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7966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作者简介:仁青卓玛,女,青海同仁人,拉萨市设计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建筑研究。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仁青卓玛(拉萨市设计院,西藏拉萨850030)摘要:阿里不仅是苯教的发源地,也是吐蕃上路弘法的发源地。从大量文献资料和相关地域情况可知,阿里的建筑文化遗产在空间分布方面呈现出聚集性的特征。阿里大部分建筑文化遗产分布集中在阿里西南部和阿里西北部部分地区的平原地带,以四大河流为主的河谷地带、以神山神湖为主的山谷地带、以及以历史主要行政区域或教派根基为中心的平原地带。而这些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有阿里地域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人口发展的制约

2、、本土历史文化的影响、周围外来文化的渗入、阿里地区交通通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建筑遗产;分布情况;影响因素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相聚的地方,被称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1吐蕃赞普后裔统治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区域后,才被赋予“阿里”的称谓。象雄时期将地域划分为内中外三部,内象雄大体为今阿里地区所辖范围,是“苯教文化”“古象雄文明”和“古格文明”等发源地。这些文明在阿里留下了星罗棋布的遗址、遗迹,如穹窿银城、古格王国都城遗址、东嘎 皮央洞窟群等。在阿里史话2中将阿里地区的寺庙罗列详尽,从有些寺院的建造年代可知从10世纪开始

3、阿里就有已经有享誉内外的廓恰寺、喀泽寺、芒囊寺、日巴寺等众多寺院。这些寺庙在文化更替中代表着不同的派别,如格鲁、萨迦、噶举、宁玛派等,呈现出阿里地区多元文化交织的场面。一、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分布马耀峰34按功能将中国古建筑划分5为七种类型,即居住类、祭祀类、宗教类、标志类、工程类、景观类和其他类几种。但由于西藏阿里地区有其特殊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现象,故将此体系照搬运用甚觉不妥,因此从西藏阿里本土文化的视角出发,笔者根据顿珠拉杰在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6中将西藏西北部的古建筑遗址划分为城堡类和庙宇类的基础之上,仍觉得可以将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按照功能分为洞穴和石窟、古墓葬建筑、寺院类

4、建筑、古城堡建筑等。(一)洞穴石窟和古墓葬类建筑在西藏,洞穴的数量极多。有时是孤零零的一个洞穴,有时则是成群的洞穴。7如高僧大德闭关修行的洞窟、冈底斯周围前来朝圣的信徒居住的洞窟等,以及冬季游牧人的迁居之所,还包括皇家官邸附近的山洞遗址等早期人类居住的痕迹。阿里最有名的石窟群莫过于皮央和东嘎的石窟群,“皮央的总石窟为872座,加上有些分散的石窟有可能接近一千座石窟,东嘎的石窟为57座”8。丁穹拉康石窟9更是证明了西藏佛教艺术的空白,也为西藏西部石窟考古拉开了序幕。之后考古学家陆续发现札不让地区的吉日、岗察等4个石窟地点。而这些石窟主要是用于礼佛、禅定、居住和存储物品。石窟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

5、有些石窟内还有大量的壁画,在石窟的顶部、四周和门楣等位置具有不同的绘制手法。顶部为曼陀罗坛城图、密宗系统神像、十区域社会研究仁青卓玛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38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2023 年 3 月第 1 期第十一卷总第四十一期相自在图案等。此外还有佛菩萨像、护法神像、比丘、飞天、供养人等种种元素。这些石窟内的早期壁画大致从其佛像的衣服和形状对比确定出现在11世纪。10从中晚期壁画中的人物和其相关年代、以及人物特征推理可知这些壁画在1315世纪就已经存在。西藏西部和北部的古墓葬遗址具有特殊的文化氛围。11据考证:“在这次遗址考察中总共发现20余处古墓

6、葬群遗址,1000多座墓葬。其中基葬最多的一处遗址有300多座墓葬,最少则有5、6个墓葬,也发现只有一座古墓葬的遗址。”12在阿里地区及周围发现的这些墓葬群既有王室贵族的墓葬,也有普通人的墓葬。现在明确存在于阿里地域内划分的墓葬群遗址有洁吉墓葬群13、达根恰那墓葬群14、日炯坚墓葬群15、曲那多墓葬群16、夏尔玛墓葬群17、阿垄沟石丘墓地18等。这些墓葬群在分布于改则19、噶尔20、普兰、日土等地。这些墓葬群的地理位置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依山而建或在山谷冲积扇上,或在山坡顶上,大部分坐北朝南,也有少数坐西北朝东南的,而且墓地一般面朝湖泊、开阔地、河流。基葬形制多为梯形和长方形,以天然砾石块或片

7、石砌框而成,也有少数类似圆形的墓葬。21大量贵族和普通人的墓葬群的发现表明,此处有人类活动轨迹,且噶尔县本来就因历史上有军队驻扎而命名,可知此地常年为征战和军队驻扎之地。(二)寺院类建筑阿里地区曾经被称为是象雄文明的发源地,也是雍正苯教的圣地。22佛教还未传入该地区时,人们仍然信奉古老的苯教。23在阿里的札达县和普兰县等地发现相关的遗址,如萨让戊甲城堡24和觉墨日让寺等。而这些寺院就是阿里本土最早的前佛教遗址(顿珠拉杰在文中论证)。但彼时的寺或庙宇并非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团体意义的寺院,而是指苯教修师进行宗教仪式和修炼的场所;苯教中也被称为“赛康”(赛为象雄语,意为神;康为藏语,意为房屋。)。2

8、5且这些建筑都是由岩石或片石砌成的,成为阿里地区最早的建筑文化遗址。之后随着佛教上路弘法的形成和发展,原始苯教逐渐走向没落。在20世纪30年代,佛教化的苯教在阿里传播,琼珠晋美南咔在象泉河上游北岸建立阿里地区唯一的一座苯教寺院,即古茹江寺。26佛教自前后藏至普兰和扎不让,沿着马泉河等河流由东向西,或由克什米尔沿着狮泉河等由西向东,相向而来。因此,地处佛教文化盛行的印度北部与吐蕃交通要道的西部阿里,历代为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地区。2710世纪佛教名刹托林寺的创建,到阿底峡大师的到来,再到火龙年法会等的举办,奠定以托林寺为主的阿里地区的中心位置,佛教的各大教派先后在这里创派建寺。建立阿里地区的

9、基本社会文化圈,众多教派在各自的领地传法,形成各自的文化圈。1011世纪大译师仁青钦桑布大师在阿里广收徒弟,传播新密教,以普兰的科迦寺和古格的托林寺、拉达克的聂玛寺等为主建立上百座宁玛派新密教的弘法场所。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佛学大师扎西朵杰在前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系马泉河)北岸创建了多吉扎寺,成为北川宁玛派的祖寺。此后还有顿曲寺、拉巴寺、日巴寺11?等成为阿里地区宁玛寺的主要寺院。15世纪初,萨迦高僧贡噶桑布在阿里的孔雀河和象泉河流域收徒传法,讲授“道果法”和“喜金刚修法”等,在他的影响下古格建立皮央和热布杰林寺,在普兰把有名的科迦寺和喜德林寺变成萨迦派寺庙,弟子遍及古格、普兰和木斯塘等地

10、。在后藏建立的俄旺曲德寺,皮央和科迦等也成为了其属寺。噶举派卓衮藏巴迦热(11611211年)弟子众多,后来按照不同地方的传播,形成了上、下和中三个支系。上竹巴阿里以阿里三围为主要传播地域,下竹巴或南竹巴以藏南地带或现在的不丹王国地方为传播中心,中竹巴则以拉萨河下游北边的竹寺为驻锡地。上竹巴创始人郭仓巴 贡布多吉(11891258年)在阿里的神山神湖周围修炼多年,开创神山神湖的转经道,为该教派在阿里地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直贡噶举派的古雅岗巴大师在冈底斯神山的南面修建了直贡噶举派的第一座寺院江扎寺。其先后与古格普兰拉达克王确定了供施关系后,在神山和阿里三围地区传法,在其鼎盛时期江扎寺的属寺就扩大

11、至十六座寺院28。格鲁派在15世纪开始传入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由古格本土的格鲁派高僧阿旺扎巴在象泉河周围传法,先后以东噶寺和托林寺为弘法场所。托林寺得到古格王统及僧众的支持,后在古格境内兴起学法热潮,相关的建筑也随着兴起。遍及古格王国境内的东布、达巴、莽囊、东噶、朵香、喀泽和萨让等地。托林寺也陆续扩大规模,下属还扩大至二十五座属寺12?29,以这些寺院为主的格鲁派在象泉河谷流域传播,另外孔雀河流域的贤佩林寺和噶尔扎西岗寺、日土伦珠曲德林寺都成为传教中心。除了这些各大教派的母区域社会研究39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寺之外,还形成以属寺为分布点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以四大河

12、流区域为繁衍点,以神山神湖作为依靠,分布在周围。冈底斯为阿里地区最大的神山。围绕着神山东面有仲哲普寺(神通幻术洞)、南面有噶举派最大的寺院江扎寺,西面有聂布日宗寺(曲古寺)、北面有哲日普寺。这些寺院成为神山周围最重要的建筑遗址。玛旁雍错为阿里普兰境内的一座天然淡水湖,圣湖与冈底斯神山相互呼应,在圣湖的周围也形成文化圈,最具价值的建筑遗址莫过于在圣湖周围的八座寺庙。分别为色瓦龙寺、聂果寺、楚果寺、果粗寺、吉乌寺、嘉棋寺、朗纳寺、本热寺等,这些建筑环绕在圣湖周围,赋予周围地区不一样的文化符号和使命。(三)城堡和遗址类建筑城堡类建筑在阿里地区具有特殊地位。这些城堡不仅仅是当地政权的中心,还是当时最大

13、的文化集聚区。现今有些城堡还成为当地最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阿里地区最有名的城堡建筑都在古格和普兰一带。如吐蕃赞普后裔吉德尼玛衮在954年来到上部象雄修建的尼颂城堡13?30,该城堡是吉德尼玛衮政权的政治中心,位于普兰境内。泽杰城堡位于普兰的杰蒂地方,曾经是普兰王国前期的首都之一,也是普兰人与珞巴人的争执之地。31还有古格早期的城堡之一木让卡尔波切城堡32,此遗址位于札达县托林寺西南方向。罗伯特 维塔利认为此遗址可能位于多香。33另外还有扎不让城堡,位于象泉河南边。这些城堡代表了本土的发展规模。最有名望和史料价值的就属古格王国的都城遗址,皮央东嘎遗址、托林寺(996年创建)遗址均位于札达县札

14、布让区,在象泉河旁侧。在古格时期西藏阿里地区的重要城堡和村镇略考一文中描述:“阿里地区的城堡和村镇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城镇的含义,它更多的是一种地名上的意义。这些重要城堡的出现与他们曾经是一些相对繁荣的居民点和拥有巨大实力的军事要塞有关,他们在古代阿里地区发挥过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34由此可知,阿里地区的城堡建设有军事、政治上的考虑。另外,还有很多遗址如表1:表1阿里地区古建筑或遗址明细表普兰尼颂城堡普兰泽杰城堡札达县木让卡尔波切城堡或多香遗址札达县古格王国都城遗址札达县皮央东嘎遗址札达县托林寺遗址(象泉河南岸)札达县玛那寺遗址札达县卡尔普遗址札达县达巴遗址札达县麦龙沟寺庙遗址札达县香孜遗址

15、札达县江当遗址及桑丹达吉林寺普兰县香柏林寺遗址噶尔县扎西岗寺古建筑(狮泉河周围)普兰县贡不日寺(孔雀河北岸)普兰县科迦寺从以上建筑遗址和图表(图135、表1)可知阿里地区大部分的建筑遗址点分布在札达县和普兰县等地,这些区域分别在四大河流周围的平原河谷地带,且西南为喜马拉雅山脉。根据文中描述:“古格及其他同时代遗址的特点来看,都比较注重扼守险要之势,使寺庙居高凭险,具有一定军事防御的功能,这应当是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决定的。”36可以知道,当时虽然平原地带适合人类居住,但是在选址时还考虑到外部入侵与周围生存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现今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遗址、古如甲木遗址、托林寺遗址、皮央东噶遗址等

16、分别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名单,这些遗产为保护阿里地区的建筑文化遗址提供很好的保障与支持。文化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迁,物质遗产遗址扎根在土地上,成为时代的符号和历史的痕迹。其中的建筑文化遗产分布更是有其本土的特色和发展的范围。与中国宗教名胜中列举的佛寺时空分布规律相比14?37,阿里地区的佛寺建筑文化又有相对的趋同性和差图1区域社会研究仁青卓玛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40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2023 年 3 月第 1 期第十一卷总第四十一期异性。具体表现在阿里地区是“古城内外佛寺多”,如古格王朝遗址和皮央东嘎遗址、穹隆银城遗址等最早都是阿里的行政执政的重要

17、都城和中心行政区,后来随着佛教的引入增设佛堂佛殿,在古格都城遗址中就有各类庙堂房屋400余座和佛塔28座38,皮央东嘎遗址中就有大量的佛殿、佛塔、石窟等。阿里地区“神山神湖寺院多”,如冈底斯神山和玛旁雍错湖周围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寺院建筑遗产密集的区域(上文已述)。阿里地区“教派盛区建筑多”,如以直贡派江扎寺为主的十六座属寺和以格鲁派托林寺为主的二十五座属寺构成各教派的繁衍点和文化圈。二、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建筑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阿里地区的建筑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囊括了阿里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以及古今现代人活动并保存下来的可视性遗产。在文化遗

18、产中建筑占有重要的份量,是阿里地区文化活动和人类征服自然的最直观性的外在形式。阿里的建筑文化遗产在空间分布方面呈现出聚集性的特征,与我国国家级佛教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特征相似39。从时间上看阿里地区的建筑文化遗产可以从远古的墓葬和石窟等遗址的发现说起。其中阿里地区最重要的佛教寺院遗址托林寺和科迦寺等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10世纪。阿里古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集中在阿里西南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的平原地带,以四大河流为主的河谷地带、以神山神湖为主的山谷地带以及以历史主要行政区域或教派根基为中心的平原地带。阿里地区文物志中记载:“阿里地区经过文物普查调查发现的各类文物点,包括石器、岩画、墓葬、寺庙、石窟等不同

19、的门类。其分布状况大体上是沿阿里的几条主要河流如狮泉河、象泉河、噶尔河等流域分布,南部地区比较集中;北部发现的文物点可至日土班公湖一带,而越过北纬34,则多为荒凉的无人区,人畜罕至,很少寻得文物点的线索。”40由地理环境和建筑文化遗产分布点可知阿里南北部的文化差异较大且遗产点都聚集分布在某一区域内,地域发展并不均衡。从阿里地区文物点分布示意图(图2)41中可知阿里古石窟和岩画等早期遗址大部分在日土县和噶尔县、革吉县周围,大部分的古遗址和古建筑分布在札达县和普兰县。而这几个县内有阿里地区乃至我国及亚洲一些著名河流的发源地,也被称为“四大河”,在藏文的很多文献中将其描述为是冈底斯或玛旁雍错四周流淌

20、的四大河流15?42,分别为森格藏布(狮泉河)、达却藏布(马泉河)、马甲藏布(孔雀河)、朗钦藏布(象泉河)。四大河流虽发源于青藏高原却大部分最终流入印度,养育了喜马拉雅周围的民众。可知阿里地区根据其本身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因素构成自己的文化遗产发展脉络和特点。三、阿里建筑遗产分布的影响因素阿里建筑遗产分布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有阿里地域环境的影响、人口的制约、本土历史文化的影响、周围文化的冲击以及交通通讯的影响等。(一)地域环境的影响阿里地处西藏西部高寒山区,南隔喜马拉雅山与印度、尼泊尔接壤,西接克什米尔,东连后藏,北隔昆仑山与新疆相连。与周围的各个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境内平行展布着喜马拉雅、

21、冈底斯、喀喇昆仑等三条北西至南东走向的巨大山脉,因南北气候的差异,大部分建筑文化遗产分布在普兰、札达、日土等四大河源附近的水源富饶之地。阿里古老象雄地区本为苯教的发祥地,后来以阿底峡为主的佛教文化的引入,托林寺为主的佛寺等的建立、以及丙辰大法会等重要佛教活动的兴起,使藏传佛教文化在这里复苏,阿里也成为了佛教后弘期的中心地位,藏传佛教也开始在这里兴起。从马泉河流域由东向西,由克什米尔沿着狮泉河由西向东,成为印度与吐蕃文化的交汇地点。冈底斯不仅是佛苯教徒的圣地,也是印度教图2区域社会研究41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徒16?43和耆那教徒17?所尊奉的神山。再加上周围寺庙建

22、筑林立,成为教徒们朝圣的核心区。冈底斯神山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连接着周围的人群。其中以四大河流域、冈底斯为主的神山神湖成为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传教基地,各大教派如雨后春笋般在周围衍生。(二)人口的制约阿里全区海拔在4500米以上,地形和气候较为复杂,以冈底斯山脉为界,分作南北两个自然环境区域。北部地区18?44是山系、高原面及宽谷湖盆的组合体地势相对平坦、开阔。气候干燥寒冷,为纯牧业经济区,基本无农业分布。南部地区19?地貌类型属喜马拉雅北坡与冈底斯山系之间的小型河谷平原及盆地,气候相较于北部较为湿润,能种植小麦、青稞等喜凉作物,为半农半牧经济区,是阿里地区主要农业分布区。45因此自然环境的影响制

23、约着人口的发展。资源富饶之地人口多且聚居,资源匮乏之地人口少且罕见是阿里地区自然环境使然。以四大河流为主的河水流域是农牧业生产和阿里地区人口聚集的区域。“城堡周围是人口聚焦的地区,以阿里王、普兰王、古格王占据的布让、札布让及拉达克成为阿里主要人口聚集区,东部广大地区仍散居着各传统游牧部落。后来随着东部地区人口增多,西南部的亚泽王系和西部拉达克王系被尼泊尔、印度所吞并,人口相对减少。”46因此,从现在的寺院建筑遗产和人类活动轨迹、人口迁移的特点来说,人口在一定上制约着阿里地区建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三)本土历史文化的影响阿里地区在吐蕃赞普后裔吉德尼玛衮来到此地之前是为象雄之地。它是藏族古老文明的

24、发祥地,又是藏族古代原始宗教的发祥地。47后来佛苯融合,雍仲苯教在这里盛行,在古辛和赞普支持下,王室成员争先恐后地为王室家族修建苯教神殿赛康,也就是神殿。48之后的考古专家发现赛康遗址不计其数,现今探寻到的苯教古城堡和古建筑遗址成为阿里地区最早和最具有史料价值的考古文物点。迄今为止阿里地区依然有苯教寺院和苯教信仰在冈底斯周围盛行,很多闭关修行的喇嘛和修行洞成为阿里地区建筑文化中不可忽略的建筑点。后来吉德尼玛衮的到来,更是改变了阿里周围城邦的性质,阿里地区周围象雄万户统治的城堡热拉喀玛和扎让城堡等上部区域陆续归让与他49,后来上下象雄的诸多大家族的支持下,建立了阿里三围。把阿里分成三个势力范围,

25、让三个儿子各掌其政。长子拜吉日巴贡统领南自芒玉、帮库那赞,东至日土、色卡廓、囊括典角噶夺、日瓦马夺、弥杰帕彭雅德、朵普巴钦等地,北自色卡工夺,西至卡奇拉泽加等范围。由次子赤扎西贡统辖普兰、古格、亚泽等范围。由幼子德祖贡统辖桑噶古松、毕帝、毕曲等范围。50并先后修建了阿里地区最有名的佛教寺院托林寺、科迦寺、日巴寺等。拉喇嘛益西维等佛教大师在藏传法讲法,翻译佛经,开大法会等一系列活动使阿里地区名声大噪,各大教派陆续聚集在冈底斯周围,阿里成了上路弘法的主要场所,托林寺成为主要据点。各大教派的寺院及属寺也陆陆续续在周围繁衍。(四)周围文化的冲击阿里地区本为民族聚集区,这里的日土县、普兰、扎达县都与境外

26、的尼泊尔、克什米尔、印度等接轨,普兰县更是位于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是周围多文化聚集和交流的中心。拉达克本为阿里地区的分支,更使周围民族文化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形成喜马拉雅内外人文文化和四大河流的流域路线都围绕周边地区民族相互联系又各自发展的生存模式。因此,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学者和商人在喜马拉雅内外徘徊。在西藏考古中描述:“西藏存在着一种从新石器传统发展起来的巨石原始文化。这一文化沿着两条路线传播。一条通过库库诺尔地区的欧亚大平原通道进入西藏中部,或许一直延伸到后藏,另一条进入克什米尔和斯皮蒂”51。这说明阿里地区的文化并非单一

27、的地区文化。如10世纪左右拉喇嘛益西维到阿里传法,到之后的仁钦桑布等二十七名学子去克什米尔和印度传法,加尊森格和那措楚称译师酬黄金去印度聘请佛学大师阿底峡等都加剧了周围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影响。仁钦桑布还曾委托一名叫做比塔卡的克什米尔工匠制造过一尊他父亲的青铜像52,这说明艺术建造方面也有参考当时克什米尔等地区的可能。因此阿里苯教文化随着印度佛教的影响而改变内容,甚至阿里大部分区域接受佛教文化,成为上路弘法的核心区域。随着佛教寺院和建筑,以及多教派在冈底斯周围相继而生。冈仁波齐为西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一个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夙愿莫过于去冈底斯山朝圣。他们认为,围绕冈仁波齐转一圈可以洗尽一生罪孽;转上

28、十圈者,在500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上百圈者,区域社会研究仁青卓玛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42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2023 年 3 月第 1 期第十一卷总第四十一期便可以升天成佛。所以说,冈仁波齐是信仰者、崇拜者和赞颂者的顶峰,其是高悬于圣人、圣徒心灵中的精神之巅。甚至认为,只要朝拜过冈仁波齐,其余的山都不用朝拜。(五)交通通讯的影响交通是连接点与点之间的重要的通讯方式,一段平缓的交通要道能跨越时空的牵绊,使周围人文文化传播的更加快速。在阿里地区志中描述:“历史上,森格藏布、噶尔藏布和朗饮藏布外流水系河谷地区是阿里地区与西亚、中亚、南亚和克什米尔等国

29、家和地区的交通要道。在玛旁雍错和冈仁波齐峰以东,从雅鲁藏布江源头旦曲藏布起,自西向东长达千余千米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形成了连接阿里至卫藏以至内地的主要通道。”53由此段可知阿里地区主要的交通要道还是以四大河流为主的水系上。阿里地区的这些重要水系不仅影响着主干道和道路的通畅,在一定方面也影响着周围建筑的形成和传播时间和速度。“纵观天下寺庙分布,通常情况下会在适合僧侣修行、有利于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及交通便利的地方选址。近水而建,一方面可以解决僧侣日常生活用水;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水路交通满足物资供给、僧侣出行和佛教传播的需要。”54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也一定反映出这种便利性,尤其是佛寺建筑更是遵循

30、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等独特地理位置。结语阿里地区的建筑文化遗产有其发展的特殊性,也有建筑文化遗产发展的共性。阿里的建筑文化遗产在空间分布方面呈现出聚集性的特征,与我国国家级佛教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特征相似。分布集中在阿里西南部和阿里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的平原地带,以四大河流为主的河谷地带、以神山神湖为主的山谷地带,以及以历史主要行政区域或教派根基为中心的平原地带。大部分建筑文化遗产的成因与地形和当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更替有一定的渊源。阿里地区大部分的建筑遗址点在札达县和普兰县等地。这些建筑文化遗产分布的影响因素有阿里地域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人口发展的制约、本土历史文化的影响、周围外来文化的渗入、阿

31、里地区交通通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注释:位于阿里改则县先遣乡政府以南50公里处的洁色山脚下位于阿里改则县洁色山以南2公里处的达根恰那山顶上。位于阿里改则县先遣乡和察布乡交界处的亚巴迟山脉东麓。位于阿里噶尔县门土乡以南30公里的穹隆河谷北。位于阿里普兰县巴噶乡雄巴村北。是日土县日土区境内阿不兰热山的一条山沟。此石丘墓葬年代初步推断可能属于西藏早期金属时代的遗存,约公元6-7世纪。改则地处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的东部、藏北高原的復地。面积97437平方公里,人口1.5万。县址驻隆仁,隶属阿里。改则县地处南先场高原湖盆地,均为高山河谷地带、无平原。山势平缓,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主要山脉有昆仑山、

32、隆格尔山等,隆仁因其北面的普玛仁布河而得名,居民500多人,房屋配有太阳能取暖。位噶尔地处西藏最西部,是西藏18个边境县之一。面积17197平方公里,总人口0.98万,葛尔藏语意为“帐篷、兵营”。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的森巴(锡克族)军队人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县府驻狮泉河镇,隶属柯里,葛尔产3种古怪的鱼:裂腹鱼、裸裂尻鱼、維吻唇鱼。狮泉河鎮还是阿里地委、行署机关驻地。从这里经日土,走新藏线去新鍾的喀什。阿里南北线从二十二道班分线到这里汇合了。位于噶尔县门土乡南面,为象泉河源头的寺。12?位于札达县鲁巴组拉巴林。11?位于札达县萨让乡。13?托林寺下

33、面的二十五座属寺为(分别在扎达和噶尔两地):达巴寺、江久林寺、色底寺、拜噶寺、江久林寺、拉叙寺、噶帕寺、鲁巴寺、当巴寺、东布日寺、怒布寺、夏益寺、香琼隆寺、东噶寺、巴角寺、普日寺、莽廊寺、日巴寺、当巴寺、萨让寺、日帝岗寺、曲色寺等。14?辜喀尼松城堡,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仁贡乡噶尔东村的形似大象的山顶上,有三道攻不可破的围墙,围墙四周有四大城门,除了东门外,南门、西门和北门平日紧闭不开。东门是王族和大臣出入的地方。只有王族外出远行或远道归来时才开西门,城堡南边的山坡上有百户居民的遗址。吉德尼玛衮,他的父亲是吐蕃未代赞昔朗达玛的孙子拜廓赞,其哥哥是赤区域社会研究43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

34、TEAUFORUM扎西泽巴拜。15?根据中国宗教名胜列举的佛寺统计分析,中国佛寺时空分布规律可概括为:“名城内外僧占多;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盛区寺院多。”16?17?冈底斯北狮泉河流经克什米尔成为印度河;冈底斯西南象泉河过古格王国的中心区扎达盆地,流入印度被称为萨特累季河;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之间的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上游,进入印度叫做布拉马普特河,最终汇入圣河恒河;源于冈底斯山南面喜马拉雅山地的孔雀河是恒河支流格拉河上游。18?印度教将冈仁波齐称为“凯拉斯”,认为印度教诸神中法力最大的湿婆神经常居住于此。19?古印度的耆那教徒把冈仁波齐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20?包括日土、噶尔

35、、革吉、改则、措勤等县。21?包括札达、普兰两县。参考文献:1阿里地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编.阿里旅游自助指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社,2018.2古格次仁加布.阿里史话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175.3陈子君,周勇,刘大均.中国古建筑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2).4杨柳.浅论中国古建筑遗产的分布于原因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5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顿珠拉杰.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J.西藏研究,2003,(3)75152杜齐.西藏考古M.向红茄,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

36、7:11.19.51.810霍巍.西藏西部佛教文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37240.918353638404145索朗旺堆主编.阿里地区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134.132.96.94.85.8.8.2.11121314151617顿珠拉杰.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J.西藏研究,2003,(3).192021熊育群.探险西藏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52.59.59.22才让太,顿珠拉杰.苯教史纲要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299.232425顿珠拉杰.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J.西藏研究,2003,(3).26272

37、82930古格次仁加布著.传奇阿里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78.94.131.19.31323334黄博.古格时期西藏阿里地区的重要城堡和村镇略考A/纪念古格次仁加布藏学研究文集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8:644.641.641.637.37王清廉,张和纬.中国佛寺地区分布与选址相地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3).3954何峰,牛静静.国家级佛教建筑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21,(2).424344张建林.荒原古堡西藏古格王国故城探察记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8.6.6.4653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志编纂委员会编.阿里地区志(上、下)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1168.666.474950古格次仁加布.传奇阿里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13.17.48才让太,顿珠拉杰.苯教史纲要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98.责任编辑星全成责任校对薛振东区域社会研究仁青卓玛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