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第期第 卷(总第 期)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 OUR NA LO FHUA I NANVO C A T I ONA L&T E C HN I C A LC O L L E G ENO,VO L,S e r i a lN o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王燕(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 临沧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平等性的特点,这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原则,阐述了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策略.关键词
2、: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从智能移动设备、G技术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学习伊始,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自由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媒介信息传播特点,进一步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仅为其快速接触新鲜事物提供了机会窗口,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有力载体和广阔空间.如何面对互联网时代不断出现的现代信息载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优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一)开放性:教育时空拓宽互联网技术具有辐射范围广泛、影响
3、力度大、表现手段丰富等独特优势,破除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阻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和开放的空间.故此,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渗透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改革和不断创新的必然走向,更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价值观念的必要手段.在互联网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时空从固定的教育场域、固定的上课时间转向随时随地、无时无刻教育教学的时空状态,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线性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可通过利用新兴技术,如 G技术、A I智能技术等手段来改变直接言传身教的授课,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与一流高校教师、海内外知名学者进行零距离交流,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广大
4、的发展空间.(二)平等性:师生地位转变在互联网空间里,学生群体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意识会在无形之中被增强,其在虚拟空间会更加注重自我呈现,甚至是自我放纵.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点,使教师的权威地位弱化,学生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抖音、快手、最右等网络平台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可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空间里自由发表观点和意见.故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交流,合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教学感染力和精神号召力.教师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亦或者利用视频教程教学、直播教学、资讯互动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影
5、响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创新育人思路方法,更加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平等化教育.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原则(一)开放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开放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其中创新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立足当下更要反思过去,将教育工作的发展与演变全过程统一,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加以优化和创新.在继承前贤往圣所积淀传承下来的典籍文献、良法美意的基础之上,审时度势,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汲取新理念和新方法,将传统与创新深度结合,对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丰富.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不断深化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与时代接轨,精准捕捉
6、互联网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消极影响,从不同维度立体化分析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益处.而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时,更应该重视开放性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燕(),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协调,既要依托互联网的桥梁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力,还要汲取网络空间的有益资源,将教育内容丰富.唯有始终遵循开放性与创新性相协调,才能切实提高育人工作的有效性.(二)多样性与实效性相兼顾将“互联网”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优势带来的生动鲜活的教育内容和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高校在关注育人工作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其实效性.高校的
7、思政教育就是为国家之兴、民族之兴培育人才,通过解读、宣传党的新理念、新理论成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于人才建设中.而“互联网”的融入可消除教育主客体、教育时空之间的阻隔,实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需求.(三)以人为本与技术创新相匹配“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要求高校必须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的更迭交替成为常态,这也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利用新媒体平台.而脱离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改革,则很难进一步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极易导致育人工作的开展进入死胡同,被时代所淘汰;而脱离以人为本理念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
8、的实际育人效果,缺少育人温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应将以学生为本与技术创新相匹配,在充分尊重师生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教育路径,推动高等教育工作的内涵式发展.三、“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路径(一)树立“新”理念零存整取式的新建构主义学习观.将零存整取式的新建构主义学习观渗透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形式将暗含思政元素、德育内容、人文素材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如,可通过微信朋友圈、官方公众号经常性向大学生推送中华传统文化、党的先进理念等优质学习资源,发挥隐性思政教育的春风化雨效果.这种学习旨在帮助学生积极的学习,不再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
9、输,而是学会利用网络平台选择优质的思政内容.帮助学生建构性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朋友圈、微博超话等平台在交流、共享和新旧知识的联系中,达到意义建构.此外,这一理念还可应用于教学模式上,对现有的思政理论课体系、对单元章节进行拆分,制作成微视频,并将每个微视频上传至线上平台,学生便能够利用智能移动设备有针对性、选择性的观看和学习.在看完本节课视频后,教师可布置线上小测,根据学生小测分数、课堂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这种微视频学习的形式可称为“零存”,最终考试则称之为“整取”.个性化学习理念.“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树立个性化理念,秉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出发,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
10、文化引导、网络技术的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选择合适当代大学生年龄特点、发展规律的文化议题,吸引学生眼球;应重点展示文化信息,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知行合一”等内容,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意义;再如,“卧薪尝胆”“精忠报国”等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同时,应针对不同学生选择适合其“胃口”和主观意愿的教育内容,深浅适度、循序渐进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要“快马加鞭”,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锲而不舍.主体性理念.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地位发生巨大转变,双方
11、都应该成为教育的主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单向传输知识的状态,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善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大学生主动发展.同时,应尊重学生,使其成为真正的主体,教师需要擅于利用热门话题、典型事例、时事政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既传授书本知识又讲现在与未来、国内与国外,用教材而不“唯教材”.(二)构建“新”模式顺势而为抢占网络教育主阵地.首先,加强主流网站建设.高校可通过校园网站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在网站中设置“最美人物”板块,宣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旨在通过榜样力量教育和引导来提升大学生自省、慎独、明德、正信、践行等人文思想
12、素养.设置思政之声板块,开展思政大家谈活动,以校党政管理干部、院长、专业教师、辅导员为核心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党的事业接班人.其次,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构建立体、交互式网络.B i l i b i l i、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社交软件,是现阶段学者、学生、教师交流互动的重要工具.高校应顺势而为,利用“两微一抖”构建立体网络传播矩阵.最后,推进新旧媒体的交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卷叉融合.高校可利用校园广播、学报、展板等传统媒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实时报道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资讯,宣传身边先进人物事迹,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开放互动中引领师生对话.互
13、联网空间的开放性,使得学生群体可以不加掩饰地发表言论、释放自己,同时也可与他人交流沟通.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坚持开放与互动,牢牢掌握广大师生的舆论导向和思想动态.一方面,精心设置线上讨论话题,牢握校园话题主动权.应做好大学生舆论导向工作,可围绕当下热门话题、国家层面的重大话题等内容引领大学生日常讨论,以主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利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网络新媒体导引工作;另一方面,教师不妨利用互联网空间的匿名特性,在咨询评论区、校园官网评论区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对主流意识产生共鸣,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知水平.加强监管中优化育人环境.一方面,加强自我管理.目
14、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尚未形成且自控力较差,过度依赖网络新媒体.因此,大学生在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A P P发表言论、转发信息时,需要注意自身观点的客观性、谨慎性,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散谣,在遇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时则应坚持散播.高校应不断完善互联网监管机制,肃清网络使用环境,从源头上净化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做到事前监控、事中辟谣澄清、事后责任追问,最大程度避免负面信息的扩散.另一方面,加强与民间平台的合作.在征求平台主要负责人同意的前提下,高校可将一些单纯提供校园互助、咨询服务等平台纳入学校规范管理.而对于造谣、滋事的民间网络平台,可借助政府、公安等外部力量来增强警
15、醒教育.(三)打造“新”队伍提高教师互联网思维.在专业能力与业务基础方面,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深入了解和学习“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懂得如何打造让学生“大呼过瘾”的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指点迷津.高校可开办主题论坛、读书活动,开设微信朋友圈、钉钉直播等线上评课交流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外出参观一流高校、烈士故居活动,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亦或者开展集体编写教案、赛课、解题研发校本课程等活动,在加强教师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锻炼其综合能力,使之成为有能力、有素质的优秀教师.提高教师媒介素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网络媒介意识.在面
16、对海量、多元的信息资源,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意识和信息鉴别能力,对新闻资讯、网络互动的反馈、虚假信息、不良思潮、破坏社会和谐的舆论有清晰的判断和认知.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擅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多种功能,如信息获取、筛选等功能,对学生点击量大、播放量高的信息进行了解,对供学生学习的平台、网站进行归纳分类,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加以筛选,将弘扬社会正能量、主旋律的内容传输给学生.提高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自身应不拘泥于传统固化的教育模式,改变故步自封、照本宣科的状态,学会利用学习通、超星等平台设计直播课;还应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教育资源丰富、信息传播零距离等优
17、势,从中寻找适合当代大学生、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模式,结合新手段吸引大学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拉进师生的距离,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形成良性循环“教”与“学”的思政圈.对于高校而言,可经常性举办党史学习、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专题培训和实践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辨教育理论和思想学说;还应设置旁听机制,通过工作例会、抽查听课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进一步督促他们的教学态度.参考文献:杨佳江,倪国良以创新思维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尹华伟,王艳“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邹云南“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创新研究J大学,():秦凯,刘紫莹,陈法江“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曾学清“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创新研究:基于网络文化建设视角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田宇飞,于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J现代交际,():第期王燕:“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