是我们大家的明星偶 像了,怎么表现呢?加动作、加表情、加语言。那要演好儿子,要注意文中的哪 个词?(纳闷)禾苗呢?文中没有词了,你能提供几个吗? .师:出场顺序呢? 小组成员互演。 .创设情境,播放背景音乐。刚才指定的学生上台表演,评价。 师:(教师总结),看完了,你有什么话想对农夫说的吗?是啊就是因为农 夫操之过急,没有按照事物的规律来办事,结果做出了这样的傻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让学生把这理性的语言文字还原成丰富的感性 画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悟通过表演整合在一 起,同时也培养了孩子抓住重点词去创造性地表演的能力,
17、最后为寓意的再次 强调以及联系生活中的人与事进行了很好的情景铺垫。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那我们反思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看似不傻,却因为 操之过急,却做着同样的傻事?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学习寓言,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联系生活,明白小故事中蕴含的道 理,同时避免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犯类似的错误。 七、朗读古文,感受古蕴。 .师: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故事,竟然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思考,喜欢 吗?告诉你, 其实这则寓言出自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大学问家之手,知道是谁吗? 孟子。他很了不起,你知道他不起在哪儿呢?他这则寓言只有短短的 41 个字。 (课件出示) .教师
18、范读。好玩吗? (学生使劲点头) .师:你知道古人读书是怎样读的? 生:一边摇头一边读。 .师:知道为什么要摇着头读吗? (学生摇头) 师:教师示范着读一句,懂了吗?这样吧,还是让我把这个秘密告诉你 们吧。他们摇头是为了把书读得更有节奏美,你们试试看呢! .学生学着古人的样子一边摇头一边读了起来。 .指名读、齐读。(配上音乐,创设读古文的优美意境。) 古文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是陌生而又充满好奇的,在这儿让学生认识古 文,学读古文,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丰富的古代文化,同时也希望初步 培养孩子对古文的喜爱。 八、介绍经典,拓展阅读。 .师: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
19、像我 国的古代寓言;像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等等, 这些寓言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让我们课外去读一读,记住,这些小故事大道 理,会让你终身受益。 实践反思: 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提出:“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确,有效而合理地 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加以整合, 对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 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关键是如何整合才能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 来。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中经常采用的多媒体,它是一种直觉艺术,而阅读是一 种幻觉艺术。文章是多义的,是一个等待填空的灯笼架,是一个未成品的东西, 它本身所具备的召唤结构需要与读者之间产生陌生化与间离性的。 为了避免媒
20、体给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带来阅读期待视野的限制以及阅读再 创造性方面的影响, 本节课中先后出现的多媒体在呈现的环节以及处理的方式上 与教学进行了很好的整合, 首先是关于这则寓言故事的动画视频的处理方式,在 这一节课一揭题后就进行了直接呈现,在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意境中后,并没有简 单地停止,而是给学生提了一个核心问题:看完了这个动画,你觉得这位农夫是 一个怎样的人?此时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为他们已经把这位农夫初步的 立体直觉形象深深地刻在了心中, 至于对农夫的定位是否到位?至于他的内心可 能是怎么想的?以及对其它角色、对其他环境的是否关注,在这儿到是无关紧要 的,因为接下来的环节设计就是要学
21、生带着这种初步的感知去走进文本去品味、 去揣摩、去与各种角色进行深入的对话了,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把语言的品味 与自己先前的初步认识进行不断地智慧碰撞, 从而逐渐修正和形成自己独到的认 识, 此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那种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期待以及阅读的不断建构很巧 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符合了阅读的召唤结构。 其次,在本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文字还原成生活,设计了“剧本表演 式”的环节,目的很简单,一方面是希望建构一个空间,以便学生加深对内容以 及寓意的理解和把握, 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学生对语 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打通书面文字与情景生活的阻隔, 培养孩子综合 的实践能力
22、。为了能演到位,在这儿我利用媒体技术创设了场景,提供给了学生 “揠苗助长” 的几个关键画面和一段适合这个场景的背景音乐,而不是完整的动 画,这样的设计就是希望为他们完整的表演,提供几个点进行支撑,同时也不影 响他们个性化的再创表演, 当然这样一段场景的设计也为孩子能迅速进入角色进 行了很好气氛营造和情感铺垫。 第三, 古文的呈现以及经典寓言的介绍, 是直接利用了信息技术直观、 形象、 便利、不受时空限制的原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灿烂的古文化知识,以及 在拓展阅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真观交互的功能。文章中重点词句的圈划、书写 以及不断替换的呈现都利用了白板技术,像“巴望”、“终于”、“一棵一棵”、 “筋疲力尽”、“纳闷”等词的处理效果就特别好。事实上利用白板技术为师生 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需 要,对原先设计的“课件”内容,进行了不断地更改和充实,成为自己以后教学的 重要资源。 通过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不但在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发挥 了很好作用, 而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教与学的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 了较大的变化, 它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高质量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