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43-44页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吗?(出示情境图)
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国旗长与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小结: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可用除法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比的意义
(1)两个同类量的比
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数学上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思考:两个数量组成比时,谁比谁,谁在前,谁在后,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补充,深层体会比的意义)
(2)两个不同类量的比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算式:42252÷90 ,依据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问: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什么含义?(生自由发言,理解“路程比时间”表示速度)
(3)归纳比的意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写法
(1)阅读课本自学
问题: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小组交流汇报。
3、比、除法和分数的联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问: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后项相当于什么?比值相当于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2)比与分数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延伸:
在生活中找一找,在哪里存在比?表示什么含义?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15 : 10 = 15 ÷ 10= 3/2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