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之间的“爱”与“恨”溧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晓教材分析植物与人类、动物一样,也有“爱”与“恨”,并且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植物之间的“爱”与“恨”,不是体现在感情上,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的相生相克。课文列举了十种相辅相成、和睦相处的例子来说明植物之间有爱,列举了十种植物之间水火不容如“冤家对头”的例子来说明植物之间有恨。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意,并注意积累运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利用批注,抓住重点词句领悟课文内容。3、了解植物是怎样表现“爱”与“恨”的,激发学生关注自然,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植物之间的“爱”与“恨”。教学难点
2、了解植物“爱”与“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难点。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孩子们,人有爱恨情愁,动物有喜怒哀乐,那么植物呢?植物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与“恨”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植物之间的“爱”与“恨”。2、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子里还有哪些小问号呢?预设:(1)哪些植物能和睦相处?为什么? (你的问题提得真不错)(2)哪些植物是冤家对头?为什么? (哇,很棒)(3)研究植物之间的爱与恨有什么作用?(真是个质疑小能手)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课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纳,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学会了这些,那
3、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请看:3、出示自探提示:(哪一位同学愿意做一名小小播音员,为大家读一下) 借助批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哪些植物能和睦相处?为什么? (2)哪些植物是冤家对头?为什么? (3)研究植物之间的爱与恨有什么作用?(要求:边读边批,用不用的符号做记号) (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的笔开始吧!)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一)小组交流读书成果。在刚才的自主学习中,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收获不小吧,接下来请你把自己的答案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二)班级汇报,教师点拔。A、感悟植物之间的“爱”: (让我们先
4、来看第一个问题)1、哪些植物能和睦相处:(我们来帮这些植物找找朋友)玫瑰 胡萝卜玉米 紫罗兰洋葱 大蒜和韭菜葡萄 豌豆月季 百合(太棒了,给他们掌声鼓励)2、这些好朋友们都能和睦相处,那谁来帮老师解释一下和睦相处是什么意思?他们是如何和睦相处的?驱赶害虫、生长健壮、香味更浓、花繁叶茂、防止害虫3、指导朗读,读出朋友间的爱。4、评价读书情况。5、自由读。B、感悟植物之间的“恨” (这些植物们是好朋友,可有些植物们之间却有着深深恨,我们来看有哪些植物呢)1、哪些植物是冤家对头呢?2、边答边出示图片:3、小组交流学习后的收获。预设:(1)不懂的字词采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学习的。(2)在种植时
5、不能把“冤家对头”种在一起。C、感悟“相生”、“相克”的作用。1、出示句子: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学科。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了解一下植物的相生相克都有什么作用。)2、找生读句子。3、理解、“相生” “相克”的意思。相生植物之间的“爱”相克植物之间的“恨”4、了解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对我们有何帮助?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植物之间的“爱”、“恨”,懂得了只有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才能让植物健康成长,让人类的朋友更好地服务与人类。三、质疑再探(5分钟)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上课时大家
6、提出的问题还有哪些没解决?让我们轻轻的擦去每个小问号。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在学习过程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请大胆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1、同桌讨论一下。预设:(1)还有什么植物不能种在一起?(2)题目中的“爱”和“恨”为什么要加引号?四、运用拓展(5分钟)1、请你谈一谈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根据本节所学内容,设计一份作业,考考你的同桌。 (我编题,你来做;我编题,我快乐)3.教师补充题:将收集到的植物相生相克的例子进行展示。 (1)栎树、榆树长在一起,栎树会背向榆树,弯曲生长,远远避开“邻居”。(2)蓖麻和芹菜种在一块,芹菜的叶子会枯黄死去.4、课后小结:植物王国可真奇妙,他们相生相
7、克、有爱有恨,我们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研究他们,目的只有一个“合理利用、服务人类” (板书),所以人类在种植农作物时,应(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设计 爱和睦相处,相互得益 合理利用植物之间的 恨冤家对头,水火不容 服务人类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学生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设疑点找的比较准确。能抓住“爱”和“恨”来提出问题。如:哪些植物之间有爱,哪些植物之间有恨。2、 自学提示比较详实,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知道用不同的符号来标出不同的答案。3、 学生自学时积极性比较高,学习效果好。不足之处:1、学生读书时拖腔现象严重。2、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对有些植物的名字如“木樨”不知道是什么,教师也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补救措施: 1、继续教育学生学会带感情读书,必要时认真引导,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2、课下查资料,找一找木樨的图片,让学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