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九册五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83854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册五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九册五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单元 17 不平常的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间真情,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及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难点: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课前准备:课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书信常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受人间真情,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及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2、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概括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及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环节: 一、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1、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了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2、板书:17 不平常的信,学生齐读课题。 对课题进行质疑。(这信是谁写给谁的?信里写些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平常?) 二、初读,寻找兴奋点,感知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办法先把课文读通。 2、老师检查自读预习情况: (1)读字词。(PPT)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PPT) 殊死:决死、拼命。 惨烈:猛烈,厉害。 至关重要: 敌众我寡: 光荣牺牲: 落荒而逃: 兵荒马乱: 一心一意: 3、初步理解: (1) 文中插入了几封信的片断? (2) “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 4、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 5、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从定期写信、模仿笔迹等方面也看出战士们的细心。) 在大家汇报的基础上总结主要内容。(PPT) 本文是一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以信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的记叙文。它向人们讲述了战士们细心安慰老人和英雄妈妈强忍失子之痛,坚持托人代笔写回信的感人故事。文章首先介绍故事背景:1945年3月,“我”和战友们为跟日军抢占一个小型机场,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然后交代故事的起因“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接着相继插入排长的第一封信和英雄妈妈的第一封回信;再用“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这一过渡句,引入英雄妈妈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 三 、齐读全文。 学生齐读全文。 附: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写字词。 3、进行相关课外资料的搜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全文,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难点 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谊,感悟蒙生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环节: 一、细读,找准情感持续点,理解全文。 学习第1、2段: 这段介绍了故事背景是什么?(1945年3月,在敌众我寡的不利条件下,“我”和战友们为跟日军抢占一个小型机场,而展开了一场艰苦惨烈又至关重要的殊死搏斗) 起因是什么?(“我”的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 重点词语的理解:(PPT) 殊死:决死、拼命。 惨烈:猛烈,厉害。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学习第3、4段: 从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战士们决定定期给英雄的母亲写信(不让蒙生妈难过)以及想出利用赵蒙生的入党申请书、赵妈不识字、请人念信等有利条件仿照赵蒙生笔迹写信的办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排长的第一封信。(PPT) 学习第5段: 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战士们收到回信和念回信的高兴情景) 请大家想象并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高兴极了”, 着墨不多,却言简意赅地描述了战士们意外地收到回信的惊喜。 我们给蒙生妈妈写了很多信,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直和英雄……1946年春天。”抓重点词:一直。复习巩固过渡句的作用。 “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 (PPT) 读蒙生妈的信,想:这是一封怎样的信? 英雄妈妈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蒙生妈强忍失去儿子的悲痛,装着不知实情,坚持给战士们回信。多么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啊!母亲的叮嘱令人感动。这真是一封不平常的信!它蕴涵着英雄妈妈对抗日官兵的理解、感激、钦佩,蕴涵着她对失子的态度和对儿子的要求。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而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英雄妈妈身上闪光。 妈妈真的不伤心吗?“值”是什么意思? “俺那孩子看来已经不在了。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 儿子死了,哪个做母亲的会不伤心呢?但儿子是为战斗的胜利而献身的一个“值”字,反映了英雄妈妈对儿子牺牲价值的肯定,表现了英雄妈妈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品质。 二、再读,抓住情感升华点 1、个故事中,除了课文提到的不平常的信以外,还有很多不平常的人、事、物。不平常的你发现了吗?再读课文找一找。课件出示:不平常的人、事、物。 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概括课文的语言特点。(朴实美) 三、拓展空间,强化技能 1.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归纳。 2. 你想对那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说点什么? 3. 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四、板书设计 17 不平常的信 赵蒙生 蒙生妈 悲壮、光荣 坚强、伟大 (舍小家、为大家) 附: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 找相故事读一读,并讲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18 革命烈士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两首诗写作的背景,使学生懂得这是用生命写成的诗。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意思,特别是读懂有比喻义的诗句。 3. 理解诗句,体会内容,学习先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革命的生死观。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相关历史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集中营、11·27大屠杀等)。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囚歌》 教学重点 了解诗的写作的背景,使学生懂得这是用生命写成的诗。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这是用生命写成的诗。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环节: 一、激情引入 1、上课之前,我想给你们看两张图片。(PPT) 你看到了什么?师语小结。(这些低矮潮湿的房子,便是曾经关押革命战士 的监狱。 1945年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歌乐山设置了大大小小10余座监狱。其中取名为渣滓洞的一座监狱,就因为有无数的革命者在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被人们称为“活棺材”。在那里,革命战士经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惨绝人寰的毒刑。就在那皮鞭的嘶咬、烈火的焚烧、鲜血的飞溅之中,正义与邪恶进行着殊死较量。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间牢房,便是渣滓洞中的二号牢房。在1949年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焚烧了这里的男牢房,囚禁其中的许多革命战士被活活烧死。生命烧掉了,但革命者的精神是永远也烧不掉的。就在这里,就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间牢房的墙壁上还永久地留着一首诗(出示《囚歌》手稿,并配以朗诵。(PPT) 2、这个留名为“六面碰壁居士”的人便是我国著名将领“叶挺”将军。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囚歌》。(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囚”的字音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释题:这首诗名叫“囚歌”,谁能说一说“囚”是什么意思?(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板书:失去自由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4、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句话。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刚才我们说到“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起来,让人失去自由。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一共几次提到“自由”?分别出现在哪几节诗歌里?把它圈出来。 2、第一个自由(第一节)(PPT) (1)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节诗歌?请其他同学思考这节中的“自由”是什么样的自由?(所谓的自由) (2)这种所谓的自由要怎样才能得到?(要从狗洞子里爬出。) (3)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4)怎么牢房中会有“狗”呢?这“狗”指什么人?(“狗” 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用狗来比喻叛徒,表现出作者对叛徒怎样的感情?(极度厌恶和痛恨) 那与之相对应的“人”又指什么人?(革命者、真正的人) 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敬佩、崇敬) (5)我们这样想,敌人又是怎样对待“人”和“狗”的呢?(对待革命者是监禁迫害,对待叛徒是给予所谓的自由。)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从“紧锁”和“敞开”看出来)这是一组什么词? (7)一个“紧锁”,一个“敞开”敌人的目的是什么?(诱惑革命战士投降) 引导学生分男女生比较读这两句。 (8)这个时候“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师引读 ) “一个声音”是谁的声音?(国民党反动派) “高叫”又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能想象出敌人是怎样的一副嘴脸? 他们阴险恶心地叫什么?(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11)这“爬”是真的爬吗?而是什么意思?假如你就是诱惑革命者的敌人,你会怎么说这句话?自己试一试。 (12)请生读、生评、再读、齐读。 (13)连起来再读一读第一节诗歌。 过渡:面对敌人的诱惑,叶挺是怎样回答的?(师引读:“我渴望自由……) 第二个自由: (1)在这里文中第二次出现了自由,叶挺想不想得到自由?(想)从哪个词可以看得出来?(渴望) (2)是的。自由,谁不向往?谁不渴望?但敌人要给的“自由”和叶挺想要的自由一样吗?(不一样) 对,敌人给的是所谓的自由而叶挺想要的是什么样的自由?(真正的自由) (3)而且,这种所谓的自由还要怎样才能得到?(从狗洞子里爬出) (4)从狗洞子里爬出,叶挺愿意吗?(不) (5)所以他是怎样回答的?(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的意思吗?(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分两组比较读这两句话。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哪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再带着体会读,读出将军宁死不屈的决心。 (6)齐读第二小节。 (7)看来敌人用“自由”来诱惑革命者,根本无法达到革命者投降的目的。此时,你觉得敌人还有可能用哪些办法让革命者投降? (8)是啊,当敌人无计可施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用死亡相威胁。当年蒋介石派叶挺军校的同学去劝叶挺投降,叶挺不但没有同意,而且还把眼睛一瞪说:“要砍脑袋,就砍吧!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接着蒋介石又让叶挺的亲人去劝降都一无所获。无奈之下,他只有亲自出马。威胁叶挺说:“你服从我,你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你就算完了。”而叶挺却回答到:“我不能这样做,你枪毙我吧!” 过渡:所以说,叶挺最终的选择是什么?(宁死不屈) 那他就失去了自由,但他却得到了什么?(永生)板书:得到永生 用文中的诗句是(我应该在热血和烈火中得到永生!) 这句话在文中哪里?(第三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思考“永生”的意思。 2、“永生”什么意思?(指虽死犹生,浩气永存,精神不朽) 3、是啊!有的人死了,他的一切就随着生命的逝去,而烟消云散。而有的人死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因为他们义无返顾地将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付给了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他们为了国家、人民不惧煎熬、不惧死亡。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个希望、有个信念——“那一天”一定会到来。他们盼望哪一天? 4、“有一天”是哪一天? 师:就是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也就是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的那一天。 5、谁能说一说让革命取得胜利的“地下的烈火”指什么?(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的革命力量。) 6、这样的革命烈火要烧掉的是什么?(活棺材) 仅仅是烧掉烧掉活棺材吗?(还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7、就是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叶挺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地与敌人进行斗争。 同学们,除了叶挺你还知道哪些像叶挺这样誓死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人吗? 8、根据学生的回答融入下面一段话,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萝卜头,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烈士。当他一岁的时候便和爸爸、妈妈一起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睡的是潮湿的牢房。吃的是有毒的米饭。以至于他长到八、九岁时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身体也长成了一个头大身细的畸形儿童。就是遇害时,他也仅仅只有9岁。 江姐,亿万中国人民心中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许多名言曾激烈了无数人的心。当她受刑时就曾说:“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竹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而我们共产党员的意志却是钢铁!”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革命而英勇献身。他们的名字也永远地留在了这烈士名册里,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9、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之情一起来读一读二、三小节吧! 10、让我们再次齐读整首诗歌。 四、总结 1、《囚歌》这首诗,后来被关在歌乐山集中营的同志谱成《叶挺囚歌》广为传唱,鼓舞人们的斗志。让我们带着学习的感受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在歌声中缅怀那些革命先烈吧! 2、同学们,为了千千万万人的自由,我国有无数的像叶挺将军这样的战士,他们忍受囚禁、甘洒热血。用血肉、生命为代价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请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们、怀念他们!让他们在我们的心中获得永生! 四、板书设计 失去       得到 囚歌 ——  自由 ——  永生 附:作业设计 朗读并背诵全诗。 搜集相关诗歌、朗读。 完成练习册。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耕 荒 课时目标 理解全文,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重点 朗读诗人写给自己孩子的遗嘱,体会诗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荒沙”“满街狼犬,遍地荆棘”“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教学环节 一、故事引入,渲染气氛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叶挺同志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其实像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简介作者。 2让学生在义愤填膺时听录音带范读《耕荒》。 二、自读诗歌,质疑解难 1学生试着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这是写给自己孩子的遗嘱,体会诗中的意思,自由交流。 三、联系《囚歌》,理解喻义 1《囚歌》和《耕荒》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差不多,两位都是革命烈士,请同学们试着联系《囚歌》中的词句意理解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歌。 2交流。重点指导对“荒沙”“满街狼犬,遍地荆棘”“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的理解。(PPT) 3猜想这位父亲在给孩子写遗嘱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气节和心愿。 4朗读,读出父亲对孩子的爱,对敌人的憎恨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儿子看到父亲的遗嘱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2假如你是作者的孙子,知道了爷爷的英雄事迹,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四、板书设计 耕 荒 秋天——春天 荒沙——园林 作业设计 1、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背诗歌 2、搜集更多革命烈士的诗歌,开展革命诗歌交流活动。 教学反思: 19 许世友四跪慈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习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爱的品质。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和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母慈子孝的伟大品质。 课前准备: 了解许世友将军的故事;许世友将军其他三跪的详情;搜集英雄名将的尊老故事。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爱的品质。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和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母慈子孝的伟大品质。 教学环节: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关于名将故事的文章。   板书课题:19 许世友四跪慈母(PPT) 2、交流: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大家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许世友将军的故事,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抽学生讲一讲。) 3、 教师总结: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武艺超群、英勇善战,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豪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关于他与母亲的几个动人故事,展示了将军无限柔情的一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读课文,学习字词。(PPT) 2. 说说课文具体讲了哪几件事。(学生自由发言,从中检查学生熟悉课文的情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许世友是在哪几种情况下向慈母下跪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 读了课文你觉得许世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交流。 (1) 许世友是在哪几种情况下向慈母下跪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和补充。(PPT) 第一次跪下(第2~4段):当许世友弄清楚来人是要买走幺妹时,便“扑通”跪在母亲面前,哭着说:“俺姐弟八人中要是一定要卖一个的话,那就卖我吧!”为了亲人的命运,他请求母亲留下妹妹。 第二次跪下(第5~8段):当许世友见到浑身是伤的母亲时,未及问候,便双膝下跪:“娘,不孝的儿子让您受苦了。” 自己参加革命,让母亲受连累,遭毒打,心中难受。 第三次跪下(第9段):看着家里房屋被烧光,只有两座草棚,许世友百感交集,他抓住母亲的手说:“娘,您老人家受苦了!”说着,便跪在了母亲脚下。 第四次跪下(第10~13段):临别之际,许世友忽然转过身说道:“娘啊,儿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您老就受儿一拜吧!”说着,便跪在了地上。为了革命事业,他不能留下来照顾受苦受难的母亲,心中满是愧疚和心痛。 插入介绍许世友生平。帮助学生理解“忠孝难两全”和“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 (2)重点品读课后2题许世友与母亲的对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你觉得许世友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把这些内容叙述清楚的? 1观察表格中的“时间”栏,明白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介绍事情的习作方法。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习作方法。 五、情感拓展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像许世友将军那样,牢记身边的亲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学会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关心他们,报答他们。 六、板书设计 19 许世友四跪慈母 一跪 珍惜亲情 二跪 愧对母亲 三跪 怜爱母亲 四跪 感激母亲 作业设计 小练笔:写一篇《妈妈,我想对您说》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20 鸡 毛 信 教学目标: 1. 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欣赏小英雄海娃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2.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海娃的品质。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海娃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鸡毛信》的录像资料。 抗日战争小英雄的故事,如王二小、雨来、张嘎等。 生:回忆《歌唱二小放牛郎》。 五、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欣赏小英雄海娃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2.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海娃的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海娃的品质。 教学环节: 一、导入揭题 1. 同学们,从前边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大英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抗日战争时期有关一封鸡毛信的动人故事。板书:鸡毛信。(PPT) 2. 读题。面对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叫鸡毛信?这是谁写给谁的信?信中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用“鸡毛信”来命题?……) 二、初读感知 1. 带着问题8分钟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适当点拨补充。) 2.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能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并为故事拟定小标题: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丢信找信,诱敌负伤,完成任务。再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PPT) 三、再读理解 1. 张连长为什么称海娃为小英雄?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海娃是小英雄?学生自读勾画有关句段。 重点从以下5部分,去体会海娃的机智勇敢(抓住对海娃语言动作和表情的描写,体会海娃的心理。)(PPT)   (1)“鬼子越来越近……朝着鬼子赶过去。”   (2)“海娃一点儿也不怕……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   (3)“鸡叫两遍了……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4)“天亮了……没想到,还真混过去了。”   (5)“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打呀!赶快打呀!” 2.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勾画的句段。 四、讨论总结 1. 讨论交流:课文为什么要以“鸡毛信”为题? 2. 老师总结: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鸡毛信”,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海娃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送信任务,遇到敌人把鸡毛信藏在羊尾巴底下,晚上被敌所困又担心鸡毛信的安危,乘敌人熟睡,取信逃跑,为了躲避敌人,鸡毛信曾失而复得,最后他不顾危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顺利地完成了送信任务,让部队砸了敌人的炮楼。“鸡毛信”的背后歌颂的是小英雄海娃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五、拓展练习 用自己的语言按顺序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结合课文发挥想象,这封鸡毛信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3.1937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温饱,没有课堂,是飞机、坦克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像海娃这样的小英雄有很多很多,如:王二小、雨来、张嘎等。交流自己知道的小英雄故事。(PPT) 四、板书设计 20.鸡 毛 信 抗日小英雄 海娃 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丢信找信,诱敌负伤,完成任务 机智勇敢 教学反思: 积累与运用五 教学目标:  1、区别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2、积累名言。 3、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4、能有条理地向别人述说尊老、爱老的故事,并从中受到教育。 5、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教学重点: 1、破折号的运用。 2、内心情感的表达。 课前准备:课件,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搜集尊老、爱老的故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区别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2、积累名言。 3、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4、能有条理地向别人述说尊老、爱老的故事,并从中受到教育。 5、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教学重点 1、破折号的运用。 2、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 1、破折号的运用。 2、内心情感的表达。 课前准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搜集尊老、爱老的故事。 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 1、出示文中三个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2、总结归纳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3、补充练习: A、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B、“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C、“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 ——我能抽支烟吗?” D、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E、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二、语海拾贝 1、导入,本单元课文我们学习了很多有气节,有傲骨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有豪迈之情的名言。 2、自读理解。 3、交流补充。 4、读背接力赛。 三、互动平台 1、分析本单元课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2、自己再从文中找出句子试着分析。 四、口语交际 (一)为什么要尊敬父母或长辈。 1、读唐诗《游子吟》,再全班同学一起跟录音带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用感情的歌声来表达对父母的深深谢意,谢谢他们给予我们的无私深沉的爱。 2、全班同学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父母或长辈(可以讲一两件记忆中最深的长辈对你关怀和爱护的事,也可以谈谈体会,你的父母是如何在生活上照顾你,学习上关心你,思想上开导你,行为上指导你的)。 3、说说其他长辈是如何关心你的。 (二)我们应该怎样尊敬父母或长辈? 1、要听从父母或长辈的正确教导。 2、对父母或长辈要有礼貌。 3、要关心体贴父母或长辈。 (三)评一评:谁尊老爱老做得最好? 五、自主阅读短文 1.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短文。 2. 说说短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3. 全班交流:自己从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