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韩熙载夜宴图》中陶瓷器物的窑口来源之辨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6757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熙载夜宴图》中陶瓷器物的窑口来源之辨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韩熙载夜宴图》中陶瓷器物的窑口来源之辨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韩熙载夜宴图》中陶瓷器物的窑口来源之辨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卷第 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韩熙载夜宴图中陶瓷器物的窑口来源之辨析胡小兵(安庆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安庆)摘 要 中国有众多名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时代的变迁,名画几经易手,加上好者喜欢模之,使画作的断代成为难题,韩熙载夜宴图便是其中之一。诸史家通过对文献与画作中的人物、服饰、器用、家具等进行研究,建构各自的时代归属之文本。然美术史家依赖图像中的诸多视觉要素,本身具有多源性特点,对韩卷鉴别形成的文本亦同样有多样性和争议性。这些文本在流传时,由于是立足于各自鉴别立论背景下,势必反过来对韩卷中的陶瓷器物的窑口归属形成相异性,在器物的释读方面亦造成干扰。故而

2、,通过出土器物形制与画作中的器物样式及窑口史料比较分析,可探究韩卷中器物的窑口来源。关键词 韩熙载夜宴图 窑口来源 陶瓷器物 繁昌窑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繁昌窑青白瓷研究”();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之一。作者简介 胡小兵(),安徽枞阳人,艺术学博士,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区域陶瓷文化。余辉:韩熙载夜宴图卷年代考 兼探早期人物画的鉴定方法,故宫文物院刊 年第 期。一、引言余辉先生指出:“文物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人物画,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反射出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作为中国传统画种之一的人物画,无论是

3、墓葬壁画还是卷轴,图 刘松年撵茶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图是撵茶图中的一段,反映磨茶与点茶的环节,画中两仆役所做的不同动作,不仅描述了点茶的环节,而且桌案上成列的茶盏、茶筅、茶匙、茶托以及用来煮水的器具等,反映出当时点茶风俗与器物的形制与功能。在绘画形式上,多以宴乐、雅集、社会风俗等场景作为题材进行表现。在其场景中,大都会出现各种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所需的日用器物等(图),且图中所描绘的器物,为后人在器物的发展、形制演变、使用功能与方法及其空间展示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史料参考,同时,画中的器物样式、结构与装饰等也为名画创作时代的鉴定提供依据。然而,名画在流传过程中,或藏者加收藏私印,或好者

4、对名画进行模之,笔墨样式与图景样式会随时代的改变,内容会有所变化,这些对后世史家对名画进行鉴别造成困难,诸方家遂以各自立论基础形成相应的鉴别文本。尽管美术史家是基于名画中的器物、人物装束、生活背景等对名画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但是,随着美术史家的学术文本的流传,其反过来对画面中器物的时代背景在释读方面产生重要影响。韩熙载夜宴图(下文简称韩)描绘南唐权臣韩熙载的夜宴场景,图像表现内容丰富,为研究南唐社会提供重要的史学资料。然而,正因为韩卷的场景所包含的家具、人物装束、服饰、器用、笔墨与设色等方面的研究存在多源性,故史家对韩卷的创作时代产生了争议,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鉴别文本。诸方家从自身立论所形成的文

5、本出发,再对其中的陶瓷器物所属之窑口进行反推,自然使其中一些瓷器生产年代和产地的断定上也存在较多版本。本文将基于诸方家的研究成果,以类比方法进行分析,探究韩卷中陶瓷器物的来源窑口。由于画作断代存在极大的差异,对于方家研究画作中的其他类别(服饰衣冠、家具等)不是本文涉及范畴。二、韩熙载夜宴图断代的多源性文本及对器物来源窑口的界定与讨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韩在断代的问题上存在几种版本。而大部分学者在论及韩卷时,大多从绘画空间、人物服饰、家具样式等与其他图像文献作比较,对韩卷断代。而其中的陶瓷器物,学者鲜有将它与出土的器物作比较来帮助画作的断代,而是在各自画作断代的基础上判定其中瓷器的来源窑口,这样势

6、必会对韩卷中陶瓷器物的来源造成困惑与遮蔽。(一)韩卷断代的相关研究韩卷为绢本设色,纵 厘米,横 厘米,全图共分为五个段落,首段“听乐”,二段“观舞”,三段“暂歇”,韩熙载与家伎们坐床上休息,韩正在净手,四段“清吹”,五段“散宴”。画面布局起伏相交,情节张弛有度,人物神态刻画栩栩如生,真实地再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原貌及其心理状态。目前,对传为五代顾闳中韩的最大争议点在于作品的时代方面,主要集中在其是五代、北宋还是南宋。从画风方面进行界定,清代书画收藏家孙承泽认为韩卷是出自南宋画院之人。此后,陈剑锋从山水画的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并从印章“绍勋”的属主为南宋太师左丞相史弥远来判断,该卷应该绘制于南宋

7、;张朋川从古时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构图模式视角,且以韩卷室内陈设的发展变化等进行研究,认为韩卷为南宋所出。以余辉、邵晓峰、傅熹年、谢稚柳为代表的学者们从韩卷中的服饰、家具、音乐及屏风的空间与绘画技法等方面进行考证,亦认为韩卷是南宋的版本。与以上学者观点不同的是徐小兵与温建娇、李成富等学者。徐小兵与温建娇认为韩卷衣冠服饰有别于唐宋制式,具有鲜明的特征,是研究五代服饰和绘画的重要参考标尺;李成富先生从画风、乐舞礼仪、衣冠服饰、家具及器用等进行考证,由此将韩卷界定为五代时期的画作;梁济海先生通过韩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方面的阐述,认为韩 卷是五代时期成就颇高的现实主义绘画。韩卷第三种断代则是北宋,

8、沈从文先生从座中男子服色判断,并依据服饰的用色之法令,认为此画是宋初江南投降以后不久作品;高木森从文献出发,再由屏风中画作构成特点及画面中的器物在五代和两宋出现的情况,判别韩卷乃为北宋作品;梁刚结合史实,通过构图、笔墨、用色、题跋、服饰、器用等研究,认为韩卷是北宋徽宗时画家南渡后所作;田丽从屏风、服饰、家具之图像学进行研究,认为画作表现风格与宋代画风更为接近,故而将韩卷断代为北宋;除此之外,周跃兵、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清孙承泽撰、佘彦焱校点:庚子销夏记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陈剑锋:从山水之变考韩熙载夜宴图年代,艺术探索 年第 期。张朋川:韩熙载夜宴图图像志考,

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余辉:韩熙载夜宴图卷年代考 兼探早期人物画的鉴定方法,故宫文物院刊 年第 期。邵晓峰:韩熙载夜宴图的南宋作者考,美术 年第 期;邵晓峰:韩熙载夜宴图断代新解,美术与设计 第 期。傅熹年:浅谈做绘画鉴定工作的体会,文物 年第 期。周克文著、谢稚柳审:中国书画鉴定,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年,第 页。徐小兵、温建娇: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衣冠服饰考,艺术探索 年第 期。李成富:也谈韩熙载夜宴图的断代问题 兼与余辉先生商榷,唐山学院学报 第 期。梁济海:韩熙载夜宴图的现实意义,文物 年第 期。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第 页。高木森:宋人丘壑:宋代绘画思

10、想史,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第 页。梁刚:韩熙载夜宴图的断代考订,荣宝斋 年第 期。田丽: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学考证与解析,大众文艺 年第 期。周跃兵:韩熙载夜宴图断代考辨 酒具、乐器、舞蹈及礼仪等考辨,美术教育研究 年第 期。胡越通过画作中的特点、笔墨、题跋等研究,认为韩卷为北宋摹本;启功先生甚至认为“从人物形象、生活行动以至衣服器物各方面来看,更不可能是凭空臆造的。就假如说它出自宋人手笔,也必定是临自原本。”与启功先生看法相似的是古原宏伸,他将韩卷中人物、服饰、器用与南唐二陵墓出土明器进行互证,认为该图是顾本的忠实摹本。表 中显示诸方家在鉴别韩所属年代参照的依据类别,将画面中的构图、

11、设色、题跋、服饰、家具、乐舞等与同时代的画作、出土物或他时代的名画进行比较分析,用以作为断代的基础,而形成理论文本。从目前断代学术文本来看,方家对于韩卷的鉴别,基本没有从陶瓷器物入手,将其与现有出器物做对比分析,而是基于韩断代的基础上,反过来推断其中陶瓷器物的归属窑口。表 学者对韩卷断代的依据方家构图设色题跋服饰家具乐舞器用款识屏风笔墨 文献比较断代观点孙承泽南宋徐邦达南宋陈剑锋南宋张朋川南宋余辉南宋邵晓峰南宋傅熹年南宋谢稚柳南宋徐小兵五代李成富五代梁济海五代启功北宋摹本沈从文北宋早期古原宏伸顾本摹本高木森北宋陈葆真北宋梁刚北宋过渡南宋时田丽北宋周跃兵北宋胡越北宋 (二)韩卷中陶瓷器物窑口归属

12、的界定文本有关韩卷版本之说,在学术上探究的是其时代、摹本问题。然而,不论是从衣冠服饰、家具、描绘技法等方面断定韩卷的时间,还是从韩卷源于时间来探讨其艺术特色、时代特点,由时代界定进而研究其中的陶瓷器物属于哪个时期与窑口来源,其结果自然也就不同,而且随着名画的流传,必然都对陶瓷器物的释读产生影响。余辉先生通过衣冠服饰、家具的考证,将韩卷视为南宋作品。在器用的问题上,将韩卷上出现的瓷器在时代断定的基础上,对这些器物(如注子、注碗)与宋时之文会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和南宋时期的画作春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进行比较(图),认为韩卷的注、碗与两幅名作中的器物样式相近,认定画中瓷器的青瓷色泽与器型应属越

13、窑瓷系产品。张朋川先生将韩卷“听乐”段的二十二件陶瓷器物,包括带温碗的执壶、托盏、高足碗、盘等与南唐二陵墓和南京南宋娄公墓出土物进行第 期韩熙载夜宴图中陶瓷器物的窑口来源之辨析胡越: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再议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年代,艺术研究 年第 期。启功:启功谈中国名画,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古原宏伸:韩熙载夜宴图考(一)(二),转引自陈葆真:李后主和他的时代 南唐艺术与历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余辉:韩熙载夜宴图卷年代考 兼探早期人物画的鉴定方法,故宫文物院刊 年第 期。比较,并且将执壶的壶身与壶盖的形制与景德镇出土的南宋青白釉执壶相对应,由此判定韩卷中的器物是南宋典型的器物

14、。靳青万将韩卷中的瓷器与安徽省博物馆、浙江海宁县博物馆和江西景德镇陶瓷陈列馆所藏之三件北宋青白瓷带注碗的执壶进行比较,并援引景德镇陶录江西陶瓷史有关史料,认为景德镇窑在唐武德年间就已经烧制白瓷或青白瓷,其结论是韩卷中瓷器为五代南唐景德镇窑的产品。刘旸以景德镇目前没有五代窑址质疑靳文的观点,并以繁昌窑器物的器型单一、质地粗糙为推断,认为繁昌窑生产不出像韩卷中精美的青白瓷,并对韩卷创作年代做了简单推断。邵晓锋以韩卷中盏托为例,将耀州窑博物馆藏品与其对比,断定韩卷中陶瓷器物是宋代的青瓷产品。梁刚以酒具壶嘴的形制变化为依据,推断韩卷中的陶瓷器物来源于定窑或景德镇窑的产品。周跃兵将韩卷的器物与江苏句容、

15、镇江和江西南城、河南白沙墓葬出土物进行比较,将其中的器物断定为北宋时期,而没有说明窑口归属地(学者们的判定及依据见表)。图 春宴图(左)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文会图(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表 学者对韩卷陶瓷器物来源的断定及依据学者形制釉色装饰出土文物对比文献对比对比类型器物来源断定余辉盏托、注子、温碗越窑青瓷系张鹏川碗、盏托、执壶南宋景德镇青白瓷靳青万执壶五代景德镇青白瓷邵晓锋盏托宋代青瓷梁刚执壶河北定窑或景德镇周跃兵北宋时期 综上所述,诸方家从韩卷中服饰、家具、画作笔意、构图、设色等视觉元素出发,对韩卷的年代作了详细论述,且一些史家以各自对韩卷断代之立论为前提,对其中陶瓷器物做了窑口来源推测,或

16、以器物的造型为视点,从图像的角度并结合文献、出土物等进对照,将韩卷中器物来源归属定为几个在中国陶瓷史上较为著名的窑口,如越窑、景德镇、耀州窑以及定窑,而且韩卷的断代无论为北宋还是南宋,将其中的陶瓷器物界定为景德镇窑的较多。诸学者虽从不同角度提供各自的证据资料,然笔者认为其对韩卷中陶瓷器物的界定难具较强的说服力,仍存有较大的商榷之余地。(三)韩卷中陶瓷器物的窑口归属讨论余辉先生将韩卷中的器物与南宋人绘的春宴图与宋徽宗时期的文会图两图中的器物作比较,同时以画作中器物所呈现的颜色面貌来判定器物的窑口归属,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一,虽然韩卷属于写实类叙事图像,但以画作中器物的色泽来判定窑口来源的作

17、法不甚合理。晚唐五代的时代背景是战乱频发,政权割据,北人南迁较多选择在江淮区域,北方制瓷技术被带入到南方,唐代以来的“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被打破,北方的白瓷开始进入南方市场,江南一些五代至宋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张朋川:韩熙载夜宴图图像志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靳青万:从韩熙载夜宴图看我国青白瓷的始烧年代,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刘旸:评从韩熙载夜宴图看我国青白瓷的始烧年代一文 兼从瓷器的角度论证画作年代,中外企业家 年第 期。邵晓峰:韩熙载夜宴图断代新解,美术与设计 第 期。梁刚:韩熙载夜宴图的断代考订,荣宝斋 年第 期。墓葬出土物皆能佐证这一史

18、实。北人的南迁使南方出现了第三品类 青白瓷,青白瓷的特征是白中泛青,在宋元时成为主流产品,由此,若以体现青色光泽而论韩卷中的器物釉色,青白瓷应该也在之列,而不单单是越窑的青瓷。其二,以春宴图反映的南宋的器物和文会图所呈现的北宋晚期的器物推测窑口来源为越窑,更容易对韩卷中的器物形成误读。就时代而言,北宋晚期至宋政府南渡至临安,这一时间段,南方的景德镇的青白瓷与龙泉的青瓷开始壮大,而越窑呈衰落趋势,以这两幅图呈现的器物作比对,难以完整反映韩卷中的器物真正来源。其三,余辉先生与张朋川先生在器物比对时,皆采用南唐二陵墓中出土器物,只是两位先生各自立足点不同,比对窑口实物也就不一样。余辉以越窑的陶瓷器物

19、作为原型与南唐二陵墓出土的越窑进行比对而得出韩卷中器物窑口来源是越窑,并在与春宴图和文会图中器物相比之下,更坚定这一推测。但是,就南唐二陵墓中出土物而言,越窑、定窑、南方(青)白瓷皆有,而余辉先生将越窑器物与南唐二陵墓出土的器物比较,再判断韩卷注子的来源窑口,发现两者的器物样式有明显差异,再就是将二陵墓中出土物与越窑器物进行对照,而无具体器物与韩图像中器物比对就推测韩卷的器物归属窑口,则说服力不够。与余辉先生比对方法不同的是,张朋川先生则通过韩卷中器物与南唐二陵墓、南京南宋娄公墓出土物以及出土的南宋景德镇窑产的执壶的造型进行比对,推测为景德镇的产物。南唐与南宋时期的器物样式经过五代北宋,两个时

20、期的器物形制发生较大变化。而将两个时期墓葬出土器物比对,不甚妥帖。此外靳青万、邵晓锋、梁刚、周跃兵诸学者皆以韩卷中器物本体与来源窑口做了较为精细的论证,或是通过横向比较,或是通过执壶的壶嘴样式,或是通过盏托与耀州窑进行比对,或是通过北宋几个墓葬出土物类比,从而得出自己的理论依据。靳青万、邵晓峰、周跃兵等几位学者的研究与余辉与张朋川两位先生的论证方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只是着重点和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南唐李昪和李璟二陵出土的白釉瓷碗、碟的造型样式来看,有的口沿为“卷唇”和“葵瓣口”,碗身“上肆而下钦,作平坦势”,有的作葵口瓜棱状。该陵墓出士的这类陶瓷产品,是五代十国时期瓷器断代的标准器。另外,

21、就陶瓷器物造型的变化而言,尤其是壶嘴的变化,反映了唐宋时期饮茶方式的演进对于执壶流形制的重视程度,这从唐宋时期相关文献于茶瓶的评述可窥见一斑。唐代皮日休在茶经序中提到“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表明唐前期主要的冲茶方式是置茶于壶中煎煮,以茶粥饮之。由此,注子采用短直流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饮茶方式,茶粥倾倒不至于出现滞流现象。晚唐五代是饮茶方式的过渡时期,煎茶与点茶并存,这决定了茶器在这一阶段的形制变化较为多样。陆羽在茶经未提及茶瓶,表明唐前期由于煎茶方式,需要器物适应茶与水同煎,器物的短直流设计便是为这类茶饮方式而为。资暇集提到偏提至茗瓶,其样式与汤瓶类似,可知汤瓶器

22、物已在中唐以后始用。由苏廙十六汤品“贵厌金银,贱恶铜铁,则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逸夫,品色尤宜。岂不为瓶中之压一乎然勿与夸珍炫豪臭公子道”,得知瓷质汤瓶不仅在晚唐时期所推用,而且对于器具选择具有强烈的时代审美偏好;更为甚者,对汤瓶之流的样式尤为看重,这在十六汤品断脉汤中将流出水的顺畅与否比作气血断续得见其重要性图 唐至宋执壶流嘴的设计变化(瓶嘴之端,若存若亡,汤不顺通,故茶不匀粹。是犹人之百脉,气血断续)。由此,汤瓶嘴(流)的设计遂围绕茶汤进行的。虽然饮酒相较饮茶,壶嘴的设计没那么看中,然,随着执壶的发展,茶酒器(流)嘴的形制设计都在保持着相似的进度,在唐宋的发展进程中,壶嘴的造型样式从短直流向长

23、曲流演变,在南宋流嘴长度显得更长(图)。第 期韩熙载夜宴图中陶瓷器物的窑口来源之辨析何剑明:繁昌窑制瓷艺术与南唐的社会发展 兼论繁昌窑南唐官窑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第 期。胡小兵:唐宋江南区域茶事对繁昌窑茶瓶产品设计变化之影响,美术大观 年第 期。从流嘴的变化来看,韩卷中的流嘴属于中长曲流,体现了晚唐五代时期的器物特征。各个时代有各自的器物面貌,受到社会风俗的影响,器物造型和装饰皆能反映时代特征。以盏托而言,其虽产生于晋代,然自唐代始,因饮茶的风尚讲究,所用饮器自然随之革新。茶经五之煮记载:“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灸。”以碾碎成末之茶

24、予以储存,随时取用,后再以沸水冲点茶末,致饮器的胎壁较烫,而此时的茶盏大部分少有置柄,不便直接拿取盏,随之,出现了与茶具相随的一种十分常见的辅助性茶具 盏托。至晚唐五代,饮茶习俗多样化使盏托逐渐流行,所使用的盏托有两类形式,第一类托为斜腹敞口盘式,内托杯式盏;第二类为折腹盘式,基本以两层折式。这两类盏托样式在五代还继续烧制,饮茶的盏托多呈现多曲瓣的花口形,其中盘形盏托的承托逐渐升高并超出盘沿的高度;折腹双层盏托的承托由平底向中心内凹和中心凸起发展,入宋后,圆台开始增高,超出盘沿,而且盏与台盏的圈足亦有增高。表 所示为唐代至宋的器物形制变化,其中盏托与温壶的组合方式正反映了晚唐五代的器物特征。表

25、 唐至宋温壶与酒盏台的形制变化温壶与酒盏台唐五代宋三、韩熙载夜宴图成型背景、陶瓷器物类型及与实物对照(一)韩卷成型的背景韩卷采用写实性绘画技法,其绘制背景是后主闻韩熙载生活奢乱,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后主时的韩熙载留为秘书郎,后迁中书侍郎,面对北宋的威胁,后主欲委任韩熙载以相与平章事,其可谓身居要职。顾闳中被派去窥探韩熙载的生活状态一事,对顾闳中而言极为复杂。面对后主李煜的召命,窥视重臣韩熙载不能草率为之,宫廷画院中的画家尽管在朝野拥有官职,但是,其官职并具有实质权重。而且韩熙载又是书画方面高手,陆游在南唐书中评价韩熙载是“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为当时风流之冠

26、,尤长于碑碣,他国人不远千里辇金帛求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胡小兵:唐至清陶瓷茶器的理想择用,戏剧之家 年第 期。孙机:唐宋时代的茶具与酒具,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第 期。王群栗点校:宣和画谱,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第 页。之”。因而,作为南唐画院待诏的顾闳中,对于韩熙载这样的人物,其在韩卷画面的处理上,势必做到如实与客观,从人物形态到室内陈设和陶瓷器物刻画无一不精,以还原其时夜宴场景的真实性。梁济海先生认为韩卷:这幅作品本身来看世可以证明这一点,画家通过各种生活具体情节,人物动作,形象以及色彩、线条等,充分的表达了韩熙载“沉娱声色”的主題内容。画中有些人物的身份、地位、表

27、情、姿态、年龄、性格、外貌都被真实的刻划出来。可以看到画家对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中的具体,思想活动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而且表现得又是那么精微和细致。也正是这类的写实性画作,不仅如同定格画面一般记录着当时的社会事件,为后世史家提供了丰实史料,还精致描绘了彼时陶瓷器物的形式与类型,便利了与今日出土文物作比对从而判定其中器物窑口来源。(二)韩卷中的瓷器类型韩卷中的瓷器主要集中于“听乐”与“歇息”段里(图)。“听乐”段的瓷器主要是带温碗的执壶、托盏、高足盘、平底侈口盘;“歇息”段的瓷器主要是带温碗的执壶、酒盏托(有学者认为是高足盘)。从韩卷写实性层面看画面设色,卷中的瓷器的釉色有白里泛青和青色两类,应属

28、青瓷和(青)白瓷。图 “听乐”段陶瓷器物“歇息”段陶瓷器物韩卷中瓷器主要由饮具与食具组成。饮具包括带温碗的执壶和托盏。执壶在“听乐”段有两件,“歇息”段一件。这三件执壶,造型较为精美。温碗形制为莲形葵口平沿,执壶的形制为弧形长流、直颈、折肩、长丰腹,盖部为碟状,盖钮为长圆柱且带环状系,其具有相当高的使用功能,既方便单独拿捏,亦可将壶盖和壶把柄以绳系之,以免滑落。也正是这种形制特点,使得学者在韩卷陶瓷器物的认定上难以趋于一致。韩卷中带盏托的酒盏两件,造型精致。其中盏置于托之上,盏与托皆为高足,托为平折沿且内部稍高于沿部。茶托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起源于魏晋时期,至唐代,煮茶式的饮茶风尚兴起,使茶盏的

29、形制有一定创新,出现了与茶盏相配套的茶托。文献资暇集载:“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是传后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至五代,盏托形制愈发精美,韩卷中盏托以五道圆形修饰轮廓,整体似一朵盛开之花,体现了晚唐五代的器物特征。韩卷中食具以平底盘、高足盘、碗构成。其中高足盘,底足稍大,盘身稍呈喇叭形,口为折沿;碗的底足较高,碗腹弧圆饱满,口部微敛;平底盘的形制为腹部直且短、平底、稍呈花口。画卷中所呈现的陶瓷器物反映了当时的制瓷水平,堪称经典。第 期韩熙载夜宴图中陶瓷器物的窑口来源之辨析陆游:南唐书(卷十二),李建国校,五代史书汇编(九),杭州:杭州出版社,年,第 页。梁济海:韩熙载夜宴图

30、的现实意义,文物 年第 期。江西省吉安南朝齐永明十一年(年)墓葬出土的一套饰有莲瓣纹的青瓷器具被研究者认为是茶盏和茶托。唐李匡义:资暇集(影印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三)韩卷中陶瓷器物与实物对照通过韩卷图像看其中的陶瓷器物,主要由平底盘、高足盘、盏托、执壶等组成,就其设色而言,主要以青釉为主。现有相关韩卷中瓷器的学术论文,从形制、色泽、局部细节等方面将画卷中的瓷器与其他窑口产品样式作参照,认为是越窑青瓷、景德镇影青瓷或定窑白瓷,并未与距离金陵较近的繁昌窑产品联系起来。由表 所列器物的样式来看,韩卷器物皆能在繁昌窑中所产之器物找到原型。而韩卷中的折沿高足盘,在目前考古发现

31、之繁昌窑出土器物未发现相似样式,与五代时期越窑的折沿高足盘造型相近。而韩卷中拿来与窑口实物作比对的较多是执壶。执壶又称“注子”“注壶”,最初的造型来源于青铜器,南北朝早期的青瓷便有了执壶的造型。执壶在唐中晚期大量出现,且种类繁多,有短流、长流、曲柄和直柄等。五代至北宋器身渐高,且入宋后,在五代的基础上,执壶注形渐趋修长,圆腹上出现明显的折肩,越窑、汝窑、磁州窑等都烧制这种注子。韩卷中执壶的形制特征为:壶口为直口微向内弧,平式盖子,盖钮由圆柱形,其上有小圆环,可与壶把手上的圆环用线相连,以防盖子脱落,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壶肩为折肩且有转棱,依据图像中与注子搭配的温碗的形制来看,执壶腹部向下微弧收,

32、与温碗的形制相近,壶嘴中长呈微曲状(参见表)。表 韩卷部分陶瓷器物与繁昌窑青白瓷、越窑青瓷对照种类韩卷器物繁昌窑产品越窑碗托盏 托盏 平底碟高足盘 从表 对比来看,就形制方面而言,越窑青瓷执壶与景德镇青白釉执壶在形制上接近韩卷中的执壶。但是韩卷中陶瓷器物,其执壶的造型特点是直颈微曲,折肩,曲柄,而景德镇的青白瓷在南宋时期的工艺较之以前更为先进,所做的瓷胎更白,釉色白里泛青;形制方面,景德镇窑青白瓷的执壶是溜肩,喇叭口,长颈,瓜棱状腹,圈足,附盖,盖向内凹,颈部的曲度较之韩卷执壶的颈部稍大点,因而,不符合韩卷执壶的形制特征。五代时期,尽管带温碗的执壶是繁昌窑青白瓷的主力产品,然而,繁昌窑的温壶器

33、物的盖基本上以筒状盖为主,而鲜见韩卷中执壶的盖式。综合比较,五代越窑的青瓷执壶与韩卷的执壶在造型与附件等方面皆相近,而且在连云港五代宋墓出土的器物,均能找到类似的越窑青瓷样式。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余辉:韩熙载夜宴图卷年代考 兼探早期人物画的鉴定方法,故宫文物院刊 年第 期。繁昌博物馆:繁昌窑青白瓷集萃,北京:文物出版社,年,第、页。表 执壶对比韩卷五代越窑青瓷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繁昌窑青白瓷 通过上述分析,韩卷中所列举的部分陶瓷器物(碗、平底盘、盏托等)与繁昌窑的产品在造型与款式方面基本相同,其他器物的则与越窑产品相似。故而,本文认为韩卷中陶瓷器物的窑口来源为繁昌窑和越窑青瓷组合

34、更为妥帖。四、韩熙载夜宴图中陶瓷器物出自繁昌窑的解析(一)被忽略的繁昌窑与价值发现何剑明先生指出:“由于五代战乱频仍,史家的目光很自然地更多关注社会政治和军事演变,经济上主要是关注茶叶、纺织品、食盐等主要生计物资,对其他诸多范畴包括陶瓷业少有人问津。”史学家和陶瓷界面对纷繁复杂的五代十国史,要么归在隋唐史中,要么划在宋史进行述之,或是将这段历史作为辽代的一节,对这一时期的陶瓷一笔带过,也就造成了五代陶瓷成为研究的遮蔽之地,而作为南方较早生产(青)白瓷之繁昌窑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在与韩卷器物比对时更易被忽略。自安史之乱以来,中原地区连年战乱,而南唐偏安江左,南唐相对中原处于稳定地带,加之“列祖以

35、军功牧升州,初以文艺自好,招来儒俊,共论治体,总督廉吏,勤恤民隐”,使得中原地区大部分人南迁,其中包括怀有技术过硬的制瓷手工艺人。诸如芜湖东门渡、泾县琴溪窑和窑头岭窑、繁昌窑等地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系北方迁居于此。张浦生、霍华先生认为五代南唐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相对安定,在中国陶瓷史上产生一些重要的名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皖南的歙县、绩溪、泾县以及繁昌等诸窑,这些窑皆是在杨吴与南唐时期崛起的,是不可能被遗忘的制瓷史。自 年葛绍棠先生发现繁昌窑遗址以来,其中的繁昌窑陆续进入了学界的视野。经过几次重要的发掘,繁昌窑的面貌逐渐清晰,尤其是 年最新繁昌窑遗址的发掘中发现晚唐至五代早中期的文化层,部分地层中发现青

36、瓷和青白瓷共存组合。杜劲甫先生在晚唐、五代南方白瓷研究初步报告中,将长沙出土的一些白瓷与繁昌窑的出土器物进行比较,也断定繁昌窑的烧制上限可达晚唐,且当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王业友对柯家村窑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器物与窑具的研究,认为繁昌窑在北宋中晚期达到繁盛时期,衰落期应在南宋时期。沉船遗宝:一艘十世纪沉船上的中国银锭通过将印坦沉船和井里汶沉船中一些陶瓷器物与繁昌窑器物进行比较,认为这些器物是来自繁昌窑,并且推测器物烧造时间时间应在公元 年,而且从印坦沉船残骸上的陶瓷品相、工艺与釉色来看,应是来自于中国不同地域的制造中心窑场所出器物,这为繁昌窑在宋中前期作为青白瓷生产中心提供强有力的实证;唐宋时期

37、明州港对外陶瓷贸易发展及贸易模式新观察 爪哇海域沉船资料的新启示通过印坦号沉船的莲瓣纹粉盒、斜弦纹粉盒与繁第 期韩熙载夜宴图中陶瓷器物的窑口来源之辨析何剑明:繁昌窑制瓷艺术与南唐的社会发展 兼论繁昌窑南唐官窑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第 期。宋史温:钓几立谈,五代史书汇编(丙卷,十国史),杭州:杭州出版社,年,第 页。张浦生、霍华:五代十国的杨吴与南唐白瓷刍议,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年,第 页。考古繁昌窑 青白瓷韵千年流光(),:。杜劲甫:晚唐、五代南方白瓷研究初步报告,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年,第 页。王业友:繁昌瓷窑址调查纪要,文物研究编辑部

38、:文物研究,合肥:黄山书社,第 期。杜希德,思鉴:沉船遗宝 一艘十世纪沉船上的中国银锭,荣新江编:唐研究(卷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昌窑的比较,认为这些器物来源于繁昌窑;学者 、运用碳 对沉船上器物的标本进行检测,推断沉船时间为公元 年,或是五代至宋早期,不仅为繁昌窑参与外销提供佐证,同时也为繁昌窑的创烧时间处于晚唐五代提供了有力的史料依据。由此,繁昌窑在其烧造的百余年里,书写着自身的史学价值(表 为墓葬出土器物与繁昌窑青白瓷对比)。(二)文献中的繁昌窑(青)白瓷与南唐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作为江南区域较为繁华之地,尽管在中主与后主时期一直受到来自后周和北宋的威胁,然奢靡之风不减

39、,成为当时时尚的引领者。诸如韩熙载“创新”式轻纱帽被誉为“韩君轻格”,应是较早的时尚发布,南唐后宫的北苑妆以及深刻影响中国妇女千余年的裹小脚等被视为南唐的时尚而被社会追捧,而最为南唐青睐的当属“天水碧”,宋史中记载:“又煜之妓妾尝染碧,经夕未收,会露下,其色愈鲜明,煜爱之。自是宫中竞收露水,染碧以衣之,谓之天水碧。”这种偶得之色属于浅淡的青色,此色彩很难界定其色相偏向白还是青,使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或神秘的感觉。而“天水碧”所呈之色在视觉上呈现一种朦胧感,在织物上呈现增加了几分轻飘与灵动之感,与缥缥逝兮的美学意境在语义上产生联动,必然深受艺术帝王李煜的喜爱,在南唐社会很快被推广。造物史上由于审

40、美偏好的驱使,对一器物的材质、造型或色彩的喜好必然会影响到他类器物,这从李煜的诗词中子夜歌中“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可以找到些旁证。大致诗意释读为女人以洁白柔嫩的手举起青白色的酒,漫过酒盏的酒显得十分清洁,然而,诗中表述的酒并非果酒,自然是无色,而以青白色来形容酒,自然是透过陶瓷盏来映衬,此处实则指代青白色的瓷盏。受到彼时审美偏好影响,匠人将陶瓷器物釉色向这种“天水碧”之色靠近也在情理之中。文献瓷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宣州瓷器为南唐所烧造,以为供奉之物,南唐后主尤好珍玩,则其供奉之瓷品必极精良,明王世贞诗云泻向宣州雪白瓷,谓之雪白,知非柴窑之黄土粗足所能比拟也。邑人有刘庆者,昔从军至宁国南陵县,

41、掘壕沟发古冢,系南唐保大年号砖砌者,中得一碗,上肆而下敛,作平坦势,唇缘外倚无釉,底顽实,足亦糙,内起六棱,色卵青而微灰,碎纹如毛,近足处釉乳绀黑,若浮找以漆,苍然混玉,厚近二分,然于烈日中照之,光莹欲透。南陵,古宣州城,真宣州窑器。瓷史中有几个重要指向性信息。其一,“五代数十年”的时间与现有宣州地区发现的窑址创烧时间较为吻合。其二,王世贞的诗“泻向宣州雪白瓷”为谢宜兴令惠新茶中的一句(图)。第一首诗里既有著名的茶叶之名,亦包含形容制茶方法之精意。其中“紫笋”又名“阳羡茶”,今宜兴所在地,茶史载:“阳羡唐时入贡,即名其山为唐贡。”南唐时,“明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珽,腊茶之贡自此始,罢贡阳羡茶”

42、,这与茶史记载之“五代之际,建属南唐,诸县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又造蜡面,既又制佳者曰京珽”相吻合。由此,阳羡茶在唐时为贡茶,至南唐罢贡阳羡茶,使用建州之茶,宋初始用龙团,“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尤团凤饼,名冠天下”。在其二诗中,注明“冰丝”为“宋第一名茶”而在诸多茶文献中,都以龙团、龙凤团、龙园胜雪等列为优等,未见冰丝之名。在北苑别录中记载:“茶有小芽、有中芽、有紫芽,茶以其芽,先次蒸熟,置之水盆中,剔取其精英,仅如针小,谓之水芽,是芽中之最精者也,古谓一枪一旗是也。”续茶经记载北宋茶叶制作方法:“宣和庚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李鑫:唐宋时期明州港对外陶瓷贸易发展及贸易模式新观

43、察 爪哇海域沉船资料的新启示,故宫博物院院刊 第 期。,;:,(),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第二百三十七),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南唐李璟、李煜撰,(宋)无名氏辑,王仲闻校订:南唐二主词,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黄矞:瓷史,陈雨前、余志华主编:中国古代陶瓷文献辑录(第五册),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年,第 页;刘东、高奥:试论五代南唐国的繁昌窑青白瓷,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年第 辑。清王世贞:谢宜兴令惠新茶,弇州续稿卷二十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册),台北:商务印书馆,年,第 页。清刘源长:茶史,卷一,茶之分产条,清康熙刘谦吉刻雍正六年(年)刘乃大补修本,第 页。宋马令撰:南唐书

44、(卷一),李建国校,五代史书汇编(九),杭州:杭州出版社,年,第 页。宋赵佶:大观茶论,日月洲注:宋代经典茶书八种,北京:九州出版社,年,第 页。宋)赵汝砺:北苑别录,日月洲注:宋代经典茶书八种,北京:九州出版社,年,第 页。子岁,漕臣郑公可简始创为银丝水芽。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如银丝然。”这便可推断王世贞以“冰丝”形容宋初贡茶的精妙之处。原文批注“冰丝”为“宋代第一名茶”,且提到“宣州雪白瓷”,这为茶与器物皆提供了时代依据。从现有古宣州内窑址发现的瓷器样本来看,只有泾县和繁昌窑是生产“白”色系列的产品。但是,泾县境内出土的遗物主要是青釉为主,而兼有白

45、瓷和黑釉,且白瓷样本极少,发掘的白瓷窑址资料不如繁昌窑的系统。图 弇州续稿此外,从色彩体系来看“雪白瓷”。“雪白”之色只是一种色彩的大致倾向,并未有绝对之匹配值;从语言学角度而言,其形容的成分多于器物的真实呈色。王世贞以“雪白”形容瓷之釉色与质感,是以文人的视角来形容茶器的釉质,进而选择自己喜好之茶器,以突出“冰丝”茶的汤色,达到器物与茶相谐的境地。其中之意与唐人陆羽以“类雪类银”形容白瓷和以“类玉似冰”赞美越窑青瓷用意相似。繁昌窑在目前的考古资料背景下,其境内几处窑址皆生产青白瓷,器物种类囊括了大部分日用生活器皿,且繁昌窑青白瓷发展脉络较为清晰,器物较为系统。以此推断“宣州雪白瓷”应该与繁昌

46、窑产品有关。以时代层面而言,明代王世贞在其诗中提到的有关“宣州雪白瓷”,可能是繁昌窑青白瓷的传世品。其三,南陵县与繁昌古时为春谷县,“公元前 年吴为越灭,是为越地;公元前 年楚又灭越,楚人按其悬地而治的传统,于此立县,其县名。该县的治所,今人按明清之交的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多指称在今繁昌县的赭圻城址。唐代后,成立的新县涉及春谷县故地的还有芜湖市南陵县、铜陵市及其铜陵县、池州市青阳县”。其四,黄矞瓷史中的宣州瓷为南唐所烧造,“南唐后主尤好珍玩,则其供奉之瓷品必极精良”,表明宣州瓷制造精良,而非柴窑黄土粗足所比拟。另外邑人刘庆在一墓葬中得一南唐“保大”年号的碗,其特征是“苍然混玉”“烈日中照

47、之,光莹欲透”,说明瓷质精美。而古宣州辖区的瓷器只有繁昌窑青白瓷有此类特征。北方制瓷艺人的南迁,带来北方的制瓷技艺,南北制瓷工艺的融合,构成青白瓷在繁昌出现的历史基础。繁昌窑青白瓷的特征为:胎较薄,胎色白;釉色白中闪青,釉面光润;碗盘类器物施釉一般近底部,外壁旋削痕明显,底足可分平底内凹、圈足平切、圈足壁斜切;产品中以注子和注碗配套的温酒器最富特色;器物表面大多无纹饰,碗内底饰团花纹较多见。南唐后主对于宣州的繁昌窑尤为珍玩,上行下效,这使繁昌窑青白瓷产品在南唐国权势阶层的使用成为可能,韩中出现繁昌窑的陶瓷器物便是情理之中之事。其五,除了瓷史中出现精美的南唐“保大”年号的碗外,近年来,在南唐二陵

48、墓、镇江乌龟山宋墓、连云港五代宋墓中都出土了繁昌窑青白瓷的器物,如带温碗的注子、盏托、香炉与香盒,从这些出土的器物来看,它多供于社会富裕阶层,甚至宫廷。包华石指出:“不论是中国还是欧洲,古代贵族都依靠艺术品表明身份,确定其特权,贵族最初是用器物去表明他们的世袭特权。不论是春秋时代的中国或是英国的都铎王朝,贵族的世袭特权都可从极为精致的器物上表现出来。”陶瓷器物的类型组合在陶瓷生产上反映出一个重要指标 使用对象的等级,繁昌窑生产的青白瓷形制复杂、釉色精美之酒器、盏托、香盒之类的器物,多为宫廷、社会上层和权势阶层所使用。而且在南唐时期,繁昌窑作为南方较早生产白瓷的产地,其器物组合比同时期的景德镇窑

49、丰富(表)。第 期韩熙载夜宴图中陶瓷器物的窑口来源之辨析唐陆羽撰,清陆廷灿辑,郭孟良注译:茶经 续茶经,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陈衍麟:安徽繁昌柯家村窑址调查报考,东南文化,年第 期。春谷县,:春谷县?。黄义军: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年,第 页。包华石:身份与创作,新美术 年第 期。表 墓葬出土器物与繁昌窑青白瓷对比二陵墓出土物繁昌窑青白瓷镇江宋墓 繁昌窑青白瓷连云港五代宋墓 繁昌窑青白瓷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周维林、夏仁琴:南唐二陵史话,南京:南京出版社,年,第 页。参见镇江博物馆镇江宋墓,文物资料丛刊(第十辑),年,第 页。周晓陆、周锦屏、刘凤

50、桂、项剑云:江苏连云港清理四座五代、北宋墓葬,考古 年第 期。表 景德镇窑与繁昌窑同时期器物组合展示窑名釉色年代饮食器茶酒具香器其他器物景德镇窑白瓷五代碗、盘瓜棱执壶景德镇窑青白瓷北宋早期钵、水浇石榴盒繁昌窑白瓷或青白瓷五代至北宋早期碗、盏、钵、盘、碟、钵、盂注子温碗、杯、盏托香炉、各式盒罐、灯、壶、玩偶等 表 中显示的繁昌窑在五代至北宋早期的器物组合,足以证明五代时期有能力生产精美的青白瓷,使得繁昌窑青白瓷产品在南唐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可能,亦说明韩卷中部分陶瓷器物来自繁昌窑而不是景德镇窑。而且,就产品的销售范围而言,北宋中期以前,繁昌窑不仅供江南周边重要城市,而且借助长江与运河向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