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 教学实践与课程改革“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 课证融通推进路径研究与实践熊君丽 扶卿妮(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摘 要】在“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下落实课证融通,创新实践软件技术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推动“1+X”证书标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面的落地,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软件技术技能人才。【关键词】“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项目化教学1背景介绍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提出,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的高职院校,要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将
2、行企新技术、新规范融入课程基础设置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实施过程,深化“三教”改革,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自从全国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后,Web前端开发等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被选入首批“1+X”证书试点,各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纷纷加入该项工作,参与各试点证书的试点院校有400余所,试点学生有20多万人。在建设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制度的过程中,课证融通是推进改革的手段和路径,书证融通则是改革的终极目标,助推实现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2主要问题与研究意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国职业教育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之后2,职
3、业教育改革进入了建设高速期,但目前依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的依据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试行),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依据是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但实际上,这两者本质的逻辑基础都是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出发的国家职业标准。但在具体落实“1+X”证书制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岗位要求尚存在与证书的岗位要求不匹配的现象,教师缺乏有效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1专业与产业脱节严重导致“1+X”证书制度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部分专业与产业严重脱节,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源头开始,就存在企业调查不严谨、不科学、对标不清晰的问题,还伴随着方案改进不及时、课程
4、标准改革落实不到位、实训设备和环境落后、教师团队“双师素质”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专业规划的人才培养体系跟不上产业发基金项目:1.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面向JAVA岗位的书证融通学分银行实践与应用”(项目编号:JXJYGC2021AY0026);2.广东省高职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软件开发岗1+X证书融入项目化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JSJJZW2021057);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基于智慧实训云平台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Java Web 应用开发课程为例”项目(项目编号:JG202225);4.广东科学技
5、术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网页布局与实现为例”项目(项目编号:JG202218);5.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基于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在线实训实战云平台建设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2-AFCEC-265);6.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云中高职协同创新云平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JS202004)。132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3期展需求变化,专业建设水平明显落后于证书标准要求,导致课证、书证融合存在很大难度;部分院校没有专人负责与证书培训评价组织进行有效沟通,普遍存在对证书内涵把握不清晰、标准理解不到
6、位的现象;个别培训评价组织工作推进缓慢,缺少回复学校疑问的专业团队,导致课证融通、书证融通工作难以推进。2.2学生实践能力未得到显著提高由于“1+X”证书制度尚处在初期摸索阶段,院校专业教师还没积累相当的课证融通方法、路径和实践经验。企业开发的证书只提供了行业企业对岗位人才技术技能的具体需求,至于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载体、教学内容,试点院校仍处在摸索阶段。许多院校只在形式上响应了“1+X”证书制度,并未从本质上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将证书标准融入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高,“1+X”证书制度的落实停留在最后一公里。3解决思路从20世纪90年代起,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成为
7、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主流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开创了一种倒推的课程开发方法和人才培养路径,即先确定学习者未来要从事什么岗位,要胜任这些岗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然后根据能力要求倒推他们应该学习什么课程。在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中,职业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知识学习的成果3。以来自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培养学习者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的项目化教学是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一种体现形式。项目化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以能力为本位,以完整真实的工作项目为线索,以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获得职业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其教育目标是协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达成“做中学”的效
8、果。它已经被细化成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普遍应用的、标准的教学方法,既有先进的理念支撑,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还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实施程序和技术,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完整可行的教学模式。“1+X”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教育证书培训评价组织依据职业技能标准或评价规范颁授的表征劳动者在特定职业领域内技能层次水平的凭证4。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的资格凭证,是劳动管理部门对某类职业任职资格的评价,属于综合性质的能力评判,获取该证书证明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已经达到从事该类型职业所需要求与标准;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习者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关键工作领域的典
9、型工作任务学习后,获得的反映其职业技能或能力水平的认可,是针对具有某种具体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的证明,证书能评判单一的具体岗位或工种能力,反映出劳动者在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5。由此可见,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对岗位能力要求详尽准确的体现,而项目化教学法恰恰是我国高职教育20年来实现培养岗位能力的实践方法。所以,项目化教学法能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实现课证融通。4推进路径4.1打造校企混编项目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师项目化教学能力4.1.1邀请证书评价组织技术人员,打造项目化教学团队邀请证书评价组织技术人员成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学校项目教学、
10、实训实习、专业建设等各个环节。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互相交流,优势互补,培养专业骨干,有效促进项目教学团队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让教师到企业带岗轮训,强化训练专业骨干教师职业岗位的实践技能。4.1.2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包括证书评价组织的师资培训,构建常态化教师培训制度。统筹规划项目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等各种资源,针对专业特色、教师特点制订教师培训计划,确保团队成员得到充分的项目锻炼。重点培养实践能力较为突出的教师,使之快速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项目化教学教师,居中辐射,构建项目化教学团队或课程团队。4.1.3扩展师资培训渠道和方法实施校内项目教学实践、校外企业项目实践的方针,让教师在
11、企业实打实地进行锻炼,参与133 教学实践与课程改革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掌握社会生产最为需要、最为成熟的技术,了解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和用人标准。4.2联合证书评价组织,建立项目化实训基地和实训平台根据生产实践项目内容、院校招生规模、校企合作企业、财政资金支撑等因素建设服务于项目的教学基地,以项目研发为载体,通过“教融于产、产促进研”,建立“策划设计原型开发测试运营”项目全过程的校企协同开发与育人机制6。以“共享开放、协同创新”的理念,联合证书培训评价组织搭建一个基于混合云的架构先进、算力与存储资源充足的在线项目教学平台,满足项目化教学需要。平台支持跨地域协同工作,为师生团队随时随地开展项目工作提
12、供不间断服务。4.3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3.1围绕“1+X”证书制度,创新实践项目化教学改革通过产教融合渠道,校企合作建立项目化教学团队,研究项目化教学内涵与框架,围绕“1+X”证书岗位技能标准确定项目化教学知识、技能与素养目标,建立项目化教学基地,打造项目化教学云平台,建设项目化教学资源库,确定项目化教学规范,设计开发项目化教学资源,实施项目化教学,开展项目化教学综合评价7。4.3.2对接“1+X”证书标准,重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专业课程面向实际生产岗位需求,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按学年、学期分解为若干细化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推进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
13、改革,建立“案例项目综合项目实战”三个阶段的课程进阶体系7。对标“1+X”证书标准,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以能力本位为目标,以项目分解、任务优先、经验递进为原则设计项目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开发与证书对应的项目,按生产实际过程和学生接受水平分解为任务,制作包括源码、讲义、视频等配套的项目化教学资源,并将项目案例发布到项目化实训平台。4.3.3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增加技能实践训练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度减少专业理论和知识教学课时,删减非必要的理论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腾出时间;教学团队通过全
14、面融入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对标“1+X”证书考核要求,教学内容主动融入企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等,让日常教学活动更贴近产业生产实践。依据项目化情境学习理论,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情境中学、在做中学,有效拓展培养学生综合项目实战能力的途径。学生以45人为一组来合作完成项目,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得到训练,学生可进行交叉分组。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教学实施单元,逐步完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能力培训目标。4.3.4创新实践人才考核评价机制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注重专业素养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把职业能力评价作为人才
15、培养评价的重点,将“1+X”证书标准按学习单元模块化,在项目考核评价标准中确定模块所对应的权重和要求,按模块评定学生成绩8。和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形式来结课的教学方法不同,项目教学是以每个项目的平时测评成绩来最终评定学生整门课的成绩,更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所以,学生在每个项目阶段的表现都将影响其最终的考评成绩,利用实训云平台实现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和师生之间的互评。项目完成后,组织学生分组答辩,按提前给出的项目评分标准评分9。4.4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推进学分成果转换联合证书评价组织参与国家学分银行工作,搭建书证融通桥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融合,构建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认可的
16、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形成面向岗位的低、中、高三个层面的证书认证单元及每个证书认证单元表详情,形成学习成果、认证单元与学分的对应关系,在学分银行平台建立学习成果转换规则。持续推进(下转第154页)154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3期科真实工作流程,由标本接收到结果检测再到结果分析审核,使学生提前适应实习工作,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学习能力。不过在开展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适合的临床案例和临床标本的获取有限、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较低等。因此,在下一阶段的改革中,可以通过加强和医院检验科交流,从临床实践中收集更多难
17、度适宜、客观真实的典型案例;改善实验室设备,开放实验室;将前期完成的临床案例整理成库上传至平台供学生反复学习等方法加以解决。参考文献1 王垣芳,孙红柳,李庆忠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111-1142 胡月明,李宾,高光强,等人工智能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及展望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6):753-7583 武永红,曹励民,邵明明在自动化仪器逐步取代手工操作的趋势下对临床医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Z1):68-714 李林海,李贵星,许建成,等检验与临床沟通及融合发展路在何方?J国际检验医学杂
18、志,2020,41(17):2049-20565 郭晖,李竟,丁淑琴,等临床基础检验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4):1803-18056 黎安玲,裴惠临,夏琳,等基于临床案例的设计性实验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7):894-8967 黄丽秀,李泰阶临床免疫学检验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5):147-1508 程龙,李小宁,徐五琴,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PBL课程建设与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7):46-499 李晓东,徐晶颖,龙苏兰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心理状态现状调查
19、与分析J光明中医,2022,37(3):520-523“1+X”证书在试点院校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推进课程学习成绩与学分的转换,通过学分银行平台进行学分存储、认定和转换,持续推进企业认定学员在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依托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平台,联合证书评价组织制定互相高度认可的学习成果转换规则。联合教务处导入学生信息和考评成绩,督促学生登录平台登记学习成果、申请兑换,不断推进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的书证融通工作。5 结语推进“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落地,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的开放性,联合企业打造基于职业证书标准的项目化教学培训资源,强化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育人、互相依存、融合发展的耦合关
20、系,将会有力促进高职校企“双元”育人,有助于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参考文献1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4):124-1282 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1-10-20http:/ 徐国庆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当代意义与发展J职教论坛,2022,38(1):57-644 姚远高等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设计问题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0(11):8-125 李树岭1+X证书制度实践与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30(4):25-286 徐国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62-667 张磊,何杰,姚琳,等以项目为中心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76-818 康玉忠,曾文权,余爱民高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9):108-1119 高惠霞,王晶晶高职院校现代康养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23):100-103(上接第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