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基本特性和建设项目协同推进机制构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6991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基本特性和建设项目协同推进机制构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基本特性和建设项目协同推进机制构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基本特性和建设项目协同推进机制构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书书 开发研究 年 月第 期总第 期【一带一路】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曹忠祥(),男,甘肃平凉人,理学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基本特性和建设项目协同推进机制构建曹忠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北京 )摘要:国际经济走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以跨境交通基础设施为纽带,以投资贸易、产能合作和人文交流为重点,以贸易投资便利化机制和制度安排为保障,以沿线及其吸引范围内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促进沿线地区经济要素自由流动集聚、产业优势互补和经济协同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国际经济走廊具有合作主体的多元

2、性、跨境通道的高度依赖性、合作领域的多样性、非经济因素的强度约束性等几个基本特性。国际经济走廊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合作重点的基础设施、经贸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项目建设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实践证明,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对接、科学的建设规划、因国制宜的合作方向和建设重点选择、各领域项目建设协同推进和国家间的政策沟通对国际经济走廊建设至关重要。未来必须从国家、区域、领域、项目四个层面搭建立体化的机制,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协同推进和经济走廊合作模式的顺利实施。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协同推进机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我国正致力于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3、,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推动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实施,以“五通”为核心的国际交流合作顺利推进,“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国际合作战略布局初具雏形,已经和正在对稳定世界经济增长、对外开放格局优化和经济发展国际空间的拓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先期收获和各种风险与挑战同步显现,以六大经济走廊为统领的不同国家间、不同领域间和各类建设项目间的系统性、协调性不足问题可能对“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和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为此,着眼于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和风险,结合国际地缘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构建经济走廊建设项目的协同推进机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

4、命题。一、国际经济走廊的内涵经济走廊()是经济要素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不断集聚和扩散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经济空间形态。就其实质而言,经济走廊属于交通经济带的范畴,是以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为纽带,以沿线或其吸引范围内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为支撑,人口、资源、信息、客货流在沿线集聚流动,沿线各城市或区段间具有紧密技术经济联系和生产协作关系的开放型经济地带。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经济走廊分为国家内部多个地区之间的跨地区经济走廊和由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形成的跨境经济走廊两种不同类型。关于国际(跨境)经济走廊,学界对其内涵和定义尚不统一。国内外早期对国际经济走廊的认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

5、域一体化不断发展、边境口岸城市和国家间相邻区域合作日益受到不同国家重视以后才出现的概念。如欧盟委员会 年将“欧洲走廊”定义为由公路、铁路、通信线路等在相邻城市和地区间跨界流动所形成的“轴线”,并在 年发布的 欧洲空间发展战略()中指出基础设施是“欧洲走廊”重要的特征元素,同时首次提出将“发展”作为“欧洲走廊”的核心元素,还进一步指出不同部门间政策联系对城市走廊经济空间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 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第八次部长会议上,亚洲开发银行将“经济走廊”定义为次区域范围内生产、投资、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联系为一体的经济合作机制 。此外,近年来国内学者也从次区域合作视角对国际经济走廊提出了

6、自己的认识。王磊等认为,跨境经济走廊是相邻国家和地区间以跨境交通干线为主轴,以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为腹地,开展产业对接合作、物流商贸等形成的带状空间地域综合体 。杨鹏认为,跨境经济走廊是一种强调优势互补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其实质是发展通道经济 。卢光盛等认为,国际经济走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在综合考虑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相邻区域进行互联互通,形成一个生产、贸易和基础设施等为一体的特殊地理区域,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通过有效的产业互补发展,释放沿线各经济中心的比较优势,最终形成沿“廊”地区的经济增长极,促进沿“廊”国家之间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跨境经济

7、合作机制 。从国内外对国际经济走廊的定义可以看出,多数学者更多关注的是相邻国家间部分地区依托跨境交通通道所形成的空间经济合作机制或形态,属于次区域合作的范畴,关注的重点也更多局限于产业合作和经济发展领域,而对沿线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人文交流合作关注不足,同时对国家间政治互信、地缘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律)等对经贸合作的影响重视不够。此外,部分学者从经济区域、合作机制角度对国际经济走廊进行界定,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国际区域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合作空间范围的扩大和新的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涌现,特别是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六大经济走廊”概念的创造性提出,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已经突破了次

8、区域合作的范畴,无论从参与主体、空间尺度、合作内容还是从制度基础来看,其内涵与外延已经明显有所拓展 。笔者认为,国际经济走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以跨境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以投资贸易、产能合作和人文交流为重点,以贸易投资便利化机制和制度安排为保障,以沿线及其吸引范围内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促进沿线地区经济要素自由流动集聚、产业优势互补和经济协同发展,进而带动相关国家(地区)共同繁荣进步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二、国际经济走廊的基本特性从国际经济走廊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我国目前正在着力推进的六大经济走廊的现实表征可以看出,国际经济走廊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性。(一)合作主体的多元性与

9、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次区域相比,我国所倡导的国际经济走廊涉及的国家更多,除中巴经济走廊属于双边性质的经济走廊外,其他五大经济走廊都具有明显的多边合作特征,具体地域空间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家间沿边区域,而是深入到相关国家内陆腹地,绵延均达到数千公里。正因为如此,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的利益相关方更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不仅需要相关国家政府的认同与支持,也需要各国地方政府和民众的积极参与。(二)跨境通道的高度依赖性交通通道是国家和地区资源、商品、人员流动的载体与媒介,也是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国际经济走廊的形成演化过程中,交通通道不仅构成了经济走廊最初的物理形态,更成为经济走廊向高阶方向发展演

10、化的重要支撑 ,。交通通道的通达性与便利性是衡量经济走廊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所涉及的多数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欠账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能力有限,加之国家间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建设的标准不一,给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带来很大难度。(三)合作领域的多样性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模式,国际经济走廊设想主要是基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层面的考虑,经贸合作应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从经贸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角度出发,也必须将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生态保护等作为合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条件,这也是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

11、“五通”的应有之意。(四)非经济因素的强度约束性尽管国际经济走廊合作模式具有超越主权边界和意识形态的性质,我国也将“合而不同”“共商、共建、共享”作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但是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相关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仍然对经济走廊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西方大国的干预、我国与相关国家政治互信的变数以及部分国家内部政局的动荡都有可能使经济走廊建设偏离正常轨道。与此同时,国家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度、政策、法律的差异,以及民族宗教文化的冲突、社会贫困、极端恐怖主义问题的长期存在,也对国际经济走廊建设产生约束。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项目的关联性和

12、相互影响国际经济走廊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多、领域多、限制性因素多,围绕不同领域和不同目标诉求的建设项目也比较多,无论从各合作领域相互配合还是从相关项目建设层面来看,不同类型项目的建设都具有一定关联性和相互影响。(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经济走廊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影响就一般意义上经济走廊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来看,交通运输是完成区域经济系统物质生产要素和产品等空间位移的主要载体,功能提高后的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强化区域经济系统内外的经济联系,提高系统开放的程度和效率;同时,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有效提高区域经济系统的区位优势,增加对投资的吸引力,带动本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和新优势

13、产业的形成,促使区域经济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 ,。对于“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沿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老化问题严重,这是造成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环境闭塞、与国际市场脱轨、自身投资环境差、国际资本进入困难等问题的直接原因。率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利于不同国家特别是区域间交易成本降低和市场空间拓展,促进国际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发展,也为国际贸易、产能合作和人文交流及其相关项目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二)经贸合作项目是基础设施和人文交流项目推进乃至经济走廊建设的核心动力土地、技术、资本、信息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和在经济走廊沿线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国家和地区

14、间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要素、产品交换成为客观需求,也为跨境、跨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了前提,这是国际经济走廊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基本动力。因此,经贸合作是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核心内容。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就是要通过促进经济要素在沿线有序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不断推动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逐步实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空间优势资源(要素)的价值实现与增值,最终达到合作共赢和经济社会共同繁荣进步的目标。单纯从经济意义上来考虑,经贸合作及其相关重大项目建设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交流提供需求动力,将倒逼发展中国家和项目东道国改善自身发展的基础设施与人文社会环境,而经贸合作和项目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溢出,也将提升

15、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民生发展的投入能力。(三)人文交流合作为基础设施和经贸合作项目建设根植民意基础相较于经贸合作,人文因素对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更加深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正在经历由“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转变,“走出去”步伐的逐步加快要求国家和企业对投资项目东道国的社会发展环境有充分的了解,而人文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互信以及为对外经贸投资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氛围的重要手段,同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等方面的产业“走出去”也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不同国家历史文化、宗教传统、生活习俗和

16、社会民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和企业对外投资地点、投资方向和投资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从共建“一带一路”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考虑,从国际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和经贸合作项目顺利推进的现实需求出发,必须将人文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作为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与基础设施和经贸合作项目协同予以推进。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启示中巴经济走廊作为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的开篇之作,在中巴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各方面合作建设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合作等一些旗舰项目建设获得早期收获、经济和社会意义开始显现,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随着合作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的问题

17、 。总结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经验,可以对“一带一路”经济走廊项目建设协同推进得出如下几个重要的启示 。(一)重视政治互信和战略对接走廊沿线成员国之间良好的政治关系以及基于政治互信基础之上的共同地缘经济利益诉求,是推动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石和根本动力。跨境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是基于“求发展”这一共同基础和利益诉求之上的,其目的是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和利益融合,建立更为紧密的国家关系,实现“共赢”。各成员国只有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积极构建相互舒适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地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才能使经济走廊建设取得更多的实质性进展。(二)制

18、定科学的经济走廊建设规划中巴经济走廊的显著成效得益于两国元首战略共识基础上的规划,而后期建设过程中诸多风险和问题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规划对一些困难和问题的估计不足。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遇到的问题只是其他经济走廊的一个缩影,其他经济走廊涉及的国家更多、地域更广、影响因素更为复杂,这就更加凸显了先期全面系统规划对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此,我国未来在推动“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必须将规划制定作为走廊前期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力求为走廊建设描绘出一张清晰的蓝图,并对走廊的界定、线路的布局、投融资方式等重要内容做出尽可能详尽的设计。必须发挥我国在规划制定中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输入

19、各成员国的意见,以此减少走廊建设过程中各国内部的政治风险。(三)照顾相关国家国情和重点关切,因国制宜选择合作方向和建设重点“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沿线国家众多,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走廊建设必须按照共同但又有差别的原则,在共同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分工协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大目标框架下,针对各国比较优势和影响区域合作的重大问题,选择适宜的合作方向和建设重点 。据此,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各成员国的合作发展潜力,同时也有利于有效避免各国间的分歧。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作为前期合作重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四)尊重经济走廊建设基本规律,促进各领域项目建设协同推进

20、经济走廊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通道建设的适度超前是符合国际经济走廊发展演化基本规律的,但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协同推进也是经济走廊系统良性互动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实践证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现阶段相关国家合作及走廊沿线地区开发开放发展产生了重要带动作用,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在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条件大为改善后,如何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沿线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如何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并不断优化城市形态形成走廊沿线的战略支点、如何真正实现互利互惠推动各国各区域板块更加均衡发展、如何通过人文交流培植经济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民意基础,将成为更为

21、关键的问题 。(五)重视政策沟通,为项目建设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国际经济走廊沿线各国市场分割以及主权国家所采取的不同限制政策,使跨境经济活动承担了较高的交易成本,一些国家政策的不稳定也给跨境投资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除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建设所受的政策影响外,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不同国家诸如生态环保、劳工等方面的政策限制,这一切固然有大国搅局和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但是项目投资建设之初对国外相关政策认知的不充分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化解风险的角度出发,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政策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五、“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项目协同推进

22、机制构建重点国际经济走廊的基本特性和相关领域建设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建设项目协同推进对经济走廊建设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成效、问题和风险挑战,汲取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教训,未来可以从国家、区域、领域、项目四个层面搭建立体化的机制,保障建设项目协同推进和经济走廊合作模式的顺利实施。(一)建立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对接和规划引领机制 加强高层磋商,形成合作发展共识与愿景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经济外交工作力度,加强与各国政府及其国内主要政治派别的协商对话,拓展和提升国家间双多边关系,增强与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推动各国就互利共赢、共建经济

23、走廊达成共识并联合形成战略对接的框架性文件。建立与走廊沿线国家的首脑会晤机制、战略对话机制、磋商机制、合作对话机制,使我国与沿线国家间关系向制度化、均衡化和全面化方向发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回应走廊域外国家的关切,努力寻求与各利益相关国的战略和区域合作机制对接,鼓励“第三方”积极参与经济走廊建设,减少对走廊建设的疑虑和阻力。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规划鉴于目前六大经济走廊中除中巴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外,其他几个经济走廊尚没有形成清晰的规划发展框架,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对走廊沿线国家的国别研究,积极拓展国家间联合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以我国主导、基于各国实现需求的原则,形成经济走廊建设综合性规划以及

24、各主要合作领域推进方案 。综合性规划作为经济走廊建设的顶层设计文件,要对经济走廊的基本内涵、线路布局、国别合作重点、投融资具体方式等进行规范化、专业化论述,明确各国共同推进责任及差异化权利与义务。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总体布局框架下,针对早期规划设计的六大经济走廊干扰因素多、建设进展缓慢的实际,当前可考虑对除中巴经济走廊之外的其他经济走廊线路方案做适度优化调整,推动“升级版”的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建议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东线中缅经济走廊和西线中尼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方向陆海联运通道、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方向经广西北部湾出海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欧班列与

25、境外经贸合作区联动发展等为重点,尽快着手开展经济走廊规划研究工作。加强组织保障,成立跨国综合协调机构借鉴中巴经济走廊的经验,成立由各成员国共同参与的经济走廊联合委员会,共同推动经济走廊发展规划编制,就走廊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展开协商讨论,并提出共同应对策略。联合委员会下辖由各国有关部门参与的基础设施、经贸、产能合作、人文交流、安全等领域协调分支机构,负责各领域政策沟通、协商谈判和协议签署,协调推动各领域项目建设进展。(二)强化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 以友好城市为纽带,促进走廊沿线重点城市全方位合作我国国内许多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如中巴经济走廊的乌鲁木齐市和白沙瓦市、

26、喀什市和阿伯塔巴德市、克拉玛依与瓜达尔已经结为友好城市,新疆与开伯尔 普赫图赫瓦省已经缔结为友好省(区)。未来可根据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经贸、投资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国内更多城市与走廊沿线重点城市建设发展合作“联盟”,通过多种形式的地方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和空间,同时减轻经济走廊建设在部分国家内部的矛盾分歧与阻力。加强次区域合作,探索合作中的规则及制度建设次区域合作是不同国家沿边地区依托国际通道和边境口岸开展经贸合作的国际区域合作形式,已经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要发挥次区域在国际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先导示范作用,加快边境口岸基

27、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通关、边境贸易以及加工、旅游等功能,共同商建边境自由贸易合作规则,建构并签署区域一体化协议体系,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为经济走廊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奠定基础。要充分调动沿边地方扩大开放、推动国际次区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沿边地区积极跟进孟中印缅、澜沧江湄公河、图们江等国际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建设,通过与周边国家或地方间联合组建合作推进工作组,建立合作中心,构建城市联盟和定期举办合作会议、论坛、商品展销会、经贸洽谈会等方式,落实国家间合作机制安排。鼓励沿边地区设立境外投资协调机构,推进与各国产业发展规划的对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方政策沟通协商,确保跨境和境外园区的法律和投

28、资权益,协调解决入园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在沿边一些民族宗教、领土主权和安全问题敏感地区,或国家间合作机制建设争议较大地区,可在不影响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地方选择特定区域,围绕特定领域、特定项目探索建立合作机制,使其充当国家间经贸合作正常化“先行探路者”。(三)健全不同领域项目统筹协调和实施机制 建立经济走廊建设项目库按照经济走廊建设规划所确定的合作方向和重点领域,国内相关部门要在“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独立研究和跨国合作研究,确定未来各领域合作建设的重点项目,并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实施的优先层级和先后时序 。优先项目的选择既要体现基础设施、产能合

29、作项目的早期收获和示范带动效应,也要体现各领域协同推进特别是长远发展软环境打造的要求,对人文交流合作项目给予足够的重视 。要充分发挥标志性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统筹存量运维和增量建设,积极谋划打造一批对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率先谋划一批以学校、医院、健身场所、城市公园等为重点的小而美的项目,有效增强共建国家政府、地方和民众的获得感。建立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项目布局协同机制针对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总体滞后于经贸合作而且空间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未来要适应国家推动六大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需求,着力加大与相关国家

30、人文交流的投入,不断强化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切,为经济走廊建设奠定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意基础。同时,要结合已建和在建的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及时跟进人文合作的协作配套,重点强化文化宣传、教育培训、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完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官产学等各方面主体参与的立体交往机制,开展走廊沿线国家智库之间的第二轨道对话,交流治国理政、发展经济的经验,做好增信释疑工作。尤其要着眼于新时期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需要,在国别层面上对一些重点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状况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就预防企业投资风险和公民保护形成合力。针对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政府

31、官员和社会精英意识分化明显的实际,有必要加强多元化的研究机构交流,通过政府人员培训、社会精英人士交流、合作研究等方式,引导这些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形成理性认知,积极回应这些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合理诉求。加强项目实施的市场机制应坚持市场运作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突出企业在走廊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以商业化原则、市场化机制和手段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增加项目建设透明度、促进项目投资多元化的同时,避免经济问题政治化。政府要做好规划引导和政策保障工作,既要保证重大

32、项目的国外政策沟通和国内政策支持,同时要对符合沿线国家产业发展特点、满足民生需求的中小型项目建设给予必要的激励和扶持 。(四)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分担机制企业是国际经济走廊乃至“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实施者。随着我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建设,众多企业由于对项目东道国语言文化、宗教习俗、政策法律不熟悉以及专业技能人才缺乏,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水土不服”问题。因此,从加强中国企业的本土化、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和促进人文交流的双重需求来说,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约束手段,统筹企业投资经营和社会责任承担,促使企业在确保投资经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方面承担

33、更多的社会责任。参考文献:赵亮 欧洲空间规划中的“走廊”概念及相关研究 国外城市规划,():():王磊,黄晓燕,曹小曙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跨境经济走廊形成机制与规划实践:以南崇经济带发展规划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杨鹏 通道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模式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卢光盛,邓涵 经济走廊的理论溯源及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启示 南亚研究,():何文彬 中国 中亚 西亚经济走廊的战略内涵及推进思路 亚太经济,():黄凤志 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分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郭景福,田宇“一带一路”倡议下沿边经济走廊构建理论与路径探析 黑龙江民族丛刊,():李篧,赵沛瑶“一带一路

34、”视角下的中巴经济走廊的进展与面临的风险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张启帆,任炳卿 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曹忠祥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经贸导刊,():刘勇,姜彦杨“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巴经济走廊的地缘风险及其应对 理论月刊,():霍强,崔昊“一带一路”框架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难点及对策 开发研究,():李晨阳,孟姿君,罗圣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主要内容、面临挑战与推进路径 南亚研究,():胡再勇 基础设施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袁波,王蕊,朱思翘,等 新形势下推动“一带一路”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建议 国际贸易,():苏小庆,李昂,王颂吉“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上的支点城市:空间分布与建设措施 贵州社会科学,():卢伟,申兵,李大伟,等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构想研究 中国软科学,():罗雨泽 统筹协调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 经济日报,()汪同三“一带一路”研究一个全新的视阈:评 新亚欧大陆桥:从国际运输通道到经济走廊 大陆桥视野,():赵可金 以互联互通为核心建设六大经济走廊 国际工程与劳务,():刘国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思路与政策创新研究 东北亚论坛,():(,):(),:;(责任编辑:鲁雪峰,翟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