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孤绝”之美 --燕垒生访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8611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绝”之美 --燕垒生访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孤绝”之美 --燕垒生访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孤绝”之美 --燕垒生访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9主持人语:新世纪 20 余年的当代文学版图之中,浙江网络文学因其骄人的创作优势、组织优势和产业优势,逐渐形成了广为认可的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浙江经验”和“浙江模式”。2014 年 1 月,全国首家网络作家协会浙江省网络作协成立,一批伴随着互联网媒介机遇和大众文化浪潮涌现的浙江网络作家,以及相伴相行的研究者、组织者共同构成了一道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风景。时至今日,对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加以访谈,展现他们的思想、意志、情感,表达他们对于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的贡献和热爱,是一种历史性的梳理,也是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新集结。我们因此推出“浙江网络文学访谈录”栏目,本篇访谈对象:燕垒生。夏烈(浙江省

2、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燕垒生,1970 年生,本名张健,浙江杭州临平人。其作品多为奇幻、武侠和科幻,擅古体诗词,文字平实而有震撼力。曾任第一届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临平区网络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天行健道可道地火明夷刺客信条等。燕垒生作家介绍文/邵玥泽 王喆 夏烈 Sh o Yueze W ng Zhe Xi Lie “孤绝”之美燕垒生访谈一、记忆的感发采访者:您是杭州临平人,能够谈谈浙江这块土壤对您的写作有什么影响吗?燕垒生:我的儿时,由于父亲在部队,难得回家,母亲又生了妹妹,没精力带我,因此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寄养在桐乡外婆家,一直到 7 岁。一个小孩与两位

3、老人住在一起,当时小镇上的电影院需要有一艘电影船运送胶片来才能放映,那时看的多半是阿尔巴尼亚电影或朝鲜电影,尽管我并不能看懂,但是能看到银幕讲述一个故事,就是很快乐的事了。而没有电影船来的日子,就只有坐在外婆身边,听她给我讲故事。这些故事据外婆说,也是她小的时候听大人讲的,都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故事,像当时外婆说的一整套朱元璋造反的故事,她说的是“朱元龙”,后来见“孤绝”之美燕垒生访谈70品位浙江网络文学访谈录民间确实都这样称呼。还有一个田螺姑娘的故事,竟然在熟知的田螺姑娘与农夫过上好日子后,还有闻所未闻的后半段。采访者:这些童年的回忆在您的作品中有什么体现吗?(如文风、小说人物、生活背景等)燕垒

4、生:在那个缺乏色彩的年代里,外婆讲述的这些故事仿佛在我眼前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那时就想着,将来能不能也写出这样的故事,就时不时地开始编一些幼稚可笑的故事。如果说后来会爱上写作,那这一定是最初的萌芽。十四五岁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在纸上写下一些东西,就不时地想起儿时的情景。尽管那时酷爱唯美主义,刻意模仿王尔德、爱伦坡与何其芳,但那种浓艳夸饰的文字并不适合用来写儿时的回忆,所以很快往平实的路子走去了。采访者:看来您的文学创作起源和儿时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后来您创作网络文学的契机是什么?那时中国互联网刚刚进入寻常百姓家。燕垒生:最初是为了练习打字,把少年时代的习作录入电脑。当时正是 BBS 的兴盛期,

5、有这么多同好聚集在一起,是从未有过的欣喜,在将录入的这些旧作贴上去后,就用了 15 岁学旧体诗时取的一个别号“燕垒生”,取自小窗幽记中的一句话“要知色身幻影,是即风里杨花。故余墅额题曰:浮生燕垒”。采访者:您作为早期网络小说的开拓者之一,是如何认知和看待网络文学的?燕垒生:上世纪末,在宽带尚未普及,需要用调制解调器上网的年代,上网是一种奢侈。那时在网络上写作的,基本上是纸媒的延伸,很少有长篇大论。本世纪初,特别是宽带普及之前,网络文学一词还是相当宽泛的,只要是出现在网络上,便称其为网络文学。随着后来付费阅读的兴起,对于网络文学的理解反倒变得狭隘了,渐渐成为小说,甚至是数百万字的超长篇小说的特指

6、。这可能也是时代的变迁使然,但在那个时候,还是将网络文学理解成一种毫无拘束、毫无功利心的写作。不论你写的是什么,是诗、散文、剧本,还是说不上来的大杂烩,都可以。因此,在当时特别庞杂,尤其是新诗,门槛最低,因此不管哪个论坛,写新诗的人也是最多。不过在那时,网络上的原创小说也开始有了不同以往的内容。因为没有要发表的概念,所以各种尝试都会有,特别是手法上,那种晦涩的先锋派手法都会出现,这在如今熟知网络文学的人的认知中是不可想象的。采访者:从 2003 年开始,您逐渐从网络上淡出,转回到实体杂志或者实体出版行业,是出于什么考虑?燕垒生:在本世纪初,因为网络支付的不成熟,收费阅读完全没有基础,所以在网络

7、上写作,完全是“以爱发电”,纯粹凭兴趣。这也使得当时盛极一时的 BBS 最终难以为继,无法维持下去。因为本身就比较接近于传统文学的写作路子,所以很自然地转向了纸媒写作。毕竟,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写作爱好者来说,将自己的文字变为铅字,还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的。同时,当时网络文学已经开始有向超长篇发展的趋势了,像 20 万字是传统出版业中长篇小说的概念,在网络上则被看作是短篇,这样的写作强度,对于主流文学的写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对于只能业余写作的我来说,同样非常不友好。采访者:您觉得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出经典作品?燕垒生:称网络文学有什么经典,仍然言之过早。网络时代日新

8、月异,二十来年时间的发展还不能使之定型,何况超高速的写作注定不可能对语言和文字进行精益求精的琢磨。尽管这些年来,网络文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无可讳言仍有拔苗助长的倾向,随着宽带的普及,读者群年龄层次与文化层次变得多元,而网络文学的极端商业化倾向,使得很多作品还显得相当粗糙。一直觉得,现在普地火明夷书影71天行健书影遍认为的网络文学,其实就是类型文学。因为历史原因,中国的类型文学大部分被中断了数十年,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才重新起步。从这点来看,网络文学的方向正是类型文学的方向,向精品化、经典化发展是不可改变的目标。采访者:那您觉得,是否应该人为地干预网络文学的发展动向呢?燕垒生:与其人为干预,不

9、如任其自由发展。存在即合理,在经过了各种大浪淘沙的尝试后,最后能够经得起时间淘洗的,自然就是有价值的作品。而在此期间,写作者自身作为作品的产出者,要有意识地往这个方向前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类似我这样的作者,其实也可以说是网络文学在另一个方向的尝试。二、写作之内外采访者:您“有意识”的写作开启了中国网络小说“玄幻志怪”大主题的先河,但也给 科幻世界 飞奇幻世界等写过很多短篇小说,广泛涉猎了不同的类型和题材,您如何看待玄幻、武侠、科幻等不同类型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燕垒生:从欧美类型文学发展来看,对于武侠、奇幻、科幻的分界是非常模糊的。可能是中国人习惯于细分门类,所以才会显得壁垒森严。恐怖小说家

10、斯蒂芬埃德温金就写了不少科幻小说,同样写冰与火之歌的乔治马丁也是个优秀的科幻小说家。而中国的武侠电影在科幻电影节上获奖,亦不是新鲜事。因为同属于类型文学中的幻想小说这一类,所以可以说一致性远大于差异性。当以“小说”的形式出现时,这种差异性就更不明显了。采访者:您如何能在不同风格和类型之间切换如此之快?燕垒生:我一直觉得,类型小说本来就是以故事性为主。在“故事”这个主干上,生出什么样的枝条都不足为奇,所以分类分得如此严格,既无必要,对类型文学的发展也有百弊而无一利,因此,并不存在不同类型之间切换的说法。采访者:您未来还会做哪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呢?燕垒生:写作风格本身应该多做一些尝试。那些卓有成就的

11、前辈,往往都不是同一副笔墨。往远了说,作为宋词的代表性人物,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顶峰,可他也有不少婉丽的作品。现代作家中,同一人有不同风格的也大有人在。作为一个不成器的后辈,只能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采访者:您觉得,您的读者是怎样的一群人?燕垒生: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是能够与作者平等交流的人,而不是一味地捧场。以个人来说,当我读别人的作品时,我就是一个读者了,同样会有喜欢的作者,也同样会对作品有自己的评价。采访者:您会不会考虑到读者的喜好或者想法,而改变自己设定的情节或人物?燕垒生:从作者这一角度来说,一篇作品写完后,自己的评价更为重要。俗话说众口难调,即使是有见识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评价也可能

12、会大相径庭。举一个例子,唐代有个叫徐凝的诗人,写了一首 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这首诗历来颇受好评,但苏轼却写了一首七绝评价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苏轼认为,只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才是好作品,把徐凝的这首诗贬为“恶诗”。由此可见,即使是苏轼这样的文学天才,也会因为个人好恶而妄下结论,所以说,读者的意见不论正面还是负面,自有其参考价值,但是否听取就在于作者个人了。采访者:您会通过设计“文学阅读壁垒”来筛选读者吗?燕垒生:对于主流文学的作者,有意识地设置阅读壁垒来筛选读者,其实并不鲜见,但类型文学中

13、倒很少见到。毕竟类型文学是面向大众的,读者越多越好。可能是个人的执拗“孤绝”之美燕垒生访谈72品位浙江网络文学访谈录吧,我更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去写。采访者:无论是天行健中对史前蛮荒世界的营构,道者无心中关于佛教和道教教义的阐释,又或是西域幻沙录中西域历史的想象,贞观幽明谭中唐朝历史的异构,很想知道您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积累相关知识和获取灵感来源的呢?燕垒生:天行健系列,其实说的是一个废土未来的背景,而掺杂了许多真实历史的变形。喜欢读历史的人,一定会发现,其中有许多是经过改头换面的真实事件。据说马克吐温说过“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一类的话,其实并不难理解。而写作以故事见长的类型文学,对于知识储备的要

14、求就更高了。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现在家里有五千多本藏书,至于读过的书,应该更多一些。有时为了写作一个故事,会有目的性地去找相关的资料来读,在写作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更新。就如同西域幻沙录中的归义军政权和李圣天于阗政权,由于地处边陲,史料稀缺,专治归义军史的荣新江先生的论文集给了我极大帮助。同时对荣新江先生的一些观点,我也持保留态度,比如他与冯培红先生都认为曹氏归义军的始祖曹议金是归化的粟特人,但我在阅读了其他人的论文资料后,认为荣先生这个看法有点片面,所以仍将曹议金写成了汉族人。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远远较前人顺畅,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寻找和筛选了,另外就是要加上自己的判断。采访者:很多读者

15、表示,您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孤绝”的英雄或者侠客形象,这些人物命运中的前世因缘或者天赋神力,都不能让他们摆脱命运的轨迹,这样的人物设计,有您的自我投射或现实来源吗?燕垒生:其实作为类型文学,以悲剧结尾的并不多见,但也不是绝无仅有。像中国早期的类型小说作家周瘦鹃先生,就是个狂热的悲剧爱好者,很欣赏残缺美,甚至他在翻译外国小说时,因为有一个大团圆结局,他认为破坏了整体,硬生生将其从中截断了,使之成为一篇以悲剧结尾的小说。周瘦鹃对此还有自己的见解,说是“看满月不如看碎月,圆圆的一轮,像胖子的脸一般,又有什么好看,看他个残缺不全,倒别有意味呢”。周先生的意见虽然我也并不完全同意,但鲁迅也说过“悲剧将

16、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样的话,所以悲剧更能让人有所回味。当然,这样的看法只是个人的理解而已,仅仅是出于故事考虑。作为现实中的自己,我知道改变命运是一种奢望。三、衍生和期望采访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的 IP 改编火热进行,您如何看待网络文学 IP 影视化改编热?燕垒生:影视作品与文字虽然有着一脉相承的紧密关系,但毕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改编成影视作品更要求导演与演员的水平。现在网络文学中有大量 IP 被改编,效果也有好有差,但总的来说,终是在以往的路子外开辟了一条新路。不过透过表象去看本质的话,改编固然可以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但原著有一个好底子,出现一个高质量改编作品的可能性就

17、越大,也就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访者:您觉得,您的小说如何进行 IP 改编?燕垒生:目前来说,我的作品曾有过几次不太成功的改编,大都半途而废,改出来的效果也比较一般。刺客信条书影道者无心书影73道可道书影奇谭怪事录书影这些都不是自身能决定的,可能还需要等待机遇的到来吧。采访者:互联网除了给 IP 改编带来了热度,也促进了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2010 年,中国网络文学开始了海外传播之路,您觉得网络玄幻小说如何跨越国家边界,在不同文化之间流动?燕垒生:任何一种作品门类,当能够向外界输出时,对提升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地位都有多多少少的作用,都不应轻视。上世纪 70 年代,香港的功夫片打入了国际市

18、场,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电影业发展。当时香港以一个弹丸之地成为与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并称世界三大电影基地,正是借了功夫片之力。目前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应该仍处于小众层面。真正要想能够输出,首先自然是不懈提高自身的水平,然后是在影视改编上多下功夫,只有这样全方位的提升,才能真正在海外立住脚跟。采访者:您觉得网络玄幻小说可以向海外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中国想象?燕垒生:从历史来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在文化输出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时日本的武士、忍者一类形象,在欧美非常流行,我们现在仍能看到美国那个时期拍摄的大量具有日本文化特征的影视作品。这段历史值得我们学习,本土的即是世界的,创作出更具有中国气派、中国

19、风格的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圈以外的读者观众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这也是类型小说创作的意义之一。采访者:2017 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浙江”和“文化产业成为万亿产业”的目标,为浙江发展网络文学提供了更大平台,您觉得近几年,浙江为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支持和帮助?燕垒生:新文学运动以来,浙江籍作家阵营是最为显赫的一群。我曾做过一个统计,浙江籍作家几占辞海收录的作家条目的一半。这几年,浙江省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制定了许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条款,对浙江的创作者来说十分有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浙江在创作上有点落后。采访者:您觉得浙江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会怎样

20、?燕垒生:这些年,省作协对网络文学特别重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相信接下来几年能够持续产生正面的效应,使浙江的创作环境、创作水平都能得到整体的提升。采访者:除了平台和地方的支持,您觉得还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吗?燕垒生:很难说我有什么成功经验,尽管出版了几本书,但从目前来看,我走的其实是一条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渐渐靠拢的路子。采访者:您对有写作梦想的年轻人有什么要说的吗?燕垒生:如果要给后来的创作者一点借鉴,更多的可能是教训吧。希望有志于创作的朋友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写作其实与作曲、体育、下棋很类似,极其依靠天赋。只有具备足够的天赋,后天尽了足够的努力,才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但也仅仅是一个可能而已。所以,在准备走上这条长路的时候,先做一个长远规划,多做些努力,少做些期待,可能会有更大的惊喜。采访者:邵玥泽,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喆,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教授。“孤绝”之美燕垒生访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