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872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1 卷第 3 期2023 年 6 月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Vol.41 No.3Jun.2023DOI:10.19977/ki.jfpnu.20230045“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王佩雯(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识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25)摘 要:流行歌曲是校园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学生是流行歌曲忠实而庞大的拥趸。“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手段的补充。本课程旨在美学鉴赏的框架之下,将现当代流行歌词文本纳入到大众诗学的审美评价系中,

2、以“语义层、形象层、情感层、意蕴层”等四个层次作为审美研究的核心,引导学生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把握、评判流行歌词作品,理清现当代流行歌词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词的脉络关系,了解流行歌词创作的审美特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兴趣。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将纯粹的感官鉴赏上升为理性的思考,从美学教育的角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关键词:歌词鉴赏;教实践学;能力提升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421(2023)03-0366-07 校园文化是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群体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在校大学生在各种

3、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其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在校园文化中容易受到感染与传导。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流行歌曲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传媒时代的一种大众文化产品,流行歌曲借助电子媒介为载体,以视听为接受方式,得以在社会广泛地传播,年轻一代尤其是在校学生是最大的受众群体。传唱不衰的经典音乐作品尤其是好的歌词文本能够直击人心,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与情感上的满足,它们能够伴随着年轻人的生命成长、成熟,给人以美的熏陶。同时,作为思想与情感表达核心的流行歌词文本,对于受众在审美取向、精神文化

4、的构建作用越来越明显,它能最本真地映射当代人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与审美价值。一、开设“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的意义现当代流行歌词在文体特征上有别于诗歌的“书写 阅读”方式,它是通过谱曲并以人声作为传播媒介,以视听为接受方式的文学样式。从整个诗歌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古代诗歌与现当代流行歌词有着承上启下的渊源关系。古典诗词是现当代流行歌词的远祖,现当代流行歌词是对古典诗词的文化传承。现当代流行歌词在创作上或借鉴或模仿了古典诗词的内容与形式,同样注重意境的营造、语言的形象生动性以及隽永的意蕴。但是,流行歌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始终是一种尴尬的存在。传统的诗学界认为歌词达不到诗歌的

5、诗性标准,它仅仅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快餐式消费。近些年随着中国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中国风歌词创作的盛行,古诗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的关系研究开始受到关注,研究的重点多从唐宋词与流行歌词的传承、对歌词创作的题材选取、语言修辞、风格借鉴、传播因素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但真正形成系统的歌词史的理论性著作较少。现当代收稿日期:2023-03-28作者简介:王佩雯(1971),女,福建福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第 41 卷第 3 期王佩雯:“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流行歌词创作一直存在着找寻自己文化身份认同的需要。作为大众审美文化的组成部分,现当代流行歌词有其自身独特的

6、文化属性。它既是一门听觉艺 术 谱 曲 能 唱,又 是 一 门 视 觉 艺术 离谱可赏,兼具音乐性与诗意的美感。从现当代流行歌词创作的产生、发展来看,古典诗词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蕴上的借鉴,是流行歌词创作的活水源头。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迄今仍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滋养,它应该以更加多样化的形态得以延续和传承。因此,笔者结合本校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开设了“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力求通过拓展性研究与教学,将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作为校园文化的美育教学手段之一,在美学鉴赏的框架之下,从歌词文本的“语义层、形象层、情感层、意蕴层”等 4 个审美层面1,引导学生对经典流行歌词

7、文本进行鉴赏,让学生学会甄别作品良莠,自觉地去粗存精,真正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把握、评判流行歌词作品,从美学教育的角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二、以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为范本,为学生提供一种方法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教学旨在让学生获得一种方法论,它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现当代流行歌词文本纳入到大众诗学的审美评价系中,以“语义层、形象层、情感层、意蕴层”等 4 个审美层次为核心,深入探究现当代流行歌词文本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与现当代流行歌词的渊源关系,正确认识流行

8、歌词在现代文明中的价值,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一)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中的“语义层”把握所谓语义层,是指歌词文本的表层意义。词最初源于民间俗文学,具有鲜明的俚俗浅易的语言特征和较强的娱乐性功能,题材内容多以描写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的艳情为主。随着北宋大批的文人才子加入填词行列,“去俗复雅”成为词人自觉的创作方向,呈现出风雅婉丽的诗化特征,但仍因其极强的娱乐性功能而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词在文学史上的身份始终是一种尴尬的存在。时至今日,流行歌曲已然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不分阶层,无论年龄。流行歌词的创作也更加趋向于娱乐化和商业化,这就决定了流行歌词

9、的语言必须通俗易懂,易于流传。从现当代流行歌词文本的角度来看,其语言质朴、情感纯真,远比现当代新诗更易于大众接受与喜爱。值得注意的是,现当代流行歌词作品良莠不齐,有些网络口水歌语言直白得趋于低俗。2023 年 3 月 7 日,一篇人民网评“鸡你太美是恶俗烂梗”的文章引发热议,起因则是一首网络歌曲只因你太美硬是被唱成了“鸡你太美”,再配上一段暧昧十足的尬舞,在校园中广为流传。评论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受网络“鬼畜游戏”“恶俗直播”的荼毒太深,孩子的精神世界被侵袭,进而倡导应该坚决杜绝恶俗的网言网语的泛滥与传播,营造一个更为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2。流行歌曲是校园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学生

10、是流行歌曲忠实而庞大的拥趸。词作品中的价值传递对于受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若是这些拿无聊低俗当有趣甚至作为彰显“个性化”表达的词作品成为所谓的“流行”,势必会对年轻一代的价值取向、道德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下面来看几首曾经广为流传且接受度颇高的网络歌曲。爱情买卖“出卖我的爱/逼着我离开/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那一夜“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香水有毒“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763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6 月 从词作品的语义表达来看,抒写的都是一种“渴求被爱”“爱而不得”的挫败,却以无底线、无自

11、尊的屈就去换取所谓的“爱”,难怪有学者认为此类作品实则是“对音乐、对人心灵的一种亵渎和践踏”3。青少年正处在青春勃发、情感需要向外释放与表达的阶段,流行歌曲成了满足他们情感宣泄与精神慰藉的重要媒介之一,关于爱情主题的流行歌曲尤其迎合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在歌词鉴赏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一些同样表达爱情的题材而又不失婉约清丽的经典词作品。譬如文化辨识度极高的方文山,就善于在爱情题材中描摹勾勒各种微妙的恋爱心理与情感变化。青花瓷:“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 惹了你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故事讲述的是一男子邂逅了一个如青花瓷般秀美的江南女子,演绎了一场挥之不去的相思之苦,

12、一段既无望又执着的等待;烟花易冷:“繁华声遁入空门 折煞了世人/梦偏冷 辗转一生 情债又几本/如你默认生死枯等/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描写的是一对爱人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乱世中对爱的誓言的坚守,而“缘分落地生根是我们”则是一份至死不渝的爱的表达;在爱情题材上,方文山擅于用出人意料的语词重组,去展现人物内心幽微曲折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变化。同样是抒写“渴望真爱”“爱而不得”的情感,在方文山的词作品中却表达得更加纯粹,更加唯美,语言柔婉雅致,情感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歌咏爱情的流行歌曲并非洪水猛兽,它是情愫萌生的青年人借以抒发炽热情感的方式之一。而一首语义优雅又耐人寻味的词作,能够让学生在对词作品的

13、感知感悟过程中,充分领略语言艺术的魅力,又能获得情感的慰藉与审美的认同。因此,学会从语义上甄别歌词作品的良莠,自觉地去粗存精,既是提升审美趣味的关键,又能增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二)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中的“形象层”把握所谓形象层,是指歌词文本借助语言文字所勾勒的形象画面,实际上也是一种泛化的意象呈现。优秀的词作者,往往会将自己的主观情思与审美意趣赋予其笔下的景或物,将客观景象和情感体悟交融互渗,融到歌词创作中,为受众构筑一个既熟悉又陌生化的世界,从而获得别样的审美意蕴。例如童年是罗大佑作词作曲的一首经典作品。词作者截取的是受众熟悉的童年生活片段:榕树上知了声不绝于耳、老师的谆谆教诲不绝于耳、

14、操场上空荡荡的秋千、教室里焦急等待下课的孩子歌词中的诸多意象是每个人童年成长过程中熟悉的记忆。简洁质朴的歌词中,构筑了一个饱含矛盾张力的童年生活:一方面是来自于童心天性中的率真、充满好奇与幻想,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成人社会的约束与期许,每个生命个体就是在这二者的矛盾交织中一天天、一年年地长大。歌词作品中所描写的关于童年的回忆、逝去的时光,有美好,也有些许的遗憾。抒写的,是所有人关于童年的共情心理。再如方文山的歌词创作常常运用各种意象的叠加与铺叙,营造一种凄清唯美的意境,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他善于借用古典诗词作品中富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来表情达意,譬如象征着离情别绪的“芭蕉”、寄寓相思之苦的“红豆”、

15、表达依依不舍的“杨柳”、见证历史沧桑的斑驳的“老城墙”“青石板”、泛黄的“春联”等,这些意象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现当代流行歌词在创作上常常会借助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思,实际上也是对传统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发扬。一首好的歌词作品,同样讲究含蓄蕴藉而非直露表白。在对词作品进行解读、品味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词作者的主观情志和审美趣味,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认知与审美想象自觉地补充、丰富歌词作品所承载的情感内涵,领略到言外之致,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文化学习的兴趣。(三)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中的“情感层”把握所谓情感层,是指词作者借助语言形象所863第 41 卷第 3

16、 期王佩雯:“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传达的情感。词作者借由意象的呈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抒情空间,完成了主观性的表达与情感的转换,实现了具体意象与抽象情思的统一。现当代流行歌词创作在审美取向上常常以大众更易于接受的审美方式,去表达个体生命的生活世界与情感体悟,以迎合大众的审美认同。许巍是新生代较为喜欢的摇滚歌手之一。他的歌词创作带有极强的个人化叙事色彩,词作品记录了他个体生命成长中的心路历程,是对自身生存现状的真实描摹与自我精神的审视,是一份充满生命质感的情感记录。譬如在青鸟中,词作者写道:“我的每个悲伤/总在每一个夜里生长/我的每次飞翔/总在漫无目的的路上秋天明媚的阳光/依

17、旧照耀着/我那遥远无尽的悲伤”。“青鸟”这一意象本是幸福与快乐的象征,但整首词作抒写的却是与幸福、快乐相悖离的情感:背负理想黯然前行,人生路上始终萦绕着一种无法释怀的悲伤,好在“秋天明媚的阳光/依旧照耀着”,给予歌者继续逐梦、勇敢前行的力量。正是这种“哀而不颓”的执着,激励着现实世界里那些同样身处逆境的追梦人。而这种勇气和力量,也成了年轻群体在初涉人世遭遇挫折时寻求自我突围并借以疗伤的情感媒介。歌词作为歌曲的构成元素之一,并不只是创作者单方面的情感表达。优秀的词作,它还具有开放性的审美特征。“创作者将客观景象和生命情调交融互渗,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而这一崭新世界的还原还依赖于欣赏者的体悟”4

18、。词作者与受众借助同一首作品建构起情感的关联,又能各自独立地完成对歌词作品思想内涵的表达、解构与诠释。年轻群体对于一首作品的喜爱,首先是被词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打动,这是词作者与受众心灵的碰撞与交流。而受众又会因时、因地、因境遇的不同,对歌词进行重新解构与诠释,从而实现自我表达诉求的满足与情感的慰藉。因此,在歌词鉴赏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汲取词作品中的积极思想,从词作中正确寻找到自己情感的契合点,既满足了各种情绪的宣泄与释放,实现自我的表达诉求,又能在对歌词作品思想内涵的重新解构与诠释中,获得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四)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中的“意蕴层”把握所谓意蕴层,是指歌词作品所蕴藏的人文思想和哲理

19、内涵。“作为大众审美文化的组成部分的现当代流行歌词,它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的表意组构,而是一个涉及现代政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文化的体现”520。因此,对于歌词文本的研究与赏析“必须把作品与作品的关系放进作品和人的相互作用之中,把作品自身中含有的历史连续性放在生产与接受的相互关系中来看”520,必须把它放在整个时代文化语境中去解读。例如被称为“行吟诗人”的罗大佑,将其人生理想与态度融到歌词创作中,用他的音乐诠释了一个时代、一代人的声音。其作为视觉审美的歌词作品,则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在现象七十二变中,词作者将台湾社会转型时期的混沌现状刻画得入木三分:“是

20、个什么样的心理因素/每年要吃掉一条高速公路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就像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哨/能辨别黑白的人愈来愈少”歌词一开始,由社会历史发展的瞬息万变,写到现代人的生活百态,写到现代文明社会的种种“不文明”,写到“传统”的被边缘化,写到了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带来的却是社会生活的机械化、商品化、物质化等全面的“异化”。罗大佑敏锐地感觉到现代文明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冲击,词作品呼唤的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回归。这首创作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词作,在今天看来,仍然对社会现状有着极强的针砭时弊的作用,依然能够引发共鸣、促人深思。罗大佑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他善于将个人情感的

21、小叙事与时代变迁的大叙事有机融合起来,将社会个体的迷惘转化为集体963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6 月 的困惑与哀愁,罗大佑把知识分子式的思辨、对社会的关照与批判,开创性地引入到现当代流行歌词的创作中,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具有人文思想内涵的歌词世界。优秀的词人,在借助词作品表达个体生命体验的同时,还能够对社会关注,与时代同步;优秀的词作,能够直指人心灵的最深处,唱出时代的声音,具有针砭时弊、引人深省的社会功能,兼具一定的文学性、社会性和思辨性。在歌词鉴赏过程中,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词作品中所折射的各种文化思潮、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三、引导学生评鉴结合,在实

22、操训练中完成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的目标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传授,而能力的养成需要实践。“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的开设,旨在美学鉴赏的框架之下,实现各种能力的提升。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和研讨性,如果说中学教育更多地讲究知识的传授,那么大学教育则应该更加注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6。具体落实在教学环节上,则是以任务为驱动,要求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词作家或者创作型的歌手,对其词作品做拓展性研究,借助课堂所学的方法论进行综合性评价,完成相关的论文撰写,同时上台交流,在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两项实操训练中,完成教学成果的检验与能力的提升。(一)由感性到理性,实现感官体验到

23、言语表达能力的转换在欣赏流行歌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感性的听觉愉悦中获得提升,将纯粹的感官鉴赏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并将充沛的情感体验转化为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首先,学生在确定评价对象后,应学会对所评价的词作家、作品进行相关信息的查找、收集与整合,并将资料进行消化、吸收,对词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这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重构的过程,也是其思维得到有效训练的过程。其次,在撰写小论文过程中,应学会运用课堂习得的方法论,对相关词作家的作品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与评价,并尽可能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阐述观点,力求做到观点明确,表达清晰,使“流行歌曲”这门听觉艺术既可意会又可言传,实现感官

24、体验到言语表达能力的转换。(二)自觉去粗存精,实现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的提升一首优秀的词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具有优雅而朴素的语言、充沛而率真的情感、丰富而深远的意蕴等特质,方能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引发情感共鸣,使受众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审美的认同。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从现当代流行歌词创作的角度,理清古诗词发展的脉络以及古典诗词对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在对现当代流行歌词创作进行评鉴的过程中,甄别良莠,自觉地去粗存精,深入挖掘优秀词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实现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的提升。(三)由感悟到思辨,实现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读与听,是对他人思想的

25、接受;写与说,是对自己思想的表达。无论以哪种方式呈现,都是思想的相互交流与碰撞。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往往又能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加速学生思想的成长、成熟。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感性地对流行歌曲的喜好转向对词作的品鉴,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交流。在满足情感慰藉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对词作中所折射的各种文化思潮、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加深对人生意义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进而获得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理性思维的提升过程。四、建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中,试卷成绩在考核中占较大比重。一份试卷、一个答

26、案作为评判标准,容易忽略学生过程性的努力与思想的成长、成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养成与可073第 41 卷第 3 期王佩雯:“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持续的发展。教学成果的检验应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过程性的成长变化为评价核心,它应作为一种激励手段,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能够更加独立、客观、全面,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欣赏与肯定。因此,“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以学生的拓展性研究为任务驱动,以交流讨论为主的授课模式,在教学设计上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大胆交流的空间。首先,利用课程“微信群”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促进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自由地交流思想、

27、发表意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批判审视的态度看待各种思潮与观点,才能增进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见解时,只要有理有据,逻辑自洽,就应给予肯定。“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中“鉴”与“赏”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抛砖”,意在“引玉”。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充分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将感性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流行音乐单纯的喜爱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情感诉求与自我表达。而这些过程性的交流和讨论,则会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之一。其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拓宽信息获取途径。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包括评价)的相关信息上传到“微信群”进行交

28、流与资源共享,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每个学生会因其独特的喜好与个性特征而偏向于某类风格的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审美局限性。从文学欣赏与美学评价的角度来看,缺乏横向(不同风格)与纵向(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不利于综合性评价形成的全面性与深刻性,而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能够让学生汲取多样化的流行音乐作品和丰富的思想见解,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中感知世界的多元化。同时,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比较与思考,有助于包容性思想的养成,将知识的获取迁移到理性思维的养成上。学习是一种方法论的掌握,养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全面性与深刻性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理性思维的养成,才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五、结语作为大众文化

29、组成部分的现当代流行歌词,其抒情话语体系所构建的大众文化审美空间,不仅能反映大众的具有时代性的审美表达诉求,同时又能引导受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加深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审美认知。“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手段的补充,是在校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一种尝试。课堂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完善,更应该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在校大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为切入点,从歌词文本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歌词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价,充分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兴趣,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著名教育学家冯恩洪说:“今天的课堂价值,就是二十年后的公民

30、素质。”7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素质教育的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有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情操的陶冶、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健全等全方位的合力促进。参考文献:1王剑.诗歌语言的张力结构J.当代文坛,2004(1):91-92.2人民热评: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人民网-观点频道EB/OL.(2023-03-07)https:/ 年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6贺阳,徐楠,王小岩.高校母语教育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11-1-11(15).7王晓霞,王谦.冯恩洪:脱离课堂的对于教育的关注和改变,都是在做无用功.EB/OL.(2018-02-26

31、).http:/ 年 6 月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Apprecia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op Lyrics CourseWANG Peiwen(College of General Education,Fujian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Fuzhou,Fujian 350025,China)Abstract:Pop songs are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mpus culture.The young generation,esp

32、ecially school students,is loyal and big fans of pop songs.The course Apprecia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op Lyrics is regarded as a supplement to the approache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the course takes popul

33、ar music favored by students as an entry point and guides students to appreciate and evaluate lyric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yric texts,so as to fully appreciate the charm of language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interest in traditional culture.It is an attempt for college stud

34、ents to improve their literature liter-acy to enhance their aesthetic taste and cultural taste while obtaining spiritual pleasure.Key words:lyrics appreciation;teaching practice;ability improvement(责任编辑:赵少卡)(上接第 365 页)Explor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Film and Television

35、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N Lulu(School of Culture,Media and Law,Fujian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Fuqing,Fujian 350300,China)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key cours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

36、ies.How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maximize its positive role is currently a major focus and difficulty in deepening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ertain univ

37、ersity with significant results,this paper employs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an innov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film and television curriculum education model,to create a second classroo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o enha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young students in ideol

38、ogical and political topics so as to achieve curriculum education,environment edu-cation,and activity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This innovative model also propose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in universities.Key words:film and television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urriculum education;en-vironment education;activity education(责任编辑:张沛)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