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困境与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7286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困境与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困境与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困境与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 月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黄炎培职业教育观视域下的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素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作者简介:沈芳芳()女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教育研究“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困境与对策沈芳芳鲁学冬(.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泉州.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通识教育学院福建 泉州)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磁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主体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呆板等“痛点”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依据“三教”改革的任务和目

2、标立足学校实际情况通过锻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重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多维感受等措施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改革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开展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于 年 月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 号)明确指出:“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 年起教育部还支持上百所高校陆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以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

3、高校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提高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依据“三教”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一、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困境(一)教学主体单一缺乏协同育人机制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教育主体有三即辅导员、校内任课教师以及企业指导教师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日常管理中其干部身份更加突出在开展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参与性不强 校内任课教师包括通识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 目前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授课任务基本上是由学校通识课的中文类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师与通识课教师的教学

4、则泾渭分明相互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从通识课教师专业背景来看中文类专业是主体其他人文类专业的偏少从而难以实现系统深入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 企业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但其通识性知识及理论课教学经验不足不能有效地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中来 综上所述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三方的缺失是造成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主体单一的主要原因(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知”“行”分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很多内容远离如今的生活一般认为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反应 由于教材内容更新较慢倘若教师仅仅依赖教材不及时补

5、充与之相磁的现实中鲜活的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对于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的教学往往注重“知”而忽视“行”学生缺少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探索与体验这不利于学生深度理解传统文化的意蕴也会阻碍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弘扬(三)教学方式呆板传统体验同一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学方式沈芳芳等:“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困境与对策不断更新(演示文稿图形程序)悄然代替传统的书写成为教师上课的主要手段 虽然书写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但教师仍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强调理论知识本位这种教学只注重视觉和听觉忽视了学生触觉、嗅觉等不同的感官感受学生无法

6、体会到在学习过程中的多维感受也容易产生教师上课太过劳累而学生太过安逸、学生过分倚赖教师而过少主动探索等问题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其教育对象是全校学生 不同专业的学生其需求不同而教师往往用相同的方法教授相同的内容没有结合各个专业、行业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施教造成教学缺乏针对性二、“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对策(一)锻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在“三教”改革中教师是关键 高职院校理应着力锻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其一从辅导员层面来讲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干部和教师双重身份的作用主动

7、挖掘和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素材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形成“课内 课外”协调育人机制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常态其二就任课教师而言首先要针对教师团队专业背景知识单一的问题学校在招聘通识课教师时应注意吸纳一些具有除中文以外其他人文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其次通识教师要结合专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业教师应积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携手破除通识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课程教学堡垒加强通专融合度最后在“互联网 ”背景下教师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其三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建立“校内 校外”协调育人机制“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

8、宝库他们给学生展示的不仅是精湛的手工技艺还有其中所蕴含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够让学生“沉浸式”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长久的生命力(二)重构课程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其一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加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效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有效链接满足新时代要求和学生个性化需求 以中国古诗词为例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关于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在讲到诗人的家国情怀时教师可以结合发生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社区基层干部、广大企业员工乃至普通民众身上的“抗疫”故事来讲解并以鲜活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从而将抽象的爱国精神化为具体的爱国事例 这样

9、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何为家国情怀、何为责任担当、何为理想信念其二因“地”设置特色地域文化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遍布祖国大地如荆楚文化、黄河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都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瑰宝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应立足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充分利用与开发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课程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一方面是将地域文化纳入通识课程 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单独开设“精讲”的地域文化课程如浙江大学开设了“江南文人士大夫文化与西泠印社”山东财经大学开设了“齐鲁文化概论”等二是将本土文化资源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体系中进行“粗讲”实现课程的“增容”如泉州职业

10、技术大学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就增加了剪纸、惠安女服饰、德化陶瓷等传统闽南非遗文化内容 另一方面将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程 例如在建筑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增设闽南古厝的内容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中增加惠安女服饰的内容等让学生近距离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其三建构“纸制教材 数字资源”的课程体系 信息化时代“纸制教材”向“纸制教材 数字资源”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 当代大学生是自媒体主要的参与者和体验者 有调查显示我国近 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各种类型的自媒体自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要途径 学生这种“碎片化”“快餐式”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教学内容少、时间短、便于传播的微

11、课相契合 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自创或借鉴示范教学包来创建微课程借助自媒体发布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拓宽教育阵地其四扩大课程内容的外延 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书本知识也包括能够影响学生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的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积极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为学生打造线下实践学习路径实现“知”与“行”的合一 例如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博物馆、传统古村落和传统工艺制作过程等指导学生开展田野调查使其在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下“沉浸式”感受历史的变迁丰富其情感体验培养其科研能力 学校应积极鼓励师生共同创建陶艺、皮雕、葫芦丝、汉服社等社团定期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与弘

12、扬的社团活动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三)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多维感受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明确指出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我国围墙式的教育情况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模块化重组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个别化、针对性的指导 如运用(小规范限制性在线课程)课程教学模式在课前将学校购买的或自己创建的在线教学资源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线下课堂的授课中与学生一起解决疑难以及集中精力进行具有更高价值的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也可以与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联合借助超星平台、腾讯

13、会议、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展线上直播课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馍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不能仅通过口授耳听的形式实施还要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项目的主题和特色不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学习沙龙、经典诵读比赛、书法会展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高职院校要整合校内相关教学资源建设传统文化艺术工坊让学生体验传统艺术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育人实效 如苏州大学成立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并设有“中国传统文化讲堂”“中国手工艺作坊”“传统文化公益课堂”和“中外大学生伙伴计划工作站”等多个高互动性和强实践性的文化教育子顶目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灵

14、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反馈评价结果可以档案袋、成绩单等“实体 网络系统”的形式呈现完整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 新时代所提出的新要求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既是应然也是必然 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应正视困难积极迎接挑战认真落实“三教”的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深厚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杨文轶.教育部支持 所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

15、文化传承基地/.().:/./.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陈云云.文化生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重庆:西南大学:.李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创新研究.淮南师范学院学报():.王丽霞.高校传统文化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齐鲁师范学院学报():.邹浩杨怡斐.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形塑与培育.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于仰飞宋晓梅.“互联网 ”背景下社区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实践及路径研究.继续教育研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育新人: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侧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何彦秋.义务教育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 市为例.教育观察():.执行编辑:赵同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