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州区文山初中 七 年级 语文 学科学教案 执教日期:2015年3月30 日课题:2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型:新授课 主 备: 审 核: 初一语文备课组一、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教学重点)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教学难点)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二、有效先学:(一)预学指导(要求:了解新闻常识,诵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
2、道。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2.新闻的特点: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3.新闻结构的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概括了整条新闻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4.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何事。5.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
3、,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二)预学检测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课上抽读。(提示:注意重音、语调、情感、节奏,可以模仿新闻联播主持人)2.为下列字词注音。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3.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写出起止位置。(明确新闻这四个结构的特征)标题:电头:导语:主体:4.从报
4、纸上找一篇字数在200字以内的短新闻,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备用。三、合作探究:1.当当播音员朗读提示: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注意点: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学生自读、讨论、交流。2.画画路线图画图提示:先弄清左西右东、上北下南的地理图示要求,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箭头标出。3.小组讨论:主体部
5、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提示:看看三路军在渡江人数、作战对象、作战地段上的不同)四、巩固提升:(一)巩固强化1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读读自己摘抄的新闻,标出标题、电头、导语、主体。(二)探索提升1.为“文山初中校园艺术节”写一则100字以内的短篇新闻,要求必须用到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这四个新闻要素。2.阅读下面新闻,并与课文在语言特色和报道
6、重点内容两大方面作比较。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
7、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与课文相比较,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三)总结感悟教学反思设计注意事项:1导学
8、案主要阅读对象为学生,要给学生留足笔记、训练的纸质空间。问题设计用语要富有激励性、挑战性、亲切感,建议用好第二人称。对于有难度的问题要注意范例的引导和学法的指导。每一道问题旁边的相应位置要用括号标注:教师怎么做、学法提示、注意点、重要补充等内容;2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任务需要,各个环节内容可根据学习任务和课堂具体情况灵活分解、调整。3.合作探究设置3-5个学生活动。活动问题要由浅入深,具有合理梯度,学生能够依梯爬进。4本模板要统一格式:课题为四号宋体加粗字,小标题为五号宋体加粗字,正文为宋体五号字,行间距为固定值18。页眉页脚为楷体五号。5.在排版时尽量控制在A4纸2页(油印一张)之内,最多不可超过4页,节约纸张,收发批改方便。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