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效促进初中生英语课堂语言输出的评价策略的研究
研究的背景
现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变化,学生由积极发言,主动表现到逐渐沉默,在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输出越来越不积极,越来越不主动,英语的学习成绩随之下降。学生课堂上的表现逐步成为英语教学向前推进的障碍,妨碍整体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
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树立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评价策略
1 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以免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2 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 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理论依据
1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2 教学法中的直接法、听说法、互动观、交际法。直接法强调模仿,主张 “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听说法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是言语,不是文字"、"语言是结构模式的体系"的理论,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交际法认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表达意念和情态,通过接触、模仿范例练习和自由表达思想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
3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人文主义、驱动与行为、情绪的影响。行为主义重视重复和操练,人文主义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情感对语言习得的影响;驱动力是行为产生的重要前提,情绪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关系是教师--内容,教师--学生,学生--内容,师生角色及相互关系是教学方法的重要标示,反映了该教师的教学理念。一节课成功或不成功要看学生,一节课为什么成功或不成功要看老师。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树立信心。能否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语言实践的情境及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是否能维持学生的注重和兴趣;是否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否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否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就要看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能否采用多样化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通过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和谐发展。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等共同参与评价。要想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大量输出,就要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在英语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给予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发展性的,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要保护好学生幼小心灵里迸发出的每一点火花,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