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化学考试考失分最高的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534652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考试考失分最高的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考试考失分最高的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考试考失分最高的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一身边的化学物质失分点1空气的成分及用途1.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B.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C. 空气的成分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D.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的是稀有气体失分点2空气污染物的判断2. 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 O2B. N2C. SO2 D. CO2失分点3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做法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C. 节假日多开私家车出行D. 露天焚烧垃圾失分点4实验现象的描述4. 氧气的化学性

2、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大量白烟C. 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D. 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会有紫红色铜生成6. 实验探究需要仔细观察。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把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无

3、色无味气体产生B.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C. 把适量的硝酸铵固体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上升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失分点5催化剂7.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C.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 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8.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因此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因此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C.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D. 实验室用 K

4、ClO3、H2O2溶液制氧气的催化剂都是二氧化锰,因此化学反应均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失分点6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9.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A. C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B. 实验室收集CO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C. 二氧化碳能使动物窒息死亡,所以二氧化碳有毒性D.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10. 小明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合理的是()A. CO2和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 CO2和CO都有毒C. CO2和CO都有可燃性D. CO2和CO都用于冶炼金属失分点7CO2的制取及净化11. 下列关于二氧

5、化碳的制取、检验和除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室可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大量CO2B.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CO2用燃着的木条C. 除去CO中少量的CO2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H2SO4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失分点8水的组成与净化12.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B.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 电解水时,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D.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13. 晓聪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图片A. 该净水器能杀菌消毒B. 通过该净水器可以将硬水软化C. 该净水器中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

6、和异味D. 最终净化过的水属于纯水失分点9溶液的概念及特征14.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 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C. 溶液中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D. 溶剂体积加溶质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15.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溶液浓度不变B. 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C. 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D.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16.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鱼能在水中生存,则说明氧气易溶于水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 KMnO4、NaCl、汽油加入一定量

7、水中都能形成溶液D.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失分点10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7.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定会有晶体析出D. 饱和溶液升温都能变为不饱和溶液18.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D.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1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B. 取出部分上层溶液,可将接

8、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D.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失分点11溶液配制及偏差分析20. 在实验室中,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50 mL量筒中溶解B. 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C. 试剂瓶中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 用2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配制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仰视读取数据,会导致所配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失分点12金属材料及锈蚀

9、21.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合金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则隔绝氧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C. 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D. 金属铝在空气中具有较强抗腐蚀性,是因为金属铝不易与空气成分反应失分点13金属的化学性质22.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铝比金属铁更耐腐蚀,说明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B. 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镁也能与稀盐酸反应C.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D.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

10、是活泼金属失分点14物质敞口放置后溶质(或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23. 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不考虑水的蒸发),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A. 石灰水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烧碱溶液失分点15酸、碱的理解24. 下列关于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稀盐酸和稀硫酸均显酸性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氢元素B. 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D. 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不一定是酸25.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B. 酸是含有氢元素的化

11、合物,则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C. 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但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D.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则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26. 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践中得来。”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 向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 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是碳酸盐D. 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失分点16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2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酸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B.

12、用石蕊溶液可检验溶液的酸碱度C. 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5.5D. 某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则该物质不一定呈中性2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B. 碳酸钠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碳酸钠属于碱类物质C.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D. 常温下,酸溶液的pH小于7,硫酸铜溶液的pH也小于7,则硫酸铜属于酸2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碱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一定是碱的溶液B. 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u

13、(OH)2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 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D.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失分点17常见的盐30. 下列关于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氯化钠和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B. 碳酸盐与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C. 铵盐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所以碳酸氢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D.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失分点18物质俗称的判断3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银不是银 B. 干冰不是冰

14、C. 醋酸不是酸 D. 纯碱不是碱失分点19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32. 关于下列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D.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模块二物质构成的奥秘失分点20物质分类的判断33.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 澄清的河水属于纯净物B. 清洁的空气属于纯净物C. 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D. 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34. 类推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

15、列类推正确的是()A.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则钢是一种纯净物B.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C.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D.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35. 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 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D.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失分点21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36.

16、下列关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 水结成冰时,水分子就停止了运动C. 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D. 氧气和液氧的颜色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失分点22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特征37.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 构成物质的粒子只有分子和原子D. 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38.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比原子大B.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C.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化学变化

17、中分子也不能再分D. 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39. 下列关于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发生变化B. 只有离子的最外层才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C. 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失分点23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40.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 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18、不同D. CO 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CO2比CO 中的氧原子多41.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 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均含有OHD. 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失分点24化学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42. 在人体内,大米、红薯等富含糖类的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中含有12个氢元素B. 葡萄糖分子由碳原

19、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gD. 葡萄糖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模块三物质的化学变化失分点25物质变化的判断43.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爆炸 B. 升华 C. 发光 D. 燃烧44. 人们通过化学变化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指()A. 分子分成原子,生成新的元素B. 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原子C. 生成了组成或结构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D. 生成了组成和结构与原物质相同的物质45.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电灯通电发光放热B. 无色氧气变成蓝色液氧C. 大理石遇食醋产生气

20、泡D. 加热新制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失分点26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46.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成立的是()A. 氢氧化钠水溶液呈碱性, 所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 铝片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导电材料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D.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不同颜色的电光源47.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B. 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可治疗胃酸过多症C. 尿素CO(NH2)2、HNO3、NH4HCO3中都含氮元素, 可用作氮肥D. 酒精易燃烧,医药上常用于创伤口消毒48.

21、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A. CO2的水溶液呈酸性,所以用于制造汽水B. 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常用作电池电极C. 镁粉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用于制作照明弹D. 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所以用于除去铁锈失分点27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H4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则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的物质只含有C、H元素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C.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D. 含碳元素的可燃物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失

22、分点28基本反应类型50. 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B. 化合反应一定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C. 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 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模块四化学与社会发展失分点29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51.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B. 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D. 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52.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时将木柴架空的原理是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B. 任何燃料完全燃

23、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C. 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 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53.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和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 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加了可燃物D. 化石燃料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禁止使用失分点30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54.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B.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C.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放出能量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失分点31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5

24、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铁、锌、铅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 淀粉没有甜味,因此不属于糖类C. 摄入的糖类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D. 合金、合成纤维、塑料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失分点32极端问题5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治理白色污染,禁止使用塑料袋B. 减少植物病虫害, 施用大量农药C. 减少水污染,禁止使用化肥D. 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模块五科学探究失分点33基本实验操作的判断57. 规范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你认为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量8.0 g氯化钠固体B. 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仰视读数C. 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将pH

25、试纸润湿D. 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取液5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所有的滴管使用后都要立即用水冲洗干净B. 为了提高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C. 蒸发食盐水时,待蒸发皿内有大量固体析出时立即停止加热D. 称量NaOH固体时,不能将其放在托盘上,需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失分点34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59. 实验操作顺序对化学实验的结果及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 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再点燃B.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固定加热C.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

26、性,再加入药品D.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前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60.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B.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取出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加热氧化铁粉末至红热,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D.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水,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失分点35O2和CO2的检验及干燥61. 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B.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27、集气瓶中检验氧气是否集满C. 把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D.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1. C2. C3. B4. D5. A6. B7. A8. C9. B10. A11. C12. C13. C14. C15. A16. D17. C18. C19. C20. D21. B22. B23. A24. D25. C26. D27. D28. C29. C30. C31. C32. C33. D34. D35. D36. C37. A38. B39. A40. D41. D42. B43. D44. C45. C46. D47. B48. A49. A50. C51. A52. C53. B54. A55. C56. D57. A58. C59.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