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 (1).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37246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件1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 申 请 人: 所在学院: 建筑学院 项目成员: 陈彦婷 郑文雅 严羽 邓珺文 顾睿 指导教师: 蔡志昶 申报时间: 项目名称三维(竖向)生态村落一种可持续的“城中村”转型模式项目起止时间 2012 年 5 月 至 2013 年 4 月 项目负责人姓 名严羽性别男学 院建筑学院年级专业建筑学平均绩点联系电话13382720001E-mail454254810项目组成员姓 名性别年级专业平均绩点承担工作指导教师姓 名蔡志昶性别男职称/职务讲师、博士所属学院研究领域联系电话E-mail一、项目简介一、项目研究意义由于城市化发展进程大大加快,城

2、市空间迅速向郊区扩张,原有的农业用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在仅保留宅基地的情况下,大量的农村聚落被纳入城市范围,形成了“城中村”。城中村所带来的城市发展隐患是一种双向的、持续的恶性循环。由于原有的农村聚落宅基地被直接保留,住宅的建筑密度较大,缺少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且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就业等方面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和社会关怀,导致在城中村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和矛盾;就城市而言,被僵硬保留下来的农村聚落无疑是破坏城市肌理的做法,不仅连续的城市空间被切断、阻塞路网,且农村聚落对空间的利用率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然而对于低收入者、外来民工而言,城中村具有极大

3、的吸引力,不仅房租低廉,且相对于郊区交通较为便利。大量的低收入流动人口的涌入无疑使居住环境进一步恶化,土地活力进一步降低,地价下降,新的一批低收入流动人口再次涌入。与此同时,由于城市的快速扩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一些城市化进程较快地区的农产品很难自给自足。依靠外地供给的农业模式无疑增加了城市发展的成本。丧失耕地的农业人口被纳入城市范畴,大量有农业生产能力的人口被闲置,这无疑是一种对于人力资源的浪费。然而对于城中村的处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搬迁。农村聚落中的居民大多是以氏族、血缘为纽带,且对于原有的生活模式有强烈的依赖和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只考虑经济利益的拆迁导致的冲突不在少数。对于城中村所占用的城市

4、空间的改造,应当是一套符合原住民生活模式的体系。课题从城中村生活现状出发,结合城市用地紧张的现状,基于垂直村落和景观都市主义等理论,从基础设施、居住、农业生产等方面出发,建立一套满足原住民生活模式诉求、同时又可以反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体系。用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手法解决城中村与城市发展间的矛盾,满足城中村原住民对于物质条件的诉求,给予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关怀。二、项目研究问题城中村的主要问题:1、建筑密度过大,布局混乱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村名随意搭建增建房屋,城中村建筑楼挤房密,参差不齐,空间布局混乱,有的城中村建筑密度达到70%以上,甚至达到90%,“手楼”“贴面楼”“一线天”现象十分常见2、市

5、政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欠缺 城中村大多道路不能满足消防、急救、环卫等车辆通行。水、电管线混乱,公厕奇缺,在消防、抗震、台风等方面存在隐患。此外,城中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欠缺,文体医卫设施和商业服务点不足。3、环境卫生条件差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中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不足,加之村名生活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是的生活性和生产性污水就近排入河道或农田,固体废弃物无序堆放。4、社会治安混乱 城中村暂住人口过多,人口构成复杂,素质较低,加上促租屋分散、隐蔽、无人管理,使得城中村往往成为犯罪嫌疑人的隐匿处、边缘人群的聚居点。绑架勒索、吸毒贩毒、无证游医等现象屡见不鲜,社会治安状况让人堪忧。三、

6、项目内容1、以东南沿海一带的早期开放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导致城中村问题的主要原因。2、通过实地调研,对典型城市中城中村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其中包括人口密度、居民职业、居民的出行习惯、城中村路网体统、建筑风貌。同时还应包括对周边城市空间的研究,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商业业态等方面。从调研中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归纳不同地区城中村的典型特征,寻求各个环节中可能的解决措施。3、对城市脉络的研究4、城中村的改建不仅仅影响到城中村内部的空间形态,对于城市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城市的宏观角度分析城市的诉求,对城中村改建后的空间进行综合性的定位。5、对原住民生活模式诉求的分析6、构筑新的建筑和区域规划

7、模型,为解决城中村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7、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农村聚落原住民原有的生活模式和对生活方式的诉求,并比较分析与生活现状有何差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城中村类型建立分析模型,抽象出最典型最广泛使用的原型。8、结合城市脉络,讨论竖向组织功能空间的可能性与组织模式,并建立出一套完整建筑系统以满足城中村改建方案的可持续性。四、项目目标1、通过调研分析,数据处理等方式找到导致城中村现象的诱因,抓住城中村居住模式的症结所在,寻求各个环节中的解决措施2、利用建筑空间解决城市对于农业用地的诉求3、探索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方式。4、尝试建筑学、城市规划相结合,已解决城市片区改造的工作模式

8、5、通过建筑设计和规划的方法设计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模式,帮助城中村居民积极融入城市生产生活当中,由原来阻碍城市发展转变为推动城市发展。6、以新的生活模式为前提构筑城中村改造的建筑模型,并通过模拟和数据采样分析评价建筑模型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为解决城中村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式。7、构建综合的、多参数的垂直村落,在一个完整建筑体系中解决片区内居住、工作、休憩的诉求8、建立竖向空间构筑模型,以及水平向建筑群组合模式,形成完整的三维体系二、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团队具备的知识、条件、特长、兴趣、前期准备等)一、创新理念 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引入垂直元素,将,生态,农业等元素,以三维的模式进行建构,为充斥着

9、混凝图味道的灰色的城市,注入绿色的血液。使原本早已远离城市的生态农业型生活模式,重新回归城市。同时,为原本因城市扩张而失地的农民提供生态化垂直种植的场所和可能性。二、可行性分析 1、团队组成方面 本次项目训练由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个专业的青年老师和本科生组成跨学科课题组承担,在单体建筑设计、区域规划和建筑理论方面都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本科同学本身都已拥有一定的实地调研分析的经验,具备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问题以及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2、基于对城中村现状分析的引发的思考 作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 划专业的学生,城市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状态正是我们所关心的首要问题。

10、同时在校课堂上的学习,课后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以及大量的社会实际考察和调研使我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有了强烈而迫切的使命感促使我们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为“城中村”这一城市的热点问题提出一个具有创新理念的发展模式和改造方法。三、学校提供条件1.学校拥有配套的模型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和CAD实验室,供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索及交流,对方案的形成和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物质条件。2.学校在节能领域的权威教授可给予学生相关专业指导,对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3.学校和学院组织定期的交流研讨会,在新建筑的发展方面提供学生以前瞻性的思路。4.学校给予实践创新活动参与者一定的经费补助,可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三、项

11、目方案(技术路线、人员分工等)技术路线1.训练目标:希望能从生态节能的角度去保护南京现存的城中村,在不破坏原有居民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使其与城市相结合,并发挥一定的经济价值,旅游价值等。设计不是自由发挥,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自己的设计。2.前期准备:制定工作计划,到相关城中村地区进行实地踏勘(下关地区等),找寻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其他城市处理城中问题的方式,进一步挖掘城中村潜在的活力点。3.组织实施:在老师带领下,参观整治较为成功的城中村,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习惯,需求等进行初步认知。其次进行比较大面积,大范围的实地考察,确定设计的具体内容,大体方向,对可种植的高经济作物进行挑选,并对可依托的

12、旅游项目进行调查。4.教师指导:老师带领我们分析调研结果,选取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进行二次考察,确定其作为生态村落设计的主体,收集周边环境,文献,图片等资料,为设计做准备。此后,老师对我们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确定主体设计方向并开始深入设计。5.过程管理:根据工作计划表定期向老师汇报,所有工作在老师带领下小组成员自主完成。6.实践环节:小组将广泛征集意见,采取问卷,访谈,观察记录进行实地调研,尽可能符合实际。7.项目结题:采用电脑结合部分手绘的方式绘制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将生态与城中村建设相结合,对设计成果定性分析,最后将以文献,展板等方式进行展示,望能抛砖引玉。人员分工:严羽,协调各方

13、面的工作,把握整体进度;郑文雅,进行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陈彦婷,草拟问卷,访谈的内容以方便调研;邓珺文,进行建筑单体构思与设计; 顾睿,进行建筑群体关系的调整。四、项目特色与创新点创新之处1、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宏观设计2、从城市与农村的角度理解、解决城中村现象,同时考虑到城市与农村两者的诉求进行城市空间的设计。避免盲目追求商业利益和土地价值造成的长期隐患,同时利用闲置农业资源反哺城市,用建筑的手法创造出城市、农村双赢互补的生活模式。3、竖向设计,全方位、多参数的设计思路4、利用垂直村落的竖向设计手法,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使城中村的改造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将多重功能考虑到设计当中,

14、使建筑设计、规划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解决某一个问题,而是让最后的改造成果作为一个可以自力更生、同时可以向外输出资源、能量的城市机器。(数字化研究方式利用数字化手段研究城市形态、生活方式。)五、项目进度安排 2012-5-2至2012-6-2 讨论主题,确定方向并进行相关文献的收集。 2012-6-2至2012-7-2 进行初步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城中村居民的需求。 2012-7-2至2012-9-2 整理初步调研得出的结果并开始思考设计的主体方向. 2012-9-2至2012-10-2 进行二次调研,补充初次调研结果。 2012-10-2至2012-12-2 对设计进行修改并与老师进行

15、交流。 2012-12-2至2013-1-2 进行中期汇报,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 2013-1-2至2013-2-2 开始深入设计,深层次思考生态与村落的关系。 2013-2-2至2013-3-2 确定典型的设计方式,深入设计。2013-3-2至2013-4-2 补充调研,完善设计。2013-4-2至最后 继续完善设计至完结。六、项目经费使用计划(要求写清具体预算和经费总额)总预算:4800元(以下经费预算为69月内总经费的初步统计预算)(一)资料搜集1 实体书籍刊物 900元 2 网上付费资料 150元(二)调研及文本费用1 问卷调查 400元2 文本材料处理经费 500元 (包括前期资料整

16、合和后期资料处理打印)3 电脑效果图 400元4 调研路费900元(三)模型材料费用1、材料的搜寻与购置 950元 2、模型制作(1) 模型切割(预计2-3次) 400元(2) 材料筛选及处理 200元七、项目完成预期成果(论文级别、专利、设计、产品、服务)建筑设计方面,规划设计方面,社会影响方面:希望这个项目不仅仅是自己埋头做设计,纸上谈兵,而是付诸实践、结合实际做出的长远的、创新的规划。我们不是为了做建筑去设计,而是为了改善城中村的居住环境,通过引入一种新的生活和城市运作方式,使城中村这一城市死角能对城市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希望我们的项目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宣传出去,让更多的南京市民了解到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了解到更多有益的开发方式,以创新的姿态,从现实的角度,让更多市民加入到城中村的开发和利用的队伍中来。成果形式:(1)完成并发表论文:2至3篇相关论文,至少2篇发表。(2)完成调研报告。(3)模型一个,附加影像及文字分析。指导教师意见签名(公章): 年 月 日学院意见签名(公章): 年 月 日学校审核意见签名(公章): 年 月 日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