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66110 上传时间:2024-11-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甘州区试验场学校北师大版本八年级语文学科下册第五单元 花之君子爱莲说课时:1课时 主备人:刘妍 初稿时间:2013-04-07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誉为“花中的仙子”。(放莲花组图)历来有许多咏莲的名篇佳句,李白赞她的清新“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杨万里爱她的绚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商隐却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而在写莲花的诸多作品之中,最脍炙人口的,莫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了。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习重点:掌握文言知识要点;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学习难点:作者心目

2、中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学习过程:一、资料链接1、作者周敦颐,字 ,号 先生,谥(sh)号 ,北宋著名 家,是我国 的开山祖。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可做补充: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 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3、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阅读时要掌握好“物”与“志”的内在联系。4、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

3、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5、莲花的别称: 、 6、积累写莲名句,整理读书笔记。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采莲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山花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请再补充几句有关花的诗句: 二、自主预习1、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敦( ) 颐( ) 蕃( ) 淤( ) 濯( ) 涟( ) 蔓( ) 益( ) 亵 ( )噫( ) 鲜(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加框词语。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4、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 ) 予谓菊( ) 隐逸者( ) 君子( ) 噫( ) 鲜( 现有:鲜为人知 ) 宜乎( ) 同予者何人( )3、重点语句翻译(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 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特殊句式)(6)莲,花之君子者也。(特殊句式)(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初读文章,感知内容文中的莲花是什么样的?(原文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 方面表现了莲花的 品质;“中通不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 方面表现了莲花的 品质

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 方面表现了莲花的 品质。三、仿句练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我爱 ”写一句话,抓住所说事物的特征,力求能出新意。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四、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15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

6、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2翻译下面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4.甲文的中心句是: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的哪句。6.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7.【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8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四、课后练习(理解性填空)(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

7、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芙 蕖课时:2课时 主备人:刘妍 初稿时间:2013-05-02 芙蕖即荷花,又名莲花、芙蓉,在理学家的眼中,它是一位“道德君子”,在佛的世界里,莲是净土,佛们都端坐在莲台之上,莲是崇高圣洁的象征,是人心灵的伴侣,人们赞美它,歌颂它,芙蕖因而获得“翠盖佳人”、“荷花仙子”的美誉。芙蕖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渔,李渔是一位戏曲理论家,

8、作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他的创作理论,这节课,我们将结合一下李渔的创作理论,从结构、语言、立意上来欣赏这篇独具风格的小品文。学习目标:1、 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2、 了解本文运用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3、 学习文章合理安排材料、灵活使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4、 体会作者对荷花的赞美、热爱之情。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学习本文多种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对荷花的赞美、热爱之情。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资料链接1、作者李渔,清代 家、作家。字 ,又字 ,号 ,又号觉世稗官、别署笠道人、 、新亭樵客、 、湖上笠翁等,时有才子之誉,称李

9、十郎。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关后,家道衰败。他自幼聪明好学,曾参加过几次乡试,屡不及第,从此醉心于小说,戏剧的创作。家设戏班,常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曾居杭州10年,后又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达20年,经营书铺,名“芥子国”,以刊书闻于时。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全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一名觉世名言),诗文杂著 等。2、题目解析。本文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种植部”“草本类打中的芙(f)蕖(q)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共十六卷。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闲情偶集或闲情偶寄,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

10、部,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的心得,尤以戏曲部分,颇多独到见解,对戏剧理论有所丰富发展。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讨论、慨叹,和纯粹的说明文有所不同。芙蕖,亦作“芙渠”、“扶蓉”。郑玄说:“未开日菡萏,已发目芙蕖。”芙蕖即 ,又称 , , 等。3、本文是一篇说明小品,作者通过对芙蕖的分项说明,将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告知于人,说明种植之利。小品文: 二、自主预习1、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效颦( ) 芙( )蕖( ) 群葩( ) 菡( )萏( )迨( ) 徂( ) 异馥( ) 草菅( )其命2、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可人( ) 请备述之( ) 秋( ) 然

11、( )迨( )逸致( ) 徂( ) 资( ) 可目( )可鼻( ) 异馥( ) 安身立命( ) 病( )塞责( ) 望天乞水( ) 殆( ) 草菅其命( )3、解释下列重点虚词:以:以芙蕖之可人植数茎以塞责 之:请备述之 犹似未开之花及花之既谢4、重点语句翻译(1)予夏季倚此为命者 (2)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3)日高日上,日上日妍(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5)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6)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也5、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第二课时1、初读文章,感知内容(1)第一段与下文有何联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可人之处? (3)文章第六段有何作用?

12、(4)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文章按怎样的说明顺序介绍芙蕖的可人之处的? 2、精段训练(第二段)(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_ _ _(2)本段是怎样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的 ? (3)写群葩有何作用?指出本段的说明顺序并标出标志说明顺序的词语。 2、比较阅读:比较芙蕖与爱莲说有何异同?(提示:从题材,体裁,写法,立意等方面进行比较) 采莲曲课时:1课时 主备人:刘妍 初稿时间:2013-05-02学习目标:1、感受这首诗歌独特的形式之美与音乐之美。2、体会诗人在种种意象之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所寄托的理想学习重难点:1、感知体会诗歌的形式美与音乐美。2、把握诗歌意境美。3、理解诗人在种种意象之

13、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所寄托的理想。学习过程:一、资料链接1、作者王昌龄(698757),字 ,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 ”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 。”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

14、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2、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描写江南水乡风光,采莲妇女的生活。 二、自主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罗: 。 芙蓉: 。 向脸: 。 闻歌: 。 一色: 。 裁: 。 乱入: 。 罗裙: 。 2、初读古诗,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诗意 三、比较阅读 采莲曲(萧纲)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1、王昌龄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因而被称为” 2这首诗与王昌龄的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 性格差别是 。晓出净慈寺送

15、林子方课时:1课时 主备人:刘妍 初稿时间:2013-05-11 “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习目标:1、 理解诗意,想象诗中美景,体会诗歌的意境。2、 体会诗人感情,背诵诗歌。学习重难点:(同上)学习过程:一、资料链接1、作者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主张

16、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也写过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圩丁词十解写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二、自主预习1、题目怎样理解 2、解释下列词语。(交流重点字词)毕竟:

17、 四时: 接天: 映日: 别样: 3、 理解了重点词语,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4、 请列举你所知道的送别诗 三、总结全诗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幕遮课时:1课时 主备人:刘妍 初稿时间:2013-05-11思念家乡的作品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描写荷花的作品也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作品,恰到好处地将二者融在一起。一起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学习目标:1、 感受诗词创

18、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2、 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3、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难点:(同上1、2)学习过程:一、资料链接1、知人论世,学习作者的相关知识,画出要点并记忆。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晚期一个重要词人,是北宋晚期的集大成者,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开拓了南宋的先声。他开拓出一种新的作风,不重感发而重思力。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

19、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这说明在词的艺

20、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追求精巧含蓄的詞境。羁旅愁思和咏物是他詞作的重要主题。二、自主预习1、理解这首词的题目 2、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3、作者感情的变化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3、赏析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4、 下阕抒写了什么情? 5、苏幕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体会一下这景和情联系的纽带是什么,是通过哪个意象反映出来的? 三、比较阅读分析下面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表达的。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思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生。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

21、远行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荔枝图序课时:2课时 主备人:刘妍 初稿时间:2013-05-11学习目标:1、 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诵读全文。2、 疏通文意,学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方法。3、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比喻,同时,品味文中的说明方法。学习重难点:(同上2、3)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资料链接1、 荔枝是热带水果,北方人难睹芳容。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命人画了一幅荔枝图。自己为图作序,序文生动的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故就内容而言,这篇序文是一篇说明文。2、 走进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

22、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有白氏长庆集。二、自主预习1、初读感悟:(1)生字正音: 帷盖 枇杷 红缯 瓤肉 紫绡 醴酪2、 疏通文意:学习第一层:(1)解词:帷盖 华如橘 春荣 实如丹 朵如葡萄 大略如彼 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 一日而色变 四五日外 色香味尽去矣 (2)译句: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学习第二层:(1)解词:乐天指 命工吏 图而书之 盖为不识者 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2)译句: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3、梳理课文结构:(1)本文介绍了荔枝那些方面的情况? (2)文

23、中介绍的重点是什么? (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4)举例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第二学时一、 自我检查:1、荔枝图序的作者是 , 代诗人,字 ,号 。 他主张“ , 。”著有集子 。二、 课文浅析:1、 第一层可分为两层,请归纳层意。(1) (2) 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随堂练习 1、通假字:华如橘,春荣。 同 : 2、古今异义词: (1)、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古: 今: (2)、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古: 今: 3、一词多义: 实如丹,夏熟。 一日而色变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