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敬敷书院山长余选》初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658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敷书院山长余选》初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敬敷书院山长余选》初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敬敷书院山长余选》初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跃飞(),男,安徽安庆人,编审,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第 卷第期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月V o l N o J o u r n a l o fW u h uI n s t i t u t eo fT e c h n o l o g yJ u n,文化艺术研究敬敷书院山长余选初探王跃飞(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摘要: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官办学院.敬敷书院山长余选 系敬敷书院教材,全书收录有 篇文章,成书时间约在 年,文章体载大致可分为策论类和问答体.透视全书,有助于今人了解晚清高等教育在思想倾向、价值取向、教育导向等方面的一些状况.该书具有较高的史料、学术研究价值.

2、关键词:敬敷书院;敬敷书院山长余选;晚清;教育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原名培原书院,后又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现坐落于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内.敬敷书院从清顺治九年(年)创办到光绪二十七年(年)改办为安徽大学堂,年间在安庆曾三易其址、三易其名,乾隆初年更名为敬敷书院,直至 年.敬敷书院于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势,国人皆是张皇幽眇,清政府多方筹策,以图挽回颓势.为救亡图存,志士仁人们激情呼吁.数十年里,国家经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庚子国难等,清政府

3、不得不重拾戊戌变法中的部分内容,并做了适当增补调整,于 年诏谕实行新政,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教育改革较为成功,特别是在科举、办学堂、公派留学等方面采取的一些改革举措,起到了促使全民意识觉醒、促进民族振兴的历史作用.年颁布的 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给全国教育改革作了规范,其中 全国学堂总要 言明“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指出“大小学堂,理原一贯,惟各学堂各有取义.”全国新成立的学堂及入学学生数呈数十倍的增长,三段七级学制已初具规模,逐步由科举化社会向学校化社会过渡,教育

4、救国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安徽高等教育在省府官员和社会士绅的共同努力下,亦与全国教改同步进行,将敬敷书院与求是学堂合并,更名为安徽大学堂(年改名为“安徽高等学堂”).安徽省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堂由此诞生,开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几年前,笔者在安庆家藏的旧书中翻阅出一本敬敷书院的教材.书名冠以“敬敷书院山长余选”,系毛笔手书楷体字(因是手书,姑且视为当时书名,以下简称为“余选”),封面为牛皮纸(原印刷封面可能磨损,使用者便以此替代).该书线装,内芯为双层竹纸,页面高约 厘米,宽约 厘米,每页字竖排 行,每行 字,宋体字,木刻印刷,全书页码从一至二五,共 面,共约千字.根据此书的内容、纸质、印刷字体、装帧

5、等情况,笔者初步推断定此书相当于今天的教辅材料,其中收录的为书院山长(书院主持人)所选的文章,文章作者基本上为清代人,辑录成书时间大约在 年,且在敬敷书院更名之前.此推测的依据有三:第一,年敬敷书院书院已更名为安徽大学堂,若出版书籍仍冠以“敬敷书院山长余选”的题名,明显不合时宜.第二,年颁布的带有指导全国教育工作性质的 京师大学堂章程 已明确“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外国学堂于知育体育之外尤重德育中外立教本有相同之理”“京师大学堂主持教育宜合通国之精神脉络而统筹之现奉谕旨一切条规即以颁行各省”.余选 的辑录很可能是安徽省积极执行晚清政府诏谕的具体教育举

6、措.此书的编排序列也较契合清廷的指导要求.第三,余选 第篇 自强宜稍变旧法论 谈论了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特别是标题点明“稍变旧法”,戊戌变法(年)失败后,政界学界皆忌谈变法,直至 年清廷进行新政改革才略微有所缓和.“稍变旧法”当是迎合当时旨意的措词,不忤逆朝廷.余选 共有 篇文章,作者 人(均为独著,其中两篇署名为“王佐才”,笔者尚不能确定是否为同一人所作).余选 作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安徽高校领域的实证文籍,可谓是吉光片羽,具有较高的史料及学术研究价值(笔者曾请专家鉴定,均认为是真品.).依据相对的标准,笔者认为 余选 的文章体裁大致上分为策论类(政论文)和问答体两种.本文对该书文章略作分析

7、(按书中顺序,引文部分标点 系 笔 者 所 加),旨 在 抛 砖 引 玉,就 教 于方家.第一种:策论类.第一篇:两汉人才可与适道东汉人才可与立三国人才可与权论(左忠训).此篇人才论文章立论所据出典为 论语子罕第九:“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学到道,能够坚守道,并能够权衡轻重,随机应变,确实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此文的人才观.该文将西汉官员杜钦、谷永,东汉官员陈藩、窦武,以及三国时期诸葛亮等人的为官理政事项略作对比,说杜、谷是“识者惜其才有余而守不足也”;论陈、窦是“识者又惜其守有余识不足也”;议武侯是“可谓材极大,守极坚而智极圆矣.”故文章结

8、尾处说道:“信当乎圣人之权,岂直可与适道,可与立而已哉?”文章言之有据,论之成理,以印证 论语的理论.从字数(约 字)和引文格式上看,尚有八股文格式的痕迹,可见八股文的影响.此文被列为全书第一篇,多少流露了编者的正统思维与传统教育方式之情结.第二篇:张骞班超优劣论(张凤翥).文章将“使才”(言张骞)与“将才”(言班超)予以比较评说.笔者认为对二者进行比较有些勉强,因为通常情况下文臣与武将的职责不同.该文在议论中流露出重将才(武功)轻使才(文治)的观点,且将历史割裂开来分析,未能充分认识到张骞“使月比以达大夏,遂成凿空之功”历史大功绩,只欣赏班超金戈铁马之武功,未能从不同历史条件下,根据不同的历

9、史作为予以讨论评价.该文结论是“无使才不过中外之情不通;无将才,则声威不振,蛮夷君长且群起而侮中国矣.此其轻重不可不知,即二人之优劣不可不辨.”作者只强调军事强国抵御列强侵略的重要性,而低估了文化强国、邦交联盟的重要性,今天看来无疑是片面的.但笔者又认为,若结合晚清时中国屡被列强欺侮,编者很可能借此强调军事强国、抵御外侮的重要性,如此看则暗含其爱国之情,也就不难理解其苦衷了.第三篇:陈汤甘延寿论(许玉瀛).西汉名将陈汤与甘延寿曾征战西域,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奇功.此文对二人予以评论比较,认为“古之豪杰之士,有过人之才,又有过人之识”,“汤之才有余而识不足

10、,延寿则才识俱优者也”,甘延寿“故得保爵位以功名终”,“而汤流离迁徙抑郁终焉,汉业之衰其有以夫!”文章着重点明:“其必以为凡建非常之功者,必上有贤圣之君,下有明哲之辅,而后乃能略其罪而原其忠,鉴其智而录其功.”我们从此话中品味出作者似有暗示封建朝廷及官场险恶的深义,特别是对于陈汤不幸结局的叹惜之情.第四篇:自强宜稍变旧法论(陈耀卿).此篇当属时政论文(政论文).题中一个“稍”字,既强调变法又似有顾忌,或似倾向于改良.全篇一千余字,俱谈兵事.开篇即言国际时局为“以强凌弱,以大致小.公法不必遵,合约不必守”,虽分析日俄对华政策未必合宜,然而分析“日本之添兵赴高(高丽,笔者注)者,尚复源源不绝,则其

11、意在必得”之情势,作者提出“为预杜外侮之计,尤不得不早用兵”,分析中国海军的文字更是占了一半的篇幅.在对中日甲午海战中林国祥、邓世昌事件予以具体述评时,“惟林总戎国祥,邓总戎世昌,皆能奋不顾身,出奇制胜.”运用“奋不顾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第 卷身”“出奇制胜”之言辞,似在掩饰清军的失败,从深层次看,实为远离妄议国政、毁谤朝廷之祸患.对于中日甲午海战的惨败,国之学子仍隐山掩水、闪烁其辞,实为晚清国人的悲哀.收尾处提出“故为中国自强计,必以造就人才为第一义”,“俾聪明俊杰之士,咸得专力于有用之学.并去重文轻武之旧习,使人人皆以厕名军籍为荣.风气既传,人才自多,以此图功何功不立!强弱何常,亦在

12、乎在上者之由以振作之已而矣!”笔者以为,此处虽有片面强调军事强国、建立军功之嫌,但联想到处于晚清国弱军弱、落后挨打惨状之中的国人,只要有点血性的中国人多会发此感慨.作者褒赞了邓世昌(致远舰管带)、林国祥(广乙舰管带、济远舰继任管带)这样的抗倭英雄,甚至还点赞了一下北洋水师的洋教习汉纳根,“如德员汉纳根,此次鸭绿江之战,备机应敌,调度有方,使海军将领人人能如汉纳根所为,则倭寇不足平矣.”读者从言语间不难感觉到作者的爱国情感.其书第五篇:德奥义合纵俄法连衡论(许克勤).此文用合纵连衡论讲述世界局势,理论于史有据,视角新颖.现摘录一段:“尝谓欧西诸国,大小相维,迭为雄长,一春秋列国之势也.而迩年以来

13、德奥义(“义”为意大利,笔者注)合纵,俄 法 连 衡,则 又 将 有 大 战 国 之 机,何 则?”.“更或俄窥西藏,法窥滇疆,我中国将有应接不暇之势”,“是俄法之连衡,不惟一德之患,抑将舍西而趋东,置欧而图亚,而重我中国之忧矣.”从中可感知晚清国人已有国际战略的思维,对于国家安危的牵挂,这确也难能可贵.但文章将当时帝国列强之间的矛盾与战国时的诸侯间的矛盾作类比,未去深究诸侯间矛盾与列强瓜分中国利益所存在矛盾的根本区别,显得有些表层化.弱国无外交,作者对此未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论述,可能既是作者的国际视域及国内舆论限制所致,亦是编者的顾虑.读者不难感觉到 京师大学堂章程 的“学生诸人有明倡异说干

14、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则斥退重则究办”的实际影响.此文读来既发人深省,又使人气郁胸臆.第六篇:边防论(李云麟).李云麟,汉军正白旗人,善古文及经世之学,师事曾国藩,后入左宗棠幕府,官至伊犁将军,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当时沙俄对中国虎视眈眈,而清庭边防力量相当薄弱.李云麟忍辱负重率领部属,与入侵的沙俄侵略者浴血奋战.笔者认为,网上百度所载李云麟事迹简介与此文所写中俄边防事宜较关联,推断该文很可能写于此段时期.边防论 言:“中国西北诸城与俄国相邻历有年所,自咸、同以来,边事日棘,其故何也?我朝之治西陲务在宽大,俄国务在苛核.”“我虽宽大,其弊流于纵弛,纵弛既久,纲维颓败,百废不举,故诸

15、乱生,彼虽苛核,而法度谨严.又其长在见可而进,知难即退,故能乘我之间,蹈我之虚.”“中国现在举办西陲兵事,弊在外强中干,为今之计,宜收敛,不宜外弛.”文章分析了中国西陲屯兵虽多,但战力不强,耗银亦巨,寓意精兵简政与武器装备的重要性.清军装备陈旧,军务废弛,所以人数虽多,却是“外强中干”.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中国边防危机和中俄边防实力差距的清醒认识和担忧.尽管文中提到征收丁税补充军饷、收缩边防线等似欠妥言论,但其蕴含的提高边防军队战斗力、加强边防实力的观点具有积极意义.关于第四、五、六篇文章的入选,笔者以为反映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既规避了妄议国政之桎梏,又没有回避当时的国情.自强宜稍变旧法论 对中日甲

16、午海战夸大战果,不直言惨败.当是与清庭宣传口径统一,却又闪烁其辞,以图国人清醒;德奥义合纵俄法连衡论 似言外交事宜,而对侵华的八国联军主要参与国在文中特意议论,其深层用意很可能还在于引导人们关注、分析庚子国难;边防论 针对沙俄鲸吞蚕食我国领土事项作了多方分析.国难当头,作者做了迂回隐晦说法,以引起国人特别是清廷统治者的关注.此三文寓意深刻、意味深长,读者均可明显感觉到其中的忧愤之情.第二类:问答体.年,梁启超发布 变法通议,主张设“问答书”一类,以摒弃旧式书塾的记诵法.随着戊戌变法的影响,此类问答体作为新潮被广泛使用,受到教育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其益处是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其弊端是教学双

17、方在仓促之间有时难以统合意旨、达成共识.第七篇:蔣同寅答.问:“大学格致之说自郑王跃飞/敬敷书院山长余选 初探康成下约数十家,与今西学有偶合否?西学格致始于希腊之阿庐力士托德尔,至英人贝根出,尽变前说,其学始精,逮达文、施本思二家之书行,其学益备,能详溯其源流欤?”蔣同寅解答:“格致之说尚矣.论者七十二家,唯朱子训物为事物,训格为至,训知为识,训至为推极,最为确诂.”格物致知,即是体察事物以求得对它的认识.作者在文中反复论证了 大学 格致与西学格致(物理)的相通之处.此问提到了亚里斯多德、培根、达尓文、斯宾塞等西方学者,可看出西学东渐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晚清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关注.第八篇:

18、王佐才答.问:“各国立约通商,本为彼此人民来往营生起见.设今有一国,议欲禁止有约之国人民来往,其理与公法相背否?能详考博征以明之欤?”此问反映了晚清时期国人已较重视关于对外开放的探讨.答者言明:“天下之理,必合天下之势以为衡.而理乃能圆足.若只论是非,不论强弱,则势既窒碍而难行,理亦凭虚而无据,转不能通行于天下.”文中愤而直言:“我观泰西今日之局,小国援公法,未必能却强邻,大国援公法,转足挟制小国,则所谓万国公法者,不过为大侵小,强凌弱,藉手之资而已.岂真有公是公非之议论哉!”文章还列举了较多的列强毁约倾轧之事.笔者认为,此话虽有些偏激,但放在当时列强多次欺侮中国这样的背景之下,又使人从文字间

19、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文章强调“所谓公法者,本视国之强弱为断”“国贫且弱则外侮加之”“理必与势并衡者也”,可以感知,“弱国无外交”乃古今之人的共识.可以想象,此文必然会引起当时的书院师生对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国家命运的关注.第九篇:程得云答.问:“中国古今养蚕之法宜取何术致蚕丝收成日旺?并各国现在养蚕利病得失,视中国有无异同?出口之货丝为大宗,江浙等省尤以蚕务为重.诸生讲求时事,其详举所闻以对.”明显流露出国人对改革的企盼,继而指出:“而顾盈绌悬殊者,则以日本知用新法,而我独拘守旧规也.日人以商务为重,百计振兴,而中国则视通商为无足重轻,而不加维持也.果尔则我中国之丝业,又特为洋人所夺,而江浙

20、小民之生机又绝矣.不知商务之盈虚消长,实关国家废兴盛衰之机.”作者对国家商务之虚痛心疾首,切中时弊.文章对蚕业的养殖、加工、商贸等流程作了条分缕析,可见实业救国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有很大影响.文章意识到“蚕为中国独擅长之利”是不可能的,担忧蚕丝贸易日减而提出“务欲整顿而挽回”之呼吁.第十篇:王恭寿答.问:“海军以船为本,有船则必有修船之坞,而修理铁铁(铁 字为多印,印刷之误,笔者注)甲之坞尤为难得,以经费与地势限之也,近者北洋大沽旅顺皆有船坞,胶州则甫经规画将来能否渐修铁舰?均可知南洋惟广州之黄埔船坞,号为能修铁甲船,恐亦不甚宽畅,故中国近虽有铁舰,必须驶至日本之长崎借坞修理,甚非计也,夫以中国之

21、大,岂竟无一善地可为铁甲船坞者乎?彼长崎之船坞其初用费几何?究竟形势若何?中国经营铁甲船坞以何地最善?能详悉言之欤?”此文可能是武备专业科目的人所撰,“纸上谈兵”也并非易事,更何况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内容.文中提出以鄱阳湖为修理军舰处所,并列出四利,对鄱阳湖地理位置、运输、材料配给和战时需求都做了简述.由此可知清朝当时书院的军事专业教学的些许状况,以及国人对于军事强国的看法与愿望.第十一篇:王佐才答.问:“印度近来讲求茶利不遗余力,幸茶味不及华产,是以销售未广,一时尚难与中国敌.惟印度近以华茶掺和印茶,冀畅销路,始则华多而华(后 华 字为 印 字,印刷之误,笔者注)少,继则华多(多 字为 少 字,

22、印刷之误,笔者注)而印多,中国茶利后此必渐为所夺.能预筹防弊之方欤?”该篇已涉及贸易保护等问题,文中指出:“他国知保护本国之利.虽非本国之所产者.犹且欲夺为己有,而中国则视出口之银,滔滔不返,任其自然.每岁漏入英之银不下三四千万两,绝不思挽回之术,为可异耳!”可见,学子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可能是慑于当时朝廷禁令,亦不敢或不能详述.联系前后文来读,似有因国民深受鸦片贸易毒害而暗暗指斥责当时清政府无能的意图.第十二篇:李国英答.问:“锻炼金质全视火候,西人将各物质试验,定为熔度,能一一详列欤?电池按必用二种金类一阴一阳方能生电,有同一金质与彼金较,则为阴,与此金较则又为阳.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3、年第 卷西人因列金质十数种序推排,任取二种,皆成阴阳而不淆乱,能详其说并列表以明之欤?”李国英答:“于是精于化学之西人,将各物质试验定为镕度,今试列表以明之:金类镕度镉二百四十三度铋四百七十六度锌七百七十三度银千八百七三度金二千零十六度锡四百四十二度铅六百二十度锑八百度铜千九百九十四度铁二千七百八六度然亦有不须镕者,如电它生电之金是也.金之生电,名为化电气,乃由阴阳二金,入硫强水感化而生.”此文至少反映了以下信息:第一,在经过甲午海战战败挫折而被迫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等事件的打击之下,国人已开始有所觉醒,认识到科技救国的重要性;第二,对传统的重文轻理的错误观念已有所认识、改变;第三,理工类

24、教学材料已经逐渐进入书院,学子们不再仅苦读四书五经.余选 问答体共六篇,从内容看,关乎通商贸易、养殖、军事、冶金等内容,由此可知敬敷书院已开设有有关农业、商贸、军事、物理、化学等课程,与 京师大学堂章程 有关条款相对应,亦可由此推论安徽高校的新政教改与全国的新政教改工作是同步的.从全书来看,前三篇偏于历史性的题材;后九篇偏于现实性的题材,具有时代特色,现实针对性较明显,且占大多数,至少说明编者相当重视引导学子们关心社会现实问题.此书作为当时公办教育的正统教材,综观全书内容,可见当时中国教育界已相继采用传统的“治人之教”与新型的“治世之教”双轨制教学倾向,培养的人才既能代圣人立言、经世致用、适应

25、科举考试,亦能满足当时社会的国际化、专业化、世俗化、普及化等要求.以上是笔者对 余选 中文章不成熟的简要述评,透视该书,关于晚清高等教育在思想倾向、价值取向、教育导向等方面能得到的启示,笔者陋见如下:首先,作为高等学府的敬敷书院,在全国新政教改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随后发展为安徽高等学堂,为本省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它在发展规模水平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虽难与京师大学堂相比,但在那场全国性的有关民族命运的新政教育改革的历史过程中,能与全国各地区各阶层的新政教育改革同步运作,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其次,人们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废止科举制之前,人们的就业观

26、单一,学优则仕的传统仕途理想性太强,参与人数少,社会影响小.通过近代教育改革,透过敬敷书院的一些教学改革状况,可以感知到安徽高等学堂已力争以它的具体实践使整个社会意识到:注重研究现实问题,学习多种知识技能,成为多数人的需求,就业观多样,实用面更广.它重塑了人才定义,给旧有的价值观带来较大的冲击,甚至带来颠覆性的认识,匠、徒、商之类不再是“末技”,与“人上人”(仕宦)同样成为社会所需多样化人才的一部分.再次,丰富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精神内涵.大学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在近代教育改革中表现得最为充分,首要表现为学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中学与西学.西学课程的开

27、设,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使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由此充分认识到,各行各业要伴随社会需要而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科学体系.作为高等学府,书院应该注重以教学实践引导社会做出理性反思和价值重构,充分显示了大学有塑造社会理想并通过各种渠道将这些理想传递给社会以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近代的教育改革使得封建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教育基础发生重大变革继而获得新生,也必然会促进传统社会结构的重组.可以说,对于稍后一段时期发生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近代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在其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虽然晚清政府进行新政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希望以西学来挽救走向没落的清朝廷,但清政府推行的教育

28、改革的积极实践,客观上顺应王跃飞/敬敷书院山长余选 初探了历史发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最后是 余选 的局限性.余选 的局限性在前文评述中已有所涉及.这里着重讲两点:第一,学科界限不明,导致文章汇集混杂.人才学、外交学、军事学、茶叶商贸、种桑养蚕丝织、冶金电池发电等杂陈在一起,以现代的标准来衡量,确实达不到大学专业细分水准,而这正是清末教改之初大学教学状况的具体体现,客观反映了书院转型期的一些事实.书院的教学主政者配合教改作如是尝试,对此应予以充分理解和应有肯定.第二,部分文章在今天看来显得有些认识肤浅、观点偏激,上文已有所涉及,此处不赘.总之,笔者认为,通过 余选

29、 可窥一斑而知全豹,该书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师生的一些思想状况,当年那些为学之人孜孜以求的精神,特别是爱国救国之情之志,洋溢于字里行间,透出令人感动的亮色,今天读来,还能感受到那种情怀的温度,确值得后人嘉许与学习.我们在否定其中不合理内容的同时,更要看到其中积极、合理的内容.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应该秉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古人,我们不能以现代的政治标准和为学标准来苛求一百多年前的学界先辈.在国难当头、百废待举的历史时期,有时激情势必胜过理性一些.在中国近代社会大转型中,正是因为有众多正义热血的为学之士进行了长期而艰难的探索,终于使中国逐渐赶上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为此后的国

30、家崛起、民族复兴奠定牢固的基础.在我国步向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我们回顾既往的漫长历程,既要看到里程碑式的标识,也应遥想到那历史情境中众多虽步履蹒跚却依旧求索前行的身影.参考文献:敬敷书院 E B/O L()h t t p s:/b a i k e b a i d u c o m/i t e m/E A CE B E B A E A 清末新政 E B/O L()h t t p s:/b a i k e b a i d u c o m/i t e m/E B E CA BE B E B F奏定学堂章程E B/O L()h t t p s:/b a i k e b a i d u c o m/i t

31、e m/E A FE A E AE A DA E A E A BA E A B?s e f r e n t e r b t n 京师大学堂章程E B/O L()h t t p s:/b a i k e b a i d u c o m/i t e m/E B AA CE B E A A E A DA E A E A BA E A B论语M马学永,译注 版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李 云 麟 E B/O L()h t t p s:/b a i k e b a i d u c o m/i t e m/E D EE B A E B A F/?f r a l a d d i n 余子侠晚清社会转型的教育

32、需求与教会教育的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刘栋I n i t i a lR e s e a r c ho nT h eW o r k sS e l e c t e db yD i r e c t o ro fJ i n g f uA c a d e m yWANGY u e f e iA b s t r a c t:J i n g f uA c a d e m yw a sag o v e r n m e n t r u nc o l l e g e i nA n h u i d u r i n g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W

33、 o r k sS e l e c t e db yD i r e c t o ro fJ i n g f uA c a d e m yw a su s e da s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 i nt h eA c a d e m y,w i t ha b o u t a r t i c l e s i n c l u d e d,f i n i s h e db e t w e e n a n d T h ea r t i c l e s i n c l u d e da r er o u g h l yd i v i d e di n t ot w

34、 of o r m so f l i t e r a t u r e:d i s c o u r s eo np o l i t i c sa n dq u e s t i o n a n d a n s w e rs t y l e T og r a s pt h ee s s e n c eo f t h ew h o l eb o o k i s c o n d u c i v e f o ru s t oc o m p r e h e n d i n g t h e c o n d i t i o no f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i nt h el

35、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i n t e r m s o fm i n d s e t,v a l u e s,e d u c a t i o no r i e n t a t i o na n ds oo n T h i sb o o k i sw i t hh i g hv a l u e f r o mh i s t o r i c a l a n da c a d e m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s K e yw o r d s:J i n g f uA c a d e m y;T h eW o r k sS e l e c t e db yD i r e c t o ro fJ i n g f uA c a d e m y;t h e 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e d u c a t i o n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第 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